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传亮 王凤兰 +4 位作者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3-171,共9页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其生产特征和水驱规律都与高含水阶段有所不同,高含水阶段的水驱规律不能用于指导特高含水期的生产实践。为了做好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基于DT油藏的生产数据,从生产特征和驱油机理出发,研... 注水开发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其生产特征和水驱规律都与高含水阶段有所不同,高含水阶段的水驱规律不能用于指导特高含水期的生产实践。为了做好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基于DT油藏的生产数据,从生产特征和驱油机理出发,研究了特高含水期的水驱规律,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特高含水期油藏呈现出了“一高两低”的生产特征,即高含水、低产量、低采出程度。产量递减率和含水上升速度也都较低。地下存在大量的剩余油可以挖潜。油藏存在水驱采油和水洗采油两个基本的开采机理,水驱采油的对象为连续型剩余油,开采效果较好;水洗采油的对象为离散型剩余油,开采效果较差。油藏开发初期以水驱采油为主,然后转变为开发后期以水洗采油为主的开发过程。高含水阶段的水驱曲线和水油比曲线近似为一直线,特高含水期的水驱曲线和水油比曲线出现上翘,表明水驱采油向水洗采油过程的转变,开采效果变差。用高含水阶段水驱规律预测的油藏采收率比用特高含水期水驱规律预测的采收率高,DT油藏平均高了5.24%。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采出程度来实现的,具体包括3个方面:扩大波及、加深水洗、提高驱油效率。长期水洗也可以提高油藏采出程度。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开发仍应以扩大波及为主,并带动驱油效率一起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水驱 水洗 含水率 特高含水 采收率 水油比 水驱曲线 波及系数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靳彦欣 史树彬 +2 位作者 付玮 王涛 徐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0,154-155,共4页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小于 5 mPa·s,渗透率级差小于 2 的油藏均不适合深部调剖;含水率为 90%~95%,封堵半径为 0.4~0.6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含水率为 95%~98%,封堵半径为 0.6~0.8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胜坨油田、温米油田和腰英台油田特高含水区块 48 个井组的调剖结果验证了深部调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优势通道 深部调剖 数值模拟 技术界限 图版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寻找无效或低效生产层的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牛广侠 肖兴玲 李鸿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8-79,共2页
注水和产液量加大是导致特高含水期油气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要素,如何寻找无效或低效生产层、控制无效或低效注水及产液量已成为搞好综合调整、降低油气生产成本的关键问题。因此,从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及经验值等方面分析、探讨了以累积... 注水和产液量加大是导致特高含水期油气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要素,如何寻找无效或低效生产层、控制无效或低效注水及产液量已成为搞好综合调整、降低油气生产成本的关键问题。因此,从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及经验值等方面分析、探讨了以累积注水倍数、数值模拟计算、吸水剖面资料、油井找水资料、注水井分层压力降落速度、精细地质研究等为依据的6种寻找无效或低效生产层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喇嘛甸油田。实践表明,以累积注水倍数为依据,同时结合测井、试井资料,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无效或低效生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生产层 低效生产层 特高含水期 喇嘛甸油田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对水平井挖潜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宗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47,共2页
水平井技术在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 ,层内夹层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该文论述了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 ,研究了夹层面积和剩余油富集厚度对水平井开发效... 水平井技术在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 ,层内夹层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该文论述了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 ,研究了夹层面积和剩余油富集厚度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水平井 剩余油 储层 非均质性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6
5
作者 朱光普 姚军 +3 位作者 张磊 孙海 李爱芬 张凯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553-2563,共11页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区普遍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开发效果变差,采收率明显下降,有效挖掘剩余油潜力是当前开发的重点所在.特高含水期油相主要以非连续状态存在于孔隙空间内,基于宏观认识的达西定律很难准确描述地下剩余油的真实流动状态.... 目前我国东部老油区普遍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开发效果变差,采收率明显下降,有效挖掘剩余油潜力是当前开发的重点所在.特高含水期油相主要以非连续状态存在于孔隙空间内,基于宏观认识的达西定律很难准确描述地下剩余油的真实流动状态.为摸清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并挖掘剩余油潜力,基于N-S方程模拟油水两相在微尺度多孔介质内流动,运用相场方法实时追踪驱替过程中的两相界面,建立微观流动模型.研究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并从力学角度分析残余油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多孔介质内剩余油主要可以分为5种类型:孤立油滴、孔喉残余油、簇状非均质残余油、油膜、盲端残余油.毛管力,孔隙结构以及壁面润湿性是影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与类型的主要因素.孔隙尺度流动模拟得到的水驱曲线与矿场规律基本一致.特高含水期增注与注入表面活性剂均是通过驱替出簇状非均质剩余油,孔喉残余油以及孤立油滴达到提高剩余油采收程度的目的.簇状非均质剩余油的减少是采收程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矿场增注时机对经济开发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初步揭示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形成机理,为水驱油藏的后期开发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N-S方程 相场 微观流动 剩余油
原文传递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层内潜力研究及挖潜措施 被引量:16
6
