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bi-seasonal germination an optimal choice for an ephemeral plant living in a cold desert?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Shanlin SHI Xiang +3 位作者 WANG Shaoming LIU Jiashu MENG Fanxiang PANG W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Research on germination strategie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plant species living in extreme climate conditions. Previous research has concentrated on spring-germinated... Research on germination strategie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plant species living in extreme climate conditions. Previous research has concentrated on spring-germinated plants, while there has been little investigation on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ephemeral plants that germinate in both autumn and spring.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history strategies of autumn-and spring-germinated plants of Hypecoum erectum L. that belongs to Hypecoum in Papaveraceae fami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16 to 2017.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interval from seedling emergence to the end of the life cycle in autumn-germinated plants(202–208 d)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spring-germinated plants(53–65 d);(2) the height, crown, principal axis and the number of leaves of autumn-germinated plants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spring-germinated plants;(3) allocation of dry mass to reproduction was 30.24%(±2.41%) and 10.12%(±0.68%) in autumn-and spring-germinated plants, respectively. Autumn-germinated seedlings of H. erectum had an advantage in avoid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annual and perennial herbs that had longer periods of vegetative growth.Spring-germinated seedlings need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population when only a fewer autumn-germinated seedlings successfully overwinter. In an unpredictable environment, the germination strategy of bet hedging not only utilizes the resources and reduces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in offspring,but also ensures the survival of the plant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EMERAL plant Gurbantunggut DESERT Hypecoum erectum L. spring-germinated PLANTS autumn-germinated PLANTS
下载PDF
A New Xanthone Derivative from Hypericum Erectum 被引量:1
2
作者 TianYingAN LiHongH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23-624,共2页
A new xanthone, 1,2-dihydro-3,6,8-trihydroxy-1,1-bis (3-methylbut -2-enyl)-5-(1, 1-dimethylprop-2-enyl)xanthen-2,9-dione (1), has been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Hypericum erectum.
关键词 XANTHONE Hypericum erectum Guttiferae.
下载PDF
小连翘含金丝桃素和挥发油结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吕洪飞 胡正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3-775,共3页
目的 :为此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同时弄清主要药用成分金丝桃素和精油的存在部位。方法 :透明材料和半薄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摄影 ,同时用苏丹黑、0 .5 %醋酸镁甲醇液和 5 % Na OH溶液进行组织化学试验。结果 :小连翘的... 目的 :为此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同时弄清主要药用成分金丝桃素和精油的存在部位。方法 :透明材料和半薄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摄影 ,同时用苏丹黑、0 .5 %醋酸镁甲醇液和 5 % Na OH溶液进行组织化学试验。结果 :小连翘的主要药用成分由其分泌结构产生和贮存。各类器官的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和分泌道 3类 ,前者含金丝桃素 ,后二者含挥发油 ,并指出了 3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结论 :金丝桃素主要贮存结构——分泌细胞团 (条 )仅分布于叶、花萼、花瓣和雄蕊的花药等叶性器官中 ,分泌囊和分泌道主要存在于花萼、花瓣和果实等器官中 ,同时提出了不同药用所采集的部位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连翘 分泌结构 金丝桃素 组织化学 挥发油
下载PDF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蒙药角茴香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9
4
作者 苏琨 马强 +3 位作者 盛振华 苏燕 葛尔宁 李旻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3-535,共3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蒙药角茴香中Al,As,B,Ba,Cd,Co,Cu,Fe,Hg,In,Mn,Pb,Sr,Zn等1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前处理样品,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蒙药角茴香...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蒙药角茴香中Al,As,B,Ba,Cd,Co,Cu,Fe,Hg,In,Mn,Pb,Sr,Zn等1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前处理样品,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蒙药角茴香中14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002~0.006μg.ml-1,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5.6%~109.26%之间,RSD小于4.46%。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准确测定蒙药角茴香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微量元素 蒙药 角茴香
