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美国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高一飞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9,共8页
美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保留并且适用死刑最多的国家,其对死刑案件设置了严格的诉讼程序,如特殊的死刑诉讼提请批准程序、大陪审团制度、"人身保护令"制度、死刑执行方式等,试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错判、误判的死刑,保... 美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保留并且适用死刑最多的国家,其对死刑案件设置了严格的诉讼程序,如特殊的死刑诉讼提请批准程序、大陪审团制度、"人身保护令"制度、死刑执行方式等,试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错判、误判的死刑,保障公民的生命权。这对我国的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陪审团 救济程序 死刑执行方式
原文传递
死刑犯申诉权保障研究——从董伟、邱兴华、贾敬龙三案切入
2
作者 杨文革 李佳臻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91,共15页
在"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指引下,我国死刑案件的一审、二审和复核程序均取得了重大进步。相比之下,以保障死刑犯申诉权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却进展不大。司法实践表明,我国对死刑犯申诉权的程序保障存在重大缺... 在"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指引下,我国死刑案件的一审、二审和复核程序均取得了重大进步。相比之下,以保障死刑犯申诉权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却进展不大。司法实践表明,我国对死刑犯申诉权的程序保障存在重大缺陷,致使一些事实仍然存在疑点或者事实虽无疑义但在是否适用死刑上依然存在争议的案件以执行死刑收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死刑适用的公正性。为此,需要借鉴域外做法,从完善死刑再审程序、改革死刑执行主体和构建死刑赦免制度等方面,充分保障死刑犯的申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申诉权 死刑再审 死刑执行 死刑赦免
原文传递
国际社会视角中的美国死刑问题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喻贵英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5-72,共8页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是除日本外唯一保留死刑的国家,其死刑政策受到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国际人权组织和社会进步团体的强烈抨击。本文以国际社会为视角,揭示了美国死刑制度中存在的对未成年人和精神智障者适用死刑、人种歧视、忽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是除日本外唯一保留死刑的国家,其死刑政策受到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国际人权组织和社会进步团体的强烈抨击。本文以国际社会为视角,揭示了美国死刑制度中存在的对未成年人和精神智障者适用死刑、人种歧视、忽视被逮捕的外国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几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执行死刑 精神智障者 外国人 人种歧视
下载PDF
论中国死刑制度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自力 《创新》 2015年第3期79-86,128,共8页
文章从考察死刑的历史出发,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死刑的执行程序、判处死刑的标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死刑罪名的具体方法,即将死刑罪名集中在剥夺他人生命的案件中;对于没有杀害他人生命的行为人,尽量不判处死刑... 文章从考察死刑的历史出发,结合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死刑的执行程序、判处死刑的标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死刑罪名的具体方法,即将死刑罪名集中在剥夺他人生命的案件中;对于没有杀害他人生命的行为人,尽量不判处死刑。这样,既可以保持死刑的威慑力,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死刑罪名的适用,最终彻底废除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死刑 执行程序 死刑标准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适用逻辑与价值基础
5
作者 章程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1-96,共6页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制度的执行还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有必要从价值论视角对死刑使用逻辑进行再思考。死刑的价值基础在于公平价值和功利价值。适用死刑在规范阶层、必要性阶层、执行阶层应当符合相应的价值基础,同时价值基础应该...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死刑制度的执行还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有必要从价值论视角对死刑使用逻辑进行再思考。死刑的价值基础在于公平价值和功利价值。适用死刑在规范阶层、必要性阶层、执行阶层应当符合相应的价值基础,同时价值基础应该从公平价值逐渐向功利价值倾斜。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具有执行属性,体现在其于刑罚论中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死刑制度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在适用死刑时进行第四层判断,即以死缓考验期内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为标准进行是否适用限制减刑制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限制减刑 价值基础 刑罚执行 死刑适用
下载PDF
日本的死刑执行公开制度——兼论死刑执行信息公开的限度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一飞 张金霞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51-56,共6页
