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2 位作者 肖建新 陈志勇 姜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东海西湖凹陷形成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环境 ,盆内的第三系沉积厚万余米。盆地经历过多次构造反转 ,形成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综合分析表明 ,分隔裂陷和拗陷期充填的 T03 界面代表裂后不整合面 ,T02 和 T01 界面代表了与挤压反转有关的 2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其最大剥蚀量分别达 1 0 0 0 m、 2 5 0 0 m和 30 0 0 m。挤压反转不整合面的最大剥蚀带与强烈的挤压断褶带分布相一致。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剥蚀量的大小与盆地内的油气聚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不整合面 剥蚀量 构造反转 东海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土壤水蚀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申震洲 刘普灵 +2 位作者 谢永生 郑世清 琚彤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22,共5页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不同下垫面(裸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自然地貌径流小区,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分析2 a来的产流事件的径流量、产沙量、入渗率数据,发现其随次降雨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相同雨强条件下,裸地小区的径流量最大,为荒草地...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不同下垫面(裸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自然地貌径流小区,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分析2 a来的产流事件的径流量、产沙量、入渗率数据,发现其随次降雨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相同雨强条件下,裸地小区的径流量最大,为荒草地的6倍,为灌木地的2.4倍,裸地远大于有林草覆被小区;同时裸地小区的产沙量最大时是灌木地的82倍,是荒草地的150倍,可见林草覆被大大减少了黄土坡地的土壤侵蚀;在各次降雨过程中,灌木地的平均入渗率为90%,荒草地的平均入渗率为85%,而裸露地的平均入渗率为60%且远低于林草覆被黄土坡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下垫面 径流量 产沙量 入渗率
下载PDF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林育 焦菊英 陈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 泥沙输移比是反映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能力的指标,对正确评价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流域治理决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算(根据定义)与模型计算(通过建立泥沙输移比模型)2种。直接计算的关键是土壤侵蚀量的获取,而计算模型目前主要有因子经验模型、分布式模型与物理模型。在对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土壤侵蚀量获取方法及建立的泥沙输移比模型进行总结与评述的基础上,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一些地区,分析了其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3个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比 侵蚀量 输沙量 泥沙输移比模型 研究方法 成果分析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子煜 张明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02 、T4 2 、T03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02 反射界面为斜... 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02 、T4 2 、T03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02 反射界面为斜坡-褶皱型地层剥蚀模式,剥蚀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构造带,沿龙井一井—东海一井—花港一井—玉泉二井—残雪一井一线附近的地层剥蚀量最大,可达2 0 0 0 m以上;西部斜坡区次之。T4 2 反射界面地层剥蚀模式为过渡型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在凹陷东部边缘较大,最大可达80 0 m以上;中央背斜带的东海一井构造带、龙井一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残雪一井构造带、春晓构造带等有局部剥蚀,一般在4 0 0~6 0 0 m以内。T03反射界面为断块-斜坡地层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以西部斜坡最大,中央背斜局部构造有剥蚀。西部斜坡带剥蚀量一般在2 0 0~80 0 m之间,中央构造带的龙井二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天外天一井构造带以及东缘构造带有较少剥蚀,一般在2 0 0~4 0 0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西湖 凹陷新生界 不整合面地层 剥蚀厚度 剥蚀量 构造位置
下载PDF
流域泥沙输移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旺成 李天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基于对已有泥沙输移比相关研究的总结,探讨了泥沙输移比的定义和作用。根据泥沙输移比的内涵,结合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分析了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基于国内外泥沙输移比计算的实例,总结了主要流域泥沙输移比数值的变化范围。目前泥... 基于对已有泥沙输移比相关研究的总结,探讨了泥沙输移比的定义和作用。根据泥沙输移比的内涵,结合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分析了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基于国内外泥沙输移比计算的实例,总结了主要流域泥沙输移比数值的变化范围。目前泥沙输移比计算仍以对流域侵蚀和输移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主,由于对泥沙输移比的理解有所不同,不同研究获得的计算公式形式多样,且往往针对具体的研究区域,适用性差。如何构建适用局部较大区域的泥沙输移比计算公式仍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侵蚀量 沉积量 泥沙输移比
