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红宇 王二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4-836,共3页
对体育运动中群体凝聚力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概括 ,并对凝聚力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其中大多数研究表明凝聚力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 ,少部分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或是负相关... 对体育运动中群体凝聚力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概括 ,并对凝聚力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其中大多数研究表明凝聚力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 ,少部分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或是负相关。研究认为 ,导致研究不一致的原因主要与凝聚力的测量方式、任务方式、群体的目标设置有关。另外 ,在凝聚力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还应考虑绩效测量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凝聚力 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 测量方式 任务方式
原文传递
分阶综合运动训练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多动症共病与非共病的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凡 卢凤 +3 位作者 谭成慧 疏德明 马姗姗 刘电芝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875,共7页
目的:采用分阶综合运动干预方案,探究其对ASD儿童及多动症(ADHD)共病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25名ASD儿童参与研究,干预组分为ADHD共病组儿童(n=8)与非共病组儿童(n=9),并开展15次运动训练,对照组患儿(n=8)不参加运动训练。结果:干预组AS... 目的:采用分阶综合运动干预方案,探究其对ASD儿童及多动症(ADHD)共病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25名ASD儿童参与研究,干预组分为ADHD共病组儿童(n=8)与非共病组儿童(n=9),并开展15次运动训练,对照组患儿(n=8)不参加运动训练。结果:干预组ASD儿童(包括共病组、非共病组),在感觉、社交、躯体运动、自理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且效果至少可持续至干预结束后一个月,其中交往、自理能力进步较快、保持时间长;感觉、躯体运动功能的进步展现较迟,在追踪期产生显著变化。共病组儿童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冲动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分阶综合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多方面的症状,且对ADHD共病儿童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多动症共病 运动干预 团体干预
原文传递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向东 《山东体育科技》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有以下原因:主观原因,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从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和教学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有以下原因:主观原因,普遍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客观方面,锻炼行为受到健康因素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枯燥、难度大等。建议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育,注意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大学生 弱势群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群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鲁燕 陈晓洁 +1 位作者 汪永坚 祝亚男 《护理与康复》 2014年第3期203-204,207,共3页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一对一健康指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群组管理模式,采用专题授课、示范指导,...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一对一健康指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群组管理模式,采用专题授课、示范指导,并进行患者之间交流。术后2周、1月,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患肢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2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测评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肩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功能锻炼 依从性 群组管理
下载PDF
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在乳腺癌团体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傲梅 唐磊 强万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20期1853-1857,共5页
目的探究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在乳腺癌团体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到我院乳腺中心康复室进行康复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以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为主的团体康... 目的探究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在乳腺癌团体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到我院乳腺中心康复室进行康复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以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为主的团体康复治疗,在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时分别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癌症疲乏量表(CFS)评价康复效果,并访谈10例患者对康复的感受。结果干预2个月时,研究对象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项目因子,以及CFS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GSES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但焦虑因子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访谈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对团体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予以积极、肯定的评价,表示愿意继续接受康复训练。结论团体规律运动结合冥想放松训练可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疲乏,提升自我效能,有利于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规律运动 冥想 放松训练 团体康复 护理
下载PDF
安徽省医生群体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毅 柳毅 杨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4-1045,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三城市医生群体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医生群体体育人口仅为18.4%,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均数(31.4%)相差甚远。结论:主要原因是部分医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和...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三城市医生群体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医生群体体育人口仅为18.4%,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均数(31.4%)相差甚远。结论:主要原因是部分医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终生体育的意识淡薄,体育锻炼兴趣缺乏,医院对医生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场地、器材缺乏。建议:医院和医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需要加强,真正做到“重视、参与、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医生群体 体育人口 终身体育 安徽
