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根友
-
机构
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哲学学院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ZX066)。
-
文摘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耶稣会传教士“
西学中源”说
儒家经学
-
Keywords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
Jesuits
theory of''Western learning rooted in China''
Confucian classics
-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G03
G09
-
-
题名世界文明格局演进与文化遗产保护战略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单霁翔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7期681-689,共9页
-
文摘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人类文明价值的凸显,古国文明责任的担当,同时也成就了闪烁文明之光的伟大国家。不幸的是,长期以来古国文明保护和传承遭到来自三个方面的严重挑战。一是军事战争带来的野蛮破坏,古国文明面临生死存亡;二是全球化浪潮导致文化冲突加剧,守护人类共同价值的道路异常艰难;三是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则从古至今潜藏着威胁。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存在,作为推动世界发展的有生力量,再次被推向时代前沿,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发展是文明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因此,应该聚焦发展、分享经验,深化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文明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合作伙伴、全球伙伴。充实文明古国战略协作关系内涵,建立更加紧密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
关键词
文明古国
文化遗产保护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自信
-
Keywords
nations with ancient civilizations,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 culturalconfidence
-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
-
题名外语教育国家意识与外语学科跨学科融合发展
被引量:19
- 3
-
-
作者
王银泉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
出处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7-46,共20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学科内涵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以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意识不断增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学科跨界融合加速发展态势。新文科建设全面启动,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尤其是区域国别学从外语学科五大研究领域之一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这些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对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凸显了外语学科在固本强元的基础上突破学科边界、推进跨学科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外语学科如何突破学科边界,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属性,以下五个维度是必须从顶层设计高度厘清、建构并凸显的战略问题:凸显明确的国家意识,以提升国家外语能力为己任,回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平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实现知识结构更新,开启科技人文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实现跨界融合推进区域国别学研究;凸显中外文化交流与异质文明互鉴。总而言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必须从服务国家战略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化和国别知识等优势,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用中国知识体系解释和描述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理论创新依据所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助推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平等对话,这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必由路径。
-
关键词
外语学科
跨界融合
国家意识
区域国别学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
Keywords
disciplin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ross-boundary integration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rea studies
cultural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何以可能?--以观念演进为视角
- 4
-
-
作者
戴元初
刘一川
-
机构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研究”(21&ZD313)。
-
文摘
以观念演进为视角,探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何以可能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价值基础的全球传播格局是西方国家进行全球资源控制的工具与手段,国际社会对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追求,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和文化自觉,但在实践过程中处处碰壁。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全球传播新格局建构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这一新格局建构提供了基于坚实价值基础的可能性。
-
关键词
全球传播
西方中心主义
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
Keywords
global communication
western centralism
the new order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concept of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he though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