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57
1
作者 孙莉敏 胡永善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观察长期定量运动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探讨运动对糖尿病高危因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本市某社区 35 - 74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同时对该社区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静脉血糖检测 ,筛选出 2型糖尿病患者 52名 ... 目的 :观察长期定量运动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探讨运动对糖尿病高危因素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本市某社区 35 - 74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同时对该社区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静脉血糖检测 ,筛选出 2型糖尿病患者 52名 ,经心电图、尿常规、眼科等检查排除运动禁忌证 ,最后有 2 7名糖尿病患者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运动干预治疗 ,同时选另一社区的 2 9名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一年运动治疗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较一年前有显著降低 ,平均降低 1 .75mmol/L ,与对照组同期空腹血糖变化相比有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 2型糖尿患者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降低明显 ,HDL Ch水平虽有所升高 ,但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和血压在干预前均超过正常值 ,一年干预后都有显著下降。结论 :运动一是项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治疗手段 ,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能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干预 糖尿病 运动干预 影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有氧负荷对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来自fNIRS和行为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23
2
作者 文世林 夏树花 +1 位作者 李思 蒋长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45,共9页
目的:采用脑成像技术监测心理学任务过程中脑激活模式的变化来反映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并结合认知行为表现来评价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所产生的训练效益。方法:通过行为测量和近红外光谱功能成像(fNIRS)的方法探讨10 min中等强度自... 目的:采用脑成像技术监测心理学任务过程中脑激活模式的变化来反映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并结合认知行为表现来评价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所产生的训练效益。方法:通过行为测量和近红外光谱功能成像(fNIRS)的方法探讨10 min中等强度自行车蹬踏运动对15名老年人在Flanker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脑激活模式的影响。结果:运动任务的Flanker效应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任务[t(1,14)=-2.64,P<0.05]。在左侧额极区(L-FPA)上,运动任务的Flanker效应的oxy-Hb信号显著高于对照任务[t(1,14)=3.94,P<0.001]。结论:10min中等强度有氧负荷显著提高了老年人Flanker任务的行为操作表现,并增强了左侧额极区(L-FPA)的神经活性,且局部脑区神经活性的增加与认知表现的提高同步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负荷 老年人 执行功能 Flanker效应 近红外光谱 脑激活模式
下载PDF
运动处方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任保莲 宗英 陈叶坪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采用跟踪实验法观察24周运动处方锻炼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高危患者锻炼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和静态心率均显著减少(P<0.05),肺活量、握力、座位体前屈显著增加(P<0.05);... 采用跟踪实验法观察24周运动处方锻炼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高危患者锻炼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收缩压和静态心率均显著减少(P<0.05),肺活量、握力、座位体前屈显著增加(P<0.05);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系统、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锻炼可显著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血脂和体质指标,对患者增强体质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处方 糖尿病高危人群 运动干预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不同干预次序对脑瘫患儿腓肠肌肌电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学君 吴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即时肌电积分(IEMG)的影响。方法:将2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先针刺后运动组(A组,15例)和先运动后针刺组(B组,14例)。A组先针刺委中、承山穴后采用Bobath运...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即时肌电积分(IEMG)的影响。方法:将2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先针刺后运动组(A组,15例)和先运动后针刺组(B组,14例)。A组先针刺委中、承山穴后采用Bobath运动疗法,B组先采用Bobath运动后针刺委中、承山穴,分别记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后肌电积分的即刻变化情况。结果:(1)A组针刺后、针刺加运动后腓肠肌肌电积分明显增加(均P<0.05);针刺后与针刺加运动后肌电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运动后、运动加针刺后肌电积分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A、B两组组合治疗后肌电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运动疗法先后干预次序的不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即时肌电积分有显著影响,为避免治疗后引起患儿腓肠肌肌张力过度升高,以先运动后针刺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针刺疗法 运动疗法 干预次序 肌电图
原文传递
儿童内在潜能发展运动处方干预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明方 张佑链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4,共3页
本研究以运动处方干预儿童早期身体素质、机能及形态的潜能发掘。结果表明 ,运动处方干预有助于儿童身体素质、机能及形态的发育处于优势地位 ;对于儿童早期身体素质、机能及形态的潜能发展运动处方干预是科学。
关键词 儿童 潜能 运动处方 干预
下载PDF
