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同步轨道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世俊 陈立恒 +1 位作者 冯文田 吴愉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5-284,共10页
为了得到准确的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外热流数据,提出了一种在J2000坐标系下进行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算法。首先,在J2000坐标系下确定了相机的位置、太阳的位置及其辐射强度;其次,根据空间相机的视轴始终指向太阳的工作特点及太阳... 为了得到准确的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外热流数据,提出了一种在J2000坐标系下进行二维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算法。首先,在J2000坐标系下确定了相机的位置、太阳的位置及其辐射强度;其次,根据空间相机的视轴始终指向太阳的工作特点及太阳的位置,计算出其在极端情况下的二维姿态角;然后,根据得到的姿态角计算出姿态变换矩阵。最后,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出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不变姿态以及二维变姿态条件下的复杂外热流。该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变姿态外热流与I-deas/TMG软件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与姿态不变的相机相比,相机二维姿态的变化会导致其外热流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入光口所在的-Y面,其太阳直射热流的波动范围为0~1 394 W/m^2。得到的姿态角为热仿真模型姿态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由变姿态外热流数据可以看出,-Z面的外热流最小,其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4 W/m^2。另外±X面和+Y面的外热流也较小,±X面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80 W/m^2,+Y面最大平均外热流小于110 W/m^2。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卫星平台的遮挡,±X面和+Y面的外热流会更小,因此可以将-Z面,±X面和+Y面作为散热面,为热设计工作提拱了很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设计 变姿态 热仿真 外热流 空间相机
下载PDF
地磁坐标系下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计算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化彬 吴清文 +2 位作者 陈立恒 何飞 张旭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3-1928,共6页
为了提供准确的空间相机外热流数据,提出一种在地磁坐标系下进行频繁姿态变换的空间相机瞬态外热流计算方法。首先,确定了在J2000坐标系下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及太阳辐照强度;其次,计算相机不同位置的地磁纬度,并采用二分法得到相机在... 为了提供准确的空间相机外热流数据,提出一种在地磁坐标系下进行频繁姿态变换的空间相机瞬态外热流计算方法。首先,确定了在J2000坐标系下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及太阳辐照强度;其次,计算相机不同位置的地磁纬度,并采用二分法得到相机在轨运行时进出高磁纬地区(L≥60°)的轨道时间;然后,依据其地磁纬度,确定相机不同时刻下的在轨姿态。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法(MCM)计算相机的各环境映射面的轨道视角系数,进而得出整轨周期内各环境映射面接受的瞬时外热流。此方法与IDEAS/TMG软件的外热流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与姿态稳定的相机相比,空间相机姿态频繁变化会导致外热流数值的明显波动。尤其是入光口所在的+Z面,其波动范围为0~1 245.4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姿态变换 地磁坐标系 空间相机
下载PDF
地球静止轨道变姿态空间相机的外热流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愉华 陈立恒(指导) +2 位作者 李行 李世俊 杨雨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4-282,共9页
为了获取中高轨道变姿态空间相机准确的外热流数据,提出一种求解其变姿态外热流的方法。以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相机为例,首先确定卫星-太阳-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根据相机对日成像的工作任务确定其不同时刻的姿态;最后,根据相... 为了获取中高轨道变姿态空间相机准确的外热流数据,提出一种求解其变姿态外热流的方法。以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相机为例,首先确定卫星-太阳-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根据相机对日成像的工作任务确定其不同时刻的姿态;最后,根据相机姿态变化后的环境映射面以及直接积分法获得的辐射角系数计算相机各表面的瞬时外热流。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轨道条件下,相机由于在轨姿态变化导致其接受到的外热流总和比姿态恒定的相机有所减少,其中春分日总热流减少372.5 W/m2,冬至日总热流减少771.5 W/m^2。入光口所在的+X面外热流增大了2倍左右,该面进出地球阴影区时外热流在0~1 378 W/m^2之间剧烈波动。计算结果可指导相机热设计,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多维变姿态航天器的外热流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多维姿态变换 环境映射面 地球静止轨道
