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军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4期43-48,共6页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真值的判断,都属于混合型情态。但是,二者在认知机制的模式、所编码的情态意义、说话人的确信程度、主客观性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情态是一种对命题真值的评估机制,传信情...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真值的判断,都属于混合型情态。但是,二者在认知机制的模式、所编码的情态意义、说话人的确信程度、主客观性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情态是一种对命题真值的评估机制,传信情态则是一种通过推理的手段进行的论证机制;认识情态侧重说话人对信息的态度,而传信情态则侧重信息的来源;认识情态表达说话人的确信程度,有强弱之分,而传信情态则提供信息来源,无强弱之别,因此,认识情态的主观性程度要高于传信情态的主观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情态 传信情态 差异
下载PDF
湖南汨罗(长乐)方言言说动词“话”的语法化
2
作者 陈山青 《方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湖南汨罗方言的言说动词“话”发生了多重语法化,可作标句词、副词/连词后缀、话题标记、传信范畴标记、意外范畴标记。五类虚成分与语义完足的谓词性小句或句子组合,演化都经历引语标记阶段:标句词具有词缀性质,由准标句词虚化而成;副... 湖南汨罗方言的言说动词“话”发生了多重语法化,可作标句词、副词/连词后缀、话题标记、传信范畴标记、意外范畴标记。五类虚成分与语义完足的谓词性小句或句子组合,演化都经历引语标记阶段:标句词具有词缀性质,由准标句词虚化而成;副词/连词后缀则是标句词功能扩展的结果;话题标记来自转述标记,反映汉语言说动词一种新的演化类型;传信、意外范畴标记同属传信情态,后者是前者语境吸收的产物。语义和语法位置的分化是“话”发生多重语法化的主要原因,而语义、句法、语用语境是引发“话”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汨罗 湘语 言说动词 语法化 标句词 后缀 话题标记 传信情态 语境
原文传递
示证情态成分“都说是”及其话语功能和演化历程
3
作者 刘明奇 宗守云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现代汉语“都说是”在共时平面存在“跨层共现”“准固化结构”两种语法性质。跨层共现“都说是”有明确原初言者,语用目的单纯,即标示间接引语;准固化结构“都说是”无特定信源,“都说是”是对命题来源和获取方式的一种限定,表明当前... 现代汉语“都说是”在共时平面存在“跨层共现”“准固化结构”两种语法性质。跨层共现“都说是”有明确原初言者,语用目的单纯,即标示间接引语;准固化结构“都说是”无特定信源,“都说是”是对命题来源和获取方式的一种限定,表明当前言者处理命题的态度源于间接引证和他处听闻。“都说是”的言说主体具有群体性,命题知识具有公认性,根据不同语境会浮现出确信态度和反对态度两种言者评价立场。语义指向空泛的“都”与判断对象虚泛的“是”既被单音节动词“说”吸引,又主动附着于“说”,凝结成以“说”为功能核心、当前言者对命题态度的方式和行为作出限定的示证情态成分“都说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说是” 示证情态 事态限定 话语功能 准固化
下载PDF
张家口方言的示证情态与助动词化——兼谈显赫句法操作 被引量:3
4
作者 宗守云 唐正大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9-655,共17页
“说”和“见”是张家口方言的示证情态助动词,标志着存在较为典型和成熟的示证情态范畴。“S说/见VP”是最典型的示证情态表达句。“说”是传闻示证情态助动词,标志知识来源和获取途径主要是听闻其他说话人的话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 “说”和“见”是张家口方言的示证情态助动词,标志着存在较为典型和成熟的示证情态范畴。“S说/见VP”是最典型的示证情态表达句。“说”是传闻示证情态助动词,标志知识来源和获取途径主要是听闻其他说话人的话语,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媒介。当前说话人对所引话语表达的命题持有不确定的信疑态度,即不承诺该命题的真值。该命题可以表达事件语义,也可以表达状态语义,事件语义可以为现实性的,也可以是非现实性的,但必须有确定的、可否定的真值。“见”表明知识来源是当前说话人因为曾经亲见而获得,在无标记的语用条件下说话人确信并意图向听者传达命题为真的信息,而且该命题内容必须是现实且可直接感知的。张家口方言中“S说/见VP”编码示证情态,并不编码和融合认识情态,这一点异于普通话。示证情态的本体功能是当前说话人告知当前话语的知识来源和获取方式,并不必然、强制地标示当前说话人对所说话语命题真值的承诺。在有些情况下,示证情态对认识情态的提示效应归因于会话隐涵这样的语用要素。“说”和“见”都是通过“主语-主语提升”从而语法化为情态助动词和示证范畴标记,同时使得原来感知动词的补足语从句升格为示证情态的载体。张家口方言中可以形成较为成熟的示证情态,与该方言中发达显赫的助动词化句法操作是和谐的。文章在描写和讨论的基础上,试图对库藏类型学的显赫性概念进行认识上的扩展,即除了观察到张家口方言中成熟显赫的示证情态范畴之外,还注意到特定句法位置、句法操作的显赫性。具体讲,张家口方言中以[SUBJ[AUX[VP]]]作为目标结构的句法操作,表现出一定的显赫性和强大的同构吸引能力,例如除了本文描写的活跃多发的情态助动词提升之外,还可以包括发达和系统性的介词悬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方言 示证情态 助动词化 显赫句法操作 “说”
