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地区大规模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成矿时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484
1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1 位作者 郭春丽 陈毓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9-2338,共10页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大陆边缘弧后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这些伸展带与东西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心区,NE向十杭带与南岭中脊部EW向古深大断裂的交汇处形成湘南最大的钨锡矿集区。在中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NNE方向走滑,导致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相应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出现在武夷山以东地区,但在包括南岭地区在内的华南地区广泛出现盆岭构造,NNE向的白垩纪红层-火山盆地与以花岗岩为代表的隆起相间分布,在一些盆地可见130~90Ma侵位的、面积不大却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其锡多金属矿化,构成华南地区大规模锡多金属矿化作用,但这次成矿作用在南岭地区并不十分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钨锡矿床 中生代 伸展作用 南岭地区
下载PDF
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岩石圈多阶段伸展 被引量:412
2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2 位作者 李晓峰 张长青 梅燕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55,共11页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 华南是中国最主要的钨、锡、铋、铜、银、锑、汞、稀有、重稀土、金和铅锌多金属成矿省 ,文中初步论述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本特点。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 1 70~ 1 5 0Ma ,1 4 0~ 1 2 5Ma和 1 1 0~ 80Ma 3个时间段 ,前一阶段以铜铅锌和钨矿化为主 ,后一阶段主要是锡金银铀矿化。尽管 1 4 0~ 1 2 5Ma也是一个成矿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但主要表现为第一个阶段的继续 ,同时 ,也是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以钨锡矿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多金属矿床 中生代 伸展作用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2
3
作者 张长青 毛景文 +4 位作者 吴锁平 李厚民 刘峰 郭保健 高德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48,共13页
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经过对比研究,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并... 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经过对比研究,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并伴随有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方解石化,以低温、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时代可能为中生代,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本身。它们为受热对流循环流体经过成矿物质萃取、搬运和卸载而成矿,是大陆边缘造山带东侧伸展带中的产物,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MVT铅锌矿床 成矿过程 伸展 川滇黔地区 综述
下载PDF
Extens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131
4
作者 CAI WenResearch Institute of Matter-Element Analysis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uangzhou 510090,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17期1538-1548,共11页
The article Extension Set and Non-compatible Problems was published in 1983. It proclaimed the birth of extension theory. Its objects of study are contradictory problems in the realistic world; its theoretical pillars... The article Extension Set and Non-compatible Problems was published in 1983. It proclaimed the birth of extension theory. Its objects of study are contradictory problems in the realistic world; its theoretical pillars are matter element theory and extension set theory. Its basic methods are extension methods. Its practical methods are extension engineer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 THEORY MATTER ELEMENT extension set.
原文传递
华南腹地白垩纪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年代学及其对华南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35
5
作者 王强 赵振华 +5 位作者 简平 熊小林 包志伟 戴橦谟 许继峰 马金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5-808,共14页
华南腹地存在多个白垩纪的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如安徽花山霓辉石钠闪石花岗岩、福建大沅村霓辉石钠铁闪石花岗岩、广东恶鸡脑霞石方钠石正长岩以及浙江大和山辉石石英正长斑岩、苏村晶洞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P和矿物的40Ar-39Ar... 华南腹地存在多个白垩纪的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如安徽花山霓辉石钠闪石花岗岩、福建大沅村霓辉石钠铁闪石花岗岩、广东恶鸡脑霞石方钠石正长岩以及浙江大和山辉石石英正长斑岩、苏村晶洞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P和矿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137-86Ma。以本文的年代学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前人大量研究成果, 将华南晚中生代的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大致分成三期:(1)侏罗纪(184-152Ma)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主要沿“十-杭裂谷带”南段分布,在赣南也有分布,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低速斜向俯冲或平移所导致的走滑伸展或与不受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的岩石圈伸展有关;(2)早白垩世(139-123Ma)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快速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弧后伸展或岩石圈减薄有关;(3)晚白垩世(101-86Ma)A型花岗岩类或碱性侵入岩,主要沿闽浙沿海地区分布,同时在华南腹地也有零星分布,可能与大陆边缘弧的塌陷(collapse)或俯冲洋壳反转(roll- back)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碱性侵入岩 伸展 年代学 中生代 俯冲 古太平洋板块 华南
