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胞外蛋白质的生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瑞 孙晓燕 +6 位作者 马亚囡 杨晓野 杨莲茹 赵晓慧 李军燕 牛广胜 张磊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6-780,共5页
为纯化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并研究其生化性质,利用枸橼酸液体培养基对D.flagrans进行培养,以灭菌的马圆线虫进行诱导,之后用盐析法粗提培养液,再使用Sephadex G-100分子筛进行层析纯化,最后对纯化物进行最... 为纯化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并研究其生化性质,利用枸橼酸液体培养基对D.flagrans进行培养,以灭菌的马圆线虫进行诱导,之后用盐析法粗提培养液,再使用Sephadex G-100分子筛进行层析纯化,最后对纯化物进行最适pH、温度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被纯化出的3种胞外蛋白酶的分子质量分别为38、63、19ku;在pH 6.0~7.0、45~55℃条件下,其活性最高;它们都对酶抑制剂菲罗啉和抑肽素非常敏感,其中38ku的蛋白酶对抑制剂PMSF也很敏感。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捕食性真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在杀线虫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今后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胞外蛋白质 纯化 生化性质
原文传递
厚垣普可尼亚菌胞外蛋白酶的诱导及发酵液生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萌 祝晓蕊 +6 位作者 王新芳 王文蕊 郭宏年 钱英红 陈湘江 王瑞 杨晓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对厚垣普可尼亚菌胞外蛋白质的诱导效果及相应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以更好地利用该菌对家畜寄生性线虫进行生物防治,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使用3种常用真菌液体培养基对厚垣普可尼亚菌进行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对厚垣普可尼亚菌胞外蛋白质的诱导效果及相应发酵液的生化性质,以更好地利用该菌对家畜寄生性线虫进行生物防治,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使用3种常用真菌液体培养基对厚垣普可尼亚菌进行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蛋白质质量浓度、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及杀虫效力等,筛选出适合该菌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在3组培养基中,LMZ培养基组的蛋白质种类最丰富,蛋白质质量浓度(2 320 mg/L±10.00 mg/L)、蛋白酶活性(2.95 U/m L±0.23 U/m L)与磷酸酶活性[1.546 U/100 m L±0.035 U/100 m L(酸性磷酸酶)和0.516 U/100 m L±0.069 U/100 m L(碱性磷酸酶)]都较高,对线虫的杀虫率也是3种培养基中最高的,可达60%,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在试验的3种培养基中,以LMZ液体培养基为最佳选择。这一发现可为今后对厚垣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培养、杀虫物质的产生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寄生性真菌 捕食线虫性真菌 厚垣普可尼亚菌 胞外蛋白质 发酵液 杀虫作用
原文传递
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胞外蛋白质的产生及其杀虫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瑞 张博伦 +6 位作者 赵晓慧 杨晓野 杨莲茹 李军燕 马亚囡 李文生 李秀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3,共7页
将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入含有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和枸橼酸液体培养基中,然后进行为期6d的培养并收集发酵液,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和蛋白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并用发酵液进行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动物寄生性... 将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接入含有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和枸橼酸液体培养基中,然后进行为期6d的培养并收集发酵液,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和蛋白酶活性及磷酸酶活性,并用发酵液进行杀虫试验。结果显示,动物寄生性线虫诱导的枸橼酸培养基发酵液中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381.4mg/mL,蛋白酶和磷酸酶比活性最高,分别为9.48U/mL±0.03U/mL和38.30U/L±0.04U/L,对线虫的致死率为50.11%±11.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同时发现,D.flagrans发酵液对蝇蛆的致死率最高,可达40.56%±0.13%。结果表明,在D.flagrans发酵液中含有杀虫物质。研究结果为以后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化学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胞外蛋白质 杀虫作用
原文传递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LPS-Based Vaccines Composed of O-Polysaccharides Conjugated with Recombinant Exoprotein A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4
作者 Nareman F. Abu-Baker Hussein Masoud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6年第4期332-342,共11页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mains one of the major pathogens affecting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LPS-based monovalent (MV) and polyvalent (PV) conjugate vaccin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most prevalent strains of P. aeru...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mains one of the major pathogens affecting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LPS-based monovalent (MV) and polyvalent (PV) conjugate vaccin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most prevalent strains of P. aeruginosa International Antigenic Typing Scheme (IATS) 6, 10, 11 and 20 to evaluate their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capacities from infection by the pathogens. Conjugation of the O-polysaccharide (O-PS) antigens of P. aeruginosa strains to the common immunogenic recombinant Exotoxin A (rEPA) supports the multi-antigenic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that provides cross protection against various strains of the pathogen. The O-PSs were indirectly conjugated through adipic acid dihydrazide (ADH) to rEPA by carbodiimidemediated condensation reaction.