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近35年农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李春强 李保国 洪克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9-363,共5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和相关作物系数,利用河北省84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计算了河北省主要作物冬小麦和玉米近35年(1965~1999年)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作物冬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和相关作物系数,利用河北省84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计算了河北省主要作物冬小麦和玉米近35年(1965~1999年)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主要作物冬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在近35年呈减少趋势,每10年下降量冬小麦全省平均26mm,其中中南部地区28mm,东部地区15mm;夏玉米全省平均9.7mm,其中南部地区9.4mm,中部地区10.2mm;春玉米全省平均9.9mm,其中东部地区8.8mm,北部地区10.5mm。全省和各区域作物需水量变化均通过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不同作物缺水量不同,其中冬小麦最多,全省平均345mm,夏玉米20mm,春玉米29mm;虽然不同作物均表现出缺水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作物缺水量 蒸散 冬小麦 玉米 河北省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预测 被引量:60
2
作者 张建平 王春乙 +4 位作者 杨晓光 赵艳霞 刘志娟 王靖 陈艳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5,共6页
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该文在对中国东北三省近26a来玉米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及玉米需水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SRES)的两种排放情景A2... 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该文在对中国东北三省近26a来玉米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及玉米需水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SRES)的两种排放情景A2(强调经济发展)和B2(强调可持续发展)预估的未来气候情景,研究探讨了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大多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最高可增加77.8%,而且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差异下,各地空间分布上也不尽相同。A2情景下,到2040年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增加27.2%,到2070年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增加34.5%,到2100年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增加42.9%;B2情景下,到2040年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增加28.6%,到2070年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增加33.3%,到2100年玉米需水量距平百分率平均增加37.3%。可见,未来中国东北三省水资源可能更趋于短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量 水资源 作物 玉米 需水量
下载PDF
覆膜和露地旱作春玉米生长与蒸散动态比较 被引量:60
3
作者 王罕博 龚道枝 +1 位作者 梅旭荣 郝卫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88-94,共7页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土壤水分、蒸发和农田蒸散,分析春玉米田蒸散与土壤蒸发变化规律,探讨了覆膜玉米高产节水增效的机理。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的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土壤水分、蒸发和农田蒸散,分析春玉米田蒸散与土壤蒸发变化规律,探讨了覆膜玉米高产节水增效的机理。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的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4.9%和19.5%。覆膜、露地处理玉米出苗率分别为99.0%和80.0%,其差异为显著水平,覆膜提早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平均为7d,全生育期缩短11d。生育前期、中期,覆膜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和地上、地下干物质均显著高于露地的,播种一个月后差异最大,分别高110.2%、13.5%、42.9%和12.7%。玉米拔节期前(6月前)和8月后至玉米成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分别比露地的低6.8%和0.4%,但6-8月覆膜的比露地的高5.1%。全生育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为376.2mm,降低了6.0%,且土壤蒸发降低了57.7%。最终单株平均果穗质量、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是,由于覆膜显著提高了出苗率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增幅分别为23.7%和15.3%。同时,覆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6%,达到31.3kg/(hm2·mm)。可见,覆膜能显著降低土壤蒸发和农田总蒸散量;保水增温促出苗,提前玉米各生育期;生育中期日蒸散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最终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土壤 水分 春玉米 覆膜 涡度相关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和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农田腾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翟治芬 赵元忠 +2 位作者 景明 张建华 卢艳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得到各处理下不同生育阶段春玉米棵间蒸发占腾发总量的比例为大?小?大,且秸秆覆盖较地膜覆盖减少无效蒸发的作用强,利用不同处理下腾发总量与叶面积指数所呈现的线性函数关系,可求得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和全生育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河西干旱地区适度调亏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大,地膜覆盖下种植春玉米比秸秆覆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腾发总量 棵间蒸发 调亏灌溉 春玉米 河西干旱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玉米蒸散蒸腾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5