下载PDF
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28
6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9,共11页
两步移动搜寻法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在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展出了众多扩展形式。但国内研究中对两步移动搜寻法尤其是其扩展形式的应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对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主要扩展... 两步移动搜寻法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在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展出了众多扩展形式。但国内研究中对两步移动搜寻法尤其是其扩展形式的应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对两步移动搜寻法的主要扩展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将国内外研究中提出的两步移动搜寻法扩展形式归纳为基于引入距离衰减函数的扩展、对搜寻半径的扩展、针对需求或供给竞争的扩展以及基于出行方式的扩展4类,并分析了各种扩展形式的优缺点、适用情景以及未来可能改进方向。旨在为相关研究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促进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移动搜寻法 扩展形式 距离衰减函数 搜寻半径 三步移动搜寻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再论处置式的来源 被引量:104
7
作者 吴福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4,共14页
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有两种句法演变的机制发生过作用:由连动式到工具式以及由工具式到广义处置式的演变是重... 汉语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有两种句法演变的机制发生过作用:由连动式到工具式以及由工具式到广义处置式的演变是重新分析的结果,而由广义处置式到狭义处置式以及由广义/狭义处置式到致使义处置式的演变是扩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式 汉语历史语法 扩展
下载PDF
北疆及邻区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3
8
作者 童英 王涛 +4 位作者 洪大卫 韩宝福 张建军 史兴俊 王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41,共23页
北疆及邻区发育大量的花岗岩,其中石炭-二叠纪花岗岩较为突出。本文总结了该期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北疆及邻区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特征不同,形成时代峰期也不一致。在阿尔泰,该期花岗岩主要集中在早二叠世(289~266Ma),晚... 北疆及邻区发育大量的花岗岩,其中石炭-二叠纪花岗岩较为突出。本文总结了该期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北疆及邻区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特征不同,形成时代峰期也不一致。在阿尔泰,该期花岗岩主要集中在早二叠世(289~266Ma),晚石炭世出现一个明显的岩浆宁静期;西准噶尔可以分为早石炭世(340~320Ma)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10~290Ma)两期,后一期较强,铝质A型花岗岩分布广泛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形成时代集中在300Ma左右;东准噶尔地区石炭-二叠纪花岗岩多沿断裂带展布,岩浆活动从晚石炭世一直延续到早二叠世(320~270Ma),该地区最大的特点是发育多条碱性(A型)花岗岩带,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连续产出。西天山大致可以分为3期:早石炭世(355~345Ma)、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335~305Ma)和二叠纪(300~255Ma)。早石炭世花岗岩主要集中在北天山,早二叠世花岗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其中的碱性(A型)花岗岩不仅在南天山呈带状大面积分布,在北天山也有发育;东天山—北山是区内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最为发育的地区,岩体数量多,分布面积广,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335~310Ma和300~270Ma,相对来说来东天山石炭纪花岗岩较多,北山二叠纪花岗岩较多。总体而言,北疆及邻区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时代主要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特别是早二叠世,整体展现出同步性,这个时期碱性岩最发育,可能揭示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伸展特点。这是整个中亚造山带及邻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及暗示的伸展环境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石炭纪 二叠纪 锆石年龄 伸展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80
9
作者 宋鸿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本文对比了国内外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后,重点探讨了几个问题:变质核杂岩发育的构造位置,既有如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陆缘冒地斜中心的,又有大量是陆内的。它们的基本结构更普通的是三层式,即在核杂岩和上部不变质的以发育正断层... 本文对比了国内外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后,重点探讨了几个问题:变质核杂岩发育的构造位置,既有如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陆缘冒地斜中心的,又有大量是陆内的。它们的基本结构更普通的是三层式,即在核杂岩和上部不变质的以发育正断层为特点的盖层之间,通常发育一套以浅变质的、发生过强烈近水平剪切所致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状岩系;从韧性流变层的不均匀分布,反映出地热状态的横向不均一性;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运动学、热状态及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表明,幔源热隆、地壳的热软化、重力上浮及水平应力的联合作用可能是其隆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成因 幔源热隆
下载PDF
教育政策的边界与价值向度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复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7,共8页
教育政策是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的、调整教育领域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政策。在广泛的意义上 ,教育政策包括法律化教育政策和非法律化教育政策两部分。价值选择、合法性和有效性是教育政策的三个基本价值向度。在教育政策活动... 教育政策是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的、调整教育领域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政策。在广泛的意义上 ,教育政策包括法律化教育政策和非法律化教育政策两部分。价值选择、合法性和有效性是教育政策的三个基本价值向度。在教育政策活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价值向度 教育法律 合法性 有效性 价值选择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81