作者 崔虹霞 蔡传强 +1 位作者 赵红兵 张冬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胜坨油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 ,平面层间高度水淹 ,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为挖掘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 ,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对胜坨油田各种沉积类型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 ,进一步认识了油层层内厚油层剩... 胜坨油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 ,平面层间高度水淹 ,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为挖掘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 ,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对胜坨油田各种沉积类型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 ,进一步认识了油层层内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 ;利用超细水泥堵炮眼工艺进行层内挖潜 ,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改善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效果。层内挖潜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 特高含水期 层内潜力 剩余油 封堵工艺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段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延忠 陈德坡 +2 位作者 刘志宏 贾俊山 李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44,108,共4页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型,利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水平井段长度和无因次水平井段长度下的整个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的水平井挖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正韵律 厚油层 剩余油 水平井 数值模拟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含水率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艳武 杜殿发 +1 位作者 王冠群 周志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室内实验和矿场实践表明,在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现有相对渗透率方程不能准确描述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致使以该方程为前提建立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在水驱油田开发后期的预测结果产生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结合中国大... 室内实验和矿场实践表明,在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现有相对渗透率方程不能准确描述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致使以该方程为前提建立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在水驱油田开发后期的预测结果产生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结合中国大多数水驱开发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的生产实际,提出新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方程,利用实际油田的相对渗透率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型相对渗透率表征方程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适应于特高含水期的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油田实际生产测试资料验证了新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新含水率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常用的Logistic模型及Gompertz模型,对特高含水期的含水率动态预测及开发规律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相对渗透率曲线 物质平衡 含水率 预测模型 水驱油田
下载PDF
河道砂侧积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对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河道砂侧积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 河流相厚油层多侧积体沉积的地质特点,设计了由三个侧积体组成,其间分布两个斜交泥质夹层(侧积层)的三种 夹层位置类型、四种射孔方式、... 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对孤岛油田馆上段3-4砂组高弯度曲流河河道砂侧积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 河流相厚油层多侧积体沉积的地质特点,设计了由三个侧积体组成,其间分布两个斜交泥质夹层(侧积层)的三种 夹层位置类型、四种射孔方式、两种注水方式的24个注采模拟方案,研究了不同注采模式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侧积体夹层对剩余油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其与注采井网的不同配置关系,造成剩余油存在较 大差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个夹层的上部,且逆着夹层注水模型的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略大于顺夹层注水的波及 系数和采收率。应用侧积体理论指导特高含水期曲流河厚油层水平井挖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 陶组第4砂组优化设计水平井7口,初期平均单井产油能力达到了28.5t/d,为同期投产直井产量的3~5倍,综合 含水率仅为56.6%,为油田注聚合物后在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侧积体 曲流河 馆上段 河道砂 剩余油分布规律 特高含水期 采收率 分布特征 地质特点 泥质夹层 射孔方式 模拟方案 注水方式 控制作用 注采井网 理论指导 优化设计 产油能力 注聚合物 厚油层 系数和 水平井 沉积学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秀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77,共4页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水驱控递减、控含水的有效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一区开辟了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通过精细调整挖潜,实现了三年“产量不降、含水不升”的目标.通过精细挖潜措施分析,利用多学科数值模拟技术与油藏工程技术,评价了各类...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水驱控递减、控含水的有效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一区开辟了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通过精细调整挖潜,实现了三年“产量不降、含水不升”的目标.通过精细挖潜措施分析,利用多学科数值模拟技术与油藏工程技术,评价了各类精细挖潜措施对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精细挖潜 效果评价 可采储量
下载PDF
