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沈良 胡方西 +1 位作者 胡辉 谷国传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B07期1-9,共9页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口区河海划界的指标。水域性质是宏观上确定河海划界范围最基本的自然参数。潮汐特征的沿程分布和变化是河海划界的重要要素。盐水入侵是河口地区的普遍现象。悬沙浓度的沿程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可作为河海划界的参数之一。南支以上河段,河床纵断面变化显著,深槽浅滩起伏分布;南支河槽在浏河口以下,水深变化不大,一般在20 m之内,床面较平坦、起伏甚小,至口门一带水深均在10 m之内,明显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一带是河海过渡段的特点。河口沙岛是河海相互作用下的沉积地貌,其推进状况也是河海划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长江口沙岛的形成和推进,河海界线有不断下移的趋向。据此探讨性地提出河海划界的3种方案:方案Ⅰ位于河口段的中部,界线的中部走向基本上是长江口第一代沙岛(崇明岛)与第二代沙岛(长兴、横沙)的分界线;方案Ⅱ以浏河口-崇明岛上口-北支沪苏分界线;方案Ⅲ位于口门附近。推荐方案Ⅰ作为上海市(长江口)河海划界的界线,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段 河海划界 自然条件 长江口
下载PDF
遥感监测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中华 王卫东 马浩录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8,共4页
调水调沙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遥感技术是监测调水调沙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3次调水调沙试验中黄河河口遥感数据的分析,定量描述了黄河河口尾闾淤进蚀退,并将黄河利津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作为佐证,初步揭示了黄河河口淤进蚀退与上游来水... 调水调沙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遥感技术是监测调水调沙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3次调水调沙试验中黄河河口遥感数据的分析,定量描述了黄河河口尾闾淤进蚀退,并将黄河利津水文站的观测资料作为佐证,初步揭示了黄河河口淤进蚀退与上游来水来沙量的关系,说明了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口尾闾 淤进蚀退 遥感监测 黄河
下载PDF
淮河中游蚌埠闸至老子山段断面法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虞邦义 赵凯 杨兴菊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9年第3期256-259,共4页
根据河道实测资料,采用断面法分析淮河中游蚌埠闸至老子山段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蚌埠闸至洪山头间的河道段,主槽在1971年—2001年间均呈冲刷状态,其中1983年—1992年间冲刷幅度最大,造成主槽冲刷下切的原因有自然冲刷和人工采砂两... 根据河道实测资料,采用断面法分析淮河中游蚌埠闸至老子山段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蚌埠闸至洪山头间的河道段,主槽在1971年—2001年间均呈冲刷状态,其中1983年—1992年间冲刷幅度最大,造成主槽冲刷下切的原因有自然冲刷和人工采砂两个因素。滩地在1971年—1992年间呈淤积状态,1992年—2001年间趋于稳定;洪山头至老子山间的入湖河口段,主槽和滩地在1992年—2001年间均呈淤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法 冲刷 淤积 河道段 入湖河口段
下载PDF
子牙新河尾闾段河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东坡 何书会 +1 位作者 薛海 吕社庆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4,共6页
利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 ,对子牙新河尾闾段的河道阻力、冲淤特性、河口水沙及潮汐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认识到近年来上游径流减少、河槽萎缩、滩地严重阻水、近海泥沙大量回淤河口及挡潮闸下引河 ,这是目前海河流域入海河流尾闾段... 利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 ,对子牙新河尾闾段的河道阻力、冲淤特性、河口水沙及潮汐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认识到近年来上游径流减少、河槽萎缩、滩地严重阻水、近海泥沙大量回淤河口及挡潮闸下引河 ,这是目前海河流域入海河流尾闾段普遍存在、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问题。作者对子牙新河尾闾段行洪能力、滩地糙率及引河段淤积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利用潮汐动力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改善尾闾段河道淤积状态 ,提高河口排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间段 潮汐动力 河槽萎缩 淤积态势 行洪能力
下载PDF
大藤峡坝下两江汇流口段航道整治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鑫 江涛 +3 位作者 杨燕华 刘洁 金辉 张明 《水道港口》 2021年第4期485-491,共7页