下载PDF
短命植物角茴香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姗霖 周永萍 +3 位作者 施翔 孟凡翔 刘家书 董金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55-1863,共9页
为了研究角茴香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生殖成功的影响,于2015年对其自然种群各水平的开花物候指数、开花过程中的花部特征变化和结实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1)角茴香种群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种群水平的花期持续时间为36... 为了研究角茴香的开花物候特征及其对生殖成功的影响,于2015年对其自然种群各水平的开花物候指数、开花过程中的花部特征变化和结实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1)角茴香种群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种群水平的花期持续时间为36d。(2)单花具有独特的花瓣结构,其内层花瓣由白色的侧裂片和黄色的兜状中裂片构成,中裂片是角茴香植物花粉二次呈现的关键功能器官;开花进程依其外层花瓣开裂大小可分为4个阶段,即外层花瓣顶端未张口、外层花瓣顶端张口5~7mm、外层花瓣顶端张口12~14mm和外层花瓣顶端张口3~5mm。(3)花序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渐进式单峰曲线,开花同步指数为0.748,个体水平表现出较高的相对开花强度,其分布频度的偏斜率为0.45,主要频度范围分别集中在20%~30%和50%~70%之间。(4)花序水平的始花日期与花期持续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数与座果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5)自然状态下,角茴香结实率和结籽率分别是82.7%±0.1%和93.6%±0.8%。角茴香开花强度分布频度上出现的高、低强度的分异趋势是吸引传粉者、促进结实的有效生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茴香 开花物候 开花振幅 相对开花强度 生殖特征
下载PDF
基于MaxEnt与ArcGIS的中国角茴香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6
作者 陈紫葳 杜燕 +1 位作者 郭静霞 杨美青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相关生态因子,对角茴香的生态适宜性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收集角茴香在中国的205个经纬度信息,结合19项生态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对角茴香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分析。影响角茴...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相关生态因子,对角茴香的生态适宜性范围进行预测和分析。收集角茴香在中国的205个经纬度信息,结合19项生态因子应用MaxEnt模型和ArcGIS对角茴香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分析。影响角茴香潜在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最冷季节降水量、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最暖季节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等。当前气候条件下,角茴香高度适宜生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河南、陕西和内蒙古南部等,面积约为77.4×104 km2;未来气候条件下,适生区将向东北部和西部扩张。该研究预测的结果与角茴香实际分布区域相符,为角茴香的可持续利用和角茴香的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角茴香 生态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角茴香中1个新的吡嗪类生物碱
7
作者 刘云 胡梦雅 +6 位作者 张文静 范雨欣 徐瑞雯 朱登辉 孙彦君 冯卫生 陈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7,共5页
采用硅胶、ODS、MCI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 L.)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吡嗪类生物碱。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1D NMR、2D NMR、UV、IR、MS等)鉴定结构分别为hyperectpy... 采用硅胶、ODS、MCI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 L.)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吡嗪类生物碱。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1D NMR、2D NMR、UV、IR、MS等)鉴定结构分别为hyperectpyrazin A(1)、1′S-(6-methylpyrazin-2-yl)-ethane-1′,2′-diol(2)、2-hydroxymethyl-6-methylpyrazin(3)和pyrazine-2-carboxylic acid(4)。化合物1为1个新的吡嗪类生物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角茴香中分离得到,并首次通过Mo_(2)(OAc)_(4)诱导的CD谱确定了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模型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化合物1~4进行体外活性评价,其中化合物2和4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在终浓度为50μmol·L^(-1)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4.40%和4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茴香 化学成分 吡嗪类生物碱 hyperectpyrazin A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山西霍山罂粟科植物花粉形态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瑞林 魏学智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2,I003,I004,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饰较光滑 ;白屈菜花粉粒长球形或近球形 ;秃疮花花粉粒近球形。角茴香花粉表面纹饰为刺状纹和细网状纹的复合纹 ,白屈菜花粉表面纹饰为细网状纹和颗粒状纹的复合纹 ,秃疮花花粉表面纹饰为细颗粒状纹。延胡索、白屈菜、秃疮花花粉粒的萌发沟均为三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角茴香 白屈菜 延胡索 秃疮花 花粉形态
下载PDF
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生物碱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薛丹 闫桂琴 郭彩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3,共4页
