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 被引量:189
1
作者 罗静兰 邵红梅 张成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8,共8页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及各油区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构造油气藏、碎屑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难度和风险日益增大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已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及各油区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构造油气藏、碎屑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难度和风险日益增大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已引起了石油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总结和研究国内外火成岩油气藏的研究方法、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及其技术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火山岩油气藏的研究方法和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球物理方法 (地震信息识别、大地电磁测量、高精度重磁力勘探、时间域建场测深、频率域连续电磁剖面、地球物理测井 ) ,火山岩年代学研究方法 ,火山岩岩相学、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方法 ,火山岩储集层及成岩作用研究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油气藏 研究方法 勘探技术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38
2
作者 金之钧 王冠平 +5 位作者 刘光祥 高波 刘全有 王红亮 梁新平 王濡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1-835,共15页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限于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油的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不够明确,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以细...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限于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油的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不够明确,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以细粒沉积、烃类赋存以及流体运移为重点研究页岩油的最新进展,结合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进展,对比总结了陆相和海相页岩油的基础地质特征及其差异,提出了目前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陆相盆地发育多套页岩油,陆相泥页岩层系具有沉积相变快、沉积厚度大、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含量高的特点;与海相地层相比,沉积构造背景较不稳定,沉积年代较新、非均质性更强,地层能量和地温梯度较低、烃类流体黏度和密度较大。细粒组分形成及地质事件的成因机制不仅是沉积地质学关注的“成源”与地球系统演化的事件信息,也是页岩“成储”及源-储耦合机制研究的关键内容。页岩油的赋存机制与其可动性密切相关,明确赋存机制是优选甜点的关键。微运移机制是页岩油藏开发的基础,随着微流体流动理论、计算机分子模拟与实验技术的发展,其运移机理将会得到进一步揭示。3个关键科学问题为:①细粒沉积岩的形成机理;②陆相页岩油的赋存机制;③陆相页岩油的微运移机制。建议以这3个科学问题为导向,加大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技术攻关,使其成为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勘探进展 细粒沉积 地质事件 赋存空间 赋存机理 微流动机理
原文传递
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赵省民 《内蒙古地质》 2000年第2期1-11,共11页
斑岩型铜 (金 )矿床大都在造山带构造环境内产出 ,其中许多矿床与消减板块边缘的深成岩浆活动或火山作用具密切的成因联系。具经济价值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既可在岛弧环境中 ,也可在大陆边缘产出。尽管其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新生代 ,但是古... 斑岩型铜 (金 )矿床大都在造山带构造环境内产出 ,其中许多矿床与消减板块边缘的深成岩浆活动或火山作用具密切的成因联系。具经济价值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既可在岛弧环境中 ,也可在大陆边缘产出。尽管其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新生代 ,但是古生代和前寒武纪斑岩型铜金矿床实例也偶见有报道。大量统计数据表明 :斑岩型铜金矿床是铜或金矿床最重要的工业类型之一 ,在北美科第勒拉造山带 ,斑岩型铜矿床约占各类铜矿总储量的80 % ,斑岩型金矿床约占各类金矿床总储量的 6 0 % ,此外 ,从斑岩型铜金矿床回收的银约占全部银产量的 30 %。斑岩型铜金矿床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对近年来斑岩型铜金矿床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总结 ,对斑岩型金属矿床的定义、产出环境、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金矿床 找矿勘查 成矿机理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邢台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其前兆机理探讨 被引量:19
4
作者 梅世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测深成果,提出了邢台地震孕育发生的概念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分析了邢台地震前震区应力分布图像与发展过程,结合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邢台地震的成核过程,进而讨论了邢台地震的直接前震、地形变、地下水位三... 根据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测深成果,提出了邢台地震孕育发生的概念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分析了邢台地震前震区应力分布图像与发展过程,结合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邢台地震的成核过程,进而讨论了邢台地震的直接前震、地形变、地下水位三项主要前兆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邢台地震 地震孕育模型 地震前兆机理
下载PDF
纳米地球化学与覆盖区矿产勘查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学求 张必敏 叶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1,2,共9页
