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议作家的族裔身份问题:本质主义与自由选择 被引量:9
1
作者 虞建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3-201,共9页
本论文是对作家的族裔身份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讨论。本文首先梳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对作家族裔身份的一般认定,将其归纳为血统论、塑形论、认同论和表现论四个方面,并逐一进行评述,解析其偏颇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族裔作家文化身... 本论文是对作家的族裔身份问题进行再认识和再讨论。本文首先梳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对作家族裔身份的一般认定,将其归纳为血统论、塑形论、认同论和表现论四个方面,并逐一进行评述,解析其偏颇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族裔作家文化身份"选择"的主观因素,聚焦常被忽视的身份的表演性和临时性,指出应以社会建构理论为指导思路,走出本质主义。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的批评现状,强调在今天全球化大势下的多元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把作家的族裔身份看作一个动态、临时、杂糅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裔文学 族裔身份 身份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的书写与构建
2
作者 魏红珊 魏宏欢 周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9,187,188,共11页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认同嬗变,探究“多元一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独特呈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民族叙事与民族主体的认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主体 民族书写 国家认同 认同构建
原文传递
试论“文化寻根”思潮中的少数民族书写 被引量:4
3
作者 吴雪丽 《民族学刊》 2011年第4期68-73,95,共6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中,少数民族的族群书写和身份认同曾经有效地参与了对文学史的建构,本文从民族书写对文学话语空间的拓展、少数民族作家的"自我表述"与被"他者"表述之间的悖论、作家自我身份...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中,少数民族的族群书写和身份认同曾经有效地参与了对文学史的建构,本文从民族书写对文学话语空间的拓展、少数民族作家的"自我表述"与被"他者"表述之间的悖论、作家自我身份认同与族群身份建构的困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在这样的脉络上思考少数民族书写在"文化寻根"思潮中的独特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寻根 族群书写 自我表述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地缘呈现与民族书写
4
作者 张之琨 何雅苑 《服装论丛》 2022年第2期18-23,共6页
蒙古族题材电影有着光辉的创作传统和历史,在中国民族电影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蒙古族题材电影作为研究主体,从民族文化的地缘呈现出发,探索其创作嬗变的成因与特征,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蒙古族题材电影对民族文化物质空间... 蒙古族题材电影有着光辉的创作传统和历史,在中国民族电影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蒙古族题材电影作为研究主体,从民族文化的地缘呈现出发,探索其创作嬗变的成因与特征,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蒙古族题材电影对民族文化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双重书写。本文认为,草原的地理特征孕育了蒙古族独特的地缘文化,蒙古族题材电影中视觉符号组合成了具备民族特性的草原意象。随着蒙古族的银幕形象从“他者观察”走向了“自我书写”,建立蒙古族题材电影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显得愈发重要,只有将艺术性与商业性结合起来,是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探索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影 地缘呈现 民族书写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现代文明下的民族书写——以藏族王小忠小说集«五只羊»为例
5
作者 李捷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1-34,共4页
王小忠的小说,以甘南藏地风物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汉藏家庭融合的艰难、匠心精神传承的隐忧、现代人性变迁的沉思。同时,在汉藏民族故事的讲述中,作者融入了对于伦理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碰撞的深切关怀和人文之... 王小忠的小说,以甘南藏地风物为背景,真实地展现了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汉藏家庭融合的艰难、匠心精神传承的隐忧、现代人性变迁的沉思。同时,在汉藏民族故事的讲述中,作者融入了对于伦理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碰撞的深切关怀和人文之思。其折射的不仅是甘南草原的变迁,更是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王小忠的小说,不仅展现着藏民族作家创作的独特性与超越性,更在自觉地探寻着现代文明下民族书写与融合中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忠 民族书写 文化反思 现代文明
下载PDF
