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试验制定政策: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 被引量:189
1
作者 韩博天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范围推而广之。这种被称为"由点到面"的工作方... 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范围推而广之。这种被称为"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是中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独特之处,通过这种中央和地方互动的方式,地方的创新精神被有机地融合到中央主导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从而提高了中国政府整体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中国这种独特的政策制定模式可称为"分级制政策试验"(experimentation under hierarchy),构成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是"试点"和"由点到面",这两种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确定下来的,并在吸收当时非共产党人士所进行的社会实验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成熟。探索这一历史根源,还原其发展过程,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政策制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 由点到面 中国特色 政策制定
原文传递
脆性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朱珍德 张爱军 徐卫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558,563,共5页
为了探讨岩石在整个变形过程中渗透性变化特点,取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花岗岩与山西万家寨水电站高边坡灰岩试样分别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在破坏前后不同变形阶段渗流特性具有明显不同;岩石变形... 为了探讨岩石在整个变形过程中渗透性变化特点,取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花岗岩与山西万家寨水电站高边坡灰岩试样分别进行不同围压条件下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在破坏前后不同变形阶段渗流特性具有明显不同;岩石变形过程渗透性与变形破坏形式密切相关。在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特点之机理,为研究水电工程节理裂隙岩体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应力-应变过程 脆性岩石 渗流特性 围岩 围压 变形破坏形式
下载PDF
冻融岩石损伤劣化及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慧梅 杨更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56-1762,共7页
采用实验研究与损伤力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砂岩和页岩进行开放饱水状态下的冻融循环试验,并对经历不同冻融次数后的岩样进行单向受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了岩石的冻融损伤劣化过程,系统研究了岩石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应... 采用实验研究与损伤力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砂岩和页岩进行开放饱水状态下的冻融循环试验,并对经历不同冻融次数后的岩样进行单向受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了岩石的冻融损伤劣化过程,系统研究了岩石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应力-应变曲线及损伤扩展力学特性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两种岩石冻融损伤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砂岩的冻融损伤劣化模式主要为剥落模式和断裂模式,最终由于冻融损伤而崩解;而页岩为裂纹模式,冻融耐久性相对较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岩石的弹性模量及强度减小,应力-应变曲线压缩性增大,弹性增长段减小;砂岩表现出延性增强,脆性减弱的特征,而页岩在冻融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其力学性质趋于稳定。相比而言,砂岩对冻融循环反映更敏感,压密段更明显,塑性更强。岩石初始细观结构的不同经过损伤的非线性演化,表现出终态宏观特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试验研究 损伤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中国地球物理仪器和实验设备研究与研制的发展与导向 被引量:54
4
作者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地球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的科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观测与实验仪器和设备乃是在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为此,在我国地球物理学领域里,在对仪器和设备的研究中必须转变观念,即在引进技术,仿造和合作研制的基点上发展自己的... 地球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的科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观测与实验仪器和设备乃是在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为此,在我国地球物理学领域里,在对仪器和设备的研究中必须转变观念,即在引进技术,仿造和合作研制的基点上发展自己的研究与研制体系,并在不断深化的进程中,逐步开创中国地球物理仪器研究和研制的新局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并具有独立主权和品牌的地球物理仪器及设备的创新研究和研制体制,进而开拓新市场,走向世界,并独立于世界科技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仪器 实验设备 转变观念 中国特色 新体系
下载PDF
