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民族文化旅游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侯兵 陶然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机遇与挑战并存。民族文化分布和文化影响往往跨域不同行政区,秉持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有助于消弭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协作障碍,在响应和服务民族文化建设的同时优化民族旅游空间关系。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区域协同 目标导向 整合机制
原文传递
从云冈石窟蕴含的民族文化交融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
作者 张莉 寇福明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1,148,共9页
云冈石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云冈石窟三个分期佛造像的面容、身形、服饰等的风格转变,是鲜卑民族文化融入汉族文化的历史事实,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 云冈石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云冈石窟三个分期佛造像的面容、身形、服饰等的风格转变,是鲜卑民族文化融入汉族文化的历史事实,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云冈石窟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是北魏佛教文化的中国化见证,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北魏拓跋政权亦以“正统”自居,并极力争夺政权合法的“正统”地位,具有走向大一统的思想,为中华大一统思想的巩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云冈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质朴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浓厚的汉文化的融合,是佛法依附王法的见证,是佛教与儒家、道家文化融合的表现,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云冈石窟从诞生之日起,就逐渐发挥着联系各民族的作用,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纽带,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民族文化交融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桑哥汉姓考——元代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海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7,共9页
桑哥是元代政治史、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曾拜相理财,后因政治失势被诛杀。因有关资料非常有限,桑哥取有汉姓的史实一直不为学术界所知。本文钩稽史料,揭示了桑哥取有"王"字汉姓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讨... 桑哥是元代政治史、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曾拜相理财,后因政治失势被诛杀。因有关资料非常有限,桑哥取有汉姓的史实一直不为学术界所知。本文钩稽史料,揭示了桑哥取有"王"字汉姓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桑哥对汉文化的接受,以及元初多民族间文化交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哥 汉姓 元朝 民族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粤北壮族传统村落门楼研究
4
作者 刘旭红 罗婷 +1 位作者 邹世杰 何俊伟 《中外建筑》 2023年第9期111-117,共7页
粤北壮族门楼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地域特色与保护价值。梳理该地区门楼的选址、功能、类型形制及其装饰艺术,分析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等因子对门楼形成的影响,挖掘并总结该地区门楼建筑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逻辑,明晰该... 粤北壮族门楼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地域特色与保护价值。梳理该地区门楼的选址、功能、类型形制及其装饰艺术,分析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等因子对门楼形成的影响,挖掘并总结该地区门楼建筑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逻辑,明晰该门楼的形成内因及其背后的文化特征,为粤北壮族地区“乡愁”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壮族 门楼 民族文化融合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效梅 戴志中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6,共11页
揭示民族走廊传统村落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对该类型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多元一体”格局的走廊缩影认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苗疆走廊为例,基于民... 揭示民族走廊传统村落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对该类型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多元一体”格局的走廊缩影认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苗疆走廊为例,基于民族族别背景对廊域内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进行识别,利用增加研究样地、多样性指数、杰卡德相似系数等方法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有12类单民族及2类多民族融合文化谱系,走廊可划分为II区段及V区段;②汉少融合、苗是全廊域特征谱系;旱驿路区段的多样性最为脆弱;③全廊域有6类稀少/濒危谱系;④水驿路、旱驿路区段的特有谱系分别有3类、6类;V区段之间汉少融合、苗、汉为共有谱系;⑤全廊域、旱驿路、福泉-普安区段之间的谱系构成相似度较高;水驿路、洪江-镇远区段之间相似度最高。整体而言,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中以汉文化为纽带的融合谱系特征明显,各谱系在走廊中“多元共生”“多元一体”格局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走廊 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 多样性及融合性 多元一体 文化线路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藏汉文化交流与交融——以南路边茶传统制作工艺变迁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雪娇 肖坤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2,158,共11页
