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朱建荣
戚定满
肖成猷
吴辉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2,共11页
-
基金
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和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资助项目(99SG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231017).
-
文摘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方程,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底层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横向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使得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研究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必须使用三维泥沙输运模式.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与控制试验相比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导致最大浑浊带也下移;因上游来沙量增加,在最大浑浊带中心和河口拦门沙处悬浮泥沙浓度趋于增加.在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最大浑浊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增大情况的结果相反.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底层向陆的密度流趋于增强,滞流点上移,最大浑浊带也相应向上游移动;最大浑浊带中心处泥沙浓度趋于增大,但口门拦门沙处泥沙浓度趋于减小.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最大浑浊带影响明显.
-
关键词
理想河口
河口最大浑浊带
径流量
海平面
数值试验
-
Keywords
idealized estuary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zone
runoff
sea level
numerical experiments
-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倪培桐
吴超羽
-
机构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
出处
《人民珠江》
2000年第3期19-23,共5页
-
文摘
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河口悬沙输移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河口学研究的热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研究丰富了河口学基本理论,推动了河口航道开发与维护、水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发展。在广泛研究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应包括河口絮凝作用、河口非潮汐环流作用、河口潮汐作用、河口近底过程、河口锋的作用。介绍国内外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机制分解法、箱式模型及一、二维数值模型的建立成功地应用于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水流结构、悬移质泥沙的分析研究中,并在相关河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论证。
-
关键词
河口最大浑浊带
研究综述
数学模型
高含沙水域
-
Keywords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zone
summary of studies
intreduction of mathematic model
-
分类号
TV148.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河口最大浑浊带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章华生
倪培桐
吴超羽
-
机构
东深工程管理局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
-
出处
《人民珠江》
2000年第6期10-12,共3页
-
文摘
利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在概化河口的基础上,比较了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稳定源与非稳定源、矩形河口与线性河口等不同条件下河口悬沙浓度平面分布特点,并在黄茅海河口进一步得到验证。结果表明,河口地形边界和非恒定潮流作用对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富集有重要贡献。
-
关键词
河口
数值模拟
平面二维模型
高含沙水域
-
Keywords
estuarine turbidity maximum zone
numerical modeling
2-dimensional plane modol
-
分类号
TV148.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