日本古代死刑执行经历了由公开到限制公开的过程,二战之后,日本政府对于死刑案件采取了更为保密的措施,当时日本的死刑制度处于机密状态。2010年8月28日,日本法务省首次向新闻媒体公开死刑执行的刑场,这一做法并没有公开死刑执行的过程... 日本古代死刑执行经历了由公开到限制公开的过程,二战之后,日本政府对于死刑案件采取了更为保密的措施,当时日本的死刑制度处于机密状态。2010年8月28日,日本法务省首次向新闻媒体公开死刑执行的刑场,这一做法并没有公开死刑执行的过程,是死刑执行信息适度公开的一大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执行 过程公开 刑场公开 适度公开
下载PDF
试论死刑执行方法的改革
7
作者 邓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死刑的执行方法是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死刑执行方法的发展历史看 ,最初的死刑执行方法繁多且残忍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死刑执行方法逐步趋向人道。在 2 0世纪 ,枪决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刑执行方法 ,在我国... 死刑的执行方法是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死刑执行方法的发展历史看 ,最初的死刑执行方法繁多且残忍 ;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死刑执行方法逐步趋向人道。在 2 0世纪 ,枪决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刑执行方法 ,在我国也不例外 ;但是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有很多弊端。毒剂注射执行死刑的历史相对较短 ,但是有其他执行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权衡枪决和注射两种方法 ,我国应采用毒剂注射作为统一的死刑执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执行方法 刑罚执行制度 毒剂注射 枪决
下载PDF
关于死刑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薛静 李学斌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0-53,共4页
死刑的适用直接关系到人权中最为重要的权利——生命权,其实施状况历来是国内外有关方面广泛关注的焦点。主要围绕死刑判决书的送达、死刑犯的器官利用、尸体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图严格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提高司法质量和司法水平... 死刑的适用直接关系到人权中最为重要的权利——生命权,其实施状况历来是国内外有关方面广泛关注的焦点。主要围绕死刑判决书的送达、死刑犯的器官利用、尸体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图严格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提高司法质量和司法水平,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执行 判决书送达 器官利用 尸体处理
下载PDF
平成时代日本死刑制度的变化--以奥姆真理教罪犯死刑处决为例
9
作者 赵刚 《东北亚学刊》 2020年第5期132-145,152,共15页
2018年7月,被喻为平成时代"四大事件"之一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主谋、奥姆真理教原教主麻原彰晃及其共犯共13人被执行死刑。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事件的要犯执行集体死刑,这在对死刑的适用一直持谨慎态度的现代日本宪政史上... 2018年7月,被喻为平成时代"四大事件"之一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主谋、奥姆真理教原教主麻原彰晃及其共犯共13人被执行死刑。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事件的要犯执行集体死刑,这在对死刑的适用一直持谨慎态度的现代日本宪政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在日本改换年号前集中处决奥姆真理教要犯这一事件,从司法、行政、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平成时代日本司法、行政和社会舆论对死刑制度的影响。同时,奥姆事件虽告一段落,但其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它们将在令和时代对日本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依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姆真理教 死刑执行 司法改革 权威政治 平成时代
下载PDF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0
10
作者 时延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一种立法选择。充分发挥现行刑法中这类措施的作用,对于大幅度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中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包括一般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以及...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一种立法选择。充分发挥现行刑法中这类措施的作用,对于大幅度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中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包括一般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以及终身监禁型死缓。这为目前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资源。不过,限制减刑型死缓和终身监禁型死缓的适用,会导致罪犯实际服刑时间过长,进而会造成一定的人权保障方面的争议和刑罚执行上的难题。有鉴于此,在既有法律框架内,应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使相关规范适用形成合比例性的"阶梯",在积极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负效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 死缓 限制减刑 终身监禁
原文传递
终身监禁制度的法律定位与溯及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志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1,共11页
