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浑浊带成因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时伟荣 沈焕庭 李九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13,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河口浑浊带成因机制的研究,归纳成六条。并简要介绍了对成因机制的综合性研究。
关键词 河口 浑浊带 成因 沉积
下载PDF
甬江河口洪季三维水沙动力和泥沙捕集机制研究
2
作者 祝仁杰 陶建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6,64,共9页
结合2015年洪季测验资料和三维斜压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甬江河口的纵、横向余流结构及最大浑浊带特征,并根据动量平衡分析方法探讨了余流动力及泥沙捕集机制。结果表明:大潮期纵向余流受纵向对流项和正压梯度项主导呈下泄趋势,小潮... 结合2015年洪季测验资料和三维斜压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甬江河口的纵、横向余流结构及最大浑浊带特征,并根据动量平衡分析方法探讨了余流动力及泥沙捕集机制。结果表明:大潮期纵向余流受纵向对流项和正压梯度项主导呈下泄趋势,小潮期口门底部存在较大的向陆斜压作用,形成河口环流;盐度较低的上游弯道横向余流受纵向对流项和正压梯度项主导,表层指向凹岸、底层指向凸岸,而下游弯道横向环流结构受斜压梯度项影响大,过渡直道段横向余流呈表层收敛、底层发散的双环流结构;大潮时最大浑浊带位于清水浦,小潮则下移至镇海;弯道处泥沙横向捕集于凸岸侧,而过渡段仍聚集于深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最大浑浊带 横向动力 动量平衡分析 泥沙捕集 甬江河口
下载PDF
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大小潮变化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严冬 宋德海 鲍献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5,共16页
基于ROMS三维模型,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 基于ROMS三维模型,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流作用下的底层泥沙辐聚,决定最大浑浊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对流输沙,泥沙来源主要是上游浅滩沉积物的再悬浮。小潮期间堆积在浅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大潮期间被悬浮,搬运到下游的滞流点位置,在中滩南部和西滩外缘落淤。“潮泵”作用在大潮期间将泥沙向下游输运,在小潮期间向上游输运;垂向剪切作用则有利于悬浮泥沙的陆向输运;二者共同作用产生泥沙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大、小潮期间余流结构差异不大,主要由密度差和潮汐混合不对称共同导致,其中前者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最大浑浊带 大小潮变化 泥沙输运 侧向环流 机制分析
下载PDF
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建荣 戚定满 +1 位作者 肖成猷 吴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2,共11页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方程,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底层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由于盐水入侵...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方程,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底层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横向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使得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研究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必须使用三维泥沙输运模式.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与控制试验相比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导致最大浑浊带也下移;因上游来沙量增加,在最大浑浊带中心和河口拦门沙处悬浮泥沙浓度趋于增加.在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最大浑浊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增大情况的结果相反.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底层向陆的密度流趋于增强,滞流点上移,最大浑浊带也相应向上游移动;最大浑浊带中心处泥沙浓度趋于增大,但口门拦门沙处泥沙浓度趋于减小.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最大浑浊带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河口 河口最大浑浊带 径流量 海平面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倪培桐 吴超羽 《人民珠江》 2000年第3期19-23,共5页
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河口悬沙输移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河口学研究的热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研究丰富了河口学基本理论,推动了河口航道开发与维护、水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发展。在广泛研究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河口最大浑浊... 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河口悬沙输移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河口学研究的热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研究丰富了河口学基本理论,推动了河口航道开发与维护、水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发展。在广泛研究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应包括河口絮凝作用、河口非潮汐环流作用、河口潮汐作用、河口近底过程、河口锋的作用。介绍国内外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机制分解法、箱式模型及一、二维数值模型的建立成功地应用于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水流结构、悬移质泥沙的分析研究中,并在相关河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最大浑浊带 研究综述 数学模型 高含沙水域
下载PDF
河口最大浑浊带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章华生 倪培桐 吴超羽 《人民珠江》 2000年第6期10-12,共3页
利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在概化河口的基础上,比较了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稳定源与非稳定源、矩形河口与线性河口等不同条件下河口悬沙浓度平面分布特点,并在黄茅海河口进一步得到验证。结果表明,河口地形边界和... 利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模拟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在概化河口的基础上,比较了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稳定源与非稳定源、矩形河口与线性河口等不同条件下河口悬沙浓度平面分布特点,并在黄茅海河口进一步得到验证。结果表明,河口地形边界和非恒定潮流作用对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富集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数值模拟 平面二维模型 高含沙水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