下载PDF
辽西地区农耕坡地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4 位作者 蒋春光 郑家明 冯良山 白伟 杨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探讨辽西地区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2006—2010年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随之增加,并且对侵蚀量的影响大于对径流量... 为探讨辽西地区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2006—2010年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随之增加,并且对侵蚀量的影响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谷子的保水护土效果优于甘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量为天然荒坡地<农耕地<裸坡地;丰水年及7月份农耕地土壤侵蚀较严重;降雨因子中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I30)对侵蚀量和径流量影响较大,且随坡度的增大,二者对侵蚀量的影响增大,但对径流量的影响增加不明显。高雨强下,累积径流量与侵蚀量显著正相关,中低雨强下,二者关系不明显。随着坡度的增大,径流对土壤侵蚀影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坡耕地 径流量 侵蚀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3 位作者 卢林 蔡文杰 王必金 董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由于构造作用产生了多个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为T11、T10、T9、T8′、T8、T7和T1反射界面,在盆地内的不同部位易于识别,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或侵蚀不整合界面特征。古近系和新近系之间的T1不整合面形成于古近纪末期... 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由于构造作用产生了多个不整合面,地震剖面上为T11、T10、T9、T8′、T8、T7和T1反射界面,在盆地内的不同部位易于识别,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或侵蚀不整合界面特征。古近系和新近系之间的T1不整合面形成于古近纪末期的盆地整体抬升,对下伏地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剥蚀,沿盆地南缘的剥蚀层位深,剥蚀量大,反映盆地南缘整体相对隆起,与江南古陆的隆起作用有关。T1界面剥蚀带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反映了盆地在古近纪末受到了北东-南西向的挤压或压扭作用,该作用造成盆地整体抬升,强化了北西向展布的低凸起,产生了近北西向的洼陷和剥蚀带。盆内主要的剥蚀带主要受控于早期北西向断裂反转造成的隆起作用,另外,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也存在压扭性逆冲作用,造成局部强烈隆升并遭受剥蚀。对T10、T8′、T8和T7不整合面剥蚀量的平面编图表明,白垩系基本全区遭受剥蚀,T8′、T8界面只造成区内局部剥蚀,T7界面的剥蚀量在南部最大,向盆地内减小,反映了盆地南部江南古陆的早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剥蚀量 构造意义 白垩-新近纪 江汉盆地
下载PDF
输沙量、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的流域尺度关系——以赣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景可 焦菊英 +1 位作者 李林育 张世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3-1170,共8页
输沙量、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的流域尺度转换研究是当前流域侵蚀产沙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旨在通过尺度转换理论将坡面小区试验研究成果转换到流域的更大范围。以赣江流域实测输沙量和计算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数据为基础,探讨了该流域3个... 输沙量、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的流域尺度转换研究是当前流域侵蚀产沙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旨在通过尺度转换理论将坡面小区试验研究成果转换到流域的更大范围。以赣江流域实测输沙量和计算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数据为基础,探讨了该流域3个变量的流域尺度关系,进而研究分析了3个变量尺度转换的可能性。3个变量与流域面积的关系散点图和相关方程都反映了这3者与流域面积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悖于前人反比关系的结论。文章还阐述了流域面积的内涵及输沙量、侵蚀量和输移比的影响因素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发现3个变量的影响因素与流域面积不存在尺度效应。由此推断在赣江流域输沙量、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实现尺度转换存在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研究结论是否成立或是否具有普遍性意义还有待于更多流域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侵蚀量 输移比 尺度转换 流域面积 赣江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花岗岩风化土体侵蚀表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加盼 王秋霞 +3 位作者 邓羽松 万印康 刘丹露 丁树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9,共6页
