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与死亡 被引量:2
1
作者 惠松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共7页
哲学历来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意味着哲学本身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的临终哲学遗言确立了哲学与人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哲学家对遗言的接受及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索,使哲学成为"死的哲学"。这种受死控制的哲学基于... 哲学历来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意味着哲学本身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的临终哲学遗言确立了哲学与人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哲学家对遗言的接受及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索,使哲学成为"死的哲学"。这种受死控制的哲学基于古希腊的死亡观。要使哲学摆脱死亡的控制,必须依据其他的死亡观,即基督教的死亡观。即使克服了死亡的控制,哲学本身的死亡也在所难免,因为哲学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家 死亡 隐微写作 死亡观 基督教
下载PDF
隐微写作的文本艺术结构与功能论析——以列奥·施特劳斯的经典阐释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海坤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01-108,共8页
隐微写作通过精心结撰文本来实现双重教诲的目标,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列奥·施特劳斯以对隐微文本艺术结构的细致剖析来阐发古典作者的微言大义,其阐释始终关注文本体裁和文学修辞,将诗的艺术与哲学教育相结合。但是,诗与哲学的异... 隐微写作通过精心结撰文本来实现双重教诲的目标,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列奥·施特劳斯以对隐微文本艺术结构的细致剖析来阐发古典作者的微言大义,其阐释始终关注文本体裁和文学修辞,将诗的艺术与哲学教育相结合。但是,诗与哲学的异质性从逻辑上质问隐微表达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奥·施特劳斯 隐微写作 文本艺术结构 诗与哲学之争
下载PDF
列奥·施特劳斯隐微学说指谬
3
作者 朱海坤 《深圳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66-74,共9页
列奥·施特劳斯把哲学与政治的本性冲突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从事隐微写作的必要条件。哲学试图以关于万物的知识否定和取代作为城邦共同体之基础的关于万物的公共意见,哲学与城邦之间存在不可化解的永恒矛盾,苏格拉底之死正是这一矛盾... 列奥·施特劳斯把哲学与政治的本性冲突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从事隐微写作的必要条件。哲学试图以关于万物的知识否定和取代作为城邦共同体之基础的关于万物的公共意见,哲学与城邦之间存在不可化解的永恒矛盾,苏格拉底之死正是这一矛盾的悲剧性表征。面对哲学的危险处境,柏拉图吸取了苏格拉底之死的教训,以审慎的态度保持言辞的克制,用字里行间的写作方式来保障哲学探究和哲学教育的自由。这种独特的写作技艺被中古时期的伊斯兰-犹太哲学家所继承,以此作为克服理性与启示之冲突、维持雅典与耶路撒冷所代表的两种生活方式张力平衡的方法。施特劳斯以哲学家与大众之间绝对的天性差异作为隐微写作的充分条件,认为哲学家在知性和德性上的完善保障了隐微教诲的顺利实现。施特劳斯对隐微写作的必要性和充分性的论证存在难以自洽之处。其一,哲学家与大众的二分法是一种虚假的绝对二元论;其二,德性与思想的同质性缺乏理论根据;其三,隐微写作依赖的诗艺掌握在诗人手中,这使隐秘教诲面临被泄露的风险;其四,在疑似从有的著作审查制度下,含混其词的表达法未必能让隐微作者得以幸免。除此之外,施特劳斯将隐微学说作为克服现代历史主义思维方式,但历史主义与隐微主义呈现为二律背反,隐微写作的被遗忘成为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奥·施特劳斯 古典政治哲学 隐微写作 历史主义
下载PDF
《裘利斯·凯撒》:“诗与哲学之争”的隐微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艳平 李伟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9,共10页
