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 被引量:85
1
作者 刘俊来 Gregory A.Davis +2 位作者 纪沫 关会梅 白相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81,共10页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令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拆离 伸展构造 岩石圈减薄 华北克拉通破坏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田中生代构造演化与矿床形成 被引量:61
2
作者 张进江 郑亚东 刘树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84,共11页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 作为中国金矿主产地之一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经历两期不同性质的伸展。第一期为沿周缘拆离断层发育、方向与造山带平行的同造山伸展 ,上盘向WNW运动 ,活动时代为距今 1 35~ 1 2 3Ma,属燕山期陆内造山形成的地壳增厚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期为退化变质糜棱岩带和正断层组成的变质核杂岩内部伸展构造 ,代表造山后进一步隆升导致的垮塌 ,时代为距今 1 2 0~ 1 0 6Ma。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内部发育与垮塌伸展同期的挤压性逆冲断层 ,由造山后残余挤压作用和构造剥蚀导致的伸展驱动力降低所致。小秦岭中蚀变千糜岩型金矿受退化变质糜棱岩带控制 ,成因为典型的伸展控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内部逆冲断层 ,成矿机制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垮塌伸展过程中的构造反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构造演化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金矿床 中生代 控矿机制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 被引量:55
3
作者 周天伟 周建勋 +2 位作者 董月霞 王旭东 常洪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基于南堡凹陷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了3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与地质实际综合分析,探讨了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是区域南-北向伸展作用的产物,南堡凹陷的复杂断裂系统是... 基于南堡凹陷实际地质条件设计了3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与地质实际综合分析,探讨了南堡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是区域南-北向伸展作用的产物,南堡凹陷的复杂断裂系统是在南-北向伸展过程的不同阶段逐步形成的;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特定的边界几何条件,并非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或先存走滑断裂重新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新生代 断裂系统 砂箱模拟 伸展构造
下载PDF
四川盆地拉张-挤压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忠权 潘懋 +3 位作者 萧德铭 陈更生 路中侃 应丹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3,共7页
从全球构造着眼 ,动态地从时间 空间四维阐述了拉张 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的辩证关系 ,指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环境对应于不同的构造变形系统。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演化历程 ,从 9个方面论证了四川盆地自其形成以来 ,构造动力学环境曾经历了... 从全球构造着眼 ,动态地从时间 空间四维阐述了拉张 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的辩证关系 ,指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环境对应于不同的构造变形系统。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演化历程 ,从 9个方面论证了四川盆地自其形成以来 ,构造动力学环境曾经历了早期拉张、中期过渡、晚期挤压的过程 ,相应地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构造分析时 ,要注意早期伸展构造、中期反转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拉张-挤压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挤压构造 构造动力学环境 构造变形系统
下载PDF
伸展构造与裂谷盆地成藏区带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和甫 李晓清 +2 位作者 刘立群 侯高文 边海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7-552,共16页
全球裂谷系广泛发育于板块构造旋回的各个阶段及各种环境中,包括:1)大陆裂谷;2)新生洋盆;3)伸展大陆边缘;4)弧后裂谷;5)碰撞裂谷等。全球典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主要有:1)主动裂谷;2)被动裂谷;3)复合裂谷。成藏区带是总油气系统(TPS)中的... 全球裂谷系广泛发育于板块构造旋回的各个阶段及各种环境中,包括:1)大陆裂谷;2)新生洋盆;3)伸展大陆边缘;4)弧后裂谷;5)碰撞裂谷等。全球典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主要有:1)主动裂谷;2)被动裂谷;3)复合裂谷。成藏区带是总油气系统(TPS)中的基本评价单元(AU)。裂谷盆地中广泛发育各种成藏区带,根据正断层的卷入层次及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沉积体系,主要划分出4种类型:1)掀斜断块带;2)滚动构造带与三角洲体系;3)坡折带与礁滩层序;4)调节带与浊积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区带 总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伸展构造
下载PDF
珠三坳陷阳江凹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海长 徐建永 +2 位作者 武爱俊 印斌浩 李建红 《海洋石油》 CAS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拐点和阳江东、西凹陷的分界可以把阳江北断裂划分为3段,分别是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控制阳江西凹陷,中段控制东1洼,东段控制东2洼。断裂各段活动规律不同,其中断裂中段控制的东1洼的主要活动期在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控制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沉积,勘探潜力最好。继承、叠加发育的伸展构造样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断层型圈闭和披覆背斜型圈闭是该地区发育的主要圈闭类型。勘探实践表明,垂向运移和近源成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主要的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凹陷 控凹断裂 伸展构造样式 成藏规律
