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观 被引量:1
1
作者 余良才 《南昌高专学报》 2009年第2期82-84,共3页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思想,指出爱情应该是相互之爱、专一纯洁之爱、恒久之爱。爱情只有建立在互爱的基础上才合乎道德。同时,爱情从根本上说具有排他性。它要求感情专一、矢志不渝。恋爱的方式还要求健康纯洁。而且爱情还...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伦理思想,指出爱情应该是相互之爱、专一纯洁之爱、恒久之爱。爱情只有建立在互爱的基础上才合乎道德。同时,爱情从根本上说具有排他性。它要求感情专一、矢志不渝。恋爱的方式还要求健康纯洁。而且爱情还要经受长期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相互之爱 专一纯洁之爱 恒久之爱 爱情伦理观
下载PDF
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思想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付艳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8-100,共3页
弗莱彻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与道德抉择方法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爱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爱"的境遇伦理,具体包含以爱为内蕴的道德规范、以爱为态度的道德关怀、以爱为计量的道德抉择以及以爱为唯一的道德之善的内在维... 弗莱彻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与道德抉择方法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爱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爱"的境遇伦理,具体包含以爱为内蕴的道德规范、以爱为态度的道德关怀、以爱为计量的道德抉择以及以爱为唯一的道德之善的内在维度。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在理念上体现了人本思想,在实践中体现了理性思辨,但在具体境遇中,却易陷入爱的计量困境与爱的虚无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莱彻 境遇伦理 永恒之爱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和艾米丽爱情观的异曲同工之妙——“第116首十四行诗”和“追忆”主题之再析
3
作者 姬生雷 雷牧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莎士比亚的"第116首十四行诗"和艾米丽的"追忆"极其相似地表达了爱情至死不渝、恒久不变的主题,但两位诗人又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定义着"真爱"。莎士比亚认为爱是"两颗真心的结合",爱情是浪漫的,... 莎士比亚的"第116首十四行诗"和艾米丽的"追忆"极其相似地表达了爱情至死不渝、恒久不变的主题,但两位诗人又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定义着"真爱"。莎士比亚认为爱是"两颗真心的结合",爱情是浪漫的,世人应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而艾米丽认为"真爱就是你我的融合,相爱的人是融为一体的,其欢乐与悲伤共生共死"。此外,两诗从正反两个方面,引证了"爱"的真谛——拥有的要"珍惜",失去的要"珍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第116首十四行诗” 艾米丽·勃朗特 “追忆” 真爱 至死不渝
下载PDF
浅析《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永恒的爱
4
作者 廖容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7-38,共2页
奥地利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精神描写而著名。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强调了女主角追求生命最后的意义。这种女性的疯狂的爱打动并震撼了如此多的人,因此也可以说女主角终其一生投身于为爱的伟大行为艺术中。在这篇论文中我... 奥地利犹太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精神描写而著名。他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强调了女主角追求生命最后的意义。这种女性的疯狂的爱打动并震撼了如此多的人,因此也可以说女主角终其一生投身于为爱的伟大行为艺术中。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人物的态度和主人公一生的经历中探寻这刻苦铭心的爱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 永恒的爱
下载PDF
管窥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爱情思想
5
作者 雷牧野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3-24,共2页
莎翁的第116首十四行诗表达了至死不渝的主题,以独特的方式定义着"真爱"。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欢愉浪漫的,世人应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莎士比亚还引证了"爱"的真谛——拥有的要"珍惜"。
关键词 第116首十四行诗 至死不渝 欢愉浪漫 珍惜
下载PDF
古诗词歌曲《长相思》的意境阐述和情感表达
6
作者 张晓炳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5-127,共3页
诗词歌赋的出现,贯穿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中华文明的独特韵味。研究者选择前人创作的古诗词作为当代艺术歌曲的歌词,融入一定的中西曲子创作方法,创造出独具我国文化特色的古诗词歌曲,为古诗词赋予全新的生机和活力。马... 诗词歌赋的出现,贯穿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中华文明的独特韵味。研究者选择前人创作的古诗词作为当代艺术歌曲的歌词,融入一定的中西曲子创作方法,创造出独具我国文化特色的古诗词歌曲,为古诗词赋予全新的生机和活力。马思聪先生,将李白的《长相思》作为歌词,谱写出的艺术精品歌曲,在融合西洋技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与我国的传统艺术风格不断融合,展现出全新的光彩和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古诗词歌曲 《长相思》 意境阐述
下载PDF
“桂林千古情”的艺术符号与传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苏迪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16-19,39,共5页