终身监禁是依附于死缓而存在的刑罚措施。《刑法修正案(九)》对终身监禁型死缓的引入,提升了死缓制度的层次性。死缓制度的内部由此呈现出从普通死缓过渡到限制减刑的死缓再到终身监禁型死缓的轻重程度不同的衔接。终身监禁型死缓不属... 终身监禁是依附于死缓而存在的刑罚措施。《刑法修正案(九)》对终身监禁型死缓的引入,提升了死缓制度的层次性。死缓制度的内部由此呈现出从普通死缓过渡到限制减刑的死缓再到终身监禁型死缓的轻重程度不同的衔接。终身监禁型死缓不属于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其应当适用于不符合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判处普通死缓又不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犯有重特大贪污受贿罪的犯罪分子。终身监禁的溯及力问题实际上是终身监禁是否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问题的延伸。在原本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下,不应当承认终身监禁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替代措施 溯及力
原文传递
论死刑裁判执行制度的价值内涵及目标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君贵 黄俊钧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死刑裁判执行制度的价值是指人们通过自己对死刑裁判制度的效用和意义的认识,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去追求并希望该制度所应当具有的且能够实现的理想目标。其价值目标有三:一是确保死刑裁判内容的实现;二是切实惩罚和改造罪犯;... 死刑裁判执行制度的价值是指人们通过自己对死刑裁判制度的效用和意义的认识,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去追求并希望该制度所应当具有的且能够实现的理想目标。其价值目标有三:一是确保死刑裁判内容的实现;二是切实惩罚和改造罪犯;三是震慑社会和预防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裁判 死刑裁判执行 死刑裁判执行的价值
原文传递
论终身监禁制度入刑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祥 《中国应用法学》 2019年第3期17-31,共15页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所规定的终身监禁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之所以被入刑,是因为其重大意义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在终身监禁制度已根植于我国刑法典并付诸实施的情况下,对其重大意义的充分讨论有利于深入挖掘其价值。终身...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所规定的终身监禁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之所以被入刑,是因为其重大意义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在终身监禁制度已根植于我国刑法典并付诸实施的情况下,对其重大意义的充分讨论有利于深入挖掘其价值。终身监禁制度是基于强化死刑缓期执行的刑罚威慑力、加重“生刑”的立法意图而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入刑有利于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有利于解决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内部的不同刑罚措施之间刑罚空当过大的问题,有利于限制死刑的适用。终身监禁的适用客观上替代了部分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制度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限制死刑
下载PDF
论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条件 被引量:3
14
作者 阴建峰 宋大伟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3期1-16,共16页
《刑法修正案(九)》第2条对于死缓变更执行死刑条件的修改。虽具重要的立法价值,但也有其制度缺憾。因为“情节恶劣”的表述过于概括、抽象,其限制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作用有限,而且也与刑法中该术语使用的惯例不符,容易导致误解... 《刑法修正案(九)》第2条对于死缓变更执行死刑条件的修改。虽具重要的立法价值,但也有其制度缺憾。因为“情节恶劣”的表述过于概括、抽象,其限制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作用有限,而且也与刑法中该术语使用的惯例不符,容易导致误解。应将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为“应当被判处死刑的故意犯罪”,以切实有效地避免错杀、误判,更为充分地彰显严格限制与慎重适用死刑之政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 变更执行条件 死刑政策
原文传递
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296份死刑复核裁定书为观察对象
15
作者 单奕铭 单碧霄 《刑法论丛》 2021年第2期130-156,共27页
通过对296份故意杀人罪名的死刑复核裁定书的分析表明,在具体的死刑适用上,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比犯罪动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犯罪主观方面的因素影响更大。通过死刑立即执行与... 通过对296份故意杀人罪名的死刑复核裁定书的分析表明,在具体的死刑适用上,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比犯罪动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犯罪主观方面的因素影响更大。通过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比较,犯罪导致的死亡人数对死刑结果有显著影响,而法定、酌定的从轻情节通常被综合考虑。部分案件中,对被害人家属的经济赔偿对死刑结果有影响。在政策层面,案件性质与被害人过错对死刑结果有影响。社会舆论、死刑民意是影响死刑结果的潜在因素。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问题,须从立法、司法两方面予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死刑复核 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缓期执行
原文传递
