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唐小说中的胡商看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瑜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5-40,共6页
唐代小说历来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焦点 ,从文化史的角度关注唐小说是唐代文化研究的一种新的切入方式。在对大量的唐人小说和相关史料互相参照的阅读中 ,抓住胡商这个在唐经商的特殊群体 ,通过研究胡商来华经营并由此造成的对唐朝经济... 唐代小说历来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焦点 ,从文化史的角度关注唐小说是唐代文化研究的一种新的切入方式。在对大量的唐人小说和相关史料互相参照的阅读中 ,抓住胡商这个在唐经商的特殊群体 ,通过研究胡商来华经营并由此造成的对唐朝经济文化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胡商 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 文学题材
下载PDF
近年来国外中医药高等教育概览及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晓琳 朱晓玲 张旭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2期221-223,共3页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及中医药文化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国际中医教育日渐普及。对比近年来国外主要国家与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国外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在现有西医教育土壤中培植中医药,以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其...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及中医药文化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国际中医教育日渐普及。对比近年来国外主要国家与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国外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在现有西医教育土壤中培植中医药,以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其发展内涵的做法,值得国内中医药高等教育界学习借鉴。为此,设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外向型人才队伍、提高教学素材的适应性均值得尝试,这有利于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及中医药产业发展,以及中外学术交流和民间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中医药 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中外交流
下载PDF
南朝陵墓石刻艺术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民族特征
3
作者 尚荣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石刻始见于南阳,后传至襄阳,并随国家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至建康。南朝陵墓石刻初融合秦代装饰写实与汉代雄浑写意造型风格,之后不断吸收波斯文化和佛教文化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艺术持续频繁的交流中形成其经典造型。南朝陵墓石刻具有... 石刻始见于南阳,后传至襄阳,并随国家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至建康。南朝陵墓石刻初融合秦代装饰写实与汉代雄浑写意造型风格,之后不断吸收波斯文化和佛教文化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艺术持续频繁的交流中形成其经典造型。南朝陵墓石刻具有民族装饰化、调和折中化、中外融合性等艺术风格。南朝陵墓石刻承袭了传统艺术,并积极汲取北方和海外的艺术风格,创作题材得到了拓展,传统技法得到进一步丰富,这对后世石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墓石刻 艺术风格 中外交流 文化特质 民族特征
下载PDF
外星人母题与中国古代外星不明入侵物叙事
4
作者 王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从西晋到清代有许多关于航天飞行器的载录,说明其可能来自天外。古代文献对外星人怪异相貌的记载,首先是其怪异的面貌和形体;其次是色如蓝靛,遍体有毛;其三是透明体貌的外星人描述;其四是关于生活在陆地或海中的类似人类的高级动物形貌... 从西晋到清代有许多关于航天飞行器的载录,说明其可能来自天外。古代文献对外星人怪异相貌的记载,首先是其怪异的面貌和形体;其次是色如蓝靛,遍体有毛;其三是透明体貌的外星人描述;其四是关于生活在陆地或海中的类似人类的高级动物形貌的记载。佛经文献有关故事的启发,也是审视中国古人有关天外来客载录时应予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星人 神秘崇拜 佛经故事 中外交流
下载PDF
吴文俊“丝路精神”及其对中外数学交流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纪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81,共11页
本文以东西方数学交流的研究历史为切入视角,着重阐述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的创立与影响,指出吴文俊"丝路精神"理论精髓在于"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实践途径则是"原典分析与语言学习"。... 本文以东西方数学交流的研究历史为切入视角,着重阐述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的创立与影响,指出吴文俊"丝路精神"理论精髓在于"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实践途径则是"原典分析与语言学习"。基于对梵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等古代数学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古代中国、印度、阿拉伯和中世纪欧洲数学知识相互交流与传播的研究获得了新进展,这是吴文俊"丝路精神"指导下中外数学交流史研究的新成果,进而揭示正是不同文明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互鉴"推进东西方数学文化的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俊 丝路精神 知识交流 文化融合 中外数学交流
下载PDF