选择湖北通城花岗岩发育较典型、质地差异较大的粘壤土和砂质土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试验小区,进行3场人工模拟降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土壤表面侵蚀形态的微观变化及过程进行高精度、实时监测,从形态学上探讨了土壤侵蚀过程及分布... 选择湖北通城花岗岩发育较典型、质地差异较大的粘壤土和砂质土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试验小区,进行3场人工模拟降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土壤表面侵蚀形态的微观变化及过程进行高精度、实时监测,从形态学上探讨了土壤侵蚀过程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三维激光扫描仪及其配套的软件能准确地测量降雨前后2个坡面的土表微域DEM。结合ArcGIS软件对DEM进一步分析,计算了降雨后土壤侵蚀体积与土壤流失量,且3场人工降雨试验测得的试验误差均低于5%。经过精度验证表明,三维激光扫描仪可应用于坡面产流产沙研究,且测算精度较高;(2)将DEM导入到ArcGIS中进行分析处理,获取了坡面侵蚀后的微地形坡度变化,分析得出高级别的坡度主要分布在坡底,说明坡底以上土体表面遭受侵蚀的面积较少,在坡底部易形成冲沟;一次降雨后粘壤土和砂质土的1,2级的栅格比例分别减少了19.26%和12.39%,说明砂质土在降雨时土壤的侵蚀速度更快。后2场降雨中侵蚀速度趋于稳定;(3)获取了坡面侵蚀后的微地形粗糙度变化,分析得出在第1场降雨中土壤含水率较小时,粘壤土粗糙度的增幅为14.29%,砂质土则为11.32%,粘壤土的增幅高于砂质土;在第2,3场降雨中土壤含水率达到饱和时,砂质土粗糙度的降幅分别为3.39%,4.24%,粘壤土则分别为3.33%,4.17%,砂质土粗糙度的下降速度较大,侵蚀速度大于粘壤土。试验定量研究了土壤侵蚀形态的微观变化,可以为花岗岩区域土壤侵蚀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土壤侵蚀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DEM 侵蚀量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岳树堂 申万明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3期83-87,共5页
通过对河北省土壤侵蚀的分析,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区域内河流的土壤侵蚀模数变化幅度较大,虽具有相同流域面积,但侵蚀量却相差数百倍。土壤侵蚀受地形、土壤性质、降雨量和植被覆盖... 通过对河北省土壤侵蚀的分析,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区域内河流的土壤侵蚀模数变化幅度较大,虽具有相同流域面积,但侵蚀量却相差数百倍。土壤侵蚀受地形、土壤性质、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率等的影响,通过1980年前后各水系侵蚀量对比分析,发现植被的改善对减少该地区土壤侵蚀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该区土壤侵蚀量时空分布的结果显示,土壤侵蚀量年内和年际变化幅度均大于降水量变化幅度,年一次较大降水的侵蚀模数占全年平均侵蚀模数的24.5%~100%,最大年泥沙侵蚀模数是多年平均值的2.2~14.1倍。分析并掌握河北省土壤侵蚀主要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可以为主管部门制定水保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模数 侵蚀量 空间分布 植被覆盖率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新老第三纪界面地层剥蚀量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智平 刘继国 +1 位作者 张卫海 查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9-105,共7页
辽河盆地新老第三纪地层间断面 (N/E)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 ,界面之下的裂陷沉积地层在早第三纪末期遭受了强烈剥蚀。在运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了近 4 0口单井的地层剥蚀量的基础上 ,分析了地形对地层剥... 辽河盆地新老第三纪地层间断面 (N/E)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 ,界面之下的裂陷沉积地层在早第三纪末期遭受了强烈剥蚀。在运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了近 4 0口单井的地层剥蚀量的基础上 ,分析了地形对地层剥蚀的控制作用 ,恢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N/E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结果显示该区域内N/E间断面地层剥蚀量的横向变化具有北部大、南部小、古河道两侧大、河道所在位置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量 N/E间断面 辽河盆地 地层界面 新第三纪 老第三纪 声波时差资料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河势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北林 万建蓉 黄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21-24,共4页
利用不平衡输沙原理,对汉江中下游河道进行不同调水方案的冲淤计算及河势变化分析。计算成果表明:河道冲刷量调水145亿m3方案小于调水15亿m3方案;水位下降值调水145亿m3方案也较调水15亿m3方案的小。调水145亿m3后,下游水量减少,给汉江... 利用不平衡输沙原理,对汉江中下游河道进行不同调水方案的冲淤计算及河势变化分析。计算成果表明:河道冲刷量调水145亿m3方案小于调水15亿m3方案;水位下降值调水145亿m3方案也较调水15亿m3方案的小。调水145亿m3后,下游水量减少,给汉江中下游河势、防洪、引水和航运带来一定的影响,须开辟其它水源或修建工程满足汉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及航运用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冲刷量 水位 数学模型 汉江中下游 防洪
下载PDF
不同人工植物配置对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汉宏 张勇 +3 位作者 郑海峰 吴丽萍 吴国玺 王铁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揭示人工植被配置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半干旱地区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植物配置和对照(未治理)边坡为研究区,于2014年和2015年的5—10月,对边坡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目的]揭示人工植被配置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半干旱地区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植物配置和对照(未治理)边坡为研究区,于2014年和2015年的5—10月,对边坡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1)控制坡面径流。乔灌草和灌草配置是较好选择,其坡面径流仅为对照的42.9%和52.6%,二者无显著性差异。(2)控制边坡土壤侵蚀。3种植物配置措施都与对照区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土壤侵蚀量仅为对照区的2.3%~6.7%。日降雨量与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之间都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结论]不同植被配置对边坡侵蚀控制优于径流深,与对照区相比侵蚀量减少93%以上,而径流深仅减少了2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径流深 侵蚀量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与ANUDEM内插法的崩岗侵蚀量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季翔 黄炎和 +3 位作者 林金石 蒋芳市 余明明 李绍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28-136,共9页