11
作者 阎相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岩芯测试结果表明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颗粒之间的孔、缝、洞 ;而基质基本不具储集能力。洞穴型、风化裂隙型及构造裂隙型储层在塔河地区普遍发育 ;地表残积带裂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分布于C1与O1的不整合面附近 ;台缘滩相颗粒... 岩芯测试结果表明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颗粒之间的孔、缝、洞 ;而基质基本不具储集能力。洞穴型、风化裂隙型及构造裂隙型储层在塔河地区普遍发育 ;地表残积带裂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分布于C1与O1的不整合面附近 ;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分布在南部沙 76井一带的下奥陶统。依据裂隙组系展布与成岩组构的关系分析 ,推测阿克库勒凸起轴部应为裂隙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钻井勘探新成果显示 ,塔河油田南缘S6 9S76井一带是今后寻找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的重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层 特征 储集空间 展布 预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构造及演化 被引量:86
12
作者 周立宏 卢异 +4 位作者 肖敦清 张志攀 陈宪保 王辉 胡世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歧口凹陷具多期断裂活动叠加、断裂复杂的特点,其内部主要断裂在沙三期活动弱或不活动,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歧口凹陷断裂活动有4幕: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与研究区内规模较大的3期角度不整合:沙三1亚段底、沙一上亚段底和馆陶组底的形成关系密切。歧口凹陷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演化的特征,可分为同裂陷和热沉降2个阶段,进一步可细化为裂陷Ⅰ幕(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裂陷Ⅱ幕(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稳定热沉降幕(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和加速沉降幕(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盆地结构 断裂活动 盆地演化 裂陷 热沉降 伸展 走滑
原文传递
根据重力数据研究黄海周边断裂带在海区的延伸 被引量:77
13
作者 郝天珧 SUH Mancheol +6 位作者 王谦身 CHOI Suckwon 江为为 宋海斌 阎晓蔚 刘建华 姚长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5-397,T001-T003,T005,共17页
根据黄海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 ,通过解析延拓、目标场提取、任意水平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 ,得到各种有关断裂的信息 .经过与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选择1 2 3°E经线为典型剖面 ,以地震资料建立初始模型 ,对该剖面进... 根据黄海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 ,通过解析延拓、目标场提取、任意水平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 ,得到各种有关断裂的信息 .经过与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选择1 2 3°E经线为典型剖面 ,以地震资料建立初始模型 ,对该剖面进行重力正反演迭代拟合 ,最终得到各模块的密度参数及分布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主要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给出了研究区的断裂带、块体结合带分布图 .重点对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和五莲—青岛—荣城断裂带进行了讨论 ,提出五莲—青岛—荣城断裂带并未进入朝鲜半岛与临津江断裂带相连 .认为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西侧属于扬子块体的部分曾受北向应力作用向北发生了平移 .由五莲—青岛—荣城断裂带和南黄海北部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布格重力异常 断裂带 延伸 地球物理场特征 小波变换 大地构造
下载PDF
^(40)Ar-^(39)Ar Isotopic Dating of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in Southern Hunan,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80
14
作者 YUAN Shunda PENG Jiantang +2 位作者 SHEN Nengping HU Ruizhong DAI Tongm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78-286,共9页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in Hu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s a largesize tin orefield.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is orefield, its genesis, mineralization age, and tectonic ...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in Hu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s a largesize tin orefield.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is orefield, its genesis, mineralization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mainl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liable geochronological data on tin mineralization. The ^40Ar^39Ar stepwise heating dating method was first employed on muscovite from different deposits in this orefield. The muscovite sample from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deposit defines a plateau age of 154.4±1.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1.9±3.0 Ma; muscovite from the Xianghuapu W-polymetallic deposit yields a plateau age of 161.3±1.