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散文理论研究之弱势现象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景科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1-143,共3页
散文文体研究的缺乏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理论研究的弱势状态。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 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失去了文体特征规范的散文,对其文类特征及 其内部各亚文学样式的研究,应成为眼... 散文文体研究的缺乏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理论研究的弱势状态。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 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失去了文体特征规范的散文,对其文类特征及 其内部各亚文学样式的研究,应成为眼下散文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理论 散文文体 文类特征 文体规范
下载PDF
中国杂文发展脉络概述
2
作者 于桂梅 米文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6-79,共4页
杂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从古到今一路磕磕绊绊而来。在当代许多人对杂文依然存在误区,以为杂文是鲁迅倡导的产物及其代名词。本文从杂文创作及杂文理论发展两个方面对杂文发展脉络作一简单梳理,以期对杂文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杂文 杂文创作 杂文理论 趋势
下载PDF
从文学价值观念看林语堂30年代的小品文理论
3
作者 翁捷 喻琴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从文学价值观念来看林语堂30年代的小品文理论,可以说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智慧关照和价值取向。从文学价值观念内容性质上来说,他更注重从个体主体的视角切入来关注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从文学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来看,他集中西文化于一身,目的... 从文学价值观念来看林语堂30年代的小品文理论,可以说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智慧关照和价值取向。从文学价值观念内容性质上来说,他更注重从个体主体的视角切入来关注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从文学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来看,他集中西文化于一身,目的是突破和超越传统的价值观念;从文学价值观念的心理特征上看,他倡导“文学是自我表现”、“文学是为人生的”的理性原则。他的理论为小品文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 30年代 林语堂 文学 小品 价值取向 心理特征 超越传统 中西文化 理性原则
下载PDF
从传播学角度看刘师培的文章学理论
4
作者 刘春霞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88-191,共4页
刘师培是晚清民初重要的经史学家、文学家。刘师培著述颇富,包含了系统的文章学理论。刘师培的文章学理论具有一定的传播学意义,表现出对文章传播功能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提出文章源起于"记诵之学";其二,认为文章... 刘师培是晚清民初重要的经史学家、文学家。刘师培著述颇富,包含了系统的文章学理论。刘师培的文章学理论具有一定的传播学意义,表现出对文章传播功能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提出文章源起于"记诵之学";其二,认为文章之美在于"音节";其三,肯定文章传播形式因时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文章学 传播意义
下载PDF
周作人散文理论的生成与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科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2-39,共8页
周作人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学术立场的“转换” ,带有明显对“他者”解构和对“自己”解构的特点。即他不仅有意避开“五四”激进派对传统文化所采取的二元对抗逻辑思维和简单取舍的做法 ,而且他自己也由早期号召新文学作家“模范”外... 周作人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学术立场的“转换” ,带有明显对“他者”解构和对“自己”解构的特点。即他不仅有意避开“五四”激进派对传统文化所采取的二元对抗逻辑思维和简单取舍的做法 ,而且他自己也由早期号召新文学作家“模范”外国的“美文” ,彻底转向复古晚明的小品 ,凸现晚明小品的反抗、边缘、颠覆的社会功能 ,重新确认现代散文的精神源头。解构也是在创构中进行的 ,而他创构出现代散文理论话语 ,重视在口语基础上的“杂揉调和” ,注意“涩味”与“简单味” ,讲究“知识”与“趣味”的“统制” ,其实也是对纯粹白话语言观的“解构”。因而 ,这种现代散文观念的存在 ,本身就是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散文的理论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现代散文理论 解构思维 学术立场 二元对抗逻辑思维 “五四”激进派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文章学与明清小说的理论建构
6
作者 张永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47-52,共6页
明清小说的理论母体是中国传统的文章学,其文体论、传道论、表意论、情理论、文法论等都依托于文章学而建立。文章学从理论形态上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说理论性匮乏的状态,不仅使小说理论建构文章化,还使其创作和... 明清小说的理论母体是中国传统的文章学,其文体论、传道论、表意论、情理论、文法论等都依托于文章学而建立。文章学从理论形态上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说理论性匮乏的状态,不仅使小说理论建构文章化,还使其创作和鉴赏都呈现出文章化的特点,从而使类文章性成为古典小说的一个重要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明清小说 文章学 文体论 传道论 表意论 情理论 文法论
下载PDF
“颠覆书写”与身份建构——解读林幸谦《狂欢与破碎》的反模拟书写
7
作者 刘桂茹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5期76-79,共4页