崩岗是中国南方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产生的大量泥沙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其侵蚀量的预估是防治该现象的重要途径。崩岗面积较小且侵蚀剧烈,难以应用现有方法预估侵蚀量。该文应用CA-Markov模型和ANUDEM内插法对其高程... 崩岗是中国南方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产生的大量泥沙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其侵蚀量的预估是防治该现象的重要途径。崩岗面积较小且侵蚀剧烈,难以应用现有方法预估侵蚀量。该文应用CA-Markov模型和ANUDEM内插法对其高程级别模拟和空间内插,从而实现对崩岗侵蚀量的预估,并以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的一处崩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适用于对崩岗高程级别的模拟;ANUDEM内插法对崩岗地形的整体还原度较好,但对细节的刻画不够;以经过级别划分和内插处理的高程数据为基期底图计算得的崩岗侵蚀量较符合实际值,且实际侵蚀量越大,模拟精度越高;案例崩岗在一般年景、干旱年景和多雨年景中的年侵蚀量分别为:824.69、731.03和924.57 m^3,不同年景之间侵蚀量的最大差值为193.54 m^3,因此在修建崩岗拦沙坝时需考虑不同降雨年景中侵蚀量的差异。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预估崩岗侵蚀量的新思路,还可为崩岗侵蚀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模型 崩岗 侵蚀量 CA-Markov ANUDEM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近10年典型小流域对侵蚀环境演变的泥沙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宁宁 刘普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11,117,共7页
针对近年来黄河泥沙的锐减现状,以2003—2011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显现期为背景,采用典型流域剖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近10a来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侵蚀泥沙总量以及年际变化量。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大幅度下降,年平均侵蚀... 针对近年来黄河泥沙的锐减现状,以2003—2011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的显现期为背景,采用典型流域剖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近10a来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侵蚀泥沙总量以及年际变化量。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大幅度下降,年平均侵蚀模数不足500t/(km^2·a),下降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前的8.3%;如不考虑建坝初期2003年的特殊状况,小流域2004—2011年侵蚀模数平均值为144.93t/(km^2·a),为退耕前的2.4%。这表明在新的侵蚀环境背景下该小流域的侵蚀强度已稳定在轻度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侵蚀量 侵蚀模数
下载PDF
WEPP模型在北京山区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歌丽巴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王彬 张会兰 潘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6,共8页
土壤侵蚀是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防治及准确预测水土流失已成为研究土壤侵蚀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降雨事件及水文过程,WEPP模型的产生为土壤流失预测及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2001—2006年北京延庆径流小区的次降雨及25... 土壤侵蚀是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防治及准确预测水土流失已成为研究土壤侵蚀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降雨事件及水文过程,WEPP模型的产生为土壤流失预测及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2001—2006年北京延庆径流小区的次降雨及25场次野外径流小区监测数据,对WEPP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与验证,评价了该模型在北京土石山区的适用性,对北京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及其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山区褐土表土(0~10 cm)条件下,通过计算实测值和模拟值的最小累积误差法率定模型土壤参数,同时采用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和决定系数(R2)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模型有效水力传导系数、临界剪切力和细沟土壤可蚀性分别为1.400 mm/h、1.000 Pa和0.010 s/m时,模型模拟效果最佳,且径流量的模拟效果(E=0.730)优于侵蚀量的模拟效果(E=0.670)。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显示,关于降雨参数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最大30 min雨强(I30)与其呈极显著相关,对其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量;而降雨历时与径流量和侵蚀量没有关系,对其直接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模型 北京山区 径流量 侵蚀量 适用性
下载PDF