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the conjugates emulsified with monophosphoryl lipid A (MPL) or Freund's adjuvant compared with conjugates without adjuvant, unconjugated mixture of rEPA and O-PS emulsified with MPL, and sterile saline. The MV and PV vaccines emulsified with MPL adjuvant elicited the highest anti-O-PS IgM and IgG antibodies. Immunization of mice with MV vaccines derived from IATS 10, 11, and 20, emulsified with MPL adjuvant provided a high level of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omologous bacterial strain. Similarly, high protection was obtained when mice were immunized using PV and challenged separately with bacterial strains 10, 11, and 20, but lower protection against the IATS 6 strain. Also, high cross protection of MV vaccine derived from O-PS of IATS 10 and 20 was obtained against P. aeruginosa IATS 11 strain. The in vivo protection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anti-O-PS IgG in the mice se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IPOPOLYSACCHARIDE Recombinant exoprotein A Conjugate Vaccine IMMUNIZATION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中蛋白质的产生及杀虫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晓慧 王瑞 +4 位作者 杨晓野 杨莲茹 苏佳 李军燕 李文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为研究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中蛋白质的产生及杀虫作用,使用不同营养成分组成的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Duddingtonia flagrans进行培养和诱导,测定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杀虫作用,进而确定D... 为研究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中蛋白质的产生及杀虫作用,使用不同营养成分组成的液体培养基及诱导物,对Duddingtonia flagrans进行培养和诱导,测定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杀虫作用,进而确定Duddingtonia flagrans产生胞外蛋白质和杀虫作用最适的培养基与诱导物。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及诱导物对Duddingtonia flagrans的代谢过程会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其分泌的蛋白质种类、浓度以及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显著不同;Duddingtonia flagrans发酵液不仅具有杀线虫活性,而且有杀蝇蛆作用。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发酵液 胞外蛋白质 杀虫作用
原文传递
SMA胞外分泌蛋白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研究
6
作者 邹珂珂 邹强 +6 位作者 李丽梅 杨平 沈小旭 陈自敏 宋丽萍 蒋洪娇 李敏惠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寡养)单胞菌(Stenor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胞外分泌蛋白对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加入ConA及SMA的胞外分泌蛋白组分,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48 h,采用双...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寡养)单胞菌(Stenor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胞外分泌蛋白对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加入ConA及SMA的胞外分泌蛋白组分,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48 h,采用双抗夹心ELISA测定上清中的IFN-γ、IL-4和IL-2,分析胞外分泌蛋白对ConA活化的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胞外分泌蛋白C1组分对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IL-2和IL-4的产生。结论 SMA胞外分泌蛋白具有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分泌IFNγ作用,可能是SMA的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寡养)单胞菌 胞外分泌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六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性、胞外分泌蛋白及肠毒素基因分析
7
作者 唐俊妮 史贤明 +2 位作者 陈娟 郝刚 刘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903-907,共5页
[目的]了解和比较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性、胞外分泌蛋白及肠毒素基因等特征,为揭示其在感染疾病发生中的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API检测试纸条,SDS-PAGE电泳和PCR等方法研究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6株菌株都可发酵葡萄糖、蔗糖... [目的]了解和比较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性、胞外分泌蛋白及肠毒素基因等特征,为揭示其在感染疾病发生中的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API检测试纸条,SDS-PAGE电泳和PCR等方法研究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6株菌株都可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其中,5株菌株可分解精氨酸,4株菌株尿酶试验显阳性,2株菌株可分解山梨醇、苦杏仁苷和阿拉伯糖,1株菌株H2S试验呈阳性,1株菌株可分解肌醇和密二糖;SDS-PAGE显示4株菌株可产生多种胞外分泌蛋白;5对特异性传统肠毒素基因引物对6株菌株进行PCR扩增,其中4株携带肠毒素基因.[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肠毒素的产生与胞外其它分泌蛋白和毒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胞外蛋白 肠毒素基因 食品微生物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PfEMP1蛋白N-末端片段与铜绿假单胞菌去毒外毒素的偶联构建