通过梳理南路边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和贸易历史,认为南路边茶的制作工艺在唐代初见雏形,到宋代又新增了“渥堆”工序。唐宋两朝的“茶马互市”,由唐朝的单纯经贸往来,到宋朝的“以茶治边”“以茶博马”,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互动交... 通过梳理南路边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和贸易历史,认为南路边茶的制作工艺在唐代初见雏形,到宋代又新增了“渥堆”工序。唐宋两朝的“茶马互市”,由唐朝的单纯经贸往来,到宋朝的“以茶治边”“以茶博马”,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互动交流。元明清时期在茶马政策和“西番茶”制造工艺的影响下,南路边茶制作工艺发生了一系列变迁。其变迁过程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是藏族对汉文化趋向性的认知,是汉藏在漫长岁月交流互动中达成的文化基因上的契合,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路边茶
下载PDF
“苗疆世界”:多民族融合的贵州地域文化形象表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级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20-25,共6页
“苗疆”并非仅指苗族居住与生活的疆域,“苗”指的是以苗为主的多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含义。贵州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在夷夏观思想背景下,古代富有猎奇性的史料书写,开启贵州苗族及多民族的... “苗疆”并非仅指苗族居住与生活的疆域,“苗”指的是以苗为主的多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含义。贵州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又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在夷夏观思想背景下,古代富有猎奇性的史料书写,开启贵州苗族及多民族的身份书写,明清时期的苗民起义使贵州“苗疆”表述得到强化。随着现当代文化研究与文化旅游的发展,本土话语逐渐打破“他者”视角,展示本土民族文化传统。在“中心-边地”互动背景下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基础上,“他者”与“我者”的多元表述,共同建构了多民族融合的“苗疆世界”这一贵州地域文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 表述 贵州形象 多民族融合
下载PDF
云冈石窟洞窟形制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永峰 马志强 《云冈研究》 2022年第2期1-16,共16页
云冈石窟是5-6世纪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其洞窟类型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和中心柱窟。云冈各类洞窟形制,既有对印度石窟艺术的吸纳,亦有对龟兹和河西石窟艺术的借鉴和发展,更有汉族传统木构建筑艺术的融入,以及结合实际的自我创... 云冈石窟是5-6世纪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其洞窟类型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和中心柱窟。云冈各类洞窟形制,既有对印度石窟艺术的吸纳,亦有对龟兹和河西石窟艺术的借鉴和发展,更有汉族传统木构建筑艺术的融入,以及结合实际的自我创新。其不仅是北魏时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亦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佛教石窟艺术的中国化、民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洞窟形制 多民族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视野下的蒙古族《格斯尔》名物词汇研究——以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为中心
9
作者 董晓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4,共9页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依据。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蒙古族、藏族及西域文化特色的名物词汇进行分析,认为藏族史诗《格萨尔》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发展过程中,其在保留一部分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外来文化,从中可以清晰地显现出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名物词汇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下载PDF
甘肃舟曲多民族“婆婆信仰”民俗研究
10
作者 尹伟先 王高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6-25,共10页
舟曲自古便是氐、羌、藏等多民族栖居之地,自唐以后渐次有汉族民众迁入。伴随着明代的卫所移民,汉族人口大量增长,成今日舟曲人口最多的民族。历史时期,迁入舟曲的汉族群众在凝合道教龙门派、汉传佛教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习... 舟曲自古便是氐、羌、藏等多民族栖居之地,自唐以后渐次有汉族民众迁入。伴随着明代的卫所移民,汉族人口大量增长,成今日舟曲人口最多的民族。历史时期,迁入舟曲的汉族群众在凝合道教龙门派、汉传佛教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习俗--"婆婆信仰",其信仰核心更可追溯到对"周室三母"的崇拜。作为西北地区民间女性崇拜体系之一,舟曲多民族共存的格局使"婆婆信仰"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性特征。如今,随着舟曲地区多民族互动与交融进程的加速,"婆婆信仰"已经被汉、藏、羌等各民族共同接受,一年一度的"婆婆会庆"成为了舟曲各族民众共同参与的重要民俗节庆,甚至代表着该地区信仰民俗的独特发展模式。在其丰富多彩的仪式背后,蕴藏着诸多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曲 “婆婆信仰” 卫所移民 民族文化交融 周室三母
下载PDF
贵州省锦屏县平鳌苗寨民间文学研究
11
作者 张楠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89-90,共2页
锦屏县平鳌苗寨是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的古老苗寨,寨中流传的民间文学也糅合汉、苗、侗多民族文化元素,却不失自身特色。本文就平鳌苗寨的本土神话与传说故事各选一例,与汉、侗族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平鳌苗寨 神话 传说 多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的机理与模式探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新哲 雷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59,共7页