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60.0±3.2 Ma; muscovite from the Jianfengling greisen-type Sn-polymetallic deposit gives a plateau age of 158.7±1.2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60.3±3.2 Ma. The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ages in the Xianghualing area are therefore restricted within 150-160 Ma. The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in Xianghualing occurr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regional tin-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cluding the Furong tin orefield, Shizhuyuan tungsten-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Yaogangxian tungsten-polymetallic deposit. Thus, the large-scale tungsten-tin metallogenesis in South China occurring at 160-150 Ma, probabl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under a geodynamic setting of crustal extension and lithosphere thinning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tonic regimes during the Mid-Lat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age MUSCOVITE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Xianghualing HUNAN lithosphere extension
下载PDF
自然灾害基本定义的探讨 被引量:75
15
作者 黄崇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50,共10页
自然灾害的研究,正在变为一门热门的学科。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举例来回答"什么是自然灾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则干脆对此避而不谈。显然,如果对"自然灾害"这一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如果人们只热衷于提出各种概念模... 自然灾害的研究,正在变为一门热门的学科。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举例来回答"什么是自然灾害?"这一问题,一些学者则干脆对此避而不谈。显然,如果对"自然灾害"这一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如果人们只热衷于提出各种概念模型,热衷于案例分析,则"自然灾害学"就很难上升为一门科学内核清楚的学科。从分析定义的本质入手,梳理出下定义的4条规则,指出了现有5个自然灾害定义的不足之处,建议了一个自然灾害的基本定义,并用它分别对《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13种自然灾害进行了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定义 内涵 外延 “十一五”规划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西向伸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4
16
作者 张进江 丁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东西和南北向伸展是青藏高原最显著的地质特征之一。南北向伸展形成的东西走向伸展构造 ,主要包括藏南拆离系 (STDS) ,和沿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 (KJFZ)发育的正断层体系。东西向伸展形成数目众多的南北走向伸展构造 ,它们切割青藏高原... 东西和南北向伸展是青藏高原最显著的地质特征之一。南北向伸展形成的东西走向伸展构造 ,主要包括藏南拆离系 (STDS) ,和沿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 (KJFZ)发育的正断层体系。东西向伸展形成数目众多的南北走向伸展构造 ,它们切割青藏高原几乎所有的东西走向构造单元 ,包括羌塘地块、KJFZ和STDS等 ,说明东西向伸展以整体形式发生并同时波及整个青藏高原 ,而不是由以KJFZ和STDS为边界的不同地块的不均匀挤出所致。南北走向伸展构造在地表呈之字形 ,为南北向挤压形成的追踪张断裂 ;剖面上表现为被后期高角度正断层叠加的拆离断层 ,拆离断层形成于中 晚中新世而高角度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及以后。导致拆离断层的东西向伸展可能是南北向挤压的变形分解 ,后期高角度正断层作用可能是高原隆升后的垮塌所致。东西向伸展是控制青藏高原新生代浅色花岗岩和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伸展构造 形成机制 变形分解 花岗岩 盆地 正断层 拆离断层 高原隆升
下载PDF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76
17
作者 胡忠孝 田妍 徐秋生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 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杂交水稻 杂交粳稻 推广
原文传递
自然的含义 被引量:61
18
作者 王向荣 林箐 《中国园林》 2007年第1期6-17,共12页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领域的拓展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去拓展对自然的认识,重新思考自然的含义。自然有4个不同的层面,每一个层面的自然都有自己的特征,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每一层面的自然的价值,了解并尊重它原有的特征,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协调... 中国风景园林实践领域的拓展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去拓展对自然的认识,重新思考自然的含义。自然有4个不同的层面,每一个层面的自然都有自己的特征,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每一层面的自然的价值,了解并尊重它原有的特征,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协调。对自然的4个层面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不同区域园林发展的历史,同时理解当前世界范围内整个行业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 研究 文化景观 拓展
下载PDF
任意形状混凝土骨料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被引量:66
19
作者 杜成斌 孙立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2-667,673,共7页
提出了平面二维、空间三维任意形状混凝土骨料的模拟方法。通过一次性形成所有同级骨料的基骨料,再对所有的基骨料进行随机延拓,生成任意形状的随机骨料。提出的算法避免了逐个投放效率低、生成的骨料含量低的缺点。三维骨料任意形状的... 提出了平面二维、空间三维任意形状混凝土骨料的模拟方法。通过一次性形成所有同级骨料的基骨料,再对所有的基骨料进行随机延拓,生成任意形状的随机骨料。提出的算法避免了逐个投放效率低、生成的骨料含量低的缺点。三维骨料任意形状的模拟中,假定同一级配中的骨料粒径呈正态分布,建立了以体积为标度的凸型骨料的生长模式和骨料凸性条件,根据多面体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否大于限定面积,确定该面是否需要延拓,同时以延生点与延伸面以外的所有边界面组成的体积都应该大于零作为凸性限定条件。采用体积和测试法进行骨料的侵入判别。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二维骨料、三维骨料随机投放软件2D-RAS和3D-RAS。生成的数值混凝土二维骨料含量可达65%以上,三维骨料含量可达55%左右,基本可以满足全级配混凝土的生成需要。最后还对三维混凝土任意骨料形状的弯拉梁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任意多面体骨料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要大于圆球骨料试件,任意多面体骨料试件所对应的位移相对较大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级配混凝土 骨料任意形状 延拓 凸性条件 骨料含量 数值模拟 破坏
下载PDF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68
20
作者 赵昌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 小麦 杂交 育种 推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