下载PDF
北京三号A/B卫星热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 黄兴 +3 位作者 李挺豪 范庆梅 高宇纯 江海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100,共8页
针对北京三号A/B卫星频繁姿态机动带来局部热流剧烈波动且变化不确定的问题,以及主动指向超静平台高精度温度控制和卫星结构力热解耦设计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姿态动态函数的机动全过程外热流仿真方法,散热面离散优化设计、高热流抑制多... 针对北京三号A/B卫星频繁姿态机动带来局部热流剧烈波动且变化不确定的问题,以及主动指向超静平台高精度温度控制和卫星结构力热解耦设计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姿态动态函数的机动全过程外热流仿真方法,散热面离散优化设计、高热流抑制多级隔热技术、主动指向超静平台核心设备超精、超稳以及和卫星结构力热解耦的卫星热设计方法,并对北京三号A/B卫星热性能进行了验证。北京三号A/B两颗卫星温度处于最佳工作范围内,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可以为对地对日频繁姿态变化卫星的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三号A/B卫星 频繁机动外热流算法 离散式散热面 多级隔热
下载PDF
倾斜轨道六面体卫星极端外热流解析模型 被引量:20
5
作者 宁献文 张加迅 +1 位作者 江海 赵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54-759,共6页
卫星设计中,外热流分析是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也是极端工况选择的依据。非太阳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外热流变化非常复杂,一般需要采用组合散热面的设计方法,这些都使得卫星极端外热流工况难于判断,给整星热分析以及热设计造成很大困难。通过... 卫星设计中,外热流分析是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也是极端工况选择的依据。非太阳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外热流变化非常复杂,一般需要采用组合散热面的设计方法,这些都使得卫星极端外热流工况难于判断,给整星热分析以及热设计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合理的分析与简化,推导出倾斜轨道六面体卫星空间外热流的解析模型,提出一种新的地球反照周期平均值的简化计算方法,利用Nevada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以某倾斜轨道卫星为例对其空间外热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空间外热流模型与专业软件计算结果之间误差很小,应用这一模型可以方便地分析倾斜轨道六面体卫星外热流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卫星极端吸收外热流工况,为卫星高低温工况确定提供相关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太阳辐照 地球反照 散热面 极端工况 模型
下载PDF
计算近地轨道航天器空间外热流的RUD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涛 孙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8-343,共6页
根据兰贝特定律推导了能束在辐射半球面上均匀分布的外热流计算公式。采用三角形网格统一表示边界面并根据边界面网格进行遮挡判断。根据面元间互视和遮挡关系,对无遮挡表面所受外热流采用积分法进行计算,被遮挡部分的地球反照和地球红... 根据兰贝特定律推导了能束在辐射半球面上均匀分布的外热流计算公式。采用三角形网格统一表示边界面并根据边界面网格进行遮挡判断。根据面元间互视和遮挡关系,对无遮挡表面所受外热流采用积分法进行计算,被遮挡部分的地球反照和地球红外热流采用能束均匀分布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都明显高于蒙特卡洛法;互视和遮挡判断方法准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遮挡判断 能束均匀分布 积分法 蒙特卡洛法
下载PDF
深空探测器真空热环境模拟试验系统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飞 景加荣 +1 位作者 李灿伦 齐晓军 《真空》 CAS 2019年第3期16-20,共5页
空间环境模拟试验主要用于模拟太空的冷黑环境、真空环境及太阳辐射环境,通过热试验验证航天器温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深空探测器真空热环境模拟系统有效空间为Φ3.35m×5m,设备主要包括真空容器、热沉、氮系统、真空抽气系统、... 空间环境模拟试验主要用于模拟太空的冷黑环境、真空环境及太阳辐射环境,通过热试验验证航天器温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深空探测器真空热环境模拟系统有效空间为Φ3.35m×5m,设备主要包括真空容器、热沉、氮系统、真空抽气系统、外热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测控系统等,试验极限真空度3.2×10^-5Pa,热沉平均温度≤85K,温度均匀性可达3.5K。系统已完成多次整星试验,系统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抽气 热沉 外热流 热真空试验 集中监控