纳米地球化学已经成为目前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新涌现的一个具有潜在生命力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总结了纳米地球化学的产生,纳米晶体的发现与迁移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覆盖区矿产勘查方面的应用案例。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纳米地球化学已经成为目前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新涌现的一个具有潜在生命力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总结了纳米地球化学的产生,纳米晶体的发现与迁移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覆盖区矿产勘查方面的应用案例。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超微粒金"的提出与证实,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地气中纳米金属微粒迁移"的推测和证实,开创了中国纳米地球化学研究领域。进入2010年以后,又相继在地气、土壤和矿石中观测到纳米金属晶体微粒,获得了纳米地球化学迁移的完整证据链。矿体中成矿元素纳米颗粒或矿物在风化中产生解离,纳米级金属微粒具有巨大的表面能,可与气体分子表面相结合,以地气流为载体,穿透厚覆盖层迁移至地表,也可以自身以"类气相"形式迁移,到达地表后一部分纳米颗粒仍然滞留在气体里,另一部分被土壤地球化学障所捕获。通过土壤中纳米金属微粒分离应用于隐伏矿勘查,已取得一些成功案例。随着研究的深入,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地球化学必将对地球化学勘查理论和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地球化学 纳米晶体微粒 隐伏矿 地球化学勘查 迁移机理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的几何特征、变形机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以大安-德都断裂为例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中元 闵伟 +2 位作者 韦庆海 赵斌 马艳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32,共20页
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中-新生代反转构造代表着盆地继伸展裂陷阶段、热冷却拗陷阶段之后的第3个构造演化阶段。系统收集了布设在覆盖大安-德都断裂及其附近的14个3维地震工区,30条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在此基础上准确追踪解释了T06、T1、T1... 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中-新生代反转构造代表着盆地继伸展裂陷阶段、热冷却拗陷阶段之后的第3个构造演化阶段。系统收集了布设在覆盖大安-德都断裂及其附近的14个3维地震工区,30条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在此基础上准确追踪解释了T06、T1、T11、T2、T3、T4、T5等7个地震反射层位。同时基于52口钻孔的资料对重点反射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分析了不同时期断层展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重点就松辽盆地中新生代反转构造的几何学形态、变形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该反转构造为大安-德都断裂在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早期的主要变形模式,符合"逆断层-褶皱"构造的几何形态和变形机制。松辽盆地内部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该构造反转带上。此外,重点选择了2条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实验性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根据勘探结果并结合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厚度分析认为,广泛发育在背斜顶部且断错T06界面的小断裂可能代表了大安-德都断裂强变形带的最新活动性,勘探剖面揭示的上断点断错最年轻地层为中更新统,并据此初步判定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此外,综合人工地震勘探结果、现代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认为,大安-德都断裂的"逆断层-褶皱"构造反转带最新的活动已明显影响到了近地表的反射层,清楚断错了早-中更新世地层,控制着断裂附近中强地震的发生,是松辽盆地内部或整个东北地区重要和典型的发震构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安-德都断裂 地震勘探 中新生代反转构造 变形机制 地震地质
下载PD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petroleum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volcanic rocks in China 被引量:12
7
作者 Zhi-Guo Mao Ru-Kai Zhu +4 位作者 Jing-Lan Luo Jing-Hong Wang Zhan-Hai Du Ling Su Shao-Min Zh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4-66,共13页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lithology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volcanic reservoirs in China developed three reservoir space types: primary pores, secondary pores and fractures.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 space went thr...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lithology and strong heterogeneity, volcanic reservoirs in China developed three reservoir space types: primary pores, secondary pores and fractures. The formation of reservoir space went through the cooling and solidification stage (including blast fragmentation,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and the epidiagenesis stage (including metasomatism, filling,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formation fluid dissolution and tectonism). Primary pores were formed at the solidification stage,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effective reservoirs. Secondary pores were formed at the epidiagenesis stage, with key factors as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formation