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被引量:185
1
作者 漆家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22,共8页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3个裂陷带和1个裂陷区,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锁断层系统,在盆地区具有分散的透入性特点,并控制着古近纪断陷的分布和演化。在伸展构造变形基础上叠加了3条北北东向—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后者及其伴生构造组成盆地中的呈带状展布的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伸展构造是一种“水平层状的”薄皮构造。正断层向深部收敛或终止于中地壳内的拆离断层面上。走滑构造是一种“垂直带状的”厚皮构造。浅层的走滑断层以多种方式并入到深断裂带中。这两种构造系统是盆地区新生代时期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两种作用机制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盆地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渤海湾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0
2
作者 楼法生 沈渭洲 +4 位作者 王德滋 舒良树 吴富江 张芳荣 于津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44,共9页
采用锆石U-Pb法对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中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开展精细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山庄、张佳坊和武功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0.5±1.5 Ma、427.9±1.2 Ma和428.0±1.0-462.3±2.3 Ma,属早古生代晚期花岗... 采用锆石U-Pb法对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中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开展精细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山庄、张佳坊和武功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0.5±1.5 Ma、427.9±1.2 Ma和428.0±1.0-462.3±2.3 Ma,属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而雅山、温汤和明月山等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61.0±1.0 Ma、143.8±1.6 Ma和126.3±6.4.Ma,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因此认为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中花岗岩分属早古生代晚期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从一个侧面说明华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晚期构造一岩浆作用事件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作用事件,为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结合前人在武功山地区花岗质片麻岩中白云母40Ar/39Ar法定年(225-233 Ma)资料,说明本区韧性变形形成于晚i叠世,可能意味着武功山伸展构造的启动时间,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浆的形成及向上运移,使周围的岩石软化乃至部分熔融,使得围岩环境更有利于伸展构造发展,并在早白垩世最终形成武功山花岗岩穹隆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石U-Pb定年 花岗岩穹隆 伸展构造 武功山 花岗岩浆 锆石U-PB年代学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穹隆 复式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北喜马拉雅及藏南伸展构造综述 被引量:90
3
作者 张进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9-649,共11页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发生于65Ma左右,造山作用则开始于中新世初期,该造山运动形成南喜马拉雅的逆冲推覆体系,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然而,与造山作用的同时,北喜马拉雅及藏南地区却经历了广泛的伸展作用,所形成的伸展构造包括:①北喜...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发生于65Ma左右,造山作用则开始于中新世初期,该造山运动形成南喜马拉雅的逆冲推覆体系,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然而,与造山作用的同时,北喜马拉雅及藏南地区却经历了广泛的伸展作用,所形成的伸展构造包括:①北喜马拉雅地区,开始于24Ma左右的藏南拆离系(STDS);②北喜马拉雅及藏南地区,开始于14Ma左右的南北向裂谷;③北喜马拉雅穹隆带,形成时间大致与南北向裂谷相同;④广布于青藏高原、开始于中新世末期、随机分布的高角度正断层。上述不同阶段的伸展构造形成于不同机制,并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地质作用。其中,北喜马拉雅穹隆是一种特殊的伸展构造,并可能形成于多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造山带 藏南 伸展构造 形成模式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南缘北大巴山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71
4
作者 何建坤 卢华复 朱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自元古代以来,北大巴山经历了构造伸展(∈-D2)、构造反转(T2)和构造冲断作用(T2-J1)。伸展构造主要由极性相同、北倾的大型犁式正断层构成,它控制了早古生代地层的强烈差异沉积。其成因可能受控于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 自元古代以来,北大巴山经历了构造伸展(∈-D2)、构造反转(T2)和构造冲断作用(T2-J1)。伸展构造主要由极性相同、北倾的大型犁式正断层构成,它控制了早古生代地层的强烈差异沉积。其成因可能受控于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幔源裂谷作用所引起的大陆边缘岩石圈拉伸、减簿的动力学机制。之后,因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的对接和碰撞,扬子板块北缘发生内硅铝层A型俯冲。使北大巴山构造作用由早期的伸展向大规模的冲断转变,形成中三叠世区域性构造反转作用。经构造反转后,北大巴山构造变形以强烈的深层次韧性滑脱和浅层次脆性冲断为特征。深层滑脱由发育在10-35km的韧性台阶状逆断层冲断叠置而成、浅层滑脱则主要由脆性台阶状断层构成的盖层冲断岩席,双重推覆体和冲起构造等构成。由此北大巴山区地层缩短率平均至少达35.5%-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构造反转 冲断-推覆构造 造山带
下载PDF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69
5