EPS系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季学武 马小平 陈奎元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台,对进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矩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进行标定,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转矩传感器在零输入时的输出不为零,向右转向时输出增加,向左转向时输出减小;各种车速下的助力特性... 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台,对进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矩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进行标定,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转矩传感器在零输入时的输出不为零,向右转向时输出增加,向左转向时输出减小;各种车速下的助力特性曲线都有死区存在;相同车速下,电机助力随操舵力几乎呈线性增加;随着车速的增加,电机助力随操舵力变化的斜率近似呈双曲线减小 测试结果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关传感器和控制器元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试验分析 助力特性
下载PDF
内混式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白鹏博 邢玉明 王泽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马尔文测雾仪对内混式喷嘴在不同工况下的雾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气压、水压以及气液比等因素对液滴粒径及均匀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内混式喷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喷嘴混合段以及外流场的粒径变化。结果表明... 利用马尔文测雾仪对内混式喷嘴在不同工况下的雾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气压、水压以及气液比等因素对液滴粒径及均匀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内混式喷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喷嘴混合段以及外流场的粒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压、气液比的增加,喷嘴的雾化粒径减小,且气压为主要影响因素;内混式喷嘴内部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在喷嘴出口处锐减,外流场中粒径沿轴向方向逐渐增大;将喷嘴出口处模拟粒径与实验结果对比,粒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混式喷嘴 液滴粒径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雾化特性
下载PDF
余热锅炉结构形式及运行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晓瑜 张冬洁 +2 位作者 徐建炎 曹晓玲 袁艳平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2年第1期40-45,共6页
余热锅炉是冶金工业中回收余热的重要设备,本文综述了余热锅炉结构形式的发展,烟气侧流动换热的解析计算、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以及基于动态特性模拟的结构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余热锅炉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余热锅炉 解析计算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动态特性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关于低渗致密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问题——与李传亮教授探讨 被引量:29
8
作者 罗瑞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有学者把低渗岩石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的强应力敏感性归结为实验系统误差造成的错误,笔者对这种说法存有一定疑问,认为用目前孔渗测试设备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存在无法解释的逻辑反转问题。低渗岩样在实验室的覆压实验中存在强应力敏感性... 有学者把低渗岩石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的强应力敏感性归结为实验系统误差造成的错误,笔者对这种说法存有一定疑问,认为用目前孔渗测试设备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存在无法解释的逻辑反转问题。低渗岩样在实验室的覆压实验中存在强应力敏感性与其变形特征密切相关。但由于与实验过程中岩样经历的应力变化范围有所不同,低渗储层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并不存在非常强的应力敏感性,在生产过程中适度考虑即可。此问题的探讨对于低渗储层岩样的实验测试方法以及低渗致密储层的有效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岩石 应力敏感 实验系统误差 变形特征
下载PDF
箱形截面钢压弯构件受循环弯矩作用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苏明周 顾强 郭兵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6,共8页
本文对不同轴压比和板件宽厚比的15个受常轴力、循环弯矩作用的箱形截面钢压弯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构件的滞回性能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理论分析的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和一般性,表明理论分析结果能够应用于工程... 本文对不同轴压比和板件宽厚比的15个受常轴力、循环弯矩作用的箱形截面钢压弯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构件的滞回性能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理论分析的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和一般性,表明理论分析结果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弯构件 试验 滞回性能 高层建筑 钢结构 箱形截面 循环弯矩
原文传递
排土场散体软岩重塑物理力学参数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韩流 舒继森 +2 位作者 尚涛 陈树召 GERSON S V T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0-826,共7页