下载PDF
上面级发射中高轨道卫星外热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杜卓林 江海 +1 位作者 陈少华 金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7-1115,共9页
研究发射轨道的外热流是卫星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上面级发射轨道的特点和卫星姿态,推导出上面级滑行段和点火段瞬态及平均外热流计算公式。以北斗三号中轨导航卫星为例,给出了阳光和轨道面夹角随太阳黄经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关系... 研究发射轨道的外热流是卫星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针对上面级发射轨道的特点和卫星姿态,推导出上面级滑行段和点火段瞬态及平均外热流计算公式。以北斗三号中轨导航卫星为例,给出了阳光和轨道面夹角随太阳黄经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关系,以及最长阴影时间、滑行段旋转角速度约束条件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上面级阶段卫星的极端外热流工况并给出了外热流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面级 非封闭椭圆轨道 中高轨道卫星 极端工况 外热流
下载PDF
表面多孔高通量换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9
作者 鲁绪石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42-45,共4页
与常规换热管相比,外开槽内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能够显著强化沸腾换热,减少所需换热面积,且阻垢效果好。目前,国内关于多介质、多工作条件下的换热系数等参数的经验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测量了常规换热管和外开槽内烧结多孔换热管的换... 与常规换热管相比,外开槽内烧结表面多孔换热管能够显著强化沸腾换热,减少所需换热面积,且阻垢效果好。目前,国内关于多介质、多工作条件下的换热系数等参数的经验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测量了常规换热管和外开槽内烧结多孔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总结了传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经验关系式,利用ANSYS软件对实验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与实验数据一致的结果。模型处理、网格划分和加载求解过程基本适应于该实验条件下换热管的实验数据,实验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多孔管 高通量 换热管 传热性能 内烧结 外开槽 总传热系数 热流密度
下载PDF
高精度星敏感器热设计研究及仿真验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永康 胡雄超 +2 位作者 毛晓楠 闫晓军 王燕清 《上海航天》 CSCD 2018年第5期123-129,共7页
为实现某高精度星敏感器在空间复杂热环境下的可靠应用,对该星敏感器的热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选取典型的高温工况和低温工况进行讨论。基于热网络模型对高温工况和低温工况计算及仿真分析,提出了星敏感器与卫星舱体在导热和隔热2种安... 为实现某高精度星敏感器在空间复杂热环境下的可靠应用,对该星敏感器的热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选取典型的高温工况和低温工况进行讨论。基于热网络模型对高温工况和低温工况计算及仿真分析,提出了星敏感器与卫星舱体在导热和隔热2种安装情况下的热控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当星敏感器导热安装时,将安装面温度控制在-15~0℃,在其外表面包覆多层隔热组件,可使整机温度适宜;当星敏感器隔热安装时,在其盖板外表面喷涂热控白漆,将遮光罩与盒体隔热安装,设置用于温度补偿的电加热片,将安装面温度控制在-6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敏感器 热设计 热网络 热仿真 典型工况 空间环境 热控涂层 外热流
下载PDF
开普勒轨道航天器凸表面外热流通用计算方法研究
11
作者 易桦 黄兴 周宇鹏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4,共6页
空间外热流对航天器热设计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开展外热流分析,以确定热设计方案和热分析极端工况。使用开普勒轨道航天器凸表面外热流通用计算方法,将其应用于常用的平面、圆柱面、圆锥面和球面,采用解析法或数值积分法计算太阳直射热... 空间外热流对航天器热设计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开展外热流分析,以确定热设计方案和热分析极端工况。使用开普勒轨道航天器凸表面外热流通用计算方法,将其应用于常用的平面、圆柱面、圆锥面和球面,采用解析法或数值积分法计算太阳直射热流,采用数值积分或随机法求解行星红外和行星反照热流,能有效简化计算过程。根据此方法分析了上述常用凸表面在常用姿态(+Z对地,-Z对日,偏航和复杂机动)的瞬态外热流结果。此外,以复杂机动姿态下的瞬态外热流分析为例,将基于此方法的圆柱面、圆锥面和球面的瞬态外热流分析结果与热分析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6 W/m^(2),相对误差不超过5%,充分说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普勒轨道 外热流 解析法 数值积分法 随机法