下载PDF
鲁西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 被引量:26
7
作者 侯贵廷 李江海 +1 位作者 金爱文 钱祥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9,i003,共11页
鲁西地区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侵位于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未变形未变质,以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为主,是鲁西前寒武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伸展构造标志。鲁西基性岩墙群属于板内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系列,与板内大陆裂谷活动密切相... 鲁西地区发育大规模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侵位于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未变形未变质,以北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为主,是鲁西前寒武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伸展构造标志。鲁西基性岩墙群属于板内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系列,与板内大陆裂谷活动密切相关,代表一种非造山岩浆活动。该岩墙群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 IL E) ,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比较富集Cr、Ni,明显亏损Th。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的右倾曲线。鲁西基性岩墙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反映源区为略富集的地幔。从时空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岩石化学相关性、岩浆源区和古构造应力场分析,鲁西基性岩墙群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地区 寒武纪 基性岩墙群 伸展构造标志 玄武岩 非造山岩浆活动
下载PDF
华南热液铀矿成矿作用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5
8
作者 商朋强 胡瑞忠 +2 位作者 毕献武 刘雷 张国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华南地区基底铀背景值较高,区域热液铀矿形成于晚中生代-古近纪(K-E)的地壳拉张期。区内各类型热液铀矿床在成矿时代、温压条件、矿物组合及热液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根据热液铀矿床的分布可划分为三大成矿带。铀成矿与伸展构造... 华南地区基底铀背景值较高,区域热液铀矿形成于晚中生代-古近纪(K-E)的地壳拉张期。区内各类型热液铀矿床在成矿时代、温压条件、矿物组合及热液蚀变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根据热液铀矿床的分布可划分为三大成矿带。铀成矿与伸展构造关系密切,且成矿流体、物质可能为不同来源;铀成矿期铀主要以碳酸铀络合物形式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热液铀矿 成矿共性 伸展构造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内变形记录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9
作者 宋利宏 朱光 +1 位作者 赵田 林少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0-418,共19页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上出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记录了丰富的变形过程。本次与前人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区经历过两期岩浆活动,分别是中—晚侏罗世(167~148 Ma)和早白垩世(130~112Ma)。区内晚侏罗世蚂蚁山岩体记录了切... 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上出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记录了丰富的变形过程。本次与前人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区经历过两期岩浆活动,分别是中—晚侏罗世(167~148 Ma)和早白垩世(130~112Ma)。区内晚侏罗世蚂蚁山岩体记录了切过该岩体的一条北北东向左行韧性变形带,是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的产物。该走滑变形带在走滑隆升中又被脆性平移断层所叠加。走滑活动时间可以限定在148~130 Ma之间。研究区在130~112 Ma期间转变为强烈的伸展活动,区域拉张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伴随着岩浆活动与区域隆升。在此伸展过程中,中—晚侏罗世荆山—涂山岩体与早白垩世淮光岩体记录了深部韧性伸展拆离变形带抬升至浅部被脆性正断层所叠加的变形过程,而其它岩体内均记录了地壳浅部的脆性正断层活动。这些岩体的变形记录,指示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发生在148~130 Ma期间,提供了在早白垩世克拉通峰期破坏中目前非盆地区构造过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晚中生代花岗岩 走滑变形带 伸展构造 应力场
下载PDF
The discovery of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gas exploration in the Central Sichuan Block, Sichuan Basin, South China 被引量:22
10
作者 GU ZhiDong WANG ZeC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2758-2768,共11页