为比较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中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浸提博落回、角茴香和秃疮花3种植物叶片中的总生物碱,用常见生物碱显色反应检测,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并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番红花红O... 为比较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中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浸提博落回、角茴香和秃疮花3种植物叶片中的总生物碱,用常见生物碱显色反应检测,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并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总生物碱的还原性。结果表明,3种总生物碱对这两种自由基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角茴香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IC50为0.170 g/L。当质量浓度为1 g/L时,秃疮花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92.09%,3种植物的总生物碱都有还原性,但效果都不如硫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角茴香 秃疮花 总生物碱 抗氧化
下载PDF
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对杂草反枝苋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礼玲 庞珂佳 +2 位作者 李同臣 李西柳 王俊儒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以常见杂草反枝苋为受体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测定角茴香根水浸液和地上部水浸液对杂草反枝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均对反枝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根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 以常见杂草反枝苋为受体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测定角茴香根水浸液和地上部水浸液对杂草反枝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均对反枝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根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各水浸液的浓度大于0.030 g.mL-1时,即可对反枝苋种子72 h萌发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当各水浸液处理浓度大于0.010 g.mL-1时,反枝苋幼苗的根长便低于对照的50%。角茴香根水浸液对反枝苋幼苗的下胚轴产生低促高抑的浓度双重效应,当根水浸液浓度小于0.030 g.mL-1时,促进反枝苋下胚轴的生长;当根水浸液浓度大于0.030 g.mL-1时,抑制反枝苋下胚轴的生长。研究发现,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均对反枝苋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茴香 水浸液 反枝苋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山东新植物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庆梅 李静 +2 位作者 张艳敏 周凤琴 李建秀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1-512,共2页
本文报导了石竹属一新变种 ,即山东石竹DiantuschinensisL .var.shandongensisJ.X .LietF .Q .zhou及蓼属一新变型 ,即直立 蓄PolygonumaviculareL .formaerectumJ.X .LietY .M .
关键词 石竹属 山东石竹 蓼属 立直Bian蓄 山东 新变种
下载PDF
蒙药材角茴香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敖亮亮 李久明 +2 位作者 徐宁 芦宝华 陈晓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蒙药材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L是一年生罂粟科植物Papaveraceae的根或全草,是一种传统的蒙药.本文综述了角茴香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并对角茴香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蒙药材 角茴香 生物碱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长萼小连翘醇提物中黄酮类与金丝桃素类成分的HPLC/DAD-MS联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洁 王冬梅 杨得坡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利用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对植物长萼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 subsp. longisepalum L. H. Wu et D. P. Yang)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初步鉴定出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原伪金丝桃素、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等12... 利用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对植物长萼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 subsp. longisepalum L. H. Wu et D. P. Yang)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初步鉴定出金丝桃素、伪金丝桃素、原伪金丝桃素、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等12种黄酮类、酚酸类和金丝桃素类等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长萼小连翘 黄酮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 金丝桃素类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角茴香防治肝炎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白浩 杜燕 杨美青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9期38-41,共4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角茴香治疗肝炎的核心成分和相关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和HERB、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平台筛选角茴香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搜...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角茴香治疗肝炎的核心成分和相关靶点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和HERB、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平台筛选角茴香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搜集肝炎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取角茴香防治肝炎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角茴香10个有效成分的候选作用靶点有313个,肝炎相关靶点2853个。其中直立角茴香碱、别隐品碱和原阿片碱等是角茴香治疗肝炎的核心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包括GAPDH、SRC和CASP3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结合良好。结论:角茴香核心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和抑制炎症反应等过程,结合PI3K-Akt、ErbB和FoxO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肝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角茴香 异喹啉生物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国砖格孢子丝孢菌研究III. 囊梗孢属(英文)