原文传递
从位置分布角度看示证语隐现的动因
5
作者 田婷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6,共11页
本文从示证语的位置分布入手,探讨汉语口语会话中可能影响示证语使用的语用动因。考察发现,示证语主要分布在句法小句的句首及主要谓语之前;从韵律角度来说,语调单元之首是示证语分布的优势位置,而这一位置正是说话人进行立场表达的最... 本文从示证语的位置分布入手,探讨汉语口语会话中可能影响示证语使用的语用动因。考察发现,示证语主要分布在句法小句的句首及主要谓语之前;从韵律角度来说,语调单元之首是示证语分布的优势位置,而这一位置正是说话人进行立场表达的最常见位置。依据互动语言学的位置敏感原则,本文认为汉语中示证语的凸显与否,与说话人调节认识立场表达的需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证语 认识情态 位置敏感 语调单元
下载PDF
非人称构式的汉英对应研究:基于E/E谓词的It复杂构式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正华 王义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8,共7页
E/E谓词表达认识性和言据性情态,是It复杂非人称构式的典型谓词。本文基于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对含有E/E谓词的It复杂非人称构式与其汉语对应表达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发现:1)除少量零对应之外,E/E谓词在汉语中偏向于使用事件评价述谓,其汉... E/E谓词表达认识性和言据性情态,是It复杂非人称构式的典型谓词。本文基于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对含有E/E谓词的It复杂非人称构式与其汉语对应表达进行对比考察,分析发现:1)除少量零对应之外,E/E谓词在汉语中偏向于使用事件评价述谓,其汉语对应梯度依次为"事件评价述谓>句内附谓状语>句首状语>主句述谓成分";2)非人称策略在汉语中倾向于采用无主语、补语事件主语、物称主语、时间地点主语、概指名词主语、不定人称主语等形式;3)汉语两类典型的非人称格式为"补语事件主语+事件评价述谓"和"无主语+句内附谓状语+补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复杂非人称构式 E/E谓词 对应特征 非人称对应策略 认识/言据情态
原文传递
意外范畴研究述评 被引量:46
7
作者 强星娜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与意外范畴相关的语言现象及理论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焦点之一。本文就"意外"是否独立语法范畴、意外语义的表现手段这两个问题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
关键词 意外范畴 反预期 示证范畴 认识情态
原文传递
国外传信范畴研究的新进展及理论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乐耀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8-452,共25页
本文主要从传信范畴的分类维度、传信范畴和认识情态范畴及意外范畴的关联、传信范畴的指示特性以及互动交际视角下的传信研究等几个重要方面介绍国外传信范畴研究的新进展,并对该语言范畴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 传信范畴 传信类型 认识情态 意外范畴 指示范畴 类型学 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情境植入视角下英汉SEEM类感知谓词的言据性与认识情态性
9
作者 王义娜 刘伟乾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句内/句外情境植入层级,运用多重对应分析对比英汉SEEM类感知谓词“seem/好像/似乎”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seem/好像/似乎”都可视为高层情境植入成分,但其概念原型相互独立,在情态性/言据性的表达取向上差异显著... 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句内/句外情境植入层级,运用多重对应分析对比英汉SEEM类感知谓词“seem/好像/似乎”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seem/好像/似乎”都可视为高层情境植入成分,但其概念原型相互独立,在情态性/言据性的表达取向上差异显著。承担句外情境植入功能时,seem的非人称用法高于汉语,倾向于表达共识推理或传闻言据;句内情境植入时,“好像”偏于AP和VP补语用法,偏好于表达言者基于感知的推断;“似乎”则偏于VP补语用法,表达言者基于逻辑的推断。三者比较,“似乎”和“好像”的用法更为接近。这些差异与英汉语的感事介入能力、非人称构式能力和句法位置灵活性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m/好像/似乎 高层述谓 言据性 认识情态性 情境植入层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