陆丰凹陷块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彦平 罗东红 +1 位作者 邹信波 薛艳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内LFG13和LFG22两个老油田为例,从断层"屋檐"效应及砂体"内嵌"夹层的遮挡效应、高含水期的生产压差难以启动厚层块状砂体顶部低渗部位的流动、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局部区域井网控制程度4个方面对...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内LFG13和LFG22两个老油田为例,从断层"屋檐"效应及砂体"内嵌"夹层的遮挡效应、高含水期的生产压差难以启动厚层块状砂体顶部低渗部位的流动、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局部区域井网控制程度4个方面对块状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从水驱后成"屋檐油"、生产压差难递进区、"包夹"型砂体组合上下包裹区以及井网未完善区4类剩余油富集区的动用阐述了块状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措施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砂岩油藏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砂体“内嵌”夹层 “包夹”型砂体组合 屋檐油 “海恩斯”跳跃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上3砂组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振泉 郭长春 +3 位作者 王军 黄迎松 闫萍 陈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7,共9页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 特高含水期是陆相油藏开发的重要阶段,而剩余油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根据孤岛油田中一区特高含水期的3口密闭取心井和17口新钻井资料,从平面、层间和层内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剩余可动油在研究区普遍分布、局部富集,矿场生产动态实践也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根据研究区夹层分布规律及储层韵律性建立了全遮挡型、半遮挡型和韵律型3大类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其中,半遮挡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油井遮挡型、水井遮挡型和井间遮挡型3小类,韵律型剩余油局部富集模式可进一步分为正韵律型和均匀型2小类。新认识突破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局部集中的传统认识,对河流相老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密闭取心井 中一区Ng~上3 孤岛油田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水驱“二三结合”挖潜方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伟 王英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8,共5页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已经十余年,2011年水驱综合含水为94.83%。针对水驱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递减加快、无效低效注采循环严重的形势,利用储层精细解剖研究成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提前完钻的二类油层三次...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已经十余年,2011年水驱综合含水为94.83%。针对水驱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递减加快、无效低效注采循环严重的形势,利用储层精细解剖研究成果,在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基础上,利用提前完钻的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加密井网,通过选择性射孔,建立新的驱动体系,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富集的结构单元强化水驱二次采油,有效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总结出在特高含水开发期关于射孔、调整及精细注水等方面的水驱二次开发方法,对类似油层水驱挖潜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开发期 剩余油 三次采油加密井网 选择性射孔 水驱二次开发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探讨——以胜二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燕虎 侯玉培 +2 位作者 许强 戴涛 胡慧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5-218,共4页
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特征和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表明,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剩余油的分散程度增强;同时随着驱替倍数的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会进一步降低,油藏物性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用常规数值模拟技术难以精确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因此... 特高含水期水驱油特征和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表明,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剩余油的分散程度增强;同时随着驱替倍数的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会进一步降低,油藏物性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用常规数值模拟技术难以精确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因此,需要研究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应用高驱替倍数相渗曲线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值模拟中的过水倍数的计算;提出了有效过水倍数的概念来反映真正的水驱油效果;建立了有效过水倍数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大大改进和完善了传统物性时变数值模拟技术。将上述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应用到胜坨油田胜二区74~81单元中,更准确描述了目前近极限含水阶段,剩余油局部完全水洗,局部相对富集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高驱替倍数相渗曲线 有效过水倍数 时变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综合描述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丽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曲流河道砂体是大庆喇萨杏油田厚油层的主要河流类型之一,储量占各类河道砂的50%以上,是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的主要方向。从各种研究结果来看,河道砂体内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油层层内,且与水淹段呈相间分布。针对喇萨杏油田特高含... 曲流河道砂体是大庆喇萨杏油田厚油层的主要河流类型之一,储量占各类河道砂的50%以上,是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的主要方向。从各种研究结果来看,河道砂体内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厚油层层内,且与水淹段呈相间分布。针对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曲流河砂体剩余油分布复杂、识别与描述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近年完钻的大量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的逐井逐层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等手段,研究了曲流河砂体平面废弃河道、河问砂(泥)等沉积微相及层内侧积夹层分布和韵律组合方式等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特高含水期曲流河砂体平面、层内及微观3个层次剩余油分布模式,并通过水平井、层内细分调整等方式对曲流河砂体剩余油进行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曲流河 废弃河道 侧积夹层 剩余油
下载PDF