作者 宋鸿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是典型的板内变质核杂岩。由核部的结晶基底及顶部的变余糜棱岩带、固态流变的中间层和脆性剪裂的上部盖层组成三层结构。核部有强力侵位的早白垩世的房山花岗闪长岩株。地壳的韧性伸展表现于下古生界及其前的盖层岩...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是典型的板内变质核杂岩。由核部的结晶基底及顶部的变余糜棱岩带、固态流变的中间层和脆性剪裂的上部盖层组成三层结构。核部有强力侵位的早白垩世的房山花岗闪长岩株。地壳的韧性伸展表现于下古生界及其前的盖层岩系中,形成于印支期前,反映了强烈的区域古地热异常。印支期的南北向挤压造就了区域构造格局。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使变质核杂岩定型。新生代的差异性隆升使核杂岩最终出露地表。幔源热异常、基底热隆及岩浆的强力侵位是核杂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伸殿构造 北京 房山地区 变质岩
下载PDF
恒山中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墙群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克拉通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江海 侯贵廷 +2 位作者 钱祥麟 H.C.HALLS Don DAVIS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变质基底发育大规模的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由于基性岩墙同位素定年技术存在问题,因此一直未获得岩墙群的确切年龄数据。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化学法,首次获得恒山地区北西向基性岩墙群的U-Pb年龄为1769.1±2.5Ma...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变质基底发育大规模的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由于基性岩墙同位素定年技术存在问题,因此一直未获得岩墙群的确切年龄数据。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化学法,首次获得恒山地区北西向基性岩墙群的U-Pb年龄为1769.1±2.5Ma,并证明它代表基性岩墙群的侵位年龄,这一年龄数据也是华北克拉通大规模分布的未变质基性岩墙群已知的最古老年龄。综合分析同期岩浆活动的同位素年龄记录,本文提出中元古代早期华北的岩浆侵位发生于伸展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中元古代 华北 同位素年龄 伸展作用 单颗粒锆石 岩浆侵位 克拉通 构造演化 铀-铅年龄
下载PDF
内蒙古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被引量:56
7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1 位作者 贾文 王佩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290,共8页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 ;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 -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它对称伸展和不对称隆升的特征 ,130~ 10 0 Ma是其快速隆升的时期。从该区长期的热演化历史以及同构造的岩浆活动来看 ,可以认为喀喇沁变质核杂岩是地幔热隆及岩浆侵入引起地壳伸展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岩浆底辟 热隆 伸展构造 喀喇沁 内蒙古 隆升机制 大陆 岩石圈
下载PDF
“吕梁运动”新认识 被引量:54
8
作者 李江海 钱祥麟 +2 位作者 侯贵廷 刘树文 陈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0,共6页
吕梁运动 (1.90~ 1.70Ga)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华北克拉通最终稳定固结的造山运动 .事实上 ,在古元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以伸展 -裂解构造为主 ,表现为拗拉谷系发育、非造山岩浆活动 (环斑花岗岩、斜长岩、辉长岩、花岗岩类及伟晶岩脉等 )、... 吕梁运动 (1.90~ 1.70Ga)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华北克拉通最终稳定固结的造山运动 .事实上 ,在古元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以伸展 -裂解构造为主 ,表现为拗拉谷系发育、非造山岩浆活动 (环斑花岗岩、斜长岩、辉长岩、花岗岩类及伟晶岩脉等 )、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以及早期变质基底隆升或退变质构造热事件等 .对已有的大量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后证明 ,这一时期的岩浆侵位与基底构造 -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多峰式特点 ,克拉通基底隆升退变质事件滞后于岩浆侵位 ,明显区别于造山带普遍记录的构造变形 -变质 -岩浆侵位的事件序列 .古元古代末期构造格局的重新认识 ,为我国克拉通在元古代超大陆中的再造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拗拉谷 基性岩墙群 吕梁运动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被引量:58
9
作者 陈跃辉 陈祖伊 +3 位作者 蔡煜琦 施祖海 封全宏 付锦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8-138,共10页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铀矿床 时空演化 矿化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构造研究述评 被引量:47
10
作者 朱志澄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共9页
伸展构造及其主要类型变质核杂岩是当前构造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争议,分析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趋势。笔者提出了变质核杂岩的4个基本特征,指出研究中首先要查明其基本特征,进而探讨其... 伸展构造及其主要类型变质核杂岩是当前构造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争议,分析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趋势。笔者提出了变质核杂岩的4个基本特征,指出研究中首先要查明其基本特征,进而探讨其运动学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要将变质核杂岩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的研究与区域伸展背景的研究相结合;表壳构造研究与内壳构造和岩浆活动的研究相结合。笔者将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作了对比,划分了伸展构造类型,引述了深层次的流变概念以及造山晚期伸展作用。笔者指出解决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问题的途径是探讨深层流变状态。在这方面,地幔上涌或地幔柱流动及其相关的岩浆活动具有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拆离断层
下载PDF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11