The Central Sichuan Block(CSB) is the hardest block between the deep faults of Pujiang-Bazhong and Huaying Mount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ichuan Basin, which li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Craton... The Central Sichuan Block(CSB) is the hardest block between the deep faults of Pujiang-Bazhong and Huaying Mountai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ichuan Basin, which li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upper Yangtze Craton. The CSB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the oldest and most stable core area of Yangtze Craton, with the uniform basement and high level of hardening. Here we present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deep structures in the CSB by integrating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approx. 50000 km2) with large-scale aeromagnetic data. Results show that eight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cales are nearly EW-, NEE-, and NW-trending in the CSB. Discovery of thes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changes previous understanding of the CSB as a unified block. Th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experienced one or two stages of extension in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and filled with 3000–5000-m-thick weakly magnetic materials. Development of basal A-type granite in Weiyuan, Sichuan Basin and bimodal volcanic rocks of the Suxiong Formation, Western Sichuan confirms the CSB's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e newly discovered N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ource rock and favorable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gas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Sichuan Block Neoproterozoic Era extensional structures geological discovery deep and ultra-deep exploration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亚林 王成善 +2 位作者 伊海生 李勇 王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3-501,共9页
青藏高原新生代近南北走向地堑构造是高原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对探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今高原研究的热点构造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地堑构造研究中存在的分布范围、形成时代和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根据笔者新的研究... 青藏高原新生代近南北走向地堑构造是高原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对探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今高原研究的热点构造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地堑构造研究中存在的分布范围、形成时代和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根据笔者新的研究和对以往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地堑构造广泛发育于喜马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和羌塘地体,地堑构造形成于14~7Ma。地堑构造是高原地壳南北向强烈挤压短缩隆升之后,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并在深部热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结果,地堑构造标志着高原隆升作用由早期挤压短缩机制向晚期深部热动力机制的转变,并非高原隆升达到最大高度重力塌陷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堑 伸展作用 隆升 地堑构造 构造研究 新生代 羌塘地体 动力机制 快速隆升
下载PDF
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结构构造——来自地震剖面的证据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单伟 于学峰 +4 位作者 李洪奎 郭宝奎 耿科 李大鹏 禚传源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5期49-58,共10页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 玲珑花岗岩岩基东侧的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矿集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之一。布设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矿区的地震剖面,揭示了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的结构构造特征,地震剖面显示,玲珑岩基内部有多个类似"拱弧构造"的岩浆侵入形成的弧形界面,由此推测存在2~3期的岩浆活动。剖面显示了3期构造组合样式,第1期为以招平断裂带和宋家河断裂为组合倾向SE的铲式断裂,底部似汇入统一的构造滑脱带;第2期为倾向NW的错断了招平断裂带的反倾伸展断裂;第3期为NE向延伸以花状构造为特征的走滑断裂。前两期反映构造发育处于伸展环境,第3期显示为左行走滑。招平断裂带深部延伸存在分支复合现象,形成由2个主裂面夹持的透镜状岩片。地震反射剖面数据的获得对深刻理解该区域中生代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和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平断裂带 深部找矿 伸展构造 玲珑花岗岩 胶东中生代构造演化 地震剖面 大尹格庄金矿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伸展隆升样式:来自科洛-嘎拉山韧性变形带的证据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琛岳 刘永江 +4 位作者 李伟 刘勃然 李伟民 张夺 刘同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73-2900,共28页