作者 郭映 董阳 +2 位作者 党慧慧 董军 魏国孝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1-1508,共8页
运用涡度相关仪、包裹式茎流计对半干旱区玉米蒸散和蒸腾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田间土壤水势及其周围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分析了玉米蒸散和蒸腾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涡度相关仪测定的日蒸散量和茎流计测定... 运用涡度相关仪、包裹式茎流计对半干旱区玉米蒸散和蒸腾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田间土壤水势及其周围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分析了玉米蒸散和蒸腾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涡度相关仪测定的日蒸散量和茎流计测定的日腾量变化规律一致,相关性较好,但日内蒸散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②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状况对玉米蒸散和蒸腾存在不同影响。对玉米蒸散起较大作用的是地表以下10~15cm深处的土壤水势,而对玉米蒸腾起较大作用的是15~20cm深处的土壤水势;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太阳辐射始终是影响玉米蒸散和蒸腾的最主要气象因子;但在日内变化上,玉米蒸散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均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茎流 蒸散 蒸腾 环境因子 玉米
原文传递
辽宁省玉米地水分盈亏时空分布特征及灌溉模式分区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魏新光 王铁良 +5 位作者 李波 刘守阳 姚名泽 解影 郑思宇 景竹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19-126,共8页
根据不同区域农作物需水规律和水资源供需状况,对区域内干旱区域类型、水分盈亏特性与干旱发生频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区划,对于提高整个地区(流域)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辽宁省27个气象站1955—2... 根据不同区域农作物需水规律和水资源供需状况,对区域内干旱区域类型、水分盈亏特性与干旱发生频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区划,对于提高整个地区(流域)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辽宁省27个气象站1955—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和玉米生长发育资料,对辽宁省不同玉米种植区域玉米生育期的需水过程、需水量、灌溉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crop water surplus deficit index,CWSDI)、干旱发生频率等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辽宁省不同区域玉米逐月需水量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7月需水量最大,全省生育期总需水量在335~391 mm之间;不同水文年玉米需水亏缺量在0~220 mm之间;CWSDI和干旱发生频率在全省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综合两指标的数值分布特征,将辽宁省玉米灌区划分为干旱区和易旱区2种类型,并结合不同水文年型玉米灌溉制度,将辽宁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7种灌溉模式。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辽宁省区域农业用水区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 灌溉 干旱 作物水分盈亏指数 玉米
下载PDF
交替隔沟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漆栋良 胡田田 宋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64-70,共7页
该文研究交替隔沟灌溉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置7种灌溉制度: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仅苗期中度亏水(T1)、仅苗期重度亏水(T2)、仅... 该文研究交替隔沟灌溉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置7种灌溉制度: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仅苗期中度亏水(T1)、仅苗期重度亏水(T2)、仅穗期中度亏水(T3)、仅穗期重度亏水(T4)、仅花粒期中度亏水(T5)和仅花粒期重度亏水(T6),分析灌溉制度对玉米耗水强度、作物系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下制种玉米生长期内的耗水量、平均作物系数和籽粒产量均最大,分别是494mm、0.86和6478kg/hm^2。与CK相比,任一亏水处理均降低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且T6处理下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较T5处理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任一生育期亏水均降低该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T2、T3、T4、T5和T6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明显降低,降幅分别是13.29%、15.48%、28.13%、14.06%和19.87%(P<0.05);而T1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差异不显著(P>0.05),与此同时,T1处理下玉米的耗水量较CK下降20.44%,使其WUE最大(1.55kg/m^3)、灌溉水WUE最大(2.54kg/m^3)。可见,交替隔沟灌溉下采用苗期中度亏水、其他生育期内充分供水的灌溉制度可明显提高制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不显著降低产量。该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亏缺 蒸散 耗水 作物系数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制种玉米
下载PDF
通径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估算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量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怡宁 张晓萌 +4 位作者 路璐 顾南 王振龙 刘猛 王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116,共8页
