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慧
孙秀燕
郑艳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3-1996,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浓度分别在2.66~26.6,3.47~34.7,5.63~56.3,4.22~42.2,10.2~102,7.44~74.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6.5%,101.2%,105.4%,96.6%,95.2%(RSD<3.0%,n=5)。结论:本方法灵敏、专属,重复性好,且可避免倍半萜类中热敏物质的转化,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温莪术油及其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温莪术油
倍半萜类成分
热敏物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巴真真
周冲
+2 位作者
蒋立仲
张冲
孙秀燕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制备薄层、溶剂重结晶法等分离提取,经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初步考察了新莪术二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莪术二酮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在Lewis acid催...
对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制备薄层、溶剂重结晶法等分离提取,经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初步考察了新莪术二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莪术二酮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在Lewis acid催化下可异构化为莪术醇.新莪术二酮为含氧倍半烯萜类化合物,属于热敏性物质.本研究为温莪术油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油
新莪术二酮
倍半萜类化合物
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布鸣
苏小川
+2 位作者
白懋嘉
林霄
柴玲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从中分离出60余和90余个组分,并确认了其中50多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的组分峰面积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
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从中分离出60余和90余个组分,并确认了其中50多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的组分峰面积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根据成分鉴定结果,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莪术油组分不完全相同,含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2萃取的莪术油所含化学成分较多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重组分较多。同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莪术油中莪术醇等主要特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油的开发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化学成分
比较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慧
孙秀燕
郑艳萍
机构
烟台大学药学院
出处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3-1996,共4页
基金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号:J07W01)
文摘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浓度分别在2.66~26.6,3.47~34.7,5.63~56.3,4.22~42.2,10.2~102,7.44~74.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6.5%,101.2%,105.4%,96.6%,95.2%(RSD<3.0%,n=5)。结论:本方法灵敏、专属,重复性好,且可避免倍半萜类中热敏物质的转化,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温莪术油及其制剂的质量。
关键词
RP—HPLC法
温莪术油
倍半萜类成分
热敏物质
Keywords
RP
-
HPLC
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wenyujin
sesquiterpenoids
heat
-
sensitive
compound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巴真真
周冲
蒋立仲
张冲
孙秀燕
机构
烟台大学药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C67)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07W01)
文摘
对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制备薄层、溶剂重结晶法等分离提取,经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初步考察了新莪术二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莪术二酮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在Lewis acid催化下可异构化为莪术醇.新莪术二酮为含氧倍半烯萜类化合物,属于热敏性物质.本研究为温莪术油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数据.
关键词
温莪术油
新莪术二酮
倍半萜类化合物
稳定性
Keywords
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wenyujin
neocurdione
sesquiterpenes
stability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布鸣
苏小川
白懋嘉
林霄
柴玲
机构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宁万家辉香料有限公司
出处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基0832024)
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系统性研究项目(桂中重系201306)
文摘
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从中分离出60余和90余个组分,并确认了其中50多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的组分峰面积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根据成分鉴定结果,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莪术油组分不完全相同,含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2萃取的莪术油所含化学成分较多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重组分较多。同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莪术油中莪术醇等主要特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油的开发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莪术油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化学成分
比较分析
Keywords
essential oil
of
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
gas
chromatography
GC-MS
chemical
components
com-
parison
analysis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
张慧
孙秀燕
郑艳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巴真真
周冲
蒋立仲
张冲
孙秀燕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成分对比分析
刘布鸣
苏小川
白懋嘉
林霄
柴玲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