大兴安岭地区出露的系列古老变质变形岩石,为研究大兴安岭隆升机制和兴蒙造山带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兴安岭北段科洛新开岭群和嘎拉山落马湖群内发育典型向SE的伸展滑脱构造,宏微观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均指示岩石变形发生在地壳... 大兴安岭地区出露的系列古老变质变形岩石,为研究大兴安岭隆升机制和兴蒙造山带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兴安岭北段科洛新开岭群和嘎拉山落马湖群内发育典型向SE的伸展滑脱构造,宏微观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均指示岩石变形发生在地壳浅部的低绿片岩相,是中低温(350~450℃)条件下缓慢变形的的结果。科洛地区变形代表一种拉伸近似等于压扁的应力状态,变形岩石多为L=S构造岩,较少发育b型线理,多片理化和不对称褶皱等;而嘎拉山地区的应变强度更大,拉伸作用更强,变形岩石以LS和L=S构造岩为主,发育大量叶理、a型及b型线理、鞘褶皱。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表明,越远离主伸展区应变强度越弱,应变趋于平面应变,差异应力减小,应变类型纯剪组分增多。结合新近锆石年代学数据,认为新开岭岩群和落马湖群的原岩多形成于早石炭世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汇聚拼贴时期的花岗质岩石侵位,早白垩世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NW斜向俯冲,大兴安岭东部长距离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发生断离,造成地幔物质上涌,大规模强烈的岩浆侵位,大规模的强烈的韧性变形和伸展构造发育,并导致大兴安岭深部基底快速隆起以及两侧断陷盆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伸展构造 应变分析 EBSD 流变学参数 锆石U-PB年龄 隆升
下载PDF
日喀则蛇绿岩白马让岩体的穹窿形结构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源 李瑞保 +2 位作者 董天赐 杨胜标 裴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2823-2833,共11页
镁铁质岩石出露有限,超镁铁岩出露厚度大是西藏雅鲁藏布江日喀则蛇绿岩的典型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及中法合作研究以来,积累了大量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阐明了该蛇绿岩的基本地质特征,但是其形成背景一直是争论... 镁铁质岩石出露有限,超镁铁岩出露厚度大是西藏雅鲁藏布江日喀则蛇绿岩的典型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及中法合作研究以来,积累了大量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阐明了该蛇绿岩的基本地质特征,但是其形成背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通过对日喀则蛇绿岩西段白马让岩体地质填图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从岩体中厘定出2条糜棱岩化蛇纹岩带,发现岩体具有穹窿形的几何学结构.研究发现岩体的岩石组合及构造变形特征类似于大洋核杂岩构造:岩体核部发育高温流动构造的方辉橄榄岩相当于大洋核杂岩核部的大洋岩石圈地幔;方辉橄榄岩两侧的糜棱岩化蛇纹石带相当于拆离断层带,拆离断层内发育有强烈变形的辉绿岩、细粒辉长岩和碳酸岩;拆离断层之上的辉绿岩和玄武岩则相当于拆离断层的上盘.该成果对于重新理解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成因、多样性,在造山带厘定和开展大洋核杂岩研究,以及在造山带中研究岩浆作用与大洋岩石圈伸展构造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喀则蛇绿岩 蛇绿岩构造 大洋核杂岩 伸展构造 拆离断层
原文传递
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伸展构造特征及成盆演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苗全芸 漆家福 +3 位作者 肖阳 王利爽 曾婷 张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36-2045,共10页
乌尼特坳陷属于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早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下形成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其伸展构造由伸展断层及变换构造组成。伸展断层中的主边界断层主要为铲式,混杂岩断陷带主边界断层多在混杂岩深层滑脱,复式向斜断陷带主边界断层多... 乌尼特坳陷属于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早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下形成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其伸展构造由伸展断层及变换构造组成。伸展断层中的主边界断层主要为铲式,混杂岩断陷带主边界断层多在混杂岩深层滑脱,复式向斜断陷带主边界断层多在浅层滑脱。平面上主边界断层表现为简单弧形或波状延伸,位移量通过变换断层及走向斜坡等进行调节/传递。首尾相连的断陷间主要以狭窄的背向型(divergent)及宽阔的相向型(convergent)变换带进行构造变换,穿过变换带断陷极性常常发生变化。早白垩世早期,乌尼特坳陷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小型断陷组成;早白垩世中期,随着伸展量不断加大,相邻断陷边界断层逐渐侧向连接成为区域性边界断层,相邻断陷侧向连接成为大型复式断陷;早白垩世晚期,断陷群下沉坳陷进入后裂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伸展构造 成盆演化 乌尼特坳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洪安 李曰俊 +7 位作者 白忠凯 杜治利 赵岩 文磊 张强 赵甜玉 高艳艳 朱湘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8-1067,共10页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 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 这些正断层发育于西南坳陷的东北部, 走向 NE-SW, 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 个别剖面上显示负花状构造特征。 正断层主要发育于新生界, 向上断至...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 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 这些正断层发育于西南坳陷的东北部, 走向 NE-SW, 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 个别剖面上显示负花状构造特征。 正断层主要发育于新生界, 向上断至的最高层位是第四系更新统下部。 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向下交汇后断距消失, 断层继续向下延伸的情况不清楚。 根据断距 变化和生长指数计算, 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 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 正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与以往在阿瓦提凹陷、巴楚隆起和塘沽孜巴斯坳陷发现的晚新生代正断层基本一致, 正断层活动时间为 ca. 3~2 Ma。 它们形成于一个区域性弱伸展构造应力场, 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 塔里木盆地脉式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伸展构造 正断层 印度-亚洲碰撞的脉动式远程效应 构造间歇期 西南坳陷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错那-沃卡裂谷中部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帅 卢占武 +3 位作者 李文辉 王光文 王海燕 梁宏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3-401,共9页