准确估算蒸散量对于精准管理农田水分至关重要。为了解作物系数的动态特征,准确估算作物需水量,使用叶面积指数和气象要素模拟玉米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及蒸散量。利用2018年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和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法筛选影... 准确估算蒸散量对于精准管理农田水分至关重要。为了解作物系数的动态特征,准确估算作物需水量,使用叶面积指数和气象要素模拟玉米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及蒸散量。利用2018年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和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法筛选影响作物系数的关键因子,建立无雨期不同地下水埋深下作物系数模型,以此估算蒸散量。结果表明:1 m埋深下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绝对误差为0.04 mm/d,相关系数为0.94,其中初期、发育期、中期和后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6、0.09、0.05和0.03 mm/d。3 m埋深下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绝对误差为0.08 mm/d,相关系数为0.92,各生育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1、0.10、0.07和0.03 mm/d,利用温度、风速和叶面积指数模拟作物系数精度较高。1 m埋深全生育期ET平均绝对误差为0.72 mm/d,各生育阶段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6、059、0.66和0.45 mm/d。3 m埋深全生育期ET平均绝对误差为0.73 mm/d,各生育阶段ET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2、0.98、0.68和0.29 mm/d。不同时间尺度下(1、3、5 d)2种埋深ET模拟值与实际值一致性指数均接近1.00,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0 mm/d,预报准确率达70%。随预报时间尺度的增加,预报精度提高。该方法可用于夏玉米蒸散发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通径分析 蒸渗仪 作物系数 动态模拟 时间尺度 夏玉米
下载PDF
Soil mulching can mitigate soil water defi ciency impacts on rainfed maize production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被引量:13
9
作者 ZHU Lin LIU Jian-liang +3 位作者 LUO Sha-sha BU Ling-duo CHEN Xin-ping LI Shi-q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8-66,共9页
Temporally irregular rainfall distribution and inefficient rainwater management create severe constraints on crop production in rainfed semiarid areas. Gravel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improv... Temporally irregular rainfall distribution and inefficient rainwater management create severe constraints on crop production in rainfed semiarid areas. Gravel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water utilization.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se mulching practices on soil water supply and plant water use associated with crop yield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A 3-yr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dry spells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non-mulching (CK), gravel mulching (GM)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FM) on the soil water supply, plant water use and maize (Zea mays L.) grain yield. Rainfall analysis showed that dry spells of ≥5 day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each of 3 yr, accounting for 59.9-69.2% of the maize growing periods. The 〉15-d dry spells 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would expose maize plants to particularly severe water stress. Compared with the CK treatment, both the GM and FM treatments markedly increased soil water storage during the early growing season. In general, the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E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but the mulched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tio of pre- to post-silking ET, which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yield improvement. As a result, the grain yie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7.1, 70.3 and 16.7% for the GM treatment and by 28.3, 87.6 and 38.2% for the FM treatment in 2010, 2011 and 201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K treatment. It's concluded that both GM and FM a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the impacts of water deficit and improving maize production in semiarid areas. However. FM is more effective than 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rid areas plastic film mulching gravel mulching dry spell evapotranspiration maize yield