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中塑造了四个典型人物:斯多葛主义者勃鲁托斯、伊壁鸠鲁主义者凯歇斯、意志至上者凯撒与诗性哲人安东尼,并在重大历史语境中重构了他们各自的欲望、思维方式、选择、行动及命运间的复杂关系,进而实现了他... 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中塑造了四个典型人物:斯多葛主义者勃鲁托斯、伊壁鸠鲁主义者凯歇斯、意志至上者凯撒与诗性哲人安东尼,并在重大历史语境中重构了他们各自的欲望、思维方式、选择、行动及命运间的复杂关系,进而实现了他对"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的显性问题的隐微书写。这一书写有意识地将不同思维方式固化到四个有着不同体格、性格、德行、政治智慧的典型人物之中,不仅折射出莎士比亚在"诗与哲学之争"问题上的立场与观点,而且表明他是一个将文学、哲学、政治融为一体进行综合考量的艺术大家,明显流露出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忧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裘利斯·凯撒》 诗与哲学之争 隐微书写
原文传递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姗姗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学派 卢梭 双重倾向 隐微写作 布鲁姆 《爱弥儿》
下载PDF
哲人的自知、自辩与自卫——论由苏格拉底之死而来的哲学的政治转向
6
作者 杨帆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苏格拉底之死促成了哲人自我知识的产生,这种自知使后世哲人意识到自辩与自我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导致了哲学的政治转向,即古典政治哲学的诞生。
关键词 苏格拉底哲学 政治生活 哲学生活 哲人 政治哲学 隐微书写 显白书写
下载PDF
双重写作与启蒙——施特劳斯与托兰德问题
7
作者 刘小枫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9,共8页
施特劳斯在论及隐微写作传统时为何对曾经专论此传统的托兰德只字未提?其实,在《迫害与写作艺术》中,施特劳斯借迈蒙尼德反驳了托兰德的老师斯宾诺莎。将隐微写作归因于政治迫害,是托兰德"显白/隐微"论的关键论点,这种主张已... 施特劳斯在论及隐微写作传统时为何对曾经专论此传统的托兰德只字未提?其实,在《迫害与写作艺术》中,施特劳斯借迈蒙尼德反驳了托兰德的老师斯宾诺莎。将隐微写作归因于政治迫害,是托兰德"显白/隐微"论的关键论点,这种主张已经成为现代启蒙学说的基础——哲学探究的思想自由已是现代民主政制的基础。然而,施特劳斯向有心人传达的是古典的隐微论教诲:隐微写作的必要性并非仅仅由于政治迫害,更多是由于哲学与社会的天然对立、以及哲人对社会承担的政治责任。《迫害与写作艺术》书名看起来像支持现代启蒙式的隐微论,实际上是要恢复古典的隐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 托兰德 隐微写作 自然神论
下载PDF
忏悔的诗学:钱谦益《投笔集》中的用事和隐微写作
8
作者 李秉星 《励耘学刊》 2021年第2期248-269,425,426,共24页
《投笔集》为钱谦益晚年最后的诗歌结集,也是其入清后“廋辞■语”之晚期风格的集中体现。组诗暗藏典故的创作方式兼具遗民“诗史”与隐微写作的双重特征,其书写策略即不断借助历史中的“客观对应物”将个人、家庭与时代讯息进行交织编... 《投笔集》为钱谦益晚年最后的诗歌结集,也是其入清后“廋辞■语”之晚期风格的集中体现。组诗暗藏典故的创作方式兼具遗民“诗史”与隐微写作的双重特征,其书写策略即不断借助历史中的“客观对应物”将个人、家庭与时代讯息进行交织编码,诗歌也由此成为历史话语的迷宫。由于钱氏身列贰臣,其颇具争议的身份暂时剥夺了《投笔集》中传递复明意志与遗民情怀的可信程度,而绵密的用事与互文使钱氏得以借助他人业已典律化的历史经验,赋权自我尚未被时代认可的困境与痛苦,此亦可视为一个忏悔的变节者欲以“诗魔”(诗性表达的痴迷)拯救“心魔”(身仕二朝的心结)的诗学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投笔集》 隐微写作 用事 诗史
下载PDF
作为政治的解释学与当代解释学之争
9
作者 高山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作者死了"和"抬头阅读"等的提出标志着当代解释学对读者至上观念的强调已经达到极致。从城邦与哲学永恒冲突的观念出发,施特劳斯提出了"隶属性"的贴近阅读原则,试图达到像古典哲人理解自己那样去理解他... "作者死了"和"抬头阅读"等的提出标志着当代解释学对读者至上观念的强调已经达到极致。从城邦与哲学永恒冲突的观念出发,施特劳斯提出了"隶属性"的贴近阅读原则,试图达到像古典哲人理解自己那样去理解他们,这有力对抗了当代解释学对读者"生产性"功能的过度强调,使"如何理解过去的文本"再度成为一个问题。在施特劳斯看来,文本并非如当代解释学所认为的只有一种意义,而是同时包含字面意义和隐微寓意两种意义。为了保护哲人免遭迫害、为了保护政治责任和道德基础不被颠覆,过往的伟大哲人往往采取隐微的写作技艺,即向多数俗众传播无害的正统说辞,向少数智慧读者教诲无畏的真理言辞。因此,一部外传作品在施特劳斯那里绝非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研究施特劳斯的隐微写作和双重教诲学说,对勘施特劳斯与当代解释学诸家的理论歧见,对于推进解释学基本问题的深度思考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解释学 “显白—隐微”写作技艺 哲学解释学 读者反映理论 解构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