作者 张长厚 张勇 +5 位作者 李海龙 吴淦国 王根厚 徐德斌 肖伟峰 戴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83,共19页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 燕山西段及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集中分布于三个NE向带状区域中,三个带状区域的间隔约为60km,延伸长度自东向西依次减小,呈现出明显的逆冲构造发育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的北界为“内蒙地轴”南缘断裂西段,南西界与中元古代早期古盆地构造边界一致,东南部边界则与华北克拉通基底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部碰撞造山带的东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构造具有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的薄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NW,逆冲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140~130Ma。逆冲后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在主要逆冲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先存构造薄弱带。先存构造薄弱带在有利区域构造应力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构造活化,可能是燕山板内构造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逆冲变形前后均有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构造-岩浆时空组合表明,收缩构造造成地壳加厚及由此引发的深部地壳重熔,难以作为统一的机制对这些特征进行合理阐释,需要有其他方式的深部热物质与能量的参与。北京西山霞云岭-长操、教军场-大安山以及马兰-胡林等逆冲断层,是一个统一的大规模的逆冲构造的不同组成部分,具典型、连续的断坪-断坡结构,它形成于髫髻山组(148~146Ma)之后、南窖闪长岩(128Ma)侵入之前,而不是“印支期(或更早)”,它与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构成北京西山晚中生代逆冲构造格局。区域性的NW-SE向收缩构造作用及南大寨-八宝山逆冲构造上覆岩席的构造加载,可能是北京西山的蓝晶石带和硬绿泥石带为代表的高压动力变质作用的基本构造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厚皮构造 伸展构造 燕山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冀西北晚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52
12
作者 邵济安 孟庆任 +2 位作者 魏海泉 张履桥 王佩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1-761,共11页
冀西北晚侏罗世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晚侏罗世的火山岩主要为来自富集地幔的钾玄岩系列和部分壳源高钾酸性岩石组合。通过对髫髻山组之上的后城组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构造研究,认为这套河-湖相沉积形成在... 冀西北晚侏罗世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晚侏罗世的火山岩主要为来自富集地幔的钾玄岩系列和部分壳源高钾酸性岩石组合。通过对髫髻山组之上的后城组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构造研究,认为这套河-湖相沉积形成在伸展背景下的断陷盆地之中,下部由粗粒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组成,上部则为河湖相沉积物,并出现火山岩夹层,从而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髫髻山组到后城组的层序反映出从断陷盆地到坳陷盆地的发展过程。此外,后城组形成后所发生的区域性挤压作用导致了这期伸展盆地的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晚侏罗世 断陷盆地 钾玄岩系列 伸展构造 火山-沉积盆地 构造环境 性质
下载PDF
渭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43
13
作者 彭建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渭河断裂带在前新生代为一条分割基底的古超壳断裂,新生代转为铲式伸展断裂,其伸展拉伸掀斜作用形成了渭河盆地的雏形,现代以引张倾滑兼枢纽运动为特征。该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 渭河断裂带在前新生代为一条分割基底的古超壳断裂,新生代转为铲式伸展断裂,其伸展拉伸掀斜作用形成了渭河盆地的雏形,现代以引张倾滑兼枢纽运动为特征。该断裂带为渭河盆地一条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带,自公元前280年以来有20次5级以上地震与该断裂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断裂带 构造演化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伸展构造及其反转作用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和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伸展构造的演化主要发生在三个阶段:大陆裂谷阶段、大陆初始漂移和主要漂移阶段。伸展构造发育在不同构造层次:(1)在上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位于拆离带之上脆性岩块的伸展,其周边为铲式断层、坡坪式断层或多米诺式断层所限;(... 伸展构造的演化主要发生在三个阶段:大陆裂谷阶段、大陆初始漂移和主要漂移阶段。伸展构造发育在不同构造层次:(1)在上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位于拆离带之上脆性岩块的伸展,其周边为铲式断层、坡坪式断层或多米诺式断层所限;(2)在中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变质透镜体,被不连续的韧性剪切带所分隔;(3)在下地壳中,伸展构造呈现为扩展变平的韧性流动和岩浆侵位。反转的伸展断层系常表现为冲断层、断弯背斜、生长断展褶皱、顶部塌陷地堑区的突隆构造和半地堑区的鱼叉构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拆离断层 构造层次 塌陷地堑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兴安 徐仲元 +1 位作者 刘正宏 朱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47-2655,共9页
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4~1.42),反... 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4~1.42),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3±3Ma。岩石具有富硅、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并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以上特征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典型A1型(裂谷或板内)花岗岩的特征,代表了伸展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钾长花岗岩 年代学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
下载PDF
