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磨蚀的防护技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莹 陈德新 崔旭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0-62,共3页
分析了我国水轮机组的磨蚀现状,总结50 a水轮机磨蚀及防护的经验教训,推广抗磨蚀的成功经验及先进技术;针对现今磨蚀防护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新的观念引导磨蚀防治的发展.
关键词 泥沙磨蚀 磨蚀防治 状态检修
下载PDF
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俊飚 《云南环境科学》 2001年第2期4-7,29,共5页
中国土壤侵蚀面积达 492km2 ,除土壤、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外 ,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影响也很大。土壤侵蚀不仅破坏土地资源 ,而且制约粮食生产 ,污染水环境、淤积库容湖泊、危害城市安全 ,必须积极加以防治。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中国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从丹江口、葛洲坝水库下游河床冲刷看三峡工程下游河床演变对航道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贾锐敏 《水道港口》 1996年第3期1-13,共13页
从三峡工程下游宜昌~城陵矾河段的地形、地貌、河型、河床泥沙组成及河岸、河床的抗冲性等方面与丹江口水库下游黄家港至皇庄河段的比较来看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它们在工程建成后河床的冲刷模式应是相近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丹江口... 从三峡工程下游宜昌~城陵矾河段的地形、地貌、河型、河床泥沙组成及河岸、河床的抗冲性等方面与丹江口水库下游黄家港至皇庄河段的比较来看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它们在工程建成后河床的冲刷模式应是相近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丹江口水库下游不同河段河床冲刷平均河底高程降低值△h与水位下降值△Z的关系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对宜昌至城陵矶河段航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下游 河道演变 航道影响
下载PDF
三峡地区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被引量:3
4
作者 熊铁 冯明汉 《中国三峡建设》 1996年第10期23-25,共3页
三峡地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 三峡地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这是增强三峡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三门峡至灵宝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子麟 乔玲玲 王萍 《河南交通科技》 2000年第3期47-50,64,共5页
通过对三灵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计,系统论述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三灵高速公路 弃土场 取土场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浅析水土保持与防洪抗灾的基本决策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燕 《云南环境科学》 2000年第2期31-33,共3页
1991、 1996、 1997和 1998年的几次洪灾 ,造成了 617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除气象因素外 ,水土流失是引发洪灾的一个极为主要的因素。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坚持综合治理 ,良化生态环境 ,搞好小流域治... 1991、 1996、 1997和 1998年的几次洪灾 ,造成了 617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除气象因素外 ,水土流失是引发洪灾的一个极为主要的因素。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坚持综合治理 ,良化生态环境 ,搞好小流域治理是保持水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防洪抗灾
下载PDF
强化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俊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56-61,共6页
首先回顾淮河流域的灾难历史,并简述建国以来的治淮成就。同时指出治淮工作的薄弱环节,即对水土保持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了严重危害。最后着重阐明80年代以来的新历程,以及进一步强化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建议。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下载PDF
基于土壤侵蚀控制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研究 被引量:89
8
作者 高海东 李占斌 +5 位作者 李鹏 贾莲莲 徐国策 任宗萍 庞国伟 赵宾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3-1515,共13页
以整个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水土保持措施容量定义为某一区域能容纳的最大适宜水土保持措施量。根据梯田、林地和草地的适宜布设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支持下,确定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使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 以整个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首先将水土保持措施容量定义为某一区域能容纳的最大适宜水土保持措施量。根据梯田、林地和草地的适宜布设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支持下,确定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使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计算了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和2010年现状土壤侵蚀模数,并将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现状土壤侵蚀模数之比定义为土壤侵蚀控制度。随后使用土壤侵蚀控制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土高原2010年现状土壤侵蚀模数为3355 t·km-2·a-1,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1921 t·km-2·a-1,土壤侵蚀控制度为0.57,属于中等水平。相比于现状条件,在水土保持措施容量条件下,微度侵蚀区比例从50.48%提高至57.71%,林草覆盖率从56.74%增加至69.15%,梯田所占比例由4.36%增加到19.03%,人均粮食产量可从418 kg·a-1提高至459 kg·a-1。研究成果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控制度 治理潜力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原文传递
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朱青 王兆骞 尹迪信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对旱坡地水土保持的截流沟措施、横坡种植措施和植物篱措施进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露耕地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表径流达到4 044.4m3/hm2.a、土壤流失高达172.4 t/hm2.a,以此速率流失土壤,其耕层(15 cm)约在12年后,将被冲刷殆尽。... 对旱坡地水土保持的截流沟措施、横坡种植措施和植物篱措施进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露耕地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表径流达到4 044.4m3/hm2.a、土壤流失高达172.4 t/hm2.a,以此速率流失土壤,其耕层(15 cm)约在12年后,将被冲刷殆尽。截流沟措施与横坡种植措施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702.6m3/hm2.a和土壤流失19.2 t/hm2.a;但其占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收益小。植物篱种植措施与横坡种植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345.3m3/hm2.a;土壤流失21.0 t/hm2.a。虽然植物篱占据耕地面积,但并不影响农作物产量。植物篱种植下的耕层土壤的酸碱度和质地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土壤侵蚀速率远低于易风化土壤的成土速率,同时结合人工翻耕,每年平均以17.5 cm的速度形成梯坎,以1.1°的速度减缓坡度。该项措施最终可实现坡改梯的目的,实现旱坡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植物篱 水土保持措施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国家生态安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士余 左长清 孟菁玲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探讨水土保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保护两道生态屏障、防治洪涝灾害的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屏障 洪涝灾害 生态修复 管理模式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黄土残塬区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水蚀的研究(Ⅰ)──影响细沟侵蚀因素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治国 魏忠义 +2 位作者 段喜明 高昌珍 王春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1-57,共7页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高条件下,影响细沟侵蚀的多项因素,筛选出了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即降雨、坡度、土壤容重和地面处理(耕作措施);得出了水流动力是影响细沟侵蚀较好的综合...