平原河道水土流失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秀丽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期111-115,132,共6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山东地区水土流失逐渐加重。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引入RUSLE模型,通过实验,对山东平原地区土壤侵蚀治理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山东某水利工程降水量最高为68 mm,最低为0.2mm,起伏较大。同时,通过该工程不同区域的...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山东地区水土流失逐渐加重。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引入RUSLE模型,通过实验,对山东平原地区土壤侵蚀治理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山东某水利工程降水量最高为68 mm,最低为0.2mm,起伏较大。同时,通过该工程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看,山东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必须进行分区治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后,其相关效益综合评价明显提升,表明研究的防治措施在实际的平原河道水土流失防治中具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成因 侵蚀量 防治措施 山东地区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坡面入渗与侵蚀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申震洲 姚文艺 +2 位作者 李勉 李伟伟 赵海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通过黄土坡面的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坡度、流量条件下坡面的侵蚀特征及坡面入渗与侵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裸坡的侵蚀量分别是草被覆盖度为30%,80%坡面的4倍和20倍;80%草被覆盖度坡面的稳定入渗率为30%覆... 通过黄土坡面的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坡度、流量条件下坡面的侵蚀特征及坡面入渗与侵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裸坡的侵蚀量分别是草被覆盖度为30%,80%坡面的4倍和20倍;80%草被覆盖度坡面的稳定入渗率为30%覆盖度坡面的2倍,是裸坡的9倍;10°坡面的侵蚀产沙量只有20°,30°坡面的1/10;20°,30°坡面的入渗率约是10°坡面的1/10;1 L/min流量下的相对稳定侵蚀量是5 L/min和7.5 L/min流量的1%左右,而3 L/min的稳定侵蚀量则为后者的20%左右;在不同的流量条件下,坡面侵蚀量随入渗率的增加呈线性减少,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条件 坡度 流量 侵蚀量 入渗率
下载PDF
原生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昌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3年第4期322-332,共11页
采用量水堰方法测定了一个原生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侵蚀量。该小流域在当地属较陡的类型,面积14.4ha。1986至1990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每年沉积在量水堰静水池和沉砂池中的沉积物约为530至1820kg,每年由堰口流出的侵蚀量估算为500至2950kg,... 采用量水堰方法测定了一个原生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侵蚀量。该小流域在当地属较陡的类型,面积14.4ha。1986至1990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每年沉积在量水堰静水池和沉砂池中的沉积物约为530至1820kg,每年由堰口流出的侵蚀量估算为500至2950kg,故每年的全部侵蚀量约为1030至4770kg,平均每公顷约为70至330kg,其中有机物约占15%。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每年侵蚀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降水强度。遇有暴雨和大强度降水较多的年份,侵蚀量明显增大。此外,侵蚀量主要来自地表流。由于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的透水性很好,估计小流域97%的降水是先渗透到土壤中,故其侵蚀量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侵蚀量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对土壤可蚀性K值与侵蚀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陶俊 何丙辉 +2 位作者 徐小军 李建兴 孙文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4种农作物引入复合种植模式中,以土壤可蚀性K值、径流量、侵蚀量为指标,对紫色土区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与水土流失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单一的种植模式相比,不同复合种植模...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4种农作物引入复合种植模式中,以土壤可蚀性K值、径流量、侵蚀量为指标,对紫色土区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与水土流失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单一的种植模式相比,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使水土流失敏感性增强,K值增大,土壤容易被侵蚀。(2)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7;与土壤黏粒含量、有机C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1,-0.637;与粉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6。黏粒及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紫色土区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弱的有效指标。(3)与柚子纯林种植模式相比,复合种植模式的径流截留效益显著。综合各项指标发现,柚子—粉葛复合模式抗侵蚀效果最好,最适宜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区 复合种植模式 K值 径流量 侵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