下载PDF
干旱区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窩田隆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制种玉米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制种玉米农田蒸散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制种玉米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蒸散量为513.2 mm,日均3.2 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486.2 mm,日均3.1 mm/d,2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发育期、中期、末期分别为2.3、2.9、4.1和3.0 mm/d,其蒸散量分别约占全年蒸散总量的13%、22%、50%和16%。ET月变化显示,4月和5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平均为2.1-2.3 mm/d;6月剧烈增加到3.6 mm/d;7月达到最大,平均为4.6mm/d;8月蒸散有所降低,为3.3 mm/d;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到2.8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制种玉米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 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冠层阻力公式在玉米田蒸散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璐 李俊 +2 位作者 同小娟 杨永民 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6-1034,共9页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分供给一直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关乎其水分蒸散的观测和模拟一直是气象、水文、生态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玉米蒸散对于粮食安全、节水灌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分供给一直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关乎其水分蒸散的观测和模拟一直是气象、水文、生态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玉米蒸散对于粮食安全、节水灌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经典的双源模型,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分别考虑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非常适合于稀疏植被的蒸散估算。本文在SW模型中采用不同冠层阻力公式对玉米地蒸散进行模拟,并用涡度相关实测通量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Jarvis冠层阻力公式的SW1模型与采用Kelliher-Leuning冠层阻力公式的SW2模型模拟的蒸散量都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P<0.01),一致性指数都达到0.92以上。敏感性分析表明,SW模型估算蒸散对冠层阻力最敏感。在计算冠层阻力的各个参数中,SW1模型估算蒸散对田间持水量最敏感,其次是最小气孔阻力和有效叶面积指数;SW2模型估算蒸散对最大气孔导度最敏感。传统SW模型中,冠层阻力计算采用Jarvis公式,计算复杂。改用Kelliher-Leuning公式后,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模型的计算,更方便模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蒸散 冠层阻力 玉米田
下载PDF
应用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夏玉米农田蒸散的估计 被引量:12
12
作者 贾红 胡继超 +1 位作者 张佳宝 朱安宁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80,共4页
根据夏玉米生长季内逐时波文比系统观测资料和主要生育期的作物资料,以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得到的蒸散量为实测值,对比研究了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以下简称S-W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以下简称P-M模型)对蒸散估计的差异... 根据夏玉米生长季内逐时波文比系统观测资料和主要生育期的作物资料,以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法)得到的蒸散量为实测值,对比研究了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以下简称S-W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以下简称P-M模型)对蒸散估计的差异。S-W模型因考虑了土壤蒸发,估算的逐时逐日蒸散值均比P-M模型有更好的精度。在作物生长前期,LAI(<2.0)较低,应用S-W模型在稀疏冠层下估算的蒸散量高于P-M方程,更接近于实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更高,RMSE值低。随着LAI的增大,冬小麦冠层密闭,S-W模型和P-M方程估算的蒸散与实测值均相接近,二模型均有良好表现。对S-W模型的各阻力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应用S-W模型时,模型对阻力参数冠层气孔阻力最为敏感,土壤表面阻力次之,作物冠层高度与参考高度间空气动力学阻力敏感程度居中,对地表与冠层高度间空气动力学阻力、冠层内边界阻力不敏感。在应用已有经验关系式时,特别需要注意对冠层气孔阻力、土壤表面阻力这二阻力参数中经验系数的合理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Penman-Monteith模型 夏玉米
下载PDF
滴灌夏玉米土壤水分与蒸散量SIMDualKc模型估算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闫世程 张富仓 +5 位作者 吴悠 强生才 邹海洋 向友珍 范军亮 田建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52-160,共9页
