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宋伦 毕相东 +4 位作者 宋广军 杜静 吴金浩 王志松 胡超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27-2634,共8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8年对大长山岛临近海域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藻粒级结构的误差.结果发现,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微型藻类(<3μm)误差高达82%,严重低估了小粒径微藻的组成,分子...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8年对大长山岛临近海域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藻粒级结构的误差.结果发现,叶绿素a分级法测算微微型藻类(<3μm)误差高达82%,严重低估了小粒径微藻的组成,分子鉴定分级法测算春季小粒径微藻生物量组成平均为86%,夏季平均为52%,秋季平均为20%.春季优势种抑食金球藻生物量占41%,夏季优势种金牛微球藻生物量占21%,这2种微微型藻类会严重影响滤食性贝类正常摄食生长,养殖风险较高.总氮、总磷、溶解硅等环境因子和贝类摄食的下行效应影响着该海域微藻粒级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粒级结构 环境因子 大长山岛
下载PDF
黄海北部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环境关联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伦 毕相东 +4 位作者 付杰 宋广军 吴金浩 刘印 刘苏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6-1344,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黄海北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小粒级为主,夏季以小、大粒级为主,秋季以大粒级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39:51:11、40:24:36、26:13:62.小...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黄海北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小粒级为主,夏季以小、大粒级为主,秋季以大粒级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39:51:11、40:24:36、26:13:62.小粒级微藻优势种为细小微胞藻和金牛微球藻,中粒级微藻优势种为剧毒卡尔藻,大粒级微藻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平野亚历山大藻、多纹膝沟藻,综合整个真核微藻群落,春季由中粒径的剧毒卡尔藻占据优势(21.3%),夏季由大粒径的平野亚历山大藻占据优势(23.6%),秋季由大粒径的多纹膝沟藻占据优势(56.6%),有毒甲藻在该海域中占有绝对优势,贝毒累积风险较高,小粒径微藻中金牛微球藻和抑食金球藻曾在渤海引发褐潮,潜在威胁黄海北部贝类养殖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粒级结构 环境因素 黄海北部
下载PDF
微藻盐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天虹 齐孝博 +1 位作者 赵瑞丰 马欣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微藻是地球上光合微生物的原始种类之一,由于其生长周期较短、生长速率较快和生产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而被广泛开发利用。然而,在微藻放大生产的过程中极易受到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的不利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微藻的生产力。因此,了解微藻盐胁... 微藻是地球上光合微生物的原始种类之一,由于其生长周期较短、生长速率较快和生产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而被广泛开发利用。然而,在微藻放大生产的过程中极易受到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的不利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微藻的生产力。因此,了解微藻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耐盐藻株的快速建立。本文总结了真核微藻和原核蓝藻响应盐胁迫的各种参与蛋白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包括转运蛋白维持离子稳态、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防御机制、信号蛋白和脂质积累等;同时综述了已被开发利用的天然耐盐藻包括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 halophytica)、皮克绿球藻(Picochlorum sp.)和海洋绿藻(Chlamydomonas W80)等微藻及其耐盐基因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典型盐响应基因在优良藻种选育中的价值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原核蓝藻 盐胁迫 耐盐藻 盐胁迫响应分子机制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州部分水域真核微藻资源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杜少波 鄂崇毅 +1 位作者 祁姝瑾 谢惠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8期120-128,共9页