民族书写与现代性探索——当代广西少数民族诗歌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叶亮梅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3-28,共6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以韦其麟、苗延秀、包玉堂等为代表的广西少数民族诗歌呈现出民族化书写与民间叙事形式的特征。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早期少数民族诗歌的政治化特征明显,这种政治色彩在新时期之后逐渐淡化。新世纪以来,...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以韦其麟、苗延秀、包玉堂等为代表的广西少数民族诗歌呈现出民族化书写与民间叙事形式的特征。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早期少数民族诗歌的政治化特征明显,这种政治色彩在新时期之后逐渐淡化。新世纪以来,以冯艺、黄芳、许雪萍、林虹、费城等为代表的广西少数民族诗歌在早期诗人民族书写的基础上吸收与创作,在全球化语境中,创作形式呈现出逐渐由民族书写与民间叙事传统向审美现代性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诗歌 民族书写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马原西藏系列小说中民族书写的先锋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伦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马原是我国代表性的先锋派小说家,在他创作的众多先锋派小说中,西藏系列题材的小说尤为著名。马原西藏系列小说对西藏民族文化的入侵者、守护者以及西藏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地描写,为广大读者呈现了西藏文化的神秘性和包... 马原是我国代表性的先锋派小说家,在他创作的众多先锋派小说中,西藏系列题材的小说尤为著名。马原西藏系列小说对西藏民族文化的入侵者、守护者以及西藏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地描写,为广大读者呈现了西藏文化的神秘性和包容性。马原西藏系列小说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先锋小说的特征,而且在内容上更具有先锋性,使小说的形式、内容的先锋性完美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民族书写 先锋小说 特征 马原
原文传递
《中国絮语》:英国“现代奴隶制”下的底层发声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淳端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0,共8页
英国华工的生存现状鲜有记录,《中国絮语》打破了沉默。该书揭发了当代英国隐形"奴隶制"下的黑工生产线,为21世纪英国既受制法者制裁、又受违法者欺侮的华工移民还原历史。在剖析这一"现代奴隶制"的剥削链环时,该... 英国华工的生存现状鲜有记录,《中国絮语》打破了沉默。该书揭发了当代英国隐形"奴隶制"下的黑工生产线,为21世纪英国既受制法者制裁、又受违法者欺侮的华工移民还原历史。在剖析这一"现代奴隶制"的剥削链环时,该书谴责英国华人社区的阶级剥削和精英主义,同时指出英国移民、劳工保障等制度的弊端。然而,作者指向英国体制的锋芒却常藏于对华人与中国的自我批判之下,其言说立场暴露了英国白人文化宰制下少数族裔的弱势话语权。尽管其主题难逃种族、政治意识形态的局限,该书的新闻化写作却拓展了族裔文学的叙事空间,丰富了族裔文学的创作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絮语》 英国非法华工 现代奴隶制 新闻化 族裔写作
原文传递
一食、二书与一斧——流散小说家莱格森·卡伊拉的家园渴望与民族书写
9
作者 朱伟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3期13-21,共9页
莱格森·卡伊拉是马拉维第一位英语小说家,在非洲英语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仅凭一箪食、两本书和一把斧子便毅然走上了求学之旅。自传《我将一试》记录了他史诗般的前半生,发表后在欧美引起不小轰动,也让卡伊拉在世界文学的舞... 莱格森·卡伊拉是马拉维第一位英语小说家,在非洲英语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仅凭一箪食、两本书和一把斧子便毅然走上了求学之旅。自传《我将一试》记录了他史诗般的前半生,发表后在欧美引起不小轰动,也让卡伊拉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一炮而红。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小说《幽暗的影子》和《金戈拉》以其清新亮丽的乡村景色描写而著称,表达了他作为流散作家的家园渴望和对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的思考。70年代发表的小说《公务员》和《被拘留者》则是作家对马拉维国内政治热切关注的产物,表达了他对班达独裁政府的强烈抨击和对马拉维国内百姓遭受苦难的同情。卡伊拉的人生实践与文学创作为马拉维英语文学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维 非洲英语文学 莱格森·卡伊拉 流散 家园渴望 民族书写
原文传递
《字学纂要》与《指南解音》文献源流及其文献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维坤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字学纂要》和《指南解音》是在广西龙州金龙地区发现的两种手抄字书。《字学纂要》应是以越南《三千字》为蓝本,新增方块壮字注释而成,《指南解音》来源应与之类似。作为汉、壮、喃三位一体文本,其文献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
关键词 喃字 方块壮字 民族文字 字书
下载PDF
广西苗族民歌的族群书写研究
11
作者 王铭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79,共4页
广西苗族是经过了历史的长途迁徙才在广西地区定居下来的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广西苗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苗族文化与族群特性,而苗族民歌在这一族群书写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广西苗族在发展中既要保持其族群本身的一些特点... 广西苗族是经过了历史的长途迁徙才在广西地区定居下来的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广西苗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苗族文化与族群特性,而苗族民歌在这一族群书写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广西苗族在发展中既要保持其族群本身的一些特点,同时因为广西本身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需要与其他民族进行资源的交换与交流。因此,在这样一种发展背景中,苗族民歌对于保持其民族的特性与边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苗族 民歌 族群书写 族群关系