马华作家林幸谦的散文集《狂欢与破碎》是作家本人提出的"后散文理论"的重要实践。文集中的反模拟书写模式即是对传统散文写作成规的突破。林幸谦的这种"颠覆书写"源自于其深切的边缘体验和"暧昧"的文化... 马华作家林幸谦的散文集《狂欢与破碎》是作家本人提出的"后散文理论"的重要实践。文集中的反模拟书写模式即是对传统散文写作成规的突破。林幸谦的这种"颠覆书写"源自于其深切的边缘体验和"暧昧"的文化身份,是作家逃遁现实、建构其文化认同的一种独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与破碎》 后散文理论 颠覆书写 身份建构
下载PDF
清代诸子学兴盛与文章发展史观的变迁——以章学诚、刘师培文章史观的接续与发展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宁俊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8,共7页
中国古代文章理论观念的提出与变化,往往有学术思想变迁的理论基础和推动作用,诸子学的影响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清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兴盛,章学诚、刘师培身处不同时期,二人自觉将诸子学与文章学的思考结合起来。章学诚明确提出战国文章... 中国古代文章理论观念的提出与变化,往往有学术思想变迁的理论基础和推动作用,诸子学的影响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清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兴盛,章学诚、刘师培身处不同时期,二人自觉将诸子学与文章学的思考结合起来。章学诚明确提出战国文章在文章发展史中的地位问题,刘师培则承接章学诚,明确阐发了战国文章的价值,这一论述直接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散文史研究;章学诚围绕战国诸子对文章体貌流变的论述略引端绪,之后刘师培则站在文章发展史的高度,由"辨章学术"从而梳理文章发展之源流、规律,这是当代研究值得借鉴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学 诸子学 文章史观 诸子散文 章学诚 刘师培
下载PDF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福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赋文体的包容性、依附性所致,如赋长期依附于诗文之间,同时又受到古代"杂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古代文章学的体用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诗文理论 互渗
下载PDF
《文则》的实用文章学理念及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莉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35-138,共4页
《文则》是宋代第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其文章学理念具有鲜明的重实用性特征,不仅"文章"概念上偏重实用性,而且文章法则上也以实用性为准绳。从文章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则》是中国古代文章风格由重文学性转向重实用性的理论标... 《文则》是宋代第一部文章学理论著作,其文章学理念具有鲜明的重实用性特征,不仅"文章"概念上偏重实用性,而且文章法则上也以实用性为准绳。从文章学史的角度来看,《文则》是中国古代文章风格由重文学性转向重实用性的理论标志,这种重实用的文章学理念对后来的文章学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则》 实用性 文章学
下载PDF
论古代“文章学”的兴起与嬗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俊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68-172,194,共6页
经义考试让程颐看到散体文章创作的兴盛、普及,认识到文章与阐发经学义理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文章之学"。朱熹、吕祖谦等人则认识到从义理的角度阐发经典与围绕立意写作经义文章。他们在如何分析文章的篇章字句... 经义考试让程颐看到散体文章创作的兴盛、普及,认识到文章与阐发经学义理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文章之学"。朱熹、吕祖谦等人则认识到从义理的角度阐发经典与围绕立意写作经义文章。他们在如何分析文章的篇章字句等方面有高度的契合,由此他们也真正赋予"文章之学"切实的内涵。程颐将"文章之学"与"训诂之学""儒者之学"并列提出,也是对文、道分立的明确体认,以此为契机,明清文章学由关注法度向审美领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之学” 程颐 朱熹 吕祖谦 文章法度 文道关系
下载PDF
“为文全在气盛”——曾国藩古文艺术特色之探析
12
作者 翔云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6-80,共5页
明清八大家之一的曾国藩作为桐城派中兴大将,传承古代文学理论"文气说",创造性地提出"为文全在气盛"的观点,并认为"气"或指先天的气质,或指人的精神力量,更多是指文章的气势神韵。曾氏在古文创作中,开拓&... 明清八大家之一的曾国藩作为桐城派中兴大将,传承古代文学理论"文气说",创造性地提出"为文全在气盛"的观点,并认为"气"或指先天的气质,或指人的精神力量,更多是指文章的气势神韵。曾氏在古文创作中,开拓"气盛"途径,通过声调铿锵、排偶句式、倔强个性、文章内容显现出来。曾国藩把"气盛说"扩展为"众艺相通说",再扩大为"四象说",超越方苞"义法说",无怪乎成为桐城派"中兴之明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文气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元代文章创作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洪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6-89,共4页
元代的文章创作理论较之唐宋时期更趋于细致和实用,集中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从审题、立意、结构、行文乃至风格、文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释,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唐宋派",乃至清代的"桐城派"... 元代的文章创作理论较之唐宋时期更趋于细致和实用,集中地探讨文章写作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从审题、立意、结构、行文乃至风格、文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释,对明代的"前后七子""唐宋派",乃至清代的"桐城派"散文理论影响都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论 审题 结构 行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