为研究西北半干旱地区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规律,以及土壤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例(简称蒸发占比),开展2 a夏玉米滴灌控水试验,设置正常灌水(W1)、适度水分亏缺(W2)和中度水分亏缺(W3)3个灌水水平。采用W2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SIMDualKc模型进... 为研究西北半干旱地区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规律,以及土壤蒸发量占蒸散量的比例(简称蒸发占比),开展2 a夏玉米滴灌控水试验,设置正常灌水(W1)、适度水分亏缺(W2)和中度水分亏缺(W3)3个灌水水平。采用W2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SIMDualKc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并采用W1和W3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基于SIMDualKc模型对不同水分供应的土壤水分胁迫系数、土壤蒸发量、植株蒸腾和蒸散量进行定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SIMDualK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西北半干旱区滴灌夏玉米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R2>0.88,RMSE<5%);夏玉米生长期,模型能较好地估算不同水分供应的土壤水分胁迫系数、土壤蒸发量和植株蒸腾。土壤蒸发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而生育中期较低,后期略微升高。植物蒸腾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整个生育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蒸散量随着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变化而变化,前期主要受土壤蒸发的影响,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和后期主要受植物蒸腾的影响。W1~W3处理土壤蒸发量为78.1~100.2 mm,植株蒸腾为221.8~293.3 mm,蒸散量为299.3~383.0 mm,蒸发占比为24.1%~28.7%。研究可为西北半干旱地区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滴灌制度和灌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土壤水分 胁迫 滴灌 SIMDualKc模型 夏玉米
下载PDF
基于气象-生理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估算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振龙 范月 +2 位作者 吕海深 许莹莹 董国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了气象-生理双函数乘法模型,并结合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了精度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中,作物系数实测值和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2,均方根误差为0.15,相关性为0.91,蒸散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0 mm/d,均方根误差为4.5 mm/d,相关性为0.75。该模型计算的全生育期蒸散量准确率(误差在2~3 mm/d以内)相比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所得准确率提高了3倍以上,可更精确用于作物系数及蒸散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蒸散 作物 梯度下降法 夏玉米 蒸渗仪
下载PDF
灌水与覆膜对春玉米土壤温度、生育期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银敏华 李援农 +2 位作者 谷晓博 马朋辉 张志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移动式遮雨棚内,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研究充分灌水(F)和调亏灌水(D)2种灌水模式与拔节期揭膜(A)、抽雄期揭膜(B)和全生育期覆膜(C)3种覆膜时长对春玉米整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地面下5、10 cm和15 cm深... 在移动式遮雨棚内,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研究充分灌水(F)和调亏灌水(D)2种灌水模式与拔节期揭膜(A)、抽雄期揭膜(B)和全生育期覆膜(C)3种覆膜时长对春玉米整个生育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地面下5、10 cm和1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生育周期、干物质量、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温度的主导影响因子有差异;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日变幅最大,覆膜的增温效应主要体现在0~10 cm土层;处理间(DB和FC)生育周期最大相差8 d;整个生育期中,与全生育期覆膜处理相比,拔节期揭膜处理和抽雄期揭膜处理累积降温对收获时春玉米干物质量的效应在2012年分别为16.3 g·℃^-1和60.2 g·℃^-1,2013年分别为18.4 g·℃^-1和61.8 g·℃^-1;同一灌水模式下,随覆膜时间的延长,蒸散量减少,与充分灌水处理相比,调亏灌水处理在3种覆膜时长(A、B、C)下蒸散量在2012年依次减少7.1%、6.6%和4.3%,2013年依次减少6.3%、6.2%和5.4%;调亏灌水和抽雄期揭膜均可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两年中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的极差(DB处理和FA处理)分别为0.12 g·mm^-1和0.13 g·mm^-1。综合考虑土壤温度、生育周期和水分利用效率,调亏灌水+抽雄期揭膜(DB)组合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模式 覆膜时长 土壤温度 干物质量 蒸散量 春玉米
下载PDF
覆土浅埋滴灌玉米田双作物系数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戚迎龙 赵举 +4 位作者 史海滨 尹春艳 曹国军 李彬 李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108,共10页
为深刻了解双作物系数模型参数对覆土浅埋滴灌玉米田蒸散发耗水结构及水分传输过程的影响,采用拓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出敏感参数,提高调参校准的效率和精准度。结果表明:参数±10%变化时,全... 为深刻了解双作物系数模型参数对覆土浅埋滴灌玉米田蒸散发耗水结构及水分传输过程的影响,采用拓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出敏感参数,提高调参校准的效率和精准度。结果表明:参数±10%变化时,全生育期土壤蒸发量、作物蒸腾量、蒸散发耗水量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18.72%、25.37%、19.9%。土壤蒸发是表土水分的消耗过程,总量在最大、最小值条件下1 m土层日贮水量动态接近,而作物蒸腾是消耗整个根系层内土壤水,总量变化对1 m土层水分消耗的影响较大。土壤蒸发总量的敏感参数为土壤表层可蒸发水量、生长中期基础作物系数,其全局敏感性指数为0.662、0.321,是不敏感参数均值的33.6~69.4倍。作物蒸腾总量的敏感参数为根系不受水分胁迫的临界土壤贮水量、生长中期基础作物系数、田间持水量,其敏感性指数为0.569、0.485、0.455,是不敏感参数均值的34.5~43倍。敏感参数与蒸发蒸腾的关系为:表土完全湿润后,其可蒸发水量决定干燥过程土壤蒸发量,二者正相关。中期基础作物系数影响蒸发系数,总蒸发量与其负相关。根系不受水分胁迫的临界土壤贮水量越高,玉米根区易利用的水量区间越窄,根系越早发生水分胁迫,作物蒸腾受限,总蒸腾量与其负相关。中期基础作物系数与总蒸腾量正相关,对其影响程度远高于初期、后期基础作物系数。田间持水量高的土壤能在灌溉、降雨量较大时存贮更多水分用于作物蒸腾,总蒸腾量与其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模型 敏感性分析 双作物系数 覆土浅埋滴灌 玉米
下载PDF