下载PDF
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宇鹏 赵欣 +1 位作者 孙腾飞 陈春亮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4期49-55,共7页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 针对天文探测卫星定点观测模式下的特定姿态,结合相关科学观测约束、整星能源和热控设计约束及轨道特点,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的外热流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有、无遮阳挡板情况下,卫星外热流的差异,并通过虚拟热沉温度,分析了卫星各个舱板的散热能力。基于有、无遮阳挡板的外热流分析结果,从热控角度建议在定点观测模式下,对卫星的观测姿态进行约束,对有低温需求的天文探测器建议加设遮阳挡板,可为天文探测卫星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探测卫星 定点观测模式 外热流 观测约束条件 遮阳挡板
下载PDF
太阳系行星际航天器外热流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洋 彭晓东 +2 位作者 张汉勋 郭颂 明星 《电子设计工程》 2017年第9期1-5,共5页
针对传统国内外热流算法以及某些国外商业软件只计算单行星轨道航天器外热流的不足,提出了太阳系行星际轨道航天器的外热流计算方案。本文方案采用积分定义法,平行光线法,近似法,插值法,考虑行星椭圆轨道的影响以及面元遮挡。仿真计算... 针对传统国内外热流算法以及某些国外商业软件只计算单行星轨道航天器外热流的不足,提出了太阳系行星际轨道航天器的外热流计算方案。本文方案采用积分定义法,平行光线法,近似法,插值法,考虑行星椭圆轨道的影响以及面元遮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符合行星际轨道外热流物理特性,其计算效率和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角系数 行星际轨道 航天器 辐射换热
下载PDF
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4 位作者 刘玉洪 马友鑫 李佑荣 窦军霞 郭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使用12月、4月、8月昆明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朝向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4月和8月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较高,12月较低;不同朝向墙体之间的差异以天气晴朗的4月和12月较... 使用12月、4月、8月昆明城市区域内建筑物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朝向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4月和8月墙体内外壁表面温度较高,12月较低;不同朝向墙体之间的差异以天气晴朗的4月和12月较大,多云天8月最小;4月和8月E向墙体的内外壁表面温度均最大,S向次之,N向最小;而12月 S向墙体的内外壁表面温度在一段时段内甚至超过了E向;内壁表面温度的日较差低于外壁表面,且其出现最高、最低温度的时间均较外壁表面有所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 内外壁 表面温度 热流量
下载PDF
考虑轨道摄动的外热流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宇宁 魏承 赵阳 《上海航天》 2012年第5期48-53,66,共7页
为改进传统外热流算法未考虑外热流经多次反射后的吸收和国外商业软件未考虑轨道摄动及太阳矢量变化对外热流的影响等不足,重新定义了外热流角系数和外热流辐射传递因子,综合SGP4轨道模型和Gebhart方法,给出了考虑摄动等因素的辐射传递... 为改进传统外热流算法未考虑外热流经多次反射后的吸收和国外商业软件未考虑轨道摄动及太阳矢量变化对外热流的影响等不足,重新定义了外热流角系数和外热流辐射传递因子,综合SGP4轨道模型和Gebhart方法,给出了考虑摄动等因素的辐射传递因子和轨道外热流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计算流程。通过仿真分析论证了考虑多次反射及摄动等因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蒙特卡洛法 辐射传递因子 轨道摄动 THERMAL DESKTOP
下载PDF
敏捷型卫星的相机外热流变化及其抑制措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窦强 李劲东 +1 位作者 朱军 周宇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文章根据空间外热流理论建立了敏捷型遥感卫星的空间相机外热流计算模型,针对相机的外热流变化情况,选择典型计算工况并对其外热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工作模式及卫星姿态变化对相机主要部件热流的影响。为解决外热流分布不均和... 文章根据空间外热流理论建立了敏捷型遥感卫星的空间相机外热流计算模型,针对相机的外热流变化情况,选择典型计算工况并对其外热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工作模式及卫星姿态变化对相机主要部件热流的影响。为解决外热流分布不均和波动剧烈问题,提出了加长相机遮光罩和加装热防护门2种抑制方案,并对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型卫星 空间相机 外热流 热防护门 遮光罩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六面体小微卫星散热面最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金印 赵欣 +1 位作者 麻慧涛 刘庆志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6期48-52,共5页