fluid dissolution and tectonism. In China, Mesozoic-Cenozoic volcanic rocks developed in the Songliao Basin and Bohai Bay Basin in the east and Late Paleozoic volcanic rocks developed in the Junggar Basin, Santanghu Basin and Ta- rim Basin in the west. There are primary volcanic reser- voirs and secondary volcanic reservoirs in these volcanic rocks, which have good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reservoirs DIAGENESIS Formation mechanism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天权 李沛刚 +1 位作者 和秀林 朱成林 《贵州地质》 2009年第4期260-264,共5页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产于上石炭统大竹园组的中上部,其成矿时代归属晚石炭世马平期。根据矿床就位机制,铝土矿成因类型划属古风化壳型异地堆积铝土矿床。在总结构造、地层、岩石、矿物、放射性、地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模式。认...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产于上石炭统大竹园组的中上部,其成矿时代归属晚石炭世马平期。根据矿床就位机制,铝土矿成因类型划属古风化壳型异地堆积铝土矿床。在总结构造、地层、岩石、矿物、放射性、地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找矿模式。认为务正道地区地表工作程度一般较高,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区域性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式,并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预测和重视深部找矿,此乃扩大区域铝土矿远景规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找矿标志 找矿模式 务正道 贵州
下载PDF
矿产勘查的纳米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3-1517,共15页
纳米地球化学为人类从微观探索和认识地壳发生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开展该领域研究将对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重大影响.纳米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领域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总结、归纳前人研究并结合团队最... 纳米地球化学为人类从微观探索和认识地壳发生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开展该领域研究将对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重大影响.纳米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领域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总结、归纳前人研究并结合团队最新成果,从自然界纳米金属微粒形成过程、迁移方式、在表生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及纳米金属微粒的捕获等几个方面开展了梳理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纳米金属微粒对隐伏矿勘查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纳米微粒的迁移机制可总结为: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可形成纳米金属颗粒,在矿石风化过程中部分纳米金属微粒发生解离而具备活动性,活动性纳米金属颗粒因其巨大的表面能,可吸附于气体分子表面,并通过地气流的垂向运动,穿透矿体上方覆盖层而到达地表;另外,纳米物质所具备的易分散性质可以使纳米金属微粒自身发生垂向迁移而到达地表.到达地表后部分纳米金属微粒仍然滞留在壤中气,部分被土壤中粘土矿物或氧化物膜吸附,此外也可被地表生物所捕获.该迁移机制已通过表生气固介质中大量纳米金属微粒原位观测结果获得证实.在矿产勘查中,通过分离土壤中的纳米金属微粒可实现指示土壤覆盖层和深部矿体的目的,目前已取得一些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地球化学 纳米金属微粒 隐伏矿 矿产勘查 迁移机理 矿床学
原文传递
整合勘查: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炬明 杨伯轩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年第8期36-39,共4页
矿产资源整合勘查的"嵩县模式"就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矿业权、资本、技术、管理等地质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快速实现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矿产资源整合勘查是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地质找矿的有... 矿产资源整合勘查的"嵩县模式"就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将矿业权、资本、技术、管理等地质找矿要素整合起来,快速实现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矿产资源整合勘查是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地质找矿的有效组织形式,要加强整合勘查项目的组织实施,地勘单位在整合勘查工作中要借助外力,整合勘查项目要体现统筹勘查综合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勘查 地质找矿规律 机制 实践 探索
下载PDF
中国生态扶贫的实践逻辑、政策成效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正松 徐彩瑶 +2 位作者 陆雨 王苓 孔凡斌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系统梳理中国扶贫政策的施政理念、实施效果、政策体系及演变后发现,从2010年开始,中国生态扶贫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工作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特征,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模式,并取... 系统梳理中国扶贫政策的施政理念、实施效果、政策体系及演变后发现,从2010年开始,中国生态扶贫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在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工作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特征,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基础设施薄弱、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不足。为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需要将生态扶贫纳入国家中长期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健全生态脱贫成果拓展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脱贫同乡村振兴协同机制,以及生态扶贫成果共建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扶贫 实践探索 政策成效 机制创新
