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唱艺术的传情达意与文化思维辨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从传播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多重角度辨析歌唱艺术的特点。传情是歌唱艺术之"魂",达意是歌唱艺术之"的",传情达意是歌唱艺术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和目标价值。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之"基",文化背景、文化交融和文... 从传播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多重角度辨析歌唱艺术的特点。传情是歌唱艺术之"魂",达意是歌唱艺术之"的",传情达意是歌唱艺术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和目标价值。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之"基",文化背景、文化交融和文化思维是歌唱艺术传播的基础,亦是歌唱艺术成为世界语的发展共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艺术 传情达意 文化思维
下载PDF
基于机构学和肌肉模型的单视频驱动人脸情感表达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抗 樊养余 +2 位作者 吕国云 马元媛 王毅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9-453,共5页
描述一种3维人脸模型的单视频驱动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肌肉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嘴部运动特性采用机构学原理建立嘴部运动控制模型,通过视频图像序列跟踪得到特征点的运动规律曲线,进而驱动眼部、嘴部及面部其他部分的网格点运动,产生具有... 描述一种3维人脸模型的单视频驱动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肌肉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嘴部运动特性采用机构学原理建立嘴部运动控制模型,通过视频图像序列跟踪得到特征点的运动规律曲线,进而驱动眼部、嘴部及面部其他部分的网格点运动,产生具有真实感的面部表情动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以得到逼真的人脸表情模拟动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肌肉模型 情感表达 人脸仿真
原文传递
立言传统背景下的自序——以《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玥琳 《励耘学刊》 2016年第1期40-56,共17页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 "立言"是秦汉以来士大夫阶层人生价值观和学术著述领域的重要传统,也是自序诞生的重要文化背景。本文将以文学史上第一篇自序《太史公自序》为例,探讨在"立言"背景下,文本作者将为儒家经典撰写的他序转变为自我抒怀的自序,承担阐释宗旨、彰显文本、立身扬名等重任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自序在准确阐释和抒写怀抱两方面拥有的独特视角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自序》自序 立言 阐释 抒情
下载PDF
从“贵士轻庶”到“士人俊发”——苏轼“士人画”观念的思想溯源及审美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5-91,共7页
魏晋时期的创作理论与画评大多反映上层士族的审美旨趣,在创作观念上注重非技法层面的能力。唐代张彦远将这一源自士族群体的审美观念视为论画标准,将画家身份与作品成就形成对应关系,提出了“贵士轻庶”理论。北宋时期,苏轼接受张彦远... 魏晋时期的创作理论与画评大多反映上层士族的审美旨趣,在创作观念上注重非技法层面的能力。唐代张彦远将这一源自士族群体的审美观念视为论画标准,将画家身份与作品成就形成对应关系,提出了“贵士轻庶”理论。北宋时期,苏轼接受张彦远“贵士轻庶”的思想,提出了以“士人俊发”思想为核心的“士人画”理论,并且改变了单以门第品画的方式。他是从士大夫群体“重理”与“寄情”两个重要创作原则出发阐述“士人画”的审美内涵,凸显了其画论的逻辑性与客观性,也为“士人画”超越“画工”绘画的格局并最终风格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士人画 士人俊发 贵士轻庶 重理、寄情
下载PDF
手在西洋绘画中的作用
5
作者 高红艳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1-63,73,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著名画家代表作的分析,研究其人物绘画作品中手在画面构图、色彩处理、空间划分等方面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一要素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心理、身份、地位,以及所传递的情感信息等。手在表现人物形象中是面部表情的有效...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著名画家代表作的分析,研究其人物绘画作品中手在画面构图、色彩处理、空间划分等方面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一要素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心理、身份、地位,以及所传递的情感信息等。手在表现人物形象中是面部表情的有效补充,甚至是超越了面部表情更为真实的心理情感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图要素 传情达意 主题思想
下载PDF
萧红乡土小说的诗意书写
6
作者 程锦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萧红的乡土小说,向以诗意的书写著称于文坛,表现在对人物外貌及周围环境的描摹、对人物精神荒芜的刻画和近似诗歌的抒情形式、回忆笔法的运用等方面。诗意书写使作品笼罩着浓郁的悲凉寂寞氛围,彰显出作品极高的艺术张力和不同凡响的美... 萧红的乡土小说,向以诗意的书写著称于文坛,表现在对人物外貌及周围环境的描摹、对人物精神荒芜的刻画和近似诗歌的抒情形式、回忆笔法的运用等方面。诗意书写使作品笼罩着浓郁的悲凉寂寞氛围,彰显出作品极高的艺术张力和不同凡响的美学价值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诗歌 抒情 寂寞 诗意