目的:探讨青海省海西州部分水域的真核微藻多样性特征。方法:采集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尕海盐湖、小柴达木盐湖、托素湖、可鲁克湖、都兰水库和雪山乡8个样点水域的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真核微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8个... 目的:探讨青海省海西州部分水域的真核微藻多样性特征。方法:采集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尕海盐湖、小柴达木盐湖、托素湖、可鲁克湖、都兰水库和雪山乡8个样点水域的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真核微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8个样点中,共检测到501个OTU,分属于5门、23纲、52目、89科、139属,共同含有15个不同的OTU;8个样点所包含的绿藻门最多,其中CKYH的优势藻属为盐藻属,CEHYH的优势藻属为转板藻属、扁藻属和盐藻属,DLSK和TSH的优势藻属均为衣藻属和扁藻属,GHYH的优势藻属为衣藻属和Biecheleria,KLKH的优势藻属为扁藻属,XCDMYH的优势藻属为扁藻属、Mantoniella和衣藻属,XSX的优势藻属为扁藻属和盐藻属;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分析结果表示,KLKH和DLSK的丰富度最高,CEHYH、XSX、DLSK的多样性最高;PCoA分析显示,CKYH和CEHYH以及TSH和XCDMYH之间的群落结构组成较相似,KLKH和XSX以及XSX和DLSK之间的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较小,GHYH与其他7个样点的群落结构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青海省海西州的真核微藻资源丰富,即使在盐湖、温泉水域等极端环境下,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真核微藻资源。研究结果对今后藻种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功能藻种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真核微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海西州 真核微藻 群落结构组成 极端环境
下载PDF
真核微藻脂质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翰 刘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6期1140-1160,共21页
真核微藻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脂质含量高,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和食品等领域。然而,真核微藻生物能源成本偏高,其产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造微藻,促进脂质的合成与积累,可提高微藻脂质生产的经济可行性... 真核微藻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脂质含量高,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和食品等领域。然而,真核微藻生物能源成本偏高,其产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造微藻,促进脂质的合成与积累,可提高微藻脂质生产的经济可行性。本文介绍真核微藻脂质代谢途径和关键酶基因,并总结了不同培养条件下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还探讨通过代谢工程调控脂质合成相关酶、转录因子和竞争途径等方法,以提高微藻脂质含量和调整脂肪酸组成。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可揭示脂质代谢中的关键节点和主效调控因子,有助于确定代谢工程的潜在目标。此外,基因工具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拓展可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实现对微藻底盘细胞的精准改造。通过重塑能量和碳代谢途径,可设计优化微藻脂质生物合成过程。在微藻遗传工具、基因编辑技术、代谢通路调控和产业化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于推动微藻脂质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生物质精制 脂质代谢 能量代谢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及扇贝摄食选择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伦 宋广军 +3 位作者 吴金浩 杨国军 刘印 刘苏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838-6852,共15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长山群岛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47%)、小粒级(41%)为主,夏季以小(39%)、大粒级(38%)为主,秋季以大粒级(60%)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42∶4...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于2019年对长山群岛全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春季以中(47%)、小粒级(41%)为主,夏季以小(39%)、大粒级(38%)为主,秋季以大粒级(60%)为主,春、夏、秋季小、中、大粒级微藻比例为42∶47∶11、39∶23∶38、22∶18∶60。小粒级微藻优势种为细小微胞藻(Micromonas pusilla)、融合微胞藻(Micromonas commoda)和金牛微球藻(Ostreococcus tauri),中粒级微藻优势种为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大粒级微藻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平野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hiranoi)、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综合整个真核微藻群落,春季由中粒径的剧毒卡尔藻占据优势(23.9%),夏季由大粒径的平野亚历山大藻占据优势(29.4%),秋季由大粒径的多纹膝沟藻占据优势(66.8%),有毒甲藻在该海域中占有绝对优势,贝毒累积风险较高,小粒径微藻中金牛微球藻和抑食金球藻曾在渤海引发褐潮,潜在威胁该海域贝类养殖业。虾夷扇贝对小粒级和大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低,对中粒级微藻的选择性较高,尤其对水体中优势种剧毒卡尔藻一直表现出主动选择。光学需氧量、无机氮、溶解氧、石油类及部分重金属Cd、As、Hg影响着整个长山群岛海域真核微藻粒级结构时空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粒级结构 环境因素 摄食选择 长山群岛海域
下载PDF
真核微藻糖转运蛋白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7
作者 刘亚铭 陈高 +2 位作者 秦松 崔玉琳 崔红利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5,共5页