原文传递
运动处方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建治 王海波 +1 位作者 张冰 苏俊鹏 《医学与社会》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了解运动处方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轻微抑郁医学生100名,分成5组进行实验。实验1、3组采用单独运动形式的体育锻炼,实验2、4组以集体对抗性体育运动为... 目的:了解运动处方结合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轻微抑郁医学生100名,分成5组进行实验。实验1、3组采用单独运动形式的体育锻炼,实验2、4组以集体对抗性体育运动为主,实验3、4组同时定期辅以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方法,比较各组干预前后的SDS分值。结果:各实验组实验前后SDS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各组P值依次减小。结论:运动处方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对医学生抑郁情绪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处方 团体辅导 抑郁 干预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老年人团体防跌倒奥塔戈运动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7
8
作者 安琪 贾书磊 +3 位作者 张莹莹 王飒 胡宝玉 冯传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83-86,共4页
目的提高社区老年人运动效能。方法依据最佳证据,结合社区老年人运动问题分析,构建"基于循证的老年人团体防跌倒奥塔戈运动方案",用于32名社区老年人运动实践。实施5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29名社区老年人完成全程研究,其平衡... 目的提高社区老年人运动效能。方法依据最佳证据,结合社区老年人运动问题分析,构建"基于循证的老年人团体防跌倒奥塔戈运动方案",用于32名社区老年人运动实践。实施5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29名社区老年人完成全程研究,其平衡能力、跌倒效能、体能水平、跌倒风险、满意度得分及总分显著优于运动方案实施前(均P<0.01)。结论基于循证的团体实践方案可有效改善社区老年人平衡、体能能力,从而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 预防跌倒 循证 奥塔戈运动项目 团体运动 方案构建 实践
下载PDF
早期团体康复运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扬 蒋天裕 +8 位作者 陈利锋 姚甲瑞 王娜 刘丹丹 李冬梅 刘丹 吴卫平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8例PD患者, 采用随机延迟设计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团体运动组(E-EG)、延迟运动组(L-EG)以及对照组(CG)。E-EG执行严格正规的团体特异... 目的探讨早期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88例PD患者, 采用随机延迟设计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团体运动组(E-EG)、延迟运动组(L-EG)以及对照组(CG)。E-EG执行严格正规的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 2次/周, 1 h/次, 持续18个月(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L-EG参加上述运动方案的最后6~12个月训练。本研究应用PD统一的疾病评分量表(UPDRS)、生活质量问卷(PDQ-39)、连线A、连线B测试、九孔柱测试、30 s蹲起试验(30s SST)、10 m步速、运动平衡评估系统(Mini-BEST)、高级平衡量表(FAB)及简易平衡量表(TUG)评估。结果 E-EG组的PD患者训练后UPDRS均值17.5±8.3较训练前UPDRS均值20.0±8.6明显下降(t=-2.2, P=0.02), 训练后PDQ-39评分均值27.2±2.1较训练前PDQ-39评分均值29.0±9.8显著下降(t=-2.6, P=0.001), 训练后连线B均值114.2±25.5较训练前均值129.8±28.4明显减少(t=-2.3, P=0.02)以及训练后9孔柱试验均值33.7±7.3较训练前均值39.6±9.3显著下降(t=-2.5, P=0.001)。结论团体特异性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尤其在早期运动组。特异性运动康复应尽早应用于PD的综合治疗策略当中, 让更多的PD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 团体运动 特异性运动 康复
原文传递
团体运动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赵凡 张池 +3 位作者 何木叶 韩宏岩 贾凤芹 刘电芝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5-940,共6页
目的:考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肠道菌与健康直系亲属的差异,并探讨团体运动干预对ASD儿童的肠道菌群及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家庭为单位,4名ASD儿童参加15次团体运动干预,每次1小时,对照组为8名健康直系亲属。采用16S r ... 目的:考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肠道菌与健康直系亲属的差异,并探讨团体运动干预对ASD儿童的肠道菌群及行为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家庭为单位,4名ASD儿童参加15次团体运动干预,每次1小时,对照组为8名健康直系亲属。采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运动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使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估ASD儿童行为症状的变化。结果:干预前ASD儿童丹毒丝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典型发育同胞组,且运动干预后其丰度并未显著降低。运动干预后ASD儿童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丰度比值明显降低。此外,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在干预后有进步趋势,且与其体内拟杆菌门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ASD儿童体内部分有害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典型发育儿童。运动干预可能通过提高拟杆菌门丰度,进而益于ASD儿童社交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运动干预 团体干预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女子自由体操翻腾动作难度和类型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国英 《浙江体育科学》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文献、观察比赛录像和统计等方法,对37、38和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28届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决赛前八名的技巧翻腾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前的三届比赛,D组及以上难度单个翻腾动作总数没变,SE组数量有所增加,39届世锦赛... 通过文献、观察比赛录像和统计等方法,对37、38和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28届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决赛前八名的技巧翻腾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前的三届比赛,D组及以上难度单个翻腾动作总数没变,SE组数量有所增加,39届世锦赛D组及以上难度增加了近三分之一,E组及以上难度占了72.4%;空翻类型仍以向后为主,但比例趋向减少,向前类型比例的增加是前空翻二周数量增多所致;具有连接加分的技巧串类型不断增多,0.2加分技巧串比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自由体操 D组难度 翻腾动作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锻炼的群体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铁明 谭延敏 陈善平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3,共7页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 体育锻炼 群体心理
下载PDF
探讨助产士门诊连续性服务管理模式
13
作者 邢新丽 王晓莉 +2 位作者 崔新红 王梅 张广霞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1期259-264,共6页
助产士门诊已在国内外开展多年,但无相关统一服务规范可参考。我院通过近十年助产士门诊临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形成了院内相关服务规范。本文分析我院助产士门诊现状,探索助产士门诊的工作管理模式,拓展助产士延伸服务链,以期提高孕产... 助产士门诊已在国内外开展多年,但无相关统一服务规范可参考。我院通过近十年助产士门诊临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形成了院内相关服务规范。本文分析我院助产士门诊现状,探索助产士门诊的工作管理模式,拓展助产士延伸服务链,以期提高孕产妇分娩体验,为促进自然分娩提供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士门诊 营养 运动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 LMC模式 群组化管理