为了研究蒙东地区露天矿软岩散体物料重塑进程中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依据该地区露天矿不同的排土作业方式,分析了堆载压力叠加方式,设计了分级加载和连续加载2种软岩重塑试验方案,提供了具体的试验步骤进行重塑试样的制备,对软岩重... 为了研究蒙东地区露天矿软岩散体物料重塑进程中的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依据该地区露天矿不同的排土作业方式,分析了堆载压力叠加方式,设计了分级加载和连续加载2种软岩重塑试验方案,提供了具体的试验步骤进行重塑试样的制备,对软岩重塑试样的物理力学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塑岩样的孔隙比随着重塑压力的增大呈负指数规律递减,密度随着重塑压力的增大呈幂函数增长,含水率随重塑压力的增大呈对数关系递减;重塑岩样的黏聚力随重塑压力的增大呈二次函数规律增长,增长的速度逐渐下降;而内摩擦角不受重塑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软岩重塑 物理力学参数 试验设计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直流交联聚乙烯电缆泄漏电流试验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黄光磊 李喆 +2 位作者 杨丰源 盛戈皞 江秀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为研究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出现绝缘缺陷时的泄漏电流特性,模拟高压XLPE电缆常见缺陷,设计并制作了主绝缘外表面划伤、高压端导体毛刺、绝缘内部气隙和外半导电层残留四类典型绝缘缺陷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缺陷下的电场与电... 为研究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出现绝缘缺陷时的泄漏电流特性,模拟高压XLPE电缆常见缺陷,设计并制作了主绝缘外表面划伤、高压端导体毛刺、绝缘内部气隙和外半导电层残留四类典型绝缘缺陷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缺陷下的电场与电导率分布特性。采用阶梯升压法在直流电压下进行泄漏电流试验,讨论了稳态泄漏电流与电压关系,并对泄漏电流-时间曲线进行波形分析。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导体毛刺缺陷电场与电导率畸变最严重,绝缘表面划伤缺陷与绝缘内部气隙缺陷畸变程度次之;导体毛刺缺陷泄漏电流增长速度随电压升高明显加快;泄漏电流波动程度随电压升高而增大,但电压升至一定程度后绝缘表面划伤缺陷和导体毛刺缺陷的泄漏电流波动有所减小;不同类型缺陷的各频带小波包系数能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电缆 直流泄漏电流 试验特性 电场仿真 小波包分析
下载PDF
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的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劲 邵威 毛洪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9-1538,共10页
本研究针对废锂钴电池及锂铁电池于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污染特性作实验分析,实验条件包括不同温度、时间、气体及投料量;实验流程包含样品收集、放电处理、拆解并通过原子光谱仪分析组成成分,直至热处理与采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废锂电... 本研究针对废锂钴电池及锂铁电池于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污染特性作实验分析,实验条件包括不同温度、时间、气体及投料量;实验流程包含样品收集、放电处理、拆解并通过原子光谱仪分析组成成分,直至热处理与采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废锂电池热处理的最佳温度为600℃,此时金属回收率最高且污染排放最低,锂钴电池的金属回收率分别为锂95.38%、钴93.99%、铜96.24%、铝85.28%,锂铁电池的金属回收率分别为锂90.01%、铁85.49%、铜83.72%、铝73.75%;不同进气组成会影响其热处理效果与金属回收率,但差距不大,若考虑操作成本与金属回收率,3种不同热处理操作气以空气最佳。废气中HCl和HF浓度在2~16μL/L,需要特别注意处理过程中酸性气体的控制去除。金属气固相分布结果表明,99.9%以上的金属成分仍存在于燃烧后残留物中,虽气相金属含量随着操作温度提高而有增加趋势,但比例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锂离子电池 回收处理 实验条件 污染特性
下载PDF
一种新型掺气型旋流竖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雷刚 张建民 +3 位作者 谢金元 许唯临 陈剑刚 任雨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2,100,共8页
传统旋流竖井泄洪洞在高水头大流量情况运行时,竖井内出现壁面掺气不足,将可能发生空化空蚀破坏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掺气型旋流竖井体型——双涡室掺气型旋流竖井。试验表明:该体型竖井内水流流态更加稳定,掺... 传统旋流竖井泄洪洞在高水头大流量情况运行时,竖井内出现壁面掺气不足,将可能发生空化空蚀破坏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掺气型旋流竖井体型——双涡室掺气型旋流竖井。试验表明:该体型竖井内水流流态更加稳定,掺气更明显,空蚀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并增加了消能效果,而且结构更稳定,保证了旋流竖井泄洪洞的泄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旋流竖井 双涡室 试验研究 掺气 空化空蚀 水力特性
原文传递
混凝土集料-浆体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表征技术综述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国强 詹炳根 孙道胜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0-85,共6页
硬化混凝土由集料、界面过渡区和水泥浆体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集料-浆体界面过渡区被认为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界面的表征手段对界面研究极其重要,在理解界面的性质、特征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界面问题研究的深入,与研究方法的不... 硬化混凝土由集料、界面过渡区和水泥浆体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集料-浆体界面过渡区被认为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界面的表征手段对界面研究极其重要,在理解界面的性质、特征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界面问题研究的深入,与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有密切关系。本文归纳了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具体的研究对象,对表征ITZ的试验技术进行了评述,指出界面研究的一些潜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试验技术 结构特征 评述
下载PDF
基于冻融温度的水工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安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第2期4-6,39,共4页
文章利用气候模拟系统试验研究了F300、F50两种水工混凝土,在-40℃、-30℃、-25℃、-18℃、-10℃、-5℃冻融最低中心温度下的抗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冻融中心低温条件下高与低抗冻设计水工混凝土所能经受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力学性能、... 文章利用气候模拟系统试验研究了F300、F50两种水工混凝土,在-40℃、-30℃、-25℃、-18℃、-10℃、-5℃冻融最低中心温度下的抗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冻融中心低温条件下高与低抗冻设计水工混凝土所能经受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力学性能、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等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水工混凝土的微观特性在冻融作用后发生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水工混凝土 抗冻性 微观特性 冻融温度