黑龙港流域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需水和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钟博 边大红 +2 位作者 杜雄 Pushpa Raj 崔彦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黑龙港流域地下水超采导致水分极度匮乏,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成为该区夏玉米生产的关键。该文利用黑龙港流域1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6-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干旱发生频... 黑龙港流域地下水超采导致水分极度匮乏,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成为该区夏玉米生产的关键。该文利用黑龙港流域1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6-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292.89~361.56 mm,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需水量362.82~444.04 mm,呈"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近50年总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需水量的变化与平均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高度正相关;全区干旱发生频率为48.30%,其中南部超33.3%,中部及北部超66.6%;黑龙港中部和北部在成粒和灌浆阶段出现干旱的几率较大,南部在成粒阶段出现干旱的几率较大。该研究为黑龙港夏玉米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蒸发蒸腾量 干旱 需水量 时空分布 夏玉米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农田耗水规律与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恩民 张代桥 +1 位作者 刘万章 刘玉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大型蒸渗仪观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鲁西北平原典型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规律。20年数据平均结果,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分别为457.6 mm和411.7 m,冬小麦平均日耗水量1.97 mm,耗水量最大值6 mm... 利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大型蒸渗仪观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鲁西北平原典型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耗水规律。20年数据平均结果,冬小麦、夏玉米耗水量分别为457.6 mm和411.7 m,冬小麦平均日耗水量1.97 mm,耗水量最大值6 mm,夏玉米平均日耗水量3.18 mm,最大耗水量4.8-6.0 mm。夏玉米的耗水量有下降的趋势,可能为气候变化所致。同时,利用2年的同步观测数据对比了大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法的测定结果,涡度相关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耗水量变化规律、数据的随机离散程度小、时间分辨率高,但其测定结果偏低,观测方法或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待改进,订正后有望获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渗仪 涡度相关 蒸散量 冬小麦 夏玉米 耗水规律 水资源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需水量及需水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豪震 刘战东 贾云茂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113,共4页
采用排水式蒸渗仪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时,春玉米需水量和地下水利用量的变化规律,对春玉米需水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埋深为0.5 m时,1.0 m时最小;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需水量的阶... 采用排水式蒸渗仪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时,春玉米需水量和地下水利用量的变化规律,对春玉米需水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埋深为0.5 m时,1.0 m时最小;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需水量的阶段分配没有太大影响,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的规律基本一致,即拔节到抽穗期最小,灌浆到收获期最大;不同地下水埋深的春玉米日需水量变化规律也基本一致,即前期较小,生长盛期达到最大;春玉米需水系数在播种-拔节期最小,在抽穗-灌浆期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和高效灌溉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需水量 地下水利用量 需水系数 春玉米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艳昭 杨玲 +2 位作者 张伟科 刘东 封志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以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定量计算了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量,揭示了西辽河流域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段水分平衡特征与规律性,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研究表明:(1)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以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农田水分平衡模型,定量计算了西辽河流域玉米水分平衡量,揭示了西辽河流域玉米生长发育不同时段水分平衡特征与规律性,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依据与支持。研究表明:(1)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607mm,5月苗期最小,7、8月抽雄、灌浆期达到峰值;(2)西辽河流域玉米全生育期实际蒸散量约355mm,5月苗期最小,7月份达118mm,为全生育期的最高值;(3)西辽河流域玉米农田水分平衡量仅在5月的苗期出现少量的水分盈余,其它月份均表现为水分亏缺的特征,8月份亏水量最大;玉米亏水量地域差别较明显,呈现出由流域东部平原、西南部山地向中部科尔沁沙地逐渐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平衡 需水量 潜在蒸散量 玉米 西辽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