中国与越南传统医学交流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洁如 杨弘光 +3 位作者 万嘉瑶 宋欣阳 郑林赟 陆烨鑫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8期797-801,共5页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依,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医药在当地获得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民众的高度认可,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前景广阔。笔者基于中国与越南传统医学交流现状及越南基本国情,提出以多层面合作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合作新模...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依,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医药在当地获得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民众的高度认可,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前景广阔。笔者基于中国与越南传统医学交流现状及越南基本国情,提出以多层面合作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合作新模式,依托中国商会,坚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补,坚持双向定位、因地制宜、规范标准、风险防范四大原则,可促进中医药在越南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中医药 越南 一带一路 服务贸易 中外交流史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典籍与中医药文化传播 被引量:4
7
作者 海霞 陈红梅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73-676,共4页
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医药交流互动频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中医药典籍是各国进行中医学交流的重要桥梁与核心载体。本文通过梳理目前中医药典籍研究的成果及不足,探求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医历代典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中外交流史 中医药学文献 信息传播
原文传递
中俄人文交流视阈下的档案合作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太阳 许佳欣 王玉珏 《兰台世界》 2019年第12期5-9,4,共6页
中俄档案人文交流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成就开创了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呈现机制不断完善、成果不断涌现、程度不断加深的良好局面。本文通过回顾中俄档案合作的悠久历史,梳理中俄档案人文交流的成果,总结其内在的特点和经验,并展... 中俄档案人文交流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成就开创了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呈现机制不断完善、成果不断涌现、程度不断加深的良好局面。本文通过回顾中俄档案合作的悠久历史,梳理中俄档案人文交流的成果,总结其内在的特点和经验,并展望中俄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中档案领域的建立及探索世界各国间共享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提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人文交流 中俄档案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机制 档案合作
下载PDF
汉代陆海丝绸之路对接的西南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小莉 周永卫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汉代西南地区与河西、岭南交通线的建立,打破了陆海丝绸之路对接的空间阻隔。在这个大交通格局中,氐、羌等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北方草原文化的持续南传,为大西南和岭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作出特殊贡献,巴蜀商人行走南北、互通东西,蜀枸酱、... 汉代西南地区与河西、岭南交通线的建立,打破了陆海丝绸之路对接的空间阻隔。在这个大交通格局中,氐、羌等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北方草原文化的持续南传,为大西南和岭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作出特殊贡献,巴蜀商人行走南北、互通东西,蜀枸酱、蜀布等在域内外的频繁出现,凸显了西南地区中转站的地位,而佛教僧徒千里弘法的足迹是敦煌、西南、岭南交通的重要见证,他们在这幅画卷中奔走不倦,为各地区、各民族、各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精神元素,从而成为推进西北、西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互动与交融,以及中外文化互通与互鉴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西南 岭南 河西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留学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小健 《八桂侨刊》 2016年第2期20-27,共8页
近年中国掀起了新一波出国留学热潮,出国留学人数直线上升,且日趋平民化和低龄化。人数众多的海外学子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外部需要的与日俱增,以及国内家庭收入和留学意愿的持续提升,"留学热"将持续升温... 近年中国掀起了新一波出国留学热潮,出国留学人数直线上升,且日趋平民化和低龄化。人数众多的海外学子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外部需要的与日俱增,以及国内家庭收入和留学意愿的持续提升,"留学热"将持续升温,海外中国留学生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中外文化交流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唐代大曲宫调理论的形成及其对东亚乐调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安潮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6期140-149,共10页