下载PDF
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臂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辨识与实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优鹏 娄军强 +2 位作者 陈特欢 马剑强 魏燕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7-284,共8页
针对整个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机械臂系统,在考虑其机电、刚柔耦合特性的基础上,理论上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包含直流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以及伺服驱动器的伺服关节的驱动及摩擦特性,对实验中测到的电机匀速正反转数据进行线性拟合,... 针对整个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机械臂系统,在考虑其机电、刚柔耦合特性的基础上,理论上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包含直流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以及伺服驱动器的伺服关节的驱动及摩擦特性,对实验中测到的电机匀速正反转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关节驱动模型中的库伦摩擦力常数和黏滞摩擦力系数。分别建立了从伺服电机驱动电压到光电编码器检测的电机转角、从伺服驱动电压到代表柔性臂振动的应变桥路输出之间的理论传递函数,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为激励信号,通过实验辨识得到了此对应伺服关节柔性臂转动与振动耦合以及机电耦合的两个传递函数,在伪随机和正弦信号激励下,辨识得到的传递函数模型与实际结构的转动位移和振动响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得到了伺服关节驱动的柔性臂系统刚柔耦合、机电耦合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伺服关节 耦合动力学 实验辨识 摩擦特性
下载PDF
面向沥青混凝土矿料全替代的钢-铁渣梯级利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宗武 冷真 +5 位作者 肖月 蒋继望 焦玉勇 吴少鹏 谢君 蔡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0-203,共14页
钢渣和铁渣是伴随炼钢产生的2种典型固废。目前部分钢渣已被再生用于替代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为进一步提高钢渣和铁渣的再利用效率,探讨了采用不同粒径的钢渣和铁渣100%替代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可行性。首先基于材料微观分析技术以及集... 钢渣和铁渣是伴随炼钢产生的2种典型固废。目前部分钢渣已被再生用于替代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为进一步提高钢渣和铁渣的再利用效率,探讨了采用不同粒径的钢渣和铁渣100%替代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可行性。首先基于材料微观分析技术以及集料技术指标测试方法,揭示不同粒径钢渣和铁渣的材料特征,确定适合其100%替代沥青混凝土矿料的粒径搭配方案;然后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采用Superpave方法设计沥青混凝土,优化拌和工艺,检验沥青混凝土的主要工程性能。结果表明:钢渣细集料受自身矿物胶凝活性的影响易固结成块,铁渣粗集料的技术指标不佳,因而两者不宜直接替代沥青混凝土矿料使用。采用钢渣粗集料、铁渣细集料和钢渣粉100%替代常用的石灰石矿料,结合使用高黏度的SBS改性沥青和改进型混合料拌和工艺,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凝土,且部分性能指标优势显著:其高温下的流动次数(Fn)以及低温下的断裂能分别提高了18%和23%。可见,将不同粒径的钢渣和铁渣搭配使用可实现两者在沥青混凝土中的梯级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铁渣 试验研究 材料特征 梯级利用 沥青混凝土 工程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实验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燕湘 罗丽华 何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7期24-26,共3页
通过对不同类型水稻根系的根长、根重、根的体积、总根数、白根数等形态特性指标的比较,发现根数主要取决于拔节期至抽穗期,且在不同时期各个指标的变化幅度是杂交稻大于常规稻,杂交稻在各个时期根系形态特性指标比常规稻相对都要大。
关键词 实验方法 水稻根系 形态特性
下载PDF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尹福军 李树安 +1 位作者 葛洪玉 赵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6期80-82,共3页
探讨化学基础实验室示范中心应具有的特色,即具有先进的实验条件;完善的实验项目;全天候的开放制度;科学的考评机制;合理的人才队伍以及规范的档案管理。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特色
下载PDF
掺加旧料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根 李振 +1 位作者 徐世法 季节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基于沥青温拌技术和再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环保型沥青混合料.对掺加旧料(RAP)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旧料掺量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疲劳试验采用小梁三分点加载方法,进行了旧料掺量为0%、15...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基于沥青温拌技术和再生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环保型沥青混合料.对掺加旧料(RAP)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旧料掺量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疲劳试验采用小梁三分点加载方法,进行了旧料掺量为0%、15%、30%、45%以及60%的混合料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旧料掺量越大,疲劳性能越差;30%为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临界旧料掺量,此掺量为疲劳性能的"性能拐点",超过此掺量后疲劳性能大幅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 试验研究 疲劳性能 对比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