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楼法生 舒良树 王德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6,共10页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流变伸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近2 0年的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热点课题。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作者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变质核杂... 变质核杂岩是大陆流变伸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近2 0年的国际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热点课题。在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和作者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拆离断层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等,对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及判别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变质核杂岩的热点争论问题,如变质核杂岩是否一定存在巨厚地壳柱被切失的问题、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中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主从关系问题、低角度拆离断层的成因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存在的问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伸展边界方向对伸展盆地正断层走向的影响——来自平面砂箱实验的启示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建勋 漆家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1-497,共7页
五种不同边界几何条件的平面砂箱实验模型表明 ,一个方向的伸展变形可因伸展边界方向的变化形成不同走向的正断层 ,伸展裂陷盆地中不同走向的正断层并非一定代表不同方向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或多期构造变形的结果。伸展裂陷盆地正断层走... 五种不同边界几何条件的平面砂箱实验模型表明 ,一个方向的伸展变形可因伸展边界方向的变化形成不同走向的正断层 ,伸展裂陷盆地中不同走向的正断层并非一定代表不同方向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或多期构造变形的结果。伸展裂陷盆地正断层走向受伸展边界走向和构造伸展的方向共同控制 ,伸展边界的控制力随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伸展边界附近的断层走向主要受伸展边界方向控制 ,大致反映伸展边界方向。盆地内部断层走向主要受构造伸展方向控制 (趋向于垂直构造伸展方向 ) ,主要反映构造伸展方向。盆地伸展边界方向的变化可以引起伸展裂陷盆地内部断层走向的转向。因铲式正断层上盘滚动变形产生的正断层 ,其走向平行于铲式边界断层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正断层 物理模拟 砂箱实验 伸展方向
下载PDF
论新疆吐哈盆地的两种构造单元体系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陶明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7-304,共8页
重点研究了吐哈盆地构造单元的类型、构造属性及其与构造反转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吐哈盆地的构造单元可归为2种不同类型的体系:坳陷/隆起-凹陷/凸起类型的体系和构造带类型的体系。前者为沉积构造单元,具有同沉积构造的属性,可代表... 重点研究了吐哈盆地构造单元的类型、构造属性及其与构造反转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吐哈盆地的构造单元可归为2种不同类型的体系:坳陷/隆起-凹陷/凸起类型的体系和构造带类型的体系。前者为沉积构造单元,具有同沉积构造的属性,可代表盆地形成时期的伸展性结构与构造;后者则为变形构造单元,具有"后生或次生"构造的属性,反映或代表了后期的构造反转。吐哈盆地"东西分块"应是同沉积期构造格局的表象,"南北分带"则主要是后期挤压与构造反转的结果。由此也进一步证明,吐哈原型盆地属伸展性盆地,后期则因挤压改造而发生了构造反转。前述各种特征则可能是此类构造反转盆地所具有的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构造属性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大别山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21
19
作者 冀文斌 林伟 +2 位作者 石永红 王清晨 褚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80,共20页
大别山中部混合岩—片麻岩穹隆的构造属性认识方面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中大别杂岩及其边界剪切带或断裂带的构造解析,并结合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将中大别杂岩厘定为早白垩世的变质核杂岩,其中商麻断裂与晓天—磨子潭断裂和水吼... 大别山中部混合岩—片麻岩穹隆的构造属性认识方面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中大别杂岩及其边界剪切带或断裂带的构造解析,并结合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将中大别杂岩厘定为早白垩世的变质核杂岩,其中商麻断裂与晓天—磨子潭断裂和水吼—五河剪切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拆离断层带,并将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限定在145~120 Ma。中大别杂岩与拆离断层具有统一的北西—南东向矿物拉伸线理和上部指向北西的剪切变形,推测在早白垩世早期大别山中下地壳岩石与其上部早期折返的高压—超高压板片之间存在一个解耦面。早白垩世混合岩化作用和岩浆作用为同期构造—热事件产物,造山带规模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强烈地改造了大别山早中生代的构造格局。综合大别山及整个中国东部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认为大别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是在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石圈区域伸展作用下,由于造山带根部的垮塌与拆沉去根作用、中下部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向南东方向的塑性流动以及顶部上盘岩系的拆离与揭顶剥蚀作用,3个不同层次地质过程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超高压变质作用 华北克拉通破坏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与变质核杂岩一伸展构造有关的金、银矿找矿远景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秦正永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7年第2期37-43,共7页
该文在概述燕山地区前寒武系中金的背景值和近年在中、上元古界中新发现许多金、银矿床等事实的基础上,从伸展构造理论出发,研究了燕山地区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中、上元古界中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一伸展... 该文在概述燕山地区前寒武系中金的背景值和近年在中、上元古界中新发现许多金、银矿床等事实的基础上,从伸展构造理论出发,研究了燕山地区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中、上元古界中金、银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变质核杂岩一伸展构造密切相关,由此对燕山地区前寒武纪金、银贵金属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床 伸展构造 金矿床 找矿远景 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