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 |
王思斌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36
|
|
2
|
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 |
任国英
焦开山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9
|
|
3
|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边界跨越”与“文化敏感” |
王旭辉
柴玲
包智明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9
|
|
4
|
民族社会工作的特征、实践原则与发展路径 |
江波
赵利生
|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5
|
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实践切入 |
姚丽娟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6
|
转型时期民族融合与民族社会工作创新发展 |
汪冬冬
王华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7
|
构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框架——文化连续体、交叠共识与结构耦合 |
郑文换
|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8
|
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实践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
刘玉兰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9
|
民族社会工作的人本取向:意义、偏离及回归策略 |
岳天明
虎伟东
|
《社会建设》
|
2017 |
7
|
|
10
|
西方种族/族群社会工作多元论述与实践 |
古学斌
|
《社会建设》
|
2018 |
6
|
|
11
|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图景:历史概述与现状反思 |
郭未
杨涵
|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2
|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
吴咏梅
|
《社会建设》
|
2015 |
4
|
|
13
|
大流动大融居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的适应性转型 |
陆俪平
丁海涛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北京“牛街模式”的社会建构与中国民族社会工作时代的来临 |
刘继同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5
|
关于民族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思考 |
王华
|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6
|
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几种理论视角——基于近十年研究文献的分析 |
严云鹤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民族社会工作人才“整合型”培养的理念与架构 |
熊征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青海牧区民族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青海湖南岸ZQH村为例 |
乔益洁
扎登太
才周加
赵文财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9
|
云南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研究 |
吴曹祯姝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3
|
|
20
|
文化自觉:民族社会工作在地化服务策略——以三江侗族自治县D社会工作机构为例 |
徐其龙
吕星都
李秋蓉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