基于电容电阻模型的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威 窦宏恩 +2 位作者 秦国省 孙丽丽 吕考考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的大小,针对目前电容电阻模型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不准确的问题,考虑电容电阻模型中采液指数的变化,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确定了产液量递推式中的时间常数,建立了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并... 为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的大小,针对目前电容电阻模型评价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不准确的问题,考虑电容电阻模型中采液指数的变化,利用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确定了产液量递推式中的时间常数,建立了新的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并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得到井间连通系数,将目前电容电阻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展到油田整个开发阶段。实例应用表明,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示踪剂结果吻合程度更高,可以用来识别特高含水油田井间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连通性 电容电阻模型 特高含水油田 无因次采液指数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曲线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谷建伟 任燕龙 +1 位作者 张以根 崔文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典水驱特征曲线无法准确刻画水油比变化特征的问题,在重新改进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公式,并给出了采出程度与水油比的变化关系式;采用最小二...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典水驱特征曲线无法准确刻画水油比变化特征的问题,在重新改进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形式的基础上,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推导了改进的乙型水驱特征公式,并给出了采出程度与水油比的变化关系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穷举法解决了多参数拟合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曲线的自动拟合。通过公开文献资料验证表明,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方法更加准确,改进的乙型水驱曲线拟合精度更高,可较好地反映油田特高含水阶段水驱特征曲线的“上翘”特征,适用于特高含水阶段生产开发动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水相渗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采收率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调整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清立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8期31-35,I0003,共6页
大庆喇萨杏油田过渡带地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不同区块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现状差异明显。为了系统评价各区块开发效果,寻找潜力调整区块,根据地质与开发2类指标建立了多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地质与开发指标进行了分级... 大庆喇萨杏油田过渡带地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不同区块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现状差异明显。为了系统评价各区块开发效果,寻找潜力调整区块,根据地质与开发2类指标建立了多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地质与开发指标进行了分级评价与分类。按照地质与开发评价结果匹配原则,确定了下一步需要进行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块。根据过渡带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包含6类开发调整方式的流程,确定了层系重组、井网加密和层系互补的界限值大小,最终给出了潜力区块的具体调整方式。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过渡带地区挖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喇萨杏油田 特高含水期油藏 过渡带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层系重组 加密调整 层系互补
下载PDF
高浅南区复杂小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东 刘道杰 +2 位作者 崔建 龚晶晶 王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74-76,155-156,共3页
冀东油田高浅南区复杂小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为提高开发效果,通过综合研究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资料,采用动态分析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法分析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非主力层水淹程... 冀东油田高浅南区复杂小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为提高开发效果,通过综合研究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资料,采用动态分析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法分析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非主力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构造高部位、断层夹角含油区域、物性变化带、边水油藏水淹路径之间的滞留区、井网控制程度低以及井网控制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水淹路径、大孔道及物性变化带、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浅南区 复杂小断块油藏 剩余油分布 冀东油田
下载PDF
大尺度物理模型特高含水期流场转换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连东 陈小凡 +2 位作者 乐平 丰妍 李壮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3期48-51,共4页
整装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中,强注强采导致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即水驱油流动的主流线。在特高含水期,主流线方向上水洗程度较高,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因此在开发后期只有打破原来的固定优势流场,使得注入水向弱势区流动,才能有效驱动... 整装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中,强注强采导致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即水驱油流动的主流线。在特高含水期,主流线方向上水洗程度较高,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因此在开发后期只有打破原来的固定优势流场,使得注入水向弱势区流动,才能有效驱动原油,提高地层原油采收率。通过大尺度物理模型实验,改变特高含水后期注水流场方向,分析剩余油分布情况及原油驱替效率。确定在同一井组,相同井距,相同采液速度条件下,九点井网是特高含水后期井网调整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场 特高含水期 采出程度 九点法井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