下载PDF
语言·艺术·传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语言运用
7
作者 李復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最常用的工具。自古至今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教学内容勾画成鲜明的表象时,学生才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传情达意最常用的工具。自古至今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教学内容勾画成鲜明的表象时,学生才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顺利的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同时,教师恰当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政治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政治课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的独具风格且饱含深情的美的语言,对于完美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艺术 传情
下载PDF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共5页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久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久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怨诗 闺怨诗 幽怨美 抒情主人公 唐代 诗歌 审美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晋宋之际山水之兴与赠答诗的诗体解放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彦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诗歌中题材与诗体是一种辨证互动的关系,新题材的出现对诗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山水作为诗歌表现范畴的确立、山水描写艺术的发展,使赠答诗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诗体解放过程,突破了西晋以来四言体赠答诗的发展困境,同时... 诗歌中题材与诗体是一种辨证互动的关系,新题材的出现对诗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山水作为诗歌表现范畴的确立、山水描写艺术的发展,使赠答诗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诗体解放过程,突破了西晋以来四言体赠答诗的发展困境,同时确立抒情体物的新的诗体内涵,形成了新的赠答诗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五言体 赠答诗 抒情体物
下载PDF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叙事性表达:以形赋意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益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1-52,共2页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已成为体现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叙事性表达方式是以形赋意,通过叙事主题与叙事语言构成蕴含特殊意义"形"组合来表达"意"的内涵,与公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完成场所精神...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已成为体现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叙事性表达方式是以形赋意,通过叙事主题与叙事语言构成蕴含特殊意义"形"组合来表达"意"的内涵,与公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完成场所精神与公众内心的联系,进而真正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开性"与"公共参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 叙事性表达 以形赋意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三块基石——《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芳 卢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对中国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赋、比、兴表现手法的本质,在于它反映了情与物的关系,是一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抒情手法。
关键词 赋、比、兴 抒情手法
下载PDF
论苏过的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中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5-67,共3页
苏过在宋代诗坛上虽不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但其诗歌创作颇具个性特征,值得研究。苏过的唱和诗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其纯审美性的山水诗清新自然,妙趣横生;其准山水诗和抒怀诗多抒发隐逸情怀。
关键词 苏过 唱和诗 山水诗 抒怀诗
下载PDF
李之仪《卜算子》的情感表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李之仪的《卜算子》以长江起兴,借水寄情。以距离之悬隔写相思之情悠长,以滔滔江水写绵绵离恨之不绝,运用典故表现女子对爱情坚如磐石的信念与期待。质朴的语言中流转着清新俊逸的风韵,清净明朗中有隽永绵邈之致,在《姑溪词》中别具一格。
关键词 李之仪 《卜算子》 借水寄情 典故
下载PDF