下载PDF
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宁 王翠凤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0-43,共4页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通过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多赢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通过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合作多赢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校企合作的几种典型模式,同时对合作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机制探索
下载PDF
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高效运营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惠民 王敏生 +5 位作者 李中超 陈宗琦 艾昆 王运海 毛怡 闫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理念、宏观环境、资源配置、生产运行、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现状,深入思考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认为当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主要面临理念思路、技术能力、运营管理和绿色发展等4大挑战。围绕中国能源战略,提出了实现中国页岩油高效运营的对策建议:谋划稳中求进的页岩油发展战略,构建市场机制下多主体融合的战略合作共同体,打造多兵种协作的生产运行新模式,建立迭代式创新的科技发展新机制,建立数智化赋能的信息支撑新范式,开创绿色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营造高契合友好的外部运营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勘探开发 技术挑战 运营机制 发展建议
下载PDF
日本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机制与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喜峰 叶锦华 +2 位作者 蔡纲 向运川 陈秀法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5期30-36,共7页
日本作为高度依赖海外金属矿产资源的国家,其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及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研究表明:日本参与组织实施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机构有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机构(JOGMEC)等6个,JOGMEC为专门... 日本作为高度依赖海外金属矿产资源的国家,其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及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研究表明:日本参与组织实施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机构有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机构(JOGMEC)等6个,JOGMEC为专门机构,在其他机构的参与下,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组织实施体系;日本采用区域性基础地质勘查、详细勘查、矿业公司勘探、开发"三阶段"式的海外金属矿产勘查模式,使日本政府部门(METI)、专门组织实施机构(JOGMEC)和矿业公司三者之间在海外金属矿产勘查过程中形成了良性互动,各自发挥优势。通过中—日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对比,针对我国海外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机制现状,在组织实施机制、海外资源勘查模式和全球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金属矿产资源 勘查机制 启示 日本
下载PDF
企业信息系统深层次使用行为分析及其促成机制构建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海娟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7,共8页
企业复杂信息系统未尽其用的损耗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对信息系统(IS)深层次使用行为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兴趣。首先阐释了IS深层次使用行为的源起和相关概念,并利用一个分类框架对现有文献中所提到的IS深层次使用行为进行划分。其次分析了员... 企业复杂信息系统未尽其用的损耗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对信息系统(IS)深层次使用行为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兴趣。首先阐释了IS深层次使用行为的源起和相关概念,并利用一个分类框架对现有文献中所提到的IS深层次使用行为进行划分。其次分析了员工系统探索行为、扩展使用和创新性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影响上述3种深层次使用行为的因素可归纳为4个维度:工作/任务维、系统维、组织环境维和用户维。最后对员工IS深层次使用行为促成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若干较具实际意义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信息系统 深层次使用 系统探索 扩展使用 创新性使用 促成机制
下载PDF
清热解毒口服液中6个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雪亚 李泽运 +3 位作者 张潇 文伟豪 袁永亮 田鑫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6个成分含量,并对以上成分展开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柱(50 mm×2.1 ...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6个成分含量,并对以上成分展开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柱(50 mm×2.1 mm, 2.6μm),流动相采用0.3%甲酸水溶液-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为2μL。质谱方法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等;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TTD、KEGG、Cytoscape等数据库或平台,收集成分-靶点-代谢通路-疾病信息,并绘制药理作用网络图。