下载PDF
核事故应急演习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大伟 李冰 +2 位作者 过毅 李晨 陈莹莹 《核安全》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在结合某核电厂2014年场内核事故综合应急演习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就国内核电厂组织大型核事故综合应急演习以及如何提高演习的锻炼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提出了演习体系化、完全不通知模式等观点和相应的做法,希望能给业界同行... 本文在结合某核电厂2014年场内核事故综合应急演习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就国内核电厂组织大型核事故综合应急演习以及如何提高演习的锻炼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提出了演习体系化、完全不通知模式等观点和相应的做法,希望能给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应急演习 模式 导调组 情景库
下载PDF
群体性运动康复训练对青少年痉挛型脑瘫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梅盛瑞 杨俊威 +1 位作者 杨永成 王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7期4095-4096,共2页
目的探讨群体性运动康复训练对青少年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青少年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群体性运动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价表(GMFM-88)的E区及10 m步行时间进行评定。结果 GMFM-88E区评分,治... 目的探讨群体性运动康复训练对青少年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青少年痉挛型脑瘫患者进行群体性运动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价表(GMFM-88)的E区及10 m步行时间进行评定。结果 GMFM-88E区评分,治疗前为(46.800±6.461),治疗后为(58.733±5.788),得分增加(t=-5.850,P<0.01),有统计学意义;10 m步行时间治疗前(11.400±2.693)s,治疗后(10.2667±2.685)s,时间变短(t=5.264,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群体性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青少年痉挛型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痉挛型脑瘫 运动训练 群体性
下载PDF
Group Exercise versus Personal Trai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 Pilot Randomized Trial
16
作者 Daniel Santa Mina Paul Ritvo +5 位作者 Andrew G. Matthew Ajay Rampersad Helga Stein Angela M. Cheung John Trachtenberg Shabbir M. H. Alibhai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2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psychosocial and physical benefit from exercise for older men treated with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 for prostate cancer (PCa). To date, different intervention d...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psychosocial and physical benefit from exercise for older men treated with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 for prostate cancer (PCa). To date, different intervention delivery methods have not been assessed.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effect of group-based exercise (GBE) to personal training (PT) in men undergoing ADT for PCa. Methods: 13 participants (mean age = 68.2, SD = 7.2)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BE or PT for 8 weeks. Participants exercised for 60 minutes three times per week at a moderate-vigorous intensity. Results: 10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intervention. At post-intervention, the PT group improved: fatigue, systolic BP, waist circumference, body fat percentage, and maximal leg strength;participants in the GBE group improved leg strength. At 8 weeks, maximal upper body strength in the PT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e GBE group. There were no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high intensity training in this population of older men. Conclusion: PT may be more efficacious than GBE in improving several physical fitness outcomes and fatigue in men with PCa who are androgen deprived. Due to the small sample size and attrition, these results require cautious interpretation and confirmation from adequately powered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p exercise PERSONAL TRAINING PROSTATE Cancer PILOT RANDOMIZED TRIAL
下载PDF
The Presence of an Exercise Instructor or Group Members Affects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Elderly
17
作者 Jens Kleinert Fabian Pels Leslie Podlog 《Health》 2014年第13期1616-1627,共12页
Background: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general self-esteem and overall health.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exercise leads to an enhancement in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hysica... Background: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general self-esteem and overall health.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exercise leads to an enhancement in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Until now however, it remained unclear whether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ercise were impac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environments.