藏南裂谷作为青藏高原最显著的伸展构造样式之一,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但目前其深部成因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沿错那-沃卡裂谷中部的大地电磁数据,分析裂谷区域的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特征和相位张量,并通过三维大地电磁... 藏南裂谷作为青藏高原最显著的伸展构造样式之一,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但目前其深部成因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沿错那-沃卡裂谷中部的大地电磁数据,分析裂谷区域的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特征和相位张量,并通过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邛多江地堑和沃卡地堑深部电性结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显示,沃卡地堑和邛多江地堑深部存在一条连续的显著高导异常,并呈现“俯冲”形态,且上覆高阻结构体,而在邛多江地堑两侧浅部则分布低阻异常。结合早期的研究结果,本文支持错那-沃卡裂谷深部的高导异常为地壳部分熔融,可能与南向地壳流相关,并研究认为在南北向持续挤压作用下,裂谷下方的弱地壳层,通过解耦上地壳和下部地壳,促进了藏南裂谷系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那-沃卡裂谷 大地电磁 藏南裂谷 电性结构 地壳流 伸展构造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泉林 林伟 +6 位作者 许德如 闫全人 刘庆 何苗 王智琳 卫巍 郭谦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3-1067,共5页
中国东部早中生代以挤压构造为主,如大别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而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拆离断层带以及穹隆构造等,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 中国东部早中生代以挤压构造为主,如大别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而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的变质核杂岩、同构造岩浆岩、拆离断层带以及穹隆构造等,这些伸展构造使地壳深部的岩石折返至地表,从而使中下地壳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拟通过对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北部的燕山构造带、中-东部的大别-苏鲁构造带和东部的东南沿海构造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和总结,恢复燕山运动启动前的构造体制,研究中国东部对多幕次燕山运动中地壳变形对板块相互作用及其深部过程的响应,阐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折的期次、时限、动力学演变机制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伸展构造 变质核杂岩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西缘的中-新生代伸展构造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君 李继东 +7 位作者 张洪安 李曰俊 陈清棠 彭雯淑 史大海 赵岩 韩波 朱湘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9-1487,共9页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简称银额盆地,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最近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其西缘发现早侏罗世和第四纪晚期的伸展构造。早侏罗世的伸展构造为一系列走向NNW—SSE的正断层,是下侏罗统的同沉积断层。这组正断...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简称银额盆地,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最近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其西缘发现早侏罗世和第四纪晚期的伸展构造。早侏罗世的伸展构造为一系列走向NNW—SSE的正断层,是下侏罗统的同沉积断层。这组正断层与银额盆地内NNE—SSW走向的正断层组合成共轭断裂系统,指示古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拉张应力方向为近E—W。它们是中亚造山带(南缘)造山后应力伸展阶段的构造变形。第四纪晚期的伸展构造是由两条倾向相向的正断层组合成的地堑构造,走向进E-W,可能代表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脉动式演化过程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早侏罗世 第四纪晚期 造山后应力松弛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 构造间歇期 银额盆地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沧县隆起献县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帅强 何登发 张煜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周缘发育的多个变质核杂岩,很好地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以来的地壳伸展过程。文中以渤海湾盆地西部献县凸起和饶阳凹陷为研究区,试图揭示盆地内部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根据井、震结合的方法,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厘... 渤海湾盆地周缘发育的多个变质核杂岩,很好地记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以来的地壳伸展过程。文中以渤海湾盆地西部献县凸起和饶阳凹陷为研究区,试图揭示盆地内部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根据井、震结合的方法,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厘定了献县断层及其上盘的构造变形特征;利用凹陷内的钻井资料对献县凸起上发育地层的时代和岩性进行限定;结合区域上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和形成背景,讨论了献县变质核杂岩的发育时间和成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呈弧形展布的献县断层具有主拆离断层的特征,断层上盘的饶阳凹陷南部残留有中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且凹陷内发育有数量众多、不同倾向的次级断层;献县凸起上发育的地层为太古宇-古元古界,岩性包括角闪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局部发育有花岗片麻岩。研究认为,献县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其形成时间为晚中生代(K1?),发育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背景下,并以滚动枢纽模式发展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变质核杂岩 献县凸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