原文传递
开拓创新,成就辉煌——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70年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金波 黄润华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共12页
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一,记述了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的成立并开始建立学科体系及全面、深入开展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第二,概述了中国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成立和开展民族古籍普... 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一,记述了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的成立并开始建立学科体系及全面、深入开展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第二,概述了中国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成立和开展民族古籍普查,促进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近十多年来,又开展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评审包括民族文字在内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启动西藏、新疆古籍保护专项工作,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字古籍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列举了民族古文字研究的大量创新性成果,以彰显中国民族古文字的研究取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第四,希望进一步做好民族古籍普查,深入开展民族古籍研究,夯实民族古籍的定级工作,使民族文字古籍“活起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文字 古文字 古籍 整理与研究
原文传递
吉林满族作家格致的民族文学实践
13
作者 范庆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吉林满族作家格致的民族文学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本民族书写到中华多民族书写的过程。民族认同感、凸显创作个性、增加创作辨识度和延拓作品评价维度的意愿决定了格致自觉开展本民族书写,民族亲缘意识和替少数民族文学发声立言的作家责任... 吉林满族作家格致的民族文学实践经历了一个从本民族书写到中华多民族书写的过程。民族认同感、凸显创作个性、增加创作辨识度和延拓作品评价维度的意愿决定了格致自觉开展本民族书写,民族亲缘意识和替少数民族文学发声立言的作家责任感又决定了格致自觉追求中华多民族书写。格致的本民族书写实践经历了一个从符号化浅层书写到寻根式深度书写的过程。经此过程,格致完成了本民族书写的内部动作。在此基础上,格致又利用表达民族身份认同困境和开展母语寻根的契机,关联性书写了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和锡伯族,还非关联性书写了藏族和朝鲜族(没有关联满族的潜在指向),从而完成了从本民族书写到中华多民族书写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满族作家 格致 民族文学实践 本民族书写 中华多民族书写
下载PDF
现代视域中的文化冲突与多民族书写——论新世纪藏区藏族文学创作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剑秋 《民族学刊》 2016年第1期36-41,103-105,共9页
新世纪藏区社会日益多元的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基质的现代开掘,以及多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入,藏区藏族作家在不断超越过去封闭性、本位性较为明显的创作传统时,试图在现代多元民族文化的书写中构建更为深广的文学意义。基于多元化开放性的... 新世纪藏区社会日益多元的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基质的现代开掘,以及多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入,藏区藏族作家在不断超越过去封闭性、本位性较为明显的创作传统时,试图在现代多元民族文化的书写中构建更为深广的文学意义。基于多元化开放性的文化意识和现代性视域的构建,藏区藏族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两个新的纬度——聚焦现代意识烛照下的文化冲突,构建多民族书写的文学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藏区藏族文学 现代视域 文化冲突 多民族书写
下载PDF
台湾外省第二代家族书写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美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近年,台湾的认同问题越发引起关注。面对父辈的衰弱与消亡,外省第二代作家张大春、骆以军、陈玉慧等纷纷介入家族小说的创作,企图以文字为"我族"保存记忆与建构认同。他们有着相似的关怀与焦虑,但外省族群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近年,台湾的认同问题越发引起关注。面对父辈的衰弱与消亡,外省第二代作家张大春、骆以军、陈玉慧等纷纷介入家族小说的创作,企图以文字为"我族"保存记忆与建构认同。他们有着相似的关怀与焦虑,但外省族群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本文旨在厘清外省第二代作家近期小说中的家国想象与族群建构,同时论述空间地景与文化记忆所彰显的多音交叠的差异性认同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省第二代 家族/族群书写 空间地景 文化认同 多音交叠
下载PDF
民族传统与现代性探索——新世纪广西诗歌发展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迎春 覃才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19年第9期63-70,共8页