唐代大曲所用的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用宫体系与方法的代表之一。它的形成有两个主要渠道:一为民间和少数民族音乐逐步雅化、仪礼化的演变,二为宫廷仪式音乐(或雅乐)逐步吸收民间或外族音调逐步俗化的演变。其乐调名有其时代和自身特点。... 唐代大曲所用的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用宫体系与方法的代表之一。它的形成有两个主要渠道:一为民间和少数民族音乐逐步雅化、仪礼化的演变,二为宫廷仪式音乐(或雅乐)逐步吸收民间或外族音调逐步俗化的演变。其乐调名有其时代和自身特点。它的用乐宫调在开始按照"一曲一宫"的方法,但在唐代中后期,开始有了转调和移调的手法。唐大曲的宫调对东亚诸国(尤其是日本)的乐调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日本留存的大曲乐谱在名称上与之有相类之处,乐谱上存留的用调习惯也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大曲相类。本文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其中的异同进行了比照,为进一步认识古代东亚乐调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音乐交流 乐律学 宫调 东亚音乐流动 唐大曲宫调 “律”“吕”“性调”
下载PDF
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入斯里兰卡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祎晨 王乘御 宋欣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期5-7,共3页
中国与斯里兰卡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两国自贸区谈判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入斯里兰卡具良好前景。目前相关政策有待放开、法律有待完善,通过借力自贸区谈判、中医中心携手孔子学院、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及开辟医疗旅游路线... 中国与斯里兰卡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随着两国自贸区谈判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入斯里兰卡具良好前景。目前相关政策有待放开、法律有待完善,通过借力自贸区谈判、中医中心携手孔子学院、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及开辟医疗旅游路线等方式,可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进入斯里兰卡,发展海外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业,以疗效取信于当地民众,为中国形成全方面开放新格局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斯里兰卡 中医药现代化 服务贸易 中外交流史 医疗旅游
原文传递
比较考古学续笔(四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学勤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不同地区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例如近期发表的鄂尔多斯出土的多圈直纹铜镜,与现藏瑞典的得于张北的镜相似,都与殷墟妇好墓的镜有密切关系,说明商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关系。周至征集的铜人头像,同广汉三星堆的人头像类似... 不同地区文化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例如近期发表的鄂尔多斯出土的多圈直纹铜镜,与现藏瑞典的得于张北的镜相似,都与殷墟妇好墓的镜有密切关系,说明商文化和北方文化的关系。周至征集的铜人头像,同广汉三星堆的人头像类似,又不全同,是蜀文化传播的线索。乌鲁木齐出土的铜,类型同于俄罗斯南部以至中欧的,可能与匈奴的迁徙有关。阿富汗席巴尔甘发现的连弧纹铭文镜,属西汉晚期,更表明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考古学 铜镜 铜鍑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近年来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在韩国的发展
14
作者 曾嘉怡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64-171,共8页
近年来在中韩学者及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进一步在韩国发展,并呈现新特点及趋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陶行知研究为纽带构筑中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必将有利于促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在韩国的持... 近年来在中韩学者及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进一步在韩国发展,并呈现新特点及趋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陶行知研究为纽带构筑中韩两国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必将有利于促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在韩国的持续发展,推动陶行知研究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陶行知研究 中外教育交流 韩国陶行知研究 林亨泽
下载PDF
文化地域性在华侨园林中的体现——以开平立园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月明 傅娟 魏成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以开平近代私家园林立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研究分析及实地考察与体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立园的空间结构、水景、植被、建筑四大主要景观要素及其要素组合方式,并与传统岭南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相比较,以此挖掘立园的文化地域性... 以开平近代私家园林立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研究分析及实地考察与体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立园的空间结构、水景、植被、建筑四大主要景观要素及其要素组合方式,并与传统岭南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相比较,以此挖掘立园的文化地域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园林 开平立园 景观要素 文化地域性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俄罗斯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雪斐 陈佳乐 +2 位作者 张建忠 宋欣阳 肇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项目细化推进过程中,俄罗斯中医药行业蓬勃发展。