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竞争与族群建构:反思西方资源竞争理论 被引量:39
1
作者 关凯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08,共11页
资源竞争理论认为,族群符号是社会竞争的工具之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会以族群为单位组织起来在社会系统内争夺各种资源,从而建构起族群之间的社会边界。因此,社会竞争的需要及个体与群体的应对策略,是族群建构的根本动力。本文从... 资源竞争理论认为,族群符号是社会竞争的工具之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会以族群为单位组织起来在社会系统内争夺各种资源,从而建构起族群之间的社会边界。因此,社会竞争的需要及个体与群体的应对策略,是族群建构的根本动力。本文从理论层面回顾了西方族群资源竞争理论的起源、演进线索与一些经典研究案例,并与之进行对话,尝试分析其理论的局限性。同时,也尝试将国家作为一个变量带入到这个理论对话中来,从而为资源竞争理论以社会为中心的取向,补充一个国家视角,分析国家作为竞争协调者的重要角色与作用及其对族群建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竞争 族群 国家 族群建构 族群竞争
原文传递
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海涛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5,共5页
本文首先解析了西方学者安德森的民族国家观,接着展示了中外学者对“族群”概念的各种解说,明晰了其学术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将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族群” “族群”建构 “民族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族群认同与构建的动态过程——历史与现今的陇南宕昌藏族 被引量:7
3
作者 艾菊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33,107,共11页
位于"藏彝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陇南地区宕昌县,历来是多族群及其文化交汇、融合、冲撞频频发生的地带。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当地政府、知识分子和宕昌藏族自己对于宕昌藏族族群身份的争论,分析了历史上和当今宕昌地区族... 位于"藏彝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陇南地区宕昌县,历来是多族群及其文化交汇、融合、冲撞频频发生的地带。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当地政府、知识分子和宕昌藏族自己对于宕昌藏族族群身份的争论,分析了历史上和当今宕昌地区族群认同与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论证了族群认同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心理共同作用下的一个不断重构的主观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认同 构建 动态过程
原文传递
庆典的再造与海南少数民族社区建设——以三亚市凤凰镇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三亚市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庆典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演活动,而且成为地方政府对基层社会加以治理的手段。地方政府的意志通过节日庆典的组织筹备工作由市、镇、村逐级落实,尤其是对各村、居委会"两委"的组织能力进行检... 三亚市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日庆典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演活动,而且成为地方政府对基层社会加以治理的手段。地方政府的意志通过节日庆典的组织筹备工作由市、镇、村逐级落实,尤其是对各村、居委会"两委"的组织能力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掌握节日庆典的主导权,彰显了政府的权威。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在社会实践中被赋予了社会意义和政治含义,分析这些含义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对我们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三月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建设
下载PDF
试论贵州布依族文化传承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崇启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凝聚着民族的精神,繁荣着民族的家园,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中小学校园这...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凝聚着民族的精神,繁荣着民族的家园,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中小学校园这个平台,将布依族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薪火不断,是布依族民族中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校园文化 建设
原文传递
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研究:历程、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曹大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3,共6页
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先后经历了重点示范部落计划、永续计划及活力计划三个阶段。其实践出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对大陆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地经营和创造。... 台湾高山族社区营造先后经历了重点示范部落计划、永续计划及活力计划三个阶段。其实践出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对大陆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认为,民族地区的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持续地经营和创造。在该过程中,在地居民的主体性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协作,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地居民主体性的发挥,更是民族地区村落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族 社区营造 主体性 文化深耕
下载PDF
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朴今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由于朝鲜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朝鲜族所特有的人文背景,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与其他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的条件下,如何立足中国国情,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 由于朝鲜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朝鲜族所特有的人文背景,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与其他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的条件下,如何立足中国国情,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农村文化建设 特殊性