结果:方法学验证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分别在0.050~5.000、0.049~4.900、0.050~5.000、0.010~1.020、0.052~5.150、0.052~5.1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个厂家各3个不同批号清热解毒口服液黄芩苷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1.0 mg·mL),然而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等成分呈现较大含量差异,必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以上成分通过IL-17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NF-κB信号通路、抗叶酸耐药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等通路,发挥其抗炎、抗流感、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发热、烦躁口渴等方面的作用。结论:建立的UPLC-MS/MS快速、准确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质量控制,网络药理学研究工作初步揭示了其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为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口服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定量分析 网络药理学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提升中国油气产业抗冲击力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学峰 张运东 朱琪 《国际石油经济》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油气产业链在一些关键环节存在短板与不足,突出问题是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水平落后,工程服务的高端能力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市场开放不足,创新驱动不足。鉴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加快提升油气... 中国油气产业链在一些关键环节存在短板与不足,突出问题是一些重点领域技术水平落后,工程服务的高端能力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市场开放不足,创新驱动不足。鉴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加快提升油气产业抗冲击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建议继续设立油气重大专项,加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的综合一体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推动在更高水平上的市场开放与对外合作;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气产业 勘探开发 工程技术服务 创新机制 抗冲击力
下载PDF
油气藏上方不同部位地球化学效应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汤玉平 陈昕华 +3 位作者 魏巍 吴向华 李尚刚 王国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0,46,共4页
酸解烃C2+/C1是轻烷烃类运移指标,荧光F360nm/F320nm反映芳烃类运移信息。解剖分析某油田C2+/C1、F360nm/F320nm等比值指标和C2+、C1、F360nm等丰度指标,并与同步荧光、甲烷碳同位素、吸附丝检测等指标有机关联,发现在油井、边缘井、干... 酸解烃C2+/C1是轻烷烃类运移指标,荧光F360nm/F320nm反映芳烃类运移信息。解剖分析某油田C2+/C1、F360nm/F320nm等比值指标和C2+、C1、F360nm等丰度指标,并与同步荧光、甲烷碳同位素、吸附丝检测等指标有机关联,发现在油井、边缘井、干井处,这些指标强度特征不同:垂向上,各类井都显示出正向梯度变化和向上趋轻的结构梯,证实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横向联井剖面的指标浓度(或强度)及变化梯度均显示出边缘井远大于油井、油井大于干井的分布特征,反映了运移效应在油藏外围处微弱而油水边缘处最强。在地球化学效应参数的数据结构方面,油井、边缘井、干井有各自的变量从聚现象和样本集合,而彼此间有显著差异;同时,自深部至浅部,样本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稳定聚类归属。根据油气藏边缘与其内部数据结构的显著差异,可较好地解释油气藏上方地表普遍发育环状异常的机理,还可划分烃类渗逸背景区和异常渗逸区。图6表2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球化学效应 差异性 油气成因 油气运移
下载PDF
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老年期痴呆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滕晶 《河南中医》 2003年第7期5-7,共3页
老年期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 ,肾虚精亏是老年期痴呆形成的基本病机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贯穿本病始终 ;肾虚、痰瘀相关并存 ,共同为病。其治疗方法 ,应补肾为要以治... 老年期痴呆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 ,肾虚精亏是老年期痴呆形成的基本病机 ;痰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贯穿本病始终 ;肾虚、痰瘀相关并存 ,共同为病。其治疗方法 ,应补肾为要以治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补肾化痰祛瘀法 机理
下载PDF
天然氢气藏地质特征、形成分布与资源前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琪钊 朱如凯 +6 位作者 杨智 吴松涛 成大伟 刘翰林 王小妮 蒋文琦 范雨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天然氢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地质成因的、可再生清洁氢,或将改变未来的氢气能源格局。基于对国内外天然氢勘探和利用现状、研究进展等调研,取得以下4点认识:①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已在天然氢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积极进... 天然氢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地质成因的、可再生清洁氢,或将改变未来的氢气能源格局。基于对国内外天然氢勘探和利用现状、研究进展等调研,取得以下4点认识:①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已在天然氢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仍处于未起步阶段;②天然氢气藏具有5个地质特征,即氢源分布广泛、断层裂缝是氢主要运移通道、游离氢决定资源量大小、资源甜点区埋深浅及氢气藏属于动态成藏系统;③天然氢有深层脱气、蛇纹石化、水的裂解等多种成因机制,天然氢气藏主要分布在陆上火成岩区、金伯利岩、矿体、蒸发岩、油气田、裂谷带岩体和前寒武纪基底7个区域;(4)现有的氢生成量估算值(254±91)×10^(9)m^(3)/a远低于实际,天然氢有望成为全球清洁氢的主要来源。此外,围绕天然氢学科建立和中国天然氢领域发展面临的理论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天然氢气藏 清洁氢 勘探现状 地质特征 形成机制 资源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