针灸推拿疗法在俄罗斯已有较高认可度,但中药产品的大众认可度仍需进一步探索与推动。俄罗斯的经济目前仍处在恢复期,此阶段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良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项目细化推进过程中,俄罗斯中医药行业蓬勃发展。针灸推拿疗法在俄罗斯已有较高认可度,但中药产品的大众认可度仍需进一步探索与推动。俄罗斯的经济目前仍处在恢复期,此阶段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良好的前景。中医药服务贸易在俄罗斯的发展需注意医疗资源投入,严格规范中医药在俄罗斯的管理,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教学工作,并以针灸带动中药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中医药学 国际合作 服务贸易 中外交流史 医疗旅游
原文传递
明代士宦祝世禄与利玛窦交游述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青 陈文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101,共3页
祝世禄乃明末南京陪都重要官员,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期间,曾得到他许多关照与帮助,在西方文献中多有反映,但在祝氏文集中仅有“赠利玛窦”一诗存世。考述祝世禄与利玛窦的交往,阐释祝世禄诗作的蕴意,从中可揭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对西... 祝世禄乃明末南京陪都重要官员,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期间,曾得到他许多关照与帮助,在西方文献中多有反映,但在祝氏文集中仅有“赠利玛窦”一诗存世。考述祝世禄与利玛窦的交往,阐释祝世禄诗作的蕴意,从中可揭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祝世禄 利玛窦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从中外学术交流看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嬗变——读《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1840-1927)》
18
作者 张翠婷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赵少峰所著《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1840-1927)》论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过程。该书以时间为序,以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的变革为两条主线:一方面从纵向上分析了1840年以前西方史地知识的输入到20世纪初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 赵少峰所著《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1840-1927)》论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过程。该书以时间为序,以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的变革为两条主线:一方面从纵向上分析了1840年以前西方史地知识的输入到20世纪初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传播,近百年来西史东渐的内容与特点;另一方面阐释了中西文化交汇、西方史学观念的输入对中国史学演进产生的重要影响,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史学在新旧、中西之间的复杂景象。通过对此问题的全面分析,作者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崭新的研究视角,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史学嬗变的整体面貌与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1840-1927)》 西史东渐 中国近现代史学 中外学术交流
下载PDF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的价值与作用
19
作者 兰胤丹 王玉珏 陈春霞 《兰台世界》 2019年第12期10-14,4,共6页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档案工作帮助中国民众了解真实的非洲、推动非洲人民认识全面的中国、辅助中非建立数字合作记忆、倡导建立平等开放的信息合作理念。档案馆可以通过互换馆藏资源、建立中非合作档案... 档案工作在中非人文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档案工作帮助中国民众了解真实的非洲、推动非洲人民认识全面的中国、辅助中非建立数字合作记忆、倡导建立平等开放的信息合作理念。档案馆可以通过互换馆藏资源、建立中非合作档案馆、支持困难地区开展数字资源建设以及联合开发文化产品来拓展中非人文交流领域的服务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工作 中外人文交流 中非合作 中非人文交流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在华洋行与西医人华
20
作者 何兰萍 王磊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33-336,共4页
自19世纪伊始到鸦片战争之前,在华洋行利用进出中国的便利,出于医疗自救的目的,把牛痘术引人中国,开西医在华传播之先河。1807年以后,伴随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东来,在华洋行又成为传教士隐藏身份进行秘密传教活动的据点,正是借助洋... 自19世纪伊始到鸦片战争之前,在华洋行利用进出中国的便利,出于医疗自救的目的,把牛痘术引人中国,开西医在华传播之先河。1807年以后,伴随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东来,在华洋行又成为传教士隐藏身份进行秘密传教活动的据点,正是借助洋行雇员的合法身份,传教士开始了施医送药的医疗传教的尝试。之后,洋行通过对医疗传教的资助与渗透获取商业利益。西医入华虽然客观上改善了中国医疗状况,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的近代化,但同时也熔铸了西方对华侵略的重要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东印度公司 洋行 医疗传教 中外医学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