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 instructor or other group members influenced elder adults’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esteem. Method: Participants were 46 women and 20 men (Mean age 65.4, SD = 4.36)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differing across two factors—group versus no-group and instructor versus no-instructor. Participants took part in an 8-week-walking program with a comparable number of training sessions across the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were assessed both pre and post exercise intervention. Results: Descriptively, the highest improvement in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esteem were observed in the instructor/no-group and the no-instructor/group condi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nditi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hange was observed. Moreover, no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when both instructor and group were present. Conclusion: Effects of either instructor presence or group presence may be explained by mechanisms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n unexpected absence of effects on self-concept and esteem under the instructor/group condition are explained with reference to an individual’s cognitive dissonance caused by the need to adapt to different exercise oriented goals or attitudes of the instructor and the group members which might hinder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SELF-ESTEEM PHYSICAL SELF-CONCEPT Social Environment exercise group INSTRUCTOR
下载PDF
The Addition of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Reduc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Enhances Strength in Active, Healthy Adults
18
作者 Jinger S. Gottschall Christopher M. Bopp Bryce Hastings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4年第5期275-282,共8页
Th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exercise intensity are not clear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mal training protocol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CVD) as well as to enhance strength. At this time, it is impossi... The guidelines for cardiovascular exercise intensity are not clear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mal training protocols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CVD) as well as to enhance strength. At this time, it is impossible to deduce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vigorous-intensity exercise from past studies as the volume of either physical activity duration or energy expended differed in comparison to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Our goal was to augment the literature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with novel methodology that includes trained adults in a group fitness environment. Vigorous intensity training may be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prescription if active adults demonstrate decreases in CVD risk factors and increases in strength. We hypothesize that a 6-week high intensity group fitness intervention will produce beneficial effects on CVD risk factors by reducing body mass, total cholesterol, LDL-C,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and by enhancing lean body mass percentage, HDL-C, glucose tolerance, and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as well as both upper and lower body strength. Eighty-four healthy adults, 50 women and 34 men, completed the 6-week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wo groups;the first was a high intensity interval-training (GRIT) program, while the second was a moderate intensity-training (FIT) program.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5 hours of fitness classes per week. We collected musculoskeletal and physiological data at the start and finish of the study. In support of our hypotheses, the GRIT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dy mass,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and enhanced lean body percentage, glucose tolerance, and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to all of the strength measures.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a novel finding that individuals who already participate in the recommende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can improve their health, fitness and strength with the addition of 2, 30-minute sessions of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FITNESS GUIDELINES group exercise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Body Mass
下载PDF
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工作模式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锦阳 毛武兴 许庆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6-98,共3页
基于领导行为理论 ,本文考察了当今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变革的作用机制 ,提出新时代的领导模式应以变革为工作的中心 ,并构建了转型式领导班子的工作模式 :以团队为组织基础 ,以意识修炼为协调手段 ,以持续学习为发展途径 ,一切工作... 基于领导行为理论 ,本文考察了当今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变革的作用机制 ,提出新时代的领导模式应以变革为工作的中心 ,并构建了转型式领导班子的工作模式 :以团队为组织基础 ,以意识修炼为协调手段 ,以持续学习为发展途径 ,一切工作都以变革为核心与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修炼 领导班子 团队 学习 企业变革 工作模式 企业领导 工作模式
下载PDF
中青年群体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雄 叶裕鹏 《科技资讯》 2021年第12期215-217,共3页
目的 了解中青年群体健康状况及其锻炼现状,开展如何进行碎片化时间锻炼可行性调查分析,并对中青年群体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锻炼提出可行性条件及方式,以此提出促进中青年群体体质健康发展实质性建议。方法 以赣州市章贡区130名中青... 目的 了解中青年群体健康状况及其锻炼现状,开展如何进行碎片化时间锻炼可行性调查分析,并对中青年群体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锻炼提出可行性条件及方式,以此提出促进中青年群体体质健康发展实质性建议。方法 以赣州市章贡区130名中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果 中青年对于慢性疾病和碎片化时间认知程度不高;少部分人有锻炼习惯和意识,大部分人锻炼意识还是比较匮乏,并对于碎片化时间锻炼的这一概念基本没有形成;碎片化时间锻炼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操行性。结论 中青年群体有很多碎片化时间,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锻炼,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可以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的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碎片化时间 体育锻练 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