急性有氧运动对超重青少年抑制功能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晨 王小春 +2 位作者 解淳 吴雪萍 周成林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氧运动对超重青少年反应抑制功能与干扰抑制功能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的Go/Nogo范式与Flanker任务分别测评行为抑制和干扰抑制,首先比较超重青少年与正常体重青少年在抑制功能上的差异性,探究超重青少年抑制功能是否... 目的探讨急性有氧运动对超重青少年反应抑制功能与干扰抑制功能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的Go/Nogo范式与Flanker任务分别测评行为抑制和干扰抑制,首先比较超重青少年与正常体重青少年在抑制功能上的差异性,探究超重青少年抑制功能是否存在弱势;其次,将超重青少年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2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和静坐阅读后,检测其抑制功能。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超重青少年的Nogo正确率显著降低,Go反应时显著减慢,Flanker任务的反应时显著延长;(2)运动组后测的Nogo正确率显著提高,Flanker任务的不一致刺激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超重青少年表现出较弱的反应抑制和干扰抑制,20 min的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超重青少年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青少年 有氧运动 反应抑制 干扰抑制
下载PDF
大鼠后肢长期抗阻训练对慢性咬肌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树东 杨广聚 +2 位作者 莫思怡 刘云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研究长期抗阻训练对大鼠慢性咬肌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慢性咀嚼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抗阻训练组、慢性咬肌痛组、慢性咬肌痛抗阻训练组4个... 目的:研究长期抗阻训练对大鼠慢性咬肌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慢性咀嚼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抗阻训练组、慢性咬肌痛组、慢性咬肌痛抗阻训练组4个组,每组4只,慢性咬肌痛大鼠(慢性咬肌痛组和慢性咬肌痛抗阻训练组)采用咬合干扰模型建模,抗阻训练大鼠(抗阻训练组和慢性咬肌痛抗阻训练组)采用食物诱导法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总计14周。每天记录大鼠抗阻训练情况,采用改良电子测痛仪每周测定各组大鼠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每周记录体重变化。长期抗阻训练结束后,采用自制抓力计测定大鼠后肢抓力,分离后肢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及腓骨,测定肌肉质量和腓骨长度,计算后肢肌肉质量、肌肉质量/体重比和肌肉质量/腓骨长度比。结果:空白对照组和抗阻训练组第0~4周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第5~14周抗阻训练组的阈值较空白对照组高(P <0. 05)。慢性咬肌痛组和慢性咬肌痛抗阻训练组在第0~6周双侧咬肌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均先下降后上升,组间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第7~14周慢性咬肌痛抗阻训练组的阈值较慢性咬肌痛组的显著增高(P <0. 05)。14周抗阻训练后,非抗阻训练大鼠体重明显大于抗阻训练大鼠[(462±6) g vs.(418±14) g,P <0. 05],大鼠后肢抓力在抗阻训练组明显更高[(6. 75±0. 13) N vs.(5. 41±0. 15) N,P <0. 01]。结论:长期抗阻训练可降低健康大鼠和慢性咬肌痛觉过敏大鼠双侧咬肌机械痛觉敏感性,为长期抗阻训练临床治疗慢性咀嚼肌痛提供了基础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训练 咬合干扰 慢性咀嚼肌痛 机械痛觉过敏
下载PDF
辽宁省硕士研究生运动处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红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5,128,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硕士研究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运动处方干预研究,旨在丰富运动处方的干预理论,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运用运动处方干预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等...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硕士研究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运动处方干预研究,旨在丰富运动处方的干预理论,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运用运动处方干预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通过对实验前后锻炼态度、自测健康量表各维度比较,认为运动处方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加社会交往,缓解心理压力,克服自卑心理,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运动处方 干预研究 锻炼态度
下载PDF
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与饮食干预对年轻肥胖女性减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代毅 许传明 +1 位作者 王金泉 柯遵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对年轻肥胖女性减肥实验的研究,为科学减肥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进行减肥实验,对减肥效果实行定时测试和评价。结果:受试者体脂含量降低,肌耐力增强,腰围指标下降,且...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对年轻肥胖女性减肥实验的研究,为科学减肥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进行减肥实验,对减肥效果实行定时测试和评价。结果:受试者体脂含量降低,肌耐力增强,腰围指标下降,且与体重和体脂%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1.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与饮食干预对减肥有显著的效果;2.将腰围、体重和F%三者结合评价身体脂肪量的变化是可靠和有效的;3.在封闭训练条件下,综合措施的定量化是减肥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效果 运动饮食干预 肥胖女性
下载PDF
持续有氧被动运动联合超短波与动态干扰电治疗运动员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巍 杨建全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384-238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氧被动运动联合超短波与动态干扰电治疗运动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肩周炎运动员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有氧被动运动联合超短波与动态干扰电治疗,对照1组采用持续... 目的探讨持续有氧被动运动联合超短波与动态干扰电治疗运动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肩周炎运动员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有氧被动运动联合超短波与动态干扰电治疗,对照1组采用持续有氧被动运动治疗,对照2组采用超短波和动态干扰电治疗。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Melle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肩周炎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均P <0. 05)。3组的VAS评分及肩关节Melle功能评分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均P <0. 05)。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Melle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 <0. 05),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持续有氧被动运动联合超短波与动态干扰电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周炎运动员疼痛症状,并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持续有氧被动运动 超短波 动态干扰电 运动员
