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感基因1及微管蛋白β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1
作者 李勇平 雷傲利 +1 位作者 李文革 李复红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3阳性为A组(n=16),2阳性+1阴性为B组(n=18),1阳性+2阴性为C组(n=19),3阴性为D组(n=21),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结果 74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5%、55.41%、47.30%。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及TUBB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最高,A组均最低。结论 ERCC1、BRCA1、TUBB3联合检测能够为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提供参考,有助于筛选有效治疗人群,提高GP方案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乳腺癌易感基因1 微管蛋白β3 晚期肺鳞状细胞癌 GP方案
下载PDF
ERCC1、RRM1和TUBB3指导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柯红 崔洁 +4 位作者 王小松 聂成钢 王雪梅 罗备 涂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按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个体化化疗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63.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和50.0%(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患者的有效率高于B组相同方案化疗者;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05);2组不良反应无差异且均易耐受。结论: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策略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个体化方案 分支DNA-液相芯片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林肖鹰 陈小岩 黄颖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Ⅰ(ER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63例乳腺癌组织中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63...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Ⅰ(ER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63例乳腺癌组织中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63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CC1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为1.02×10-2,其中ERCC1 mRNA高表达者181例,ERCC1 mRNA低表达者182例.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ER、PR表达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HER-2的表达均无关(P>0.05).ERCC1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为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高表达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4.0个月(95% CI:32.004~35.996个月),低表达者的中位PFS为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结论 乳腺癌中ER-CC1 mRNA的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雌激素代谢相关,检测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魏淑珍 施毅 宋勇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6期355-358,364,共5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比较...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ASCO数据库,手工检索已发表与未发表的资料。收集比较不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反应率的文章。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1086名患者。524名ERCC1阳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28.1%;562名ERCC1阴性患者,合并有效率为46.6%。异质性检验显示χ2=22.93,P=0.0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优势比为1.92,95%可信区间为1.48~2.49。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对铂类化疗敏感性优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 非小细胞肺 铂类 化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冷雪峰 冼磊 +1 位作者 陈铭伍 李满红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ERCC1基因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RCC1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ERCC1基因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ERCC1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分别为54.9%(45/82)、44.4%(16/36)和73.3%(11/15),三者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病理等特征中腺癌表达率63.0%(34/54)高于鳞癌39.3%(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无关联(P>0.05)。结论 ERCC1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其在广西人群中腺癌表达高于鳞癌,可指导患者术后铂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RCC1基因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和ERCC1的表达
6
作者 张静 贾喜花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TUBB3和ERCC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5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和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UBB3和ERCC1在上皮性... 目的通过检测TUBB3和ERCC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5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和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UBB3和ERCC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和ERCC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5)。TUBB3、ERCC1阳性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4.6%和31.4%,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91.7%和93.3%(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ERCC1的表达可能影响化疗疗效及其预后存,两者阳性表达可能提示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和预后检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3型β-微管蛋白 核昔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化疗效果
下载PDF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6、XPA多态性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徐晓静 张爱华 +3 位作者 梁冰 韩雪 董学新 黄晓欣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切除交叉互补基因6(ERCC6)、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A)的多态性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贵州省205例砷中毒患者和...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切除交叉互补基因6(ERCC6)、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A)的多态性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贵州省205例砷中毒患者和187例健康人群的ERCC6A3368G、ERCC6C-6530G、XPAA23G的基因多态性,计算发病风险(比值比,O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ERCC6A3368G、ERCC6C-6530G、XPAA23G多态位点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09、2.963、3.335,P均〉0.05);携带ERCC6A3368G多态位点AG+GG基因型的个体较AA基因型的个体,其砷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ORadj=0.282,95%CI:0.126~0.628,P=0.002);未发现单一的ERCC6C-6530G、XPAA23G多态性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病风险间的相关关系;携带5种联合基因型[(ERCC6A3368G位点AG+GG)+(ERCC6C-6530G位点CC)基因型(ORadj=0.287,95%CI:0.087—0.946,P=0.040)、(ERCC6A3368G位点AG+GG)+(ERCC6C-6530G位点CG+GG)基因型(ORadj=0.226,95%CI:0.077—0.661,P=0.007)、(ERCC6A3368G位点AG+GG)+(XPAA23G位点AA)基因型(ORadj=0.150,95%CI:0.038~0.596,P=0.007)、(ERCC6A3368G位点AG+GG)+(XPAA23G位点AG+GG)基因型(ORadj=0.325,95%CI:0.118—0.897,P=0.030)、(ERCC6C-6530G位点CG+GG)+(XPAA23G位点AA)基因型(ORadj=0.397,95%CI:0.162~0.975,P=0.036)]的个体砷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结论携带ERCC6A3368G位点突变基因型AG+GG的个体砷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具有ERCC6、XPA2种基因、3个多态位点的联合可降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切除交叉互补基因6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HIF-2α对胃癌BGC823细胞ERCC1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范宝化 骆玉霜 +3 位作者 李燕 吴密璐 郭启靖 刘昱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基因表达对胃癌BGC823细胞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HIF-2α基因为模板,突变两个氨基酸位点(P531A、P405A)来构建HIF-2α突变体(HIF-2α-d PA),获得HIF-2α-d PA慢病毒表达...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基因表达对胃癌BGC823细胞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HIF-2α基因为模板,突变两个氨基酸位点(P531A、P405A)来构建HIF-2α突变体(HIF-2α-d PA),获得HIF-2α-d PA慢病毒表达载体重组质粒。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表达HIF-2α蛋白的BGC823细胞株,采用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2α和ERC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根据人ERCC1基因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人基因组DNA中的ERCC1启动子,将ERCC1基因启动子插入双酶切p GL3-Basic报告载体后,获得p GL3-Basic-ERCC1-promoter载体重组质粒。重组质粒p GL3-Basic-ERCC1-promoter转染BGC823细胞24 h后,通过荧光素酶检测ERCC1启动子活性。结果成功构建HIF-2α蛋白稳定表达的人胃癌BGC823细胞株(HIF-2α-d PA BGC823稳定株),HIF-2α-d PA BGC823稳定株与空质粒转染BGC823细胞、对照质粒转染BGC823细胞相比,HIF-2α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4.50±0.42)vs.(1.42±0.41)vs.(0.99±0.15),P<0.01],H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3.75±0.47)vs.(1.00±0.14)vs.(1.05±0.34),P<0.01],而ERCC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无明显上调。成功构建p GL3-Basic-ERCC1-promoter报告基因载体重组质粒。质粒转染至BGC823细胞及HIF-2α-d PA BGC823稳定株后,两组ERCC1启动子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17)vs.(1.25±0.12)vs.(0.02±0.02),P<0.01],HIF-2α-d PA BGC823稳定株较未经HIF-2α突变处理的BGC823细胞的ERCC1启动子活性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HIF-2α高表达的胃癌BGC823细胞没有促进ERCC1表达的显著变化。HIF-2α过表达的BGC823细胞没有引起ERCC1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因此,HIF-2α是否调控ERCC1基因的表达,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慢病毒 启动子 荧光素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