下载PDF
基于“主位”与“客位”视角的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类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建伟 张琳琳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34-40,共7页
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具有独特的环境—文化因应特征,与中原汉族地区的聚落在空间形态和营建模式上有很大差别。基于文化人类学的"主位"与"客位"视角,从"主位"视角出发,发现傣族对地形、形貌的选择原则,... 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具有独特的环境—文化因应特征,与中原汉族地区的聚落在空间形态和营建模式上有很大差别。基于文化人类学的"主位"与"客位"视角,从"主位"视角出发,发现傣族对地形、形貌的选择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创设的8种聚落类型;从"客位"视角阐述寨心和寺心的"双中心"特征、"山-林-水-寨-田"的区域分布、水网与路网的路径编织三方面特征,试图构建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的建成环境模型。说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民族地区风土聚落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风土聚落 文化人类学 因应特征 空间形态 营建模式
下载PDF
蜘蛛纹与侗族民族形象建构研究
9
作者 李莉 毛子晗 谭珍珍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立足新时代国家形象战略,探索文化认同视域下侗族民族形象的构建策略。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实证分析和归纳演绎,挖掘侗族纹样的精神内涵,探析侗族形象建构的底层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以增强文化认同为基点、深化民族形象为宗... 立足新时代国家形象战略,探索文化认同视域下侗族民族形象的构建策略。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实证分析和归纳演绎,挖掘侗族纹样的精神内涵,探析侗族形象建构的底层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以增强文化认同为基点、深化民族形象为宗旨,从自塑、他塑与共塑深入剖析蜘蛛纹之侗族形象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归纳侗族形象建构策略,洞察侗族形象之未来发展方向。以蜘蛛纹为据,提炼新时代侗族民族形象建构策略,推进侗族民族文化本真性传承,发挥侗族纹样符号的形象功能,打造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凸显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侗族民族形象进行民族化、重复化、现时化的展示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蜘蛛纹 民族形象 形象建构
下载PDF
贵州军屯制度与屯堡族群建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羽 孟凡松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贵州军屯的制度背景使屯堡族群主动将国家意识与符号运用于族群身份的建构过程中,最终使国家的权威得以在地方社会中"驻扎",充分利用国家符号更有效地支撑了屯堡族群身份的建构。
关键词 军屯 族群 建构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群建设与发展——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欧以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1-184,共4页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建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群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广西民族大学建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群的基础,并提出了该学科群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语言文学 学科群 建设
原文传递
社会历史视角下贵州省侗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传承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锦向 王奕凯 陈伟 《武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足够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侗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实地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了贵州...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足够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侗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实地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了贵州省侗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路径和建设措施,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就当地而言,为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发展该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路径提供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体育 传承 建设
下载PDF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华英 修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11-118,143,共9页
“民族文化艺术形象”是民族形象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朝鲜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承,特别是朝鲜族的传统居住习俗与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与民间文化信仰、传统色彩图案与文化艺术成就等,展现... “民族文化艺术形象”是民族形象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国朝鲜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承,特别是朝鲜族的传统居住习俗与饮食文化、传统节日与民间文化信仰、传统色彩图案与文化艺术成就等,展现了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美学表达,体现了构建新时代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形象的独特优势和丰富创作题材。地方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主体应该重点围绕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等方面,共同致力于建设“多元一体”的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通过加大政府文化政策和平台建设扶持力度、推进地区文化IP建设、加快地区产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对接、加强传统文化在教育体系中的建设和加快“互联网+”传统文化发展等途径,加强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建设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民族文化艺术形象 多元一体 建设推广
下载PDF
