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思潮如何成为可能:从胡适和亚东图书馆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华 《新闻春秋》 2015年第1期48-55,共8页
从士到现代知识人的转变,切断了知识人和政治权力的直接联系。知识人的"独立"身份使他们只能以话语的方式确立和行使其文化权力。近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为知识人的立身、立言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选取胡适和亚东图书馆,主要是为... 从士到现代知识人的转变,切断了知识人和政治权力的直接联系。知识人的"独立"身份使他们只能以话语的方式确立和行使其文化权力。近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为知识人的立身、立言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选取胡适和亚东图书馆,主要是为了探讨知识人如何借助出版机构实现观念的传播,以及出版机构自身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如何去适应新情境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亚东在五四时期达到鼎盛,出版界的某种转向也是对当时哪些知识人、何种观念的流传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人 立言 新思潮 物质化实践
原文传递
司马迁与汉代文士精神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峨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60,共6页
司马迁生逢大汉盛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但正当他年富力强、事业即将有成时,却惨遭宫刑,于是他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方式,来彰显自我人生价值。不论是立身处世,还是立言为文... 司马迁生逢大汉盛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但正当他年富力强、事业即将有成时,却惨遭宫刑,于是他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方式,来彰显自我人生价值。不论是立身处世,还是立言为文,司马迁都是汉代文士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在汉代,乃至我国古代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司马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代文士的生活处境,而且可以窥视出古代文士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汉代文士 立身 立言 精神
下载PDF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春秋》《史记》看士人的救世与自救
3
作者 李耘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中国古代士人是一个拥有广博知识的阶层 ,然而如何以自己的所能来建功立业 ,又令他们非常苦恼。最终 ,他们选择了以文化参与政治的方式 ,并以此种方式 ,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代代流传。
关键词 立言 文化干预政治 春秋 史记
下载PDF
论作者创作动机的“树德建言”说——兼论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动机
4
作者 张利群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5-51,共7页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序志”是全书的纲领,不仅阐明了全书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创作目的,而且阐明了著书的创作动机、创作意图。刘勰提出“树德建言”说,就作者创作动机而言,主要从“文以明道”、“立言”以扬声显名从而“不朽”、...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序志”是全书的纲领,不仅阐明了全书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创作目的,而且阐明了著书的创作动机、创作意图。刘勰提出“树德建言”说,就作者创作动机而言,主要从“文以明道”、“立言”以扬声显名从而“不朽”、超越“生之有涯”的局限以及批评当时文坛之弊端等方面说明作者创作动机及其创作《文心雕龙》动机的。这对于强化作者创作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促进了作者批评和作者论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德建言” “文以明道” 作者批评 创作动机 创作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