8
作者 吴慧珍 刘晓 +2 位作者 李梦梦 钱锋 徐沪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Plasmodium falciparum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 1,Pf EMP1)N-末端区段(N-terminal segment,NTS)共价偶联到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去毒外毒素(recombinant exoprotein A,r EPA)上,构建NTS-r EPA偶...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Plasmodium falciparum erythrocyte membrane protein 1,Pf EMP1)N-末端区段(N-terminal segment,NTS)共价偶联到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去毒外毒素(recombinant exoprotein A,r EPA)上,构建NTS-r EPA偶联蛋白,以提升NTS的免疫原性。方法用偶联试剂Sulfo-EMCS将马来酰亚胺基团加到r EPA上,利用NTS所携带的1个自由巯基将NTS共价连接到马来酰亚胺化的r EPA上,形成NTS-r EPA偶联蛋白,通过分子排阻层析从偶联反应产物中去除未偶联的蛋白。采用Ellman反应测定r EPA上所携带的马来酰亚胺基团数量以及NTS-r EPA偶联蛋白的偶联比,SDS-PAGE鉴定纯化的偶联蛋白。结果通过偶联试剂Sulfo-EMCS在每摩尔r EPA上加上了4.3摩尔的马来酰亚胺基团;NTS与马来酰亚胺化的r EPA反应生成了NTS-r EPA偶联蛋白,偶联比为4.1;通过分子排阻层析去除了未偶联的蛋白,得到了纯化的偶联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NTS-r EPA偶联蛋白,为今后针对NTS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红细胞膜表面蛋白1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 化学偶联
原文传递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制备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旭博 孔素娟 +7 位作者 袁菲 王晶 罗树权 王欣茹 李阿妮 方红春 赵志强 谢贵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961-969,共9页
目的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CMP)蛋白结合物的5种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GCMP作为多糖抗原,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和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exoprotein A from Pseudomonas ... 目的对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CMP)蛋白结合物的5种制备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GCMP作为多糖抗原,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和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exoprotein A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r EPA)作为载体蛋白,采用5种结合路线制备7种结合物,并对其生化指标、免疫原性及磷酸铝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的结合方法均可将不同载体蛋白与多糖有效结合,在小鼠体内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7种结合物的分子大小分布、游离多糖含量、多糖/蛋白值、回收率及免疫原性等指标有较大差异;采用相同结合方法,以TT和r EPA作为载体蛋白制备的结合物的生化指标及免疫原性无差异;磷酸铝佐剂可显著提高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结论在选择GCMP蛋白结合物制备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原料多糖的化学结构、载体蛋白类型、结合路线、结合物纯化方法、质量控制方法和剂型等因素。本实验为GCMP蛋白结合物制备路线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 破伤风类毒素 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 磷酸铝佐剂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2-型猪链球菌分泌性保护性抗原RfeA的确认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娜 朱军民 +1 位作者 丛延广 胡福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确认RTX家族胞外蛋白A(RTX family exoprotein A,RfeA)为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的分泌蛋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feA的氨基酸序列,预测RfeA在SS2中的分布;以纯化的RfeA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小鼠... 目的确认RTX家族胞外蛋白A(RTX family exoprotein A,RfeA)为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的分泌蛋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feA的氨基酸序列,预测RfeA在SS2中的分布;以纯化的RfeA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RfeA鼠多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以制备的RfeA抗血清为一抗,利用ELISA方法分析RfeA在05ZYH33株培养上清中的分布,通过实验证实生物信息学预测的结果。结果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feA氨基酸序列,预测RfeA为SS2分泌性蛋白;ELISA方法分析发现RfeA存在于05ZYH33株培养上清中,是SS2分泌性蛋白。结论实验研究结果与生物信息学预测一致,RfeA为SS2分泌性蛋白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RfeA的功能以及在SS2致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RTX家族胞外蛋白A 分泌蛋白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与表达
11
作者 董勇前 宣俊文 +4 位作者 冯宜扬 丁浩 范锋锋 胡海涛 赵志强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高密度培养表达大肠杆菌生产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PA)。用上海高机公司的30L自控发酵罐,采用分批补料培养技术,维持葡萄糖的浓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并分批补加氮源,同时溶氧控制在30%~40%,pH自动调控至7.0,培养至对数中期进行... 高密度培养表达大肠杆菌生产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PA)。用上海高机公司的30L自控发酵罐,采用分批补料培养技术,维持葡萄糖的浓度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并分批补加氮源,同时溶氧控制在30%~40%,pH自动调控至7.0,培养至对数中期进行诱导。重组菌最终发酵液光密度(A600)未诱导时达到44,诱导时达到36,在上清液中表达的rEPA蛋白的含量占总蛋白的28.1%,在菌体中表达蛋白含量占总蛋白的4.7%。本实验为rE-PA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高密度培养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