死刑缓期执行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志斌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死刑缓期执行,是贯彻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于限制死刑、减少死刑发挥 了积极作用。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死刑缓期执行有关适用方面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一些认识误 区,因而,有必要对死刑缓执行的... 死刑缓期执行,是贯彻我国"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于限制死刑、减少死刑发挥 了积极作用。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死刑缓期执行有关适用方面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和一些认识误 区,因而,有必要对死刑缓执行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据此,笔者着重论述了死刑缓期执行的六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 刑法
下载PDF
死缓制度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秉志 常凯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2期62-72,共11页
死缓制度是中国特色刑罚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立的宗旨就在于既保留死刑的威慑力,又能在最大限度上限制、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在当代中国死刑改革的大背景下,死缓制度较好地体现了当前"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死... 死缓制度是中国特色刑罚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立的宗旨就在于既保留死刑的威慑力,又能在最大限度上限制、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在当代中国死刑改革的大背景下,死缓制度较好地体现了当前"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死刑政策,契合了国际社会限制与废止死刑的潮流,更新了民众的死刑观念,为逐步废除死刑打下民意基础。然而,由于立法的缺陷和不足,极大地限制了死缓制度的功能发挥。因此应厘清当代中国死刑改革背景下死缓制度的现实价值,探讨现有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并对现有制度进行有目的的立法改进,以期使其效能发挥至最大,为最终废除死刑提供一个现实的制度缓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制度 立法完善 死刑立即执行 立法缺陷
下载PDF
再论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标准——以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显兵 陈玥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死刑是对人彻底的伦理否定,因而其适用标准应当受到正义与人道价值的约束。按照等量正义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有预谋地杀害无过错的被害人的故意杀人案件;按照人道价值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彻底表现为伦理恶的被告人。自首表... 死刑是对人彻底的伦理否定,因而其适用标准应当受到正义与人道价值的约束。按照等量正义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有预谋地杀害无过错的被害人的故意杀人案件;按照人道价值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彻底表现为伦理恶的被告人。自首表明被告人有悔罪表现或者至少其停止继续实施犯罪,因而对自首的被告人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一般不能得到人道价值的支持。舆论常常将被告人扭曲为"公众妖魔"进而强化道德恐慌,容易沦为乌合之众的民粹主义。明确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标准,可以建立司法与民粹主义有效的隔离墙与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 适用标准 正义 人道 公众妖魔
下载PDF
关于我国死刑停止执行程序完善的探讨
19
作者 刘传华 《科教导刊》 2016年第12期150-151,170,共3页
我国作为世界上未废除死刑的国家之一,一直坚持少杀、慎杀的原则。而为了防止死刑的错误执行,我国立法中也规定了死刑停止执行程序。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该程序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同时存在停止执行死刑启动主体单一,死刑判决交付时... 我国作为世界上未废除死刑的国家之一,一直坚持少杀、慎杀的原则。而为了防止死刑的错误执行,我国立法中也规定了死刑停止执行程序。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该程序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同时存在停止执行死刑启动主体单一,死刑判决交付时间过短,人民检察院监督权利不完善的问题。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再次发生,维护司法公正,本文从保障死刑犯申诉权,加强死刑执行监督,延长交付执行期限各方面出发对死刑停止执行程序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停止执行 交付执行时间 执行监督 死刑犯申诉权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死刑执行方式的抉择
20
作者 宋磊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5-48,共4页
死刑是一种处罚犯罪人的最高刑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式执行。"这样,在我国就出现了两种死刑执行方式并存的局面。然而,这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刑法的谦抑精神... 死刑是一种处罚犯罪人的最高刑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式执行。"这样,在我国就出现了两种死刑执行方式并存的局面。然而,这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刑法的谦抑精神是相背离的,从死刑执行方式发展的历史上看也是不符合其规律的。因此,将死刑的执行方式统一于注射成为今后我国执行死刑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的执行方式 刑罚目的 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谦抑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