20世纪中下叶以来,在韦其麟《百鸟衣》模式的民族叙事诗和杨克《走向花山》的“百越境界”影响下,包括汉族诗人在内的多个民族诗人的“民族书写”在广西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深厚的传统与史实。新世纪以来,在“多民族文学”理论的... 20世纪中下叶以来,在韦其麟《百鸟衣》模式的民族叙事诗和杨克《走向花山》的“百越境界”影响下,包括汉族诗人在内的多个民族诗人的“民族书写”在广西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深厚的传统与史实。新世纪以来,在“多民族文学”理论的影响下,广西地域内不同的诗人个体、团体及批评家的诗歌创作和理论观照,不断深化与丰富了广西诗歌的民族书写传统和“多民族”意蕴,使广西诗歌整体上呈现出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现代诗歌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诗歌 多民族书写 少数民族文学 当代诗歌
下载PDF
跨族群写作的审美建构与反思——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海晓红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8-82,共5页
在对跨族群书写的评判中,文学介入少数族群的视角、少数族群文化的文本呈现形态和文学介入族群历史的方式等方面成为关注的焦点。赢得广泛好评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这个向度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族内人的女性成长视角、少数族群文化的... 在对跨族群书写的评判中,文学介入少数族群的视角、少数族群文化的文本呈现形态和文学介入族群历史的方式等方面成为关注的焦点。赢得广泛好评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这个向度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族内人的女性成长视角、少数族群文化的深情描摹及其以边缘姿态介入族群历史的叙述姿态等,无疑是跨族群书写值得借鉴的方面。与此同时,对少数族群文化图解式的描摹、人物塑造的平面化等缺陷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跨族群书写 族内人 族群文化 族群历史
下载PDF
新的语言观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语言观正在形成,其核心是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也是政治和经济资源,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的语言生态观,追求语言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双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新的语言观正在形成,其核心是语言资源、语言生态、语言权利。语言不仅是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也是政治和经济资源,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在动力。积极的语言生态观,追求语言之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双语、多语和谐的语言社会。语言权利观念的进一步强化,对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语言观,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基础,也是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文字 语言观 语言资源 语言生态
下载PDF
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正副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从传统到现代,历经口头语言、实践记忆、实物图符、文字借用、传媒介质、网络空间等形式,各种传承方式彼此之间交叉互渗,盘根错节,共同呈现和统一于文化"一体"之中。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或... 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从传统到现代,历经口头语言、实践记忆、实物图符、文字借用、传媒介质、网络空间等形式,各种传承方式彼此之间交叉互渗,盘根错节,共同呈现和统一于文化"一体"之中。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或社会技术条件下存在着自我内在的调适机制,并随人类文化的发展永无完结地向前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适 演进 无文字民族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意旨、方法与本体认识:民族史书写中的中华民族意识——以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族通史撰述为中心
20
作者 关楠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2,共11页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史书写的几类主要范式虽然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民族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显示出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经新史学话语体系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变的学科史特征,但在撰述意旨、结撰方法和民族史本体认识...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史书写的几类主要范式虽然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民族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显示出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经新史学话语体系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变的学科史特征,但在撰述意旨、结撰方法和民族史本体认识等方面却都体现出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本文以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族通史撰述为中心,探讨知识分子在民族史书写过程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意识,挖掘其对当今中国民族史书写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通史 民族史书写 中华民族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