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高条件下,影响细沟侵蚀的多项因素,筛选出了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即降雨、坡度、土壤容重和地面处理(耕作措施);得出了水流动力是影响细沟侵蚀较好的综合指标和细沟流平均输沙率能更好地反映细沟侵蚀强度的结论,表明二者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发现随着细沟表面糙率的增加,细沟的侵蚀量也增加,这与通常认为糙率增加,有助于减缓流速,减少侵蚀量的结论正好相反,说明随着糙率的增加,土壤抗蚀力的降低比水流侵蚀力的降低更快,因此建议坡耕地在汛期休闲时,应尽量采用免耕、少耕,留茬等增强土壤抗蚀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残塬 人工降雨 细沟侵蚀 坡耕地水蚀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山仑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 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神府—东胜矿区风蚀水蚀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学田 唐克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共7页
风蚀水蚀交互作用是风蚀水蚀交错带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以神府—东胜矿区为研究范围,讨论了风蚀水蚀交互作用的时间分布规律和全矿区、小流域及坡面3种空间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讨论了风蚀水蚀交互作用与坡面侵蚀和沟谷侵蚀的发育。
关键词 风蚀水蚀交错带 风蚀水蚀交互作用 分布规律 坡面侵蚀 沟侵蚀
下载PDF
略谈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卫兵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前人们对“水土流失”等名词的理解不一,可概括为五种类型。导致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为水土保持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语言词汇两个方面。“水土流矢”与“土壤侵蚀”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基本概... 目前人们对“水土流失”等名词的理解不一,可概括为五种类型。导致理解歧义的原因,主要为水土保持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语言词汇两个方面。“水土流矢”与“土壤侵蚀”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必须同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涵义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蚀)多尺度过程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韩晓燕 钱鞠 +2 位作者 王磊 刘芬 毛泽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7-1498,共12页
从产生土壤侵蚀机理出发,分别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坡面、沟谷、小流域、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水蚀)研究现状与取得的进展.结合平凉城南侧泾河一级支沟的纸坊沟小流域治理实践和调查,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实施的经... 从产生土壤侵蚀机理出发,分别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坡面、沟谷、小流域、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水蚀)研究现状与取得的进展.结合平凉城南侧泾河一级支沟的纸坊沟小流域治理实践和调查,总结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措施实施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建议未来的研究向着"规划性"、"综合性"、"量化尺度性"、"弱化尺度性"模型的研究方向发展,这对提高地区水土保持质量、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实现水保效益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水蚀) 多尺度过程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清水冲刷河床稳定粗化层级配计算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文社 曹叔尤 +1 位作者 张红武 刘兴年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5,共7页
通过对冲刷及粗化相互制约机理的探讨 ,提出了确定最大起动粒径的条件及方法。认为小于起动粒径的泥沙有部分停留在床面上 ,而大于最大起动粒径的泥沙颗粒则全部停留在床面上。同时考虑了由于较小颗粒的起动输移 ,部分原来由小颗粒覆盖... 通过对冲刷及粗化相互制约机理的探讨 ,提出了确定最大起动粒径的条件及方法。认为小于起动粒径的泥沙有部分停留在床面上 ,而大于最大起动粒径的泥沙颗粒则全部停留在床面上。同时考虑了由于较小颗粒的起动输移 ,部分原来由小颗粒覆盖的大颗粒露出于河床表面 ,露出的颗粒同样也参与了粗化层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清水冲刷稳定后床面粗化层级配的方法 ,该方法仅与床沙初始级配及其初始水流条件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粗化层级配 理论探讨 清水冲刷 河床粗化
下载PDF
神府东胜矿区侵蚀营力及风、水蚀相互作用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学田 唐克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38,共6页
神府东胜矿区主要侵蚀营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和人为活动。侵蚀营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分布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力、水力相互作用及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形成了风、水蚀地区特有的坡面微地貌形态和垂直分带。
关键词 侵蚀营力 水蚀 风蚀 神府东胜矿区
下载PDF
秦岭的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护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秦岭是中国中部巨型的纬向山脉,是华北、华南重要的自然分界线,虽然秦岭的隆升问题取得重要进展,但在隆升的时间、幅度、速率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归纳论证,通过对渭河盆地的沉积响应研究后,提出有关秦岭隆升研究的新... 秦岭是中国中部巨型的纬向山脉,是华北、华南重要的自然分界线,虽然秦岭的隆升问题取得重要进展,但在隆升的时间、幅度、速率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归纳论证,通过对渭河盆地的沉积响应研究后,提出有关秦岭隆升研究的新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岭构造隆升的气候、灾害效应方面的成果作了论述,气候效应体现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两个方面,灾害效应包括水土流失、地震活动性以及地裂,认为秦岭的隆升是导致气候、灾害效应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气候和灾害效应的总结,为研究区未来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水土流失 地震 秦岭山地
下载PDF
北京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段淑怀 周玉喜 刘大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北京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根据防护目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并提出北京地... 北京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根据防护目的、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人机交互判读分析方法,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并提出北京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水土流失 防治区划 防治对策 山洪 泥石流 土壤侵蚀强度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志琴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z1期97-98,共2页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过去,由于片面强调水利工程主体的建设而忽视了水土保持工作,大部分水利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水土流失。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总结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般性防护措施。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