"桂林千古情"中的艺术符号再现了桂林的历史风光、民族习俗以及八桂大地的真善美传奇。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代表,还赋予了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不仅有助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还有助于其产业价值... "桂林千古情"中的艺术符号再现了桂林的历史风光、民族习俗以及八桂大地的真善美传奇。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代表,还赋予了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意义;不仅有助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还有助于其产业价值的实现。文章从"桂林千古情"的艺术符号形式、情感表征以及传播价值出发,探讨其对广西壮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千古情 艺术符号 传播价值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桂林千古情”的文化再生产方式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赫男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7-10,16,共5页
文化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地区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自信,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载体。桂林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构成多元,具有发展文化演绎产业的良好资源基础。探究"桂林千古情"的文化再生产方式有利... 文化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地区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自信,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载体。桂林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构成多元,具有发展文化演绎产业的良好资源基础。探究"桂林千古情"的文化再生产方式有利于促进桂林文化演艺产业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演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千古情 文化资源 文化演艺产业 再生产方式
下载PDF
纳西族创世史诗《崇搬图》在《丽江千古情》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杜莉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崇搬图》作为纳西族人民的经典创世之作,与纳西族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纳西族"百科全书",更因其揭示了纳西族先民从哪里来而被称为《创世纪》。《丽江千古情》序曲《纳西创世纪》应用较为集中,具体体现在大... 《崇搬图》作为纳西族人民的经典创世之作,与纳西族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纳西族"百科全书",更因其揭示了纳西族先民从哪里来而被称为《创世纪》。《丽江千古情》序曲《纳西创世纪》应用较为集中,具体体现在大鹏神鸟庇佑纳西族先祖、洪水泛滥的巨大破坏性、纳西族先祖与天神之女相爱等方面,较好地重现了《崇搬图》的神话传说故事,并让广大游客进一步了解了藏族、白族、纳西族和睦相处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搬图》 《丽江千古情》 民族文化元素
下载PDF
召公奭与甘棠遗爱
10
作者 马世之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47-49,共3页
召公奭为周文王的长庶子,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建立、巩固西周政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周公分陕而治,巡行陕间乡里,舍于甘棠之下,决狱于阡陌陇亩之间,深受群众爱戴。百姓赋《甘棠》之诗,敬其人而爱其树。召公之德政教化... 召公奭为周文王的长庶子,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建立、巩固西周政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周公分陕而治,巡行陕间乡里,舍于甘棠之下,决狱于阡陌陇亩之间,深受群众爱戴。百姓赋《甘棠》之诗,敬其人而爱其树。召公之德政教化,被称做"甘棠遗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公奭 分陕而治 甘棠遗爱
下载PDF
“南玲北梅”:梅娘与张爱玲小说比较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上个世纪 4 0年代文坛上的“南玲北梅”之说 ,指的是同在沦陷区的女作家 :华北的梅娘与上海的张爱玲。将两位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她们的作品同样热切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创作焦点对准敏感的两性关系。在艺术风格与审美形态迥异的背后 ... 上个世纪 4 0年代文坛上的“南玲北梅”之说 ,指的是同在沦陷区的女作家 :华北的梅娘与上海的张爱玲。将两位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她们的作品同样热切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 ,创作焦点对准敏感的两性关系。在艺术风格与审美形态迥异的背后 ,蕴藏着相似的基本思想 :对传统的背离与不屑一顾 ,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着属于人类的恒久的“爱”———男女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玲北梅 张爱玲 梅娘 现代都市小说
下载PDF
爱河永注的诗意人生——评尼古拉斯·斯帕克思的《笔记本》
12
作者 周波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从诗学、美学和当代心理学的视角对世界畅销小说<笔记本>中所描写的爱情生活进行解读和评析.指出书中主人公之所以能够拥有终生不渝、历久弥新的爱情,是因为他们坚定地寻求符合其自然本性的生活,追求浪漫情调和诗意的人生,始... 本文从诗学、美学和当代心理学的视角对世界畅销小说<笔记本>中所描写的爱情生活进行解读和评析.指出书中主人公之所以能够拥有终生不渝、历久弥新的爱情,是因为他们坚定地寻求符合其自然本性的生活,追求浪漫情调和诗意的人生,始终保持着生命的激情,达到了灵与肉的高度谐和以及精神的升华,从而能够产生一种高峰体验和海洋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拉斯·斯帕克思 《笔记本》 小说 爱情生活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