以散热面吸收外热流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六面体卫星的散热面最优化设计模型,并以某倾斜轨道六面体小微卫星为例、针对不同卫星热耗分别得出了最优化的散热面布局。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所述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散热面布局,可... 以散热面吸收外热流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六面体卫星的散热面最优化设计模型,并以某倾斜轨道六面体小微卫星为例、针对不同卫星热耗分别得出了最优化的散热面布局。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所述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散热面布局,可以有效降低由于卫星吸收外热流变化造成的整星温度的波动,可以为六面体卫星散热面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热耗水平的卫星对应不同的最优化散热面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热流 散热面 最优化设计 小微卫星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站载设备的热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敏 高建民 +2 位作者 杜谦 吴少华 秦裕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3,共7页
为了对国际空间站(ISS)站载设备进行热分析,利用低地球轨道简化六面体航天器外热流计算公式计算了ISS的轨道外热流,分析了ISS轨道外热流随轨道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以阿尔法磁谱仪为ISS站载设备代表,利用其外热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ISS部... 为了对国际空间站(ISS)站载设备进行热分析,利用低地球轨道简化六面体航天器外热流计算公式计算了ISS的轨道外热流,分析了ISS轨道外热流随轨道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以阿尔法磁谱仪为ISS站载设备代表,利用其外热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ISS部件及操作对站载设备外热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ISS的轨道外热流受太阳阳光与轨道面的夹角(β)和ISS与会日点的角距(θ)变化的影响明显;ISS的固定部件对AMS的外热流影响较为稳定;在ISS的可转动部件中,右舷主散热板和左舷太阳能电池板的操作可改变AMS的外热流;ISS正常飞行姿态下的AMS外热流变化规律不适用于ISS正侧边飞行姿态.因此,β、θ、ISS部件及ISS操作均是ISS站载设备外热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工程热物理学 外热流 低地球轨道 轨道参数 国际空间站站载设备
下载PDF
轨道倾角对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外热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迪 韩崇巍 +2 位作者 李匡迪 乔心全 杜卓林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倾角GSO卫星,姿态与轨道升交点赤经对南北面外热流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对采用实时偏航控制的IGSO通信卫星,应关注太阳翼红外热流对卫星本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 轨道倾角 升交点赤经 偏航姿态 外热流
下载PDF
基于STL文件和有限元法的在轨航天器关键部件热计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涛 孙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针对STL(stereo lithography)文件在传递复杂几何实体模型信息方面具有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TL文件计算复杂结构角系数和外热流的方法.根据单元和节点的拓扑关系识别六面体网格边界单元并进行辐射换热计算.详细阐述了基于STL文... 针对STL(stereo lithography)文件在传递复杂几何实体模型信息方面具有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TL文件计算复杂结构角系数和外热流的方法.根据单元和节点的拓扑关系识别六面体网格边界单元并进行辐射换热计算.详细阐述了基于STL文件和有限元法进行复杂结构的角系数和外热流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导热-辐射耦合计算的有限元方法.最后利用有限元法计算航天器关键部件在轨的三维瞬态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L(stereo lithography)文件 辐射换热 角系数 外热流 有限元法 热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