族群根基记忆与族群意识的建构和维系——以渝东南半沟苗族村为个案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轼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1,共4页
族群根基记忆描述关于族源、祖居地、迁徙经历和英雄人物等与族群共同起源和经历相关的内容。族群意识是一个族群凝聚力的心理表现,即对我族认同和对他族辨异的心理特征。族群根基记忆始终贯穿着族群意识的萌生和延续过程,是族群成员建... 族群根基记忆描述关于族源、祖居地、迁徙经历和英雄人物等与族群共同起源和经历相关的内容。族群意识是一个族群凝聚力的心理表现,即对我族认同和对他族辨异的心理特征。族群根基记忆始终贯穿着族群意识的萌生和延续过程,是族群成员建构、维系族群意识和培养族群情感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根基记忆 族群意识 建构 维系
原文传递
《回回原来》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回族族源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晓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长期以来广泛流传在回族内部的《回回原来》一书,讲述了唐贞观二年(628)因为唐王梦见妖怪而派人往西域求取回回真经、聘请真人镇压妖怪,西域回王派出的使者(缠头)到达中国并得到唐王赏识,最终唐王选派三千唐兵至西域更换三千回兵来至中... 长期以来广泛流传在回族内部的《回回原来》一书,讲述了唐贞观二年(628)因为唐王梦见妖怪而派人往西域求取回回真经、聘请真人镇压妖怪,西域回王派出的使者(缠头)到达中国并得到唐王赏识,最终唐王选派三千唐兵至西域更换三千回兵来至中国,与缠头做伴,于是有了回回在中国繁衍的故事。这个故事看似荒诞无稽,却又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回回人对自身民族来源的认识。在叙事结构方面,影响到整个故事展开的唐王做梦并派人取经,便受到了《西游记》的直接影响。而其中的穆罕默德赞语,受到了明代中期《清真法明百字圣号》一类汉文的赞圣文字的影响,赞语中的"白帝真君"则完全出自中国。可以认为《回回原来》是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原来》 回族 族源 建构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族群建构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涛 王凌霞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7,10,共4页
本文以西方学者安德森(B.A nderson)的民族观为参照平台,通过展示前辈学者对“族群”概念的丰富多彩的解说,指出了族群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实践价值,揭示了学术意义上的族群建构与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认同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强调了... 本文以西方学者安德森(B.A nderson)的民族观为参照平台,通过展示前辈学者对“族群”概念的丰富多彩的解说,指出了族群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实践价值,揭示了学术意义上的族群建构与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家认同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强调了将它们并置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进而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阐明了在学术研究中要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族群 族群建构 国家认同 学术研究 政治倾向性
下载PDF
技术与空间:纳西族乡土建筑的双线程演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曦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该文通过对纳西族西部方言区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村落与建筑的调查,提出了纳西族乡土建筑类型演变的两条线索:建造技术与核心空间。建造技术对应房屋的围护结构,满足遮蔽风雨的需求,随资源、气候等外在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 该文通过对纳西族西部方言区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村落与建筑的调查,提出了纳西族乡土建筑类型演变的两条线索:建造技术与核心空间。建造技术对应房屋的围护结构,满足遮蔽风雨的需求,随资源、气候等外在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适宜性和灵活性。核心空间对应精神信仰和秩序认知,满足使用者行为与心理的需求,与家庭结构、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性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稳定性和持续性,也随这些因素在历史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纳西族 类型 建造技术 核心空间
下载PDF
广东乳源瑶族“拜盘王”仪式舞蹈身体惯习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3,共8页
“拜盘王”是广东乳源瑶族祭祀祖先神盘王的仪式,仪式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主体配合瑶经文本叙事的身体实践,承载着瑶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信仰观念与文化表征。文章以“拜盘王”仪式舞蹈的惯习建构为对象,研究其作为感官经验... “拜盘王”是广东乳源瑶族祭祀祖先神盘王的仪式,仪式舞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主体配合瑶经文本叙事的身体实践,承载着瑶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信仰观念与文化表征。文章以“拜盘王”仪式舞蹈的惯习建构为对象,研究其作为感官经验对多方身体技术养成-舞蹈形态转化(身体图式转化成具有意象性的肢体动作)-惯习建构(身体经验内化)的过程及其再生产。这一过程不仅展现“渡海”神话叙事中盘王显圣功能从佑护渡海到保佑丰收等现实愿望的变迁,亦充分体现瑶族身体惯习从民间场域到“非遗”展演场域的当代建构方式及其动力,同时是瑶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身体惯习的当代建构之研究对赓续民俗艺术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盘王 仪式舞蹈 瑶族 身体 惯习建构
原文传递
论加强云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戎戎 张俊 《保山师专学报》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在云南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云南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云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建设
下载PDF
多元族群与国家建构:清代回疆治理的问题与省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京兰 张建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
本文以清代回疆治理为视角,就清代回疆于国家体系中的地位、清代回疆基本治策因俗而治之赓续与变异、因俗而治之下清代回疆的地域文化、回疆伊斯兰文化的政治法律功能等多方面展开多元族群背景下的国家建构问题的研究,指出清代回疆治理... 本文以清代回疆治理为视角,就清代回疆于国家体系中的地位、清代回疆基本治策因俗而治之赓续与变异、因俗而治之下清代回疆的地域文化、回疆伊斯兰文化的政治法律功能等多方面展开多元族群背景下的国家建构问题的研究,指出清代回疆治理不乏成效,亦值得多族群关系与国家建设深鉴。清代对边疆尤其是新疆的治理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注入许多新的因素,也为我们当下的边疆治理提供了诸多启示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族群 国家建构 清代 回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