特色小镇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动机,是融合城乡产业发展的纽带,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以广西、云南、贵州三个少数民族地区为典型概括了产业特、文化淳、体制新为特色小镇的本质内涵;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发... 特色小镇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动机,是融合城乡产业发展的纽带,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以广西、云南、贵州三个少数民族地区为典型概括了产业特、文化淳、体制新为特色小镇的本质内涵;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发展机理分别由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部动力共同推动;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的6种模式,并提出驱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特色小镇 民族文化 产业融合
原文传递
民族文化发展与楚雄州主要产业结合的对策措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甫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0-64,共5页
民族文化是楚雄彝州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民族文化与彝州重点产业的有机渗透和结合,是推 动彝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21世纪彝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楚雄 民族文化 开发 产业结合 对策
下载PDF
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静莉 李少博 李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笔者从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和搭建内蒙古民族文化整合营销传播的数字创新平台三个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利用多种传播媒体与传播手段,提升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效果的相应策略,进而为内蒙古民族文... 笔者从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和搭建内蒙古民族文化整合营销传播的数字创新平台三个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利用多种传播媒体与传播手段,提升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效果的相应策略,进而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整合营销传播提供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整合营销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从遗山词看金词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东新 张丽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95-99,共5页
作为金词之集大成,遗山词继承了宋词之言情传统,然又不为宋词所囿,其抒情豪迈苍凉,慷慨率直,情辞恳切,具有元氏自我面目。在体制上,元好问推尊"东坡体"而成金词之"正体",改造"宫体"而为新体宫词。在风格... 作为金词之集大成,遗山词继承了宋词之言情传统,然又不为宋词所囿,其抒情豪迈苍凉,慷慨率直,情辞恳切,具有元氏自我面目。在体制上,元好问推尊"东坡体"而成金词之"正体",改造"宫体"而为新体宫词。在风格上,元氏既有本于苏、辛的"遗山壮词",又"不尽为苏氏余波"。究其成因,多民族文化融合不仅是金词发生的背景,更是其发展的动力,遗山词充分体现了金词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遗山词 金词 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多民族生态文化融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思思 郭家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文章立足各民族共同开拓继承的辽阔多样生态家园和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从生态文化视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探索。在以蒙古族游牧生态文化、哈尼族梯田农耕生态文化为例揭示各民族生态文化小传统,深入分析中华民族“天... 文章立足各民族共同开拓继承的辽阔多样生态家园和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从生态文化视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探索。在以蒙古族游牧生态文化、哈尼族梯田农耕生态文化为例揭示各民族生态文化小传统,深入分析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生态文化大传统基础上,提出用理性化的天人合一理念融通凝聚各民族生态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生态文化贡献,同时造福全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多民族生态文化融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建设美丽中国 醉美贵州——探索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途经 被引量:1
17
作者 <贵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组 陈政 谢家雍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以建设美丽中国醉美贵州为题,从站在全球和全国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发展视野建设醉美贵州,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特点,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从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醉美贵州的路经选择... 本文以建设美丽中国醉美贵州为题,从站在全球和全国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发展视野建设醉美贵州,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特点,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的成绩,从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醉美贵州的路经选择4个方面,探索特色民族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醉美贵州 民族生态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