下载PDF
A Development of Rom-Exercise Machine Using Linkages(Design of Leg Mechanism by Walking Simula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Yoshihiro SAKAMOTO Shigeo HIRANO Takeshi YAMAMOTO(Musa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rafting,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1999年第2期21-27,共7页
In this study, the design of an automatic ROM-Exercise machine that is constructed witha planar multililnk mechamsm consisting of only revolute pairs is investigated. Namely, equations thatdetermine the minimum moving... In this study, the design of an automatic ROM-Exercise machine that is constructed witha planar multililnk mechamsm consisting of only revolute pairs is investigated. Namely, equations thatdetermine the minimum moving spaces and relative positions of link required to construct the legmechanism are formulat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ransform functions. For the leg mechanism that isconstructed with a planar eleven-link mechanism, arrangements of each link and optimum linkprofiles avoided mutual interferences among moving links are determined wb consideration of therelative locations of each link in the same plane during a cycle of motion of the mechanism. Based onthe above analytical results, an automatic ROM-Exercise machine that performs within a minimum moving spaces is proposed as a prachcal example. ms study is carried out as part of the students'computcr education to the graduation the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creativity and machine designtechnology skills in coniunction with educational advantages. Significam educational results areobtained by using the design techniques mention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exercise mechanism CAD interference of element Profile of link. Minimummoving space Loci of knee and ankle
全文增补中
组合训练“干扰效应”的分子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靖 张海鹏 马继政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第4期38-43,共6页
特异性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特定训练(训练量、强度、次数,工作模式),产生特定适应,进而获得最佳化的运动能力。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对PubMed,IngentaConnect, Science Direct和Web of Science进行了筛选,查找以下关... 特异性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特定训练(训练量、强度、次数,工作模式),产生特定适应,进而获得最佳化的运动能力。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对PubMed,IngentaConnect, Science Direct和Web of Science进行了筛选,查找以下关键字和搜索词的组合:组合训练、干扰效应、军事人员、特异性适应。对组合训练产生适应性的生物分子机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研究发现,组合训练在分子机制上可能存在抑制,与力量和耐力训练的信号通路有关,受到急性运动、训练总负荷、训练历史的影响。尽管肌肉代谢的几个关键调节因子有可能解释耐力和力量运动之间适应性的不相容性,但现在看来多个组合而不是单一的分子或过程可能产生"干扰效应"。当前,虽然对组合训练的研究比单模式训练(耐力训练、力量或爆发力训练)的关注要少,但现有证据支持耐力训练对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和力量存在"干扰效应"。鉴于不同运动在未经训练的现役人员的骨骼肌中诱导相似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如何通过之前的训练史来修改分子反应的特异性。另外,适应的时间过程和"表型特异性"对运动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组合训练是过于简单的,并不能代表士兵训练的真实情景。军事职业人员的需求和管理往往限制了周期性项目中不同运动模式的"最佳"时机。因此,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运动模式以避免适应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训练 干扰效应 特异性适应
下载PDF
两种体动感知方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频率适应特点
13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8 位作者 张奎俊 余培桢 王锦志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李晶 孙瑞龙 陈新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5年第4期183-185,共3页
通过运动试验和干扰试验,比较两种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RAPM)的频率适应特点。结果显示:平板运动时,体动振动感知和体动加速度感知两种RAPM的起搏频率分别增加23和21ppm(P均<0.05);体动加速度感知R... 通过运动试验和干扰试验,比较两种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RAPM)的频率适应特点。结果显示:平板运动时,体动振动感知和体动加速度感知两种RAPM的起搏频率分别增加23和21ppm(P均<0.05);体动加速度感知RAPM的起搏频率随运动负荷增加而显著加快(例如踏车运动负荷为25,50和75W时,起搏频率分别为83±7,97±21,113±23ppm,与前一负荷相比P均<0.05),体动振动感知RAPM的起搏频率则因外界干扰误增23~32ppm(P<0.05)。结果表明体动加速度感知RAPM的频率适应程度与运动负荷的相关性以及频率适应特异性均好于体动振动感知RA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体动感知 频率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