黔、郁两江汇流口位于来宾至桂平2000 t级航道工程末端,连续分布铜鼓滩、羊栏滩,两滩碍航特性各异且联动特性明显,成为制约航道等级提升的重要连续滩群。由于前期羊栏滩历经多次整治,现阶段汇流口段碍航控制滩段由羊栏滩上移至铜鼓滩滩... 黔、郁两江汇流口位于来宾至桂平2000 t级航道工程末端,连续分布铜鼓滩、羊栏滩,两滩碍航特性各异且联动特性明显,成为制约航道等级提升的重要连续滩群。由于前期羊栏滩历经多次整治,现阶段汇流口段碍航控制滩段由羊栏滩上移至铜鼓滩滩段。文章采用实测地形建立铜鼓滩、羊栏滩航道整治物理模型,结合两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对连续滩险进行水流条件试验研究,指出滩段水流条件受地形控制明显,沿程可划分为铜鼓滩中前段、衔接段和羊栏滩中后段三段碍航控制段,以消除挑流点、平顺水流边线、有效增大过水断面面积为碍航滩险主要整治思路,配合设计航线调整,可满足来宾至桂平2000 t级航道设计要求,改善大藤峡坝下两江汇流口段通航水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口段 滩群联动 碍航特性 系统整治
下载PDF
治江缩窄条件下钱塘江河口段滩涂资源变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子文 曹颖 《浙江水利科技》 2016年第2期20-22,25,共4页
利用钱塘江河口断面资料,统计了钱塘江河口段近60 a来滩涂资源总量,结合钱塘江河口的治江缩窄进展,分析了各段江道滩涂资源的总量变化以及相对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钱塘江河口段治江缩窄的不断推进,河口段滩涂资源不断减小,但由于缩窄后... 利用钱塘江河口断面资料,统计了钱塘江河口段近60 a来滩涂资源总量,结合钱塘江河口的治江缩窄进展,分析了各段江道滩涂资源的总量变化以及相对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钱塘江河口段治江缩窄的不断推进,河口段滩涂资源不断减小,但由于缩窄后潮量减小,河口出现淤积,滩涂资源总量(已围面积加上围区外滩涂面积)不断增加;滩涂资源分布随着治江缩窄的推进不断下移,鼠尾山至澉浦河段逐渐成为滩涂资源分布的主要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河口段 滩涂资源
下载PDF
长江下游近河口段一维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昭华 陈飞 郭小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0,共7页
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河道宽阔、支汊众多,同时受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水沙运动非恒定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径具有河网特点的一维非恒定流悬沙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能够反映径流、潮流双重来流、来沙条件下本河段内的... 长江下游大通以下河道宽阔、支汊众多,同时受径流、潮流双重作用,水沙运动非恒定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建立了长江下游大通至徐六径具有河网特点的一维非恒定流悬沙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能够反映径流、潮流双重来流、来沙条件下本河段内的冲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非恒定流 一维水沙数学模型 径流 潮流 长江近口段
下载PDF
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锋 谭亚 王志伟 《水道港口》 2015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为更好研究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的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过程,并设置上下游不同条件的对照组,分析了河口段平均海面的影响因子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年... 为更好研究长江河口段平均海面的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过程,并设置上下游不同条件的对照组,分析了河口段平均海面的影响因子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段年平均海面A0值由上游径流和外海潮波共同作用产生,外海潮波给予了河道内平均水位一个沿程定值,而径流使得其产生了沿程衰减的趋势,这是河口段A0特征不同于外海的原因,也说明径流是其主要影响因子。A0只受径流和外海潮位的年平均值影响,而不受两者的年内变化影响。径流量的变化会导致上游A0值比下游发生更加显著的响应;外海A0值的变化会使沿程发生大致等量的变幅。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后,河口段A0也将上升相近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平均海面 海平面上升 长江河口
下载PDF
大规模采砂对椒江河口段河床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来华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73,共11页
根据椒江河口段大规模采砂前后的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石仙妇至椒江大桥段的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后发现,大规模采砂使该段河床明显下降,该段河床总体上是被刷深的,2002年该段河道容积比1993年累计增大了492.2万m3。1993年至2002年该段河床... 根据椒江河口段大规模采砂前后的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对石仙妇至椒江大桥段的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后发现,大规模采砂使该段河床明显下降,该段河床总体上是被刷深的,2002年该段河道容积比1993年累计增大了492.2万m3。1993年至2002年该段河床高程平均下降了0.68 m。为确保河滩和堤防的稳定,提出了相应的采砂管理措施,划定了禁止采砂区,提倡减少采砂量、弃碴就地处置和实行采砂年检制度。只要加强对采砂的科学管理,椒江河口段的采砂不但不会影响通航,反而对加大航道水深是有益的,即采砂能起到疏浚航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河口段 河床演变 采砂 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