糖转运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重要载体蛋白,负责将胞外的糖类物质转运至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利用,除了转运功能外,糖转运蛋白还可以作为糖传感器在真核微藻、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真核微藻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在基因组水... 糖转运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重要载体蛋白,负责将胞外的糖类物质转运至细胞内供细胞代谢利用,除了转运功能外,糖转运蛋白还可以作为糖传感器在真核微藻、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真核微藻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在基因组水平对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布、结构和进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测序完成的28株真核微藻糖转运蛋白家族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中发现了70个假定的糖转运蛋白序列,即为9个HUP1,39个HUP2和22个HUP3类型的糖转运蛋白基因。初步推断真核微藻的糖转运蛋白基因是细菌起源的。建立了微藻糖转运蛋白基因-结构-功能的框架结构,对之后构建优良藻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糖转运蛋白 比较基因组学
下载PDF
莱茵衣藻和斜生栅藻蛋白核的染色方法优化
8
作者 吕学兰 陆贻超 +1 位作者 葛亚明 张亚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9-1264,共6页
蛋白核(pyrenoid)作为真核藻类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固碳结构,在CO2高效浓缩和固定过程中发挥中重要作用,可为开发高效生物固碳技术提供理论支持。染色法是快速观察蛋白核的最佳方法之一,有助于深入研究蛋白核的结构和功能,但目前... 蛋白核(pyrenoid)作为真核藻类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固碳结构,在CO2高效浓缩和固定过程中发挥中重要作用,可为开发高效生物固碳技术提供理论支持。染色法是快速观察蛋白核的最佳方法之一,有助于深入研究蛋白核的结构和功能,但目前对染色法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以较易染色的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较难染色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材料,探讨了碘染和溴酚蓝(BPB)染色观察蛋白核的方法。结果表明,碘染法最适用于蛋白核外周淀粉观察,最适染色液浓度和时间分别是0.1%~0.2%(w/v)和5min。热激预处理和溴酚蓝染色相结合的蛋白核染色效果更好,优化条件为:70℃水浴热激40s,0.05%(w/v)BPB染色15min。本方法为研究微藻蛋白核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直接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蛋白核 碘染色 溴酚蓝染色
原文传递
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对砷的解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思宇 孙国新 贾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79-2884,共6页
实验选取模式藻种——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为材料,以毒性较强的三价砷(As(Ⅲ))为代表,采用液态纯培养法研究海洋微藻对As(Ⅲ)的解毒机制.结果表明,As(Ⅲ)的氧化是O.tauri体内主要的砷解毒机制.暴露于含30μmol·L-1和1.6... 实验选取模式藻种——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为材料,以毒性较强的三价砷(As(Ⅲ))为代表,采用液态纯培养法研究海洋微藻对As(Ⅲ)的解毒机制.结果表明,As(Ⅲ)的氧化是O.tauri体内主要的砷解毒机制.暴露于含30μmol·L-1和1.67μmol·L-1As(Ⅲ)的培养基时,该微藻分别在培养的60 h和72 h内将培养基中90%以上的As(Ⅲ)氧化为毒性较低的五价砷(As(V)).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6 d后在添加30μmol·L-1As(Ⅲ)的培养基和藻体内均检测到二甲基砷(DMAs(V)),表明该海洋微藻同时具有砷甲基化功能.在O.tauri体内砷甲基化可作为另一种解毒机制,满足其对较高浓度砷的解毒需要.对O.tauri的气态砷挥发能力研究表明,该海洋微藻具有砷挥发功能,可通过将砷挥发出体外进行解毒.20、40、80μmol·L-1As(Ⅲ)培养4周后,O.tauri可分别产生气态砷16.7、4.0和1.3 ng.O.tauri通过对砷的氧化来降低细胞周围环境的砷毒性,通过砷甲基化及挥发降低细胞体内的砷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核微藻 解毒 As(Ⅲ)氧化 砷甲基化 砷挥发
原文传递
莱茵衣藻响应缺硫的环状RNA的预测与鉴定
10
作者 候恺玥 娄素琳 +2 位作者 曾志勇 胡章立 李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ibonucleic acid,circular RNA或circRNA)是一类无5′帽子结构及3′poly A尾,以共价键连接形成闭合环形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参与动植物细胞的众多代谢途径.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 环状核糖核酸(circular ribonucleic acid,circular RNA或circRNA)是一类无5′帽子结构及3′poly A尾,以共价键连接形成闭合环形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参与动植物细胞的众多代谢途径.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C.reinhardtii)是一种重要的真核单细胞模式微藻,为探究其是否存在环状RNA,本研究通过RNA-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正常与缺硫培养的C.reinhardtii RNA组学数据,首次预测获得218条环状RNA序列,通过对比缺硫处理前后莱茵衣藻环状RNA序列,获得8条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序列(其中,5条为表达上调、3条为表达下调).本研究首次对单细胞真核微藻莱茵衣藻进行环状RNA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确认莱茵衣藻环状RNA响应缺硫胁迫,为下一步揭示莱茵衣藻环状RNA参与响应莱茵衣藻缺硫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真核微藻 莱茵衣藻 非编码核糖核酸 环状核糖核酸 缺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