以情释理:孟称舜戏曲传情论新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艳霞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杰出的戏曲作家兼理论家。作为临川派嫡裔,他深受汤显祖"至情"说影响,主张"曲贵传情",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表现方法,其剧作也具有鲜明的言情倾向。而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以及... 孟称舜是晚明剧坛杰出的戏曲作家兼理论家。作为临川派嫡裔,他深受汤显祖"至情"说影响,主张"曲贵传情",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表现方法,其剧作也具有鲜明的言情倾向。而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环境、时代思潮以及自身遭遇,又使其戏曲理论和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终走上了一条以情释理、以理抒情的情理结合的创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以情释理 戏曲传情论
下载PDF
《人间笔记》写人与绘景的道德化价值
15
作者 牛殿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8-60,共3页
从写作学的意义上看,《人间笔记》用足了写作技巧,尤其是在写人抒情、绘景抒情、移情入景和白描等方面十分有特色。建立在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之上的抒情,张扬了人的道德化价值,这正是《人间笔记》能够撼人心魄的因由所在。
关键词 写人抒情 绘景抒情 移情入景 白描 道德化价值
下载PDF
唐代第一个走向塞漠的诗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涛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1年第2期6-11,共6页
骆宾王是唐代第一个走向塞漠的知名诗人。他开创了文人侧身戎幕和边塞诗纪实言志的一代新风。他的边塞诗,突破了以乐府古题拟写征戍诗的传统,开拓了即事名篇、以纪实为主写作边塞诗的新路子,因而也就一变过去的代言体而成为第一人称的... 骆宾王是唐代第一个走向塞漠的知名诗人。他开创了文人侧身戎幕和边塞诗纪实言志的一代新风。他的边塞诗,突破了以乐府古题拟写征戍诗的传统,开拓了即事名篇、以纪实为主写作边塞诗的新路子,因而也就一变过去的代言体而成为第一人称的纪事言情体,作品中出现了抒情主人公,开始表现自我。骆宾王的边塞诗,是唐音肇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说明初唐诗歌已经完成表现对象的转变和表现范围的扩大,洗净齐梁余风而具备唐音的品格风貌。它以情真意切、刚健有力的崭新风姿,显示初唐诗歌革新的实绩,开了盛唐边塞诗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宾王 边塞诗 纪事言情体
下载PDF
《招魂》《大招》论析
17
作者 孙振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二《招》(《招魂》《大招》)所招为屈原魂而非楚怀王魂(或其他楚王魂);二《招》为抒情言志之作,而非所谓实用的招魂辞;《招魂》以生活招,《大招》以政治图景招,《招魂》主要着眼于"己",《大招》则更多着眼于"朝";... 二《招》(《招魂》《大招》)所招为屈原魂而非楚怀王魂(或其他楚王魂);二《招》为抒情言志之作,而非所谓实用的招魂辞;《招魂》以生活招,《大招》以政治图景招,《招魂》主要着眼于"己",《大招》则更多着眼于"朝";二《招》采取幻设以讽刺、对比以讽刺的手法,具体各不相同;二《招》寄意遥深,委婉曲折,与屈原正道直言截然不同。二《招》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应该得到新的认识与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魂》 《大招》 抒情言志 政治图景 讽刺艺术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抒情风格版画
18
作者 于子亮 宋小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纵观中国版画的发展脉络,古代版画更多强调“雕版”的功能性因素,而艺术性相对缺乏。新兴木刻运动使版画走上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同时分化出“国统区木刻”“解放区木刻”两种风格样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版... 纵观中国版画的发展脉络,古代版画更多强调“雕版”的功能性因素,而艺术性相对缺乏。新兴木刻运动使版画走上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同时分化出“国统区木刻”“解放区木刻”两种风格样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版画从题材到表现方式都趋向抒情性表达。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版画经历了“新兴木刻”“国统区木刻”“解放区木刻”等不同阶段的变化,至1949年到1958年间发展出一种抒情版画风格,这种风格的出现与版画本体语言的自觉、民族化审美特性及艺术自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版画 本体语言 抒情风格 民族风格
原文传递
汉魏之际伤别诗赋的抒情方式探析
19
作者 苗焕贤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10,共4页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具体体现为情寄秋色、托物言情和事态叙写抒情,使离情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别诗赋 抒情方式 汉魏
下载PDF
论阮籍的时间意识
20
作者 吕逸锋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通过对阮籍作品中有关"时间性"感悟诗句的分析,阐释阮籍"时间意识"的历史内涵和深刻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并指出阮籍的《咏怀诗》突出并深化了生命的"时间性"这一主题,是中国古代诗人中从本体论... 通过对阮籍作品中有关"时间性"感悟诗句的分析,阐释阮籍"时间意识"的历史内涵和深刻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并指出阮籍的《咏怀诗》突出并深化了生命的"时间性"这一主题,是中国古代诗人中从本体论上建立人生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探索者和表现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时间意识 人生价值 诗歌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