15
作者 赵国柱 张天宇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1-353,共3页
本文报道囊梗孢属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直立囊梗孢Oncopodium erectum G. Z. Zhao & T. Y. Zhang, 其典型特征是分生孢子宽倒棒状或梨形,砖格状, 几乎总是三个横膈膜。中国新记录种为李囊梗孢Oncopodium pruni M. B. Elli... 本文报道囊梗孢属一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新种为直立囊梗孢Oncopodium erectum G. Z. Zhao & T. Y. Zhang, 其典型特征是分生孢子宽倒棒状或梨形,砖格状, 几乎总是三个横膈膜。中国新记录种为李囊梗孢Oncopodium pruni M. B. Ellis。对这两个种进行英文描述,并附图,新种具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囊梗孢 新种 李囊梗孢 新记录
下载PDF
直立介蕨是假蹄盖蕨属的成员
16
作者 王玛丽 徐皓 郑玲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对直立介蕨Dryoathyriumerectum(Z.R.Wang)W.M.Chu&Z.R.Wang与介蕨属Dryoathyrium、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的叶、毛、孢子囊群和孢子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直立介蕨叶轴和羽轴上的沟槽不明显、具有单列细胞的节状毛、孢子囊群有双... 对直立介蕨Dryoathyriumerectum(Z.R.Wang)W.M.Chu&Z.R.Wang与介蕨属Dryoathyrium、假蹄盖蕨属Athyriopsis的叶、毛、孢子囊群和孢子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直立介蕨叶轴和羽轴上的沟槽不明显、具有单列细胞的节状毛、孢子囊群有双生一脉,以及孢子的形态等特征与假蹄盖蕨属植物相似。结合叶绿体DNAtrnL-F区序列分析结果,所有形态及分子资料均表明该种植物应属于假蹄盖蕨属,应恢复其原名直立假蹄盖蕨AthyriopsiserectumZ.R.W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蕨属 直立介蕨 假蹄盖蕨属 直立假蹄盖蕨 孢子形态 分类学
下载PDF
沙生短命植物角茴香群落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姗霖 施翔 +3 位作者 董金鑫 孟凡翔 刘家书 李从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99-2306,共8页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8个角茴香自然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调查,对其群落特征和花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为进一步对其传粉适应性以及繁育系统特征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角茴香群落中包含30...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8个角茴香自然群落的群落特征和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调查,对其群落特征和花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为进一步对其传粉适应性以及繁育系统特征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角茴香群落中包含30种植物,隶属于15科28属,单种科、单种属较多。(2)根据群落组成和重要值可将8个角茴香自然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分别是角茴香+草地早熟禾+白茎绢蒿群丛、角茴香+艾比湖沙拐枣+白茎绢蒿群丛和角茴香+白茎绢蒿+蛇麻黄群丛。(3)角茴香种群、单株、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历时37~40d、14~16d、13~15d和1~2d,单株结籽量700~900粒,种子千粒重(0.291 0±0.002 7)g,单花具有特殊的中裂片结构,具有雄蕊拟态和花粉二次呈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茴香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群落特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连翘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竣 徐晓诗 +3 位作者 滕海达 陈玉 梅之南 杨光忠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83-3587,共5页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小连翘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其氯仿提取物分离3个结构类型分别属于吡喃酮、黄酮和脂肪醇的新化合物以及15个已知化合物...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小连翘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其氯仿提取物分离3个结构类型分别属于吡喃酮、黄酮和脂肪醇的新化合物以及15个已知化合物.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测定NO的分泌量,其中hyperiflavone(2)、isocudraniaxan-thoneB(5)和2-deprenylrheediaxanthoneB(6)对NO分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2.90, 16.24和9.86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属 小连翘 呫吨酮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小连翘的化学成分研究
19
作者 陶平德 郝新才 陈黎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8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 Thunb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小连翘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连翘的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 目的研究小连翘Hypericum erectum Thunb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小连翘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小连翘的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包括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6个酮类化合物,分别是sampsonione K(1)、otogirinin D(2)、sampsonione N(3)、1,7-dihydroxy-xanthane(4)、isojacareubin(5)、1,5,6-trihydroxyxanthone(6)、3-dihydroxy-2,4-dimethoxyxanthone(7)、1,3-dihydroxy-2-methoxyxanthone(8)、3-hydroxy-1,2-dimethoxy xanthone(9)。结论化合物1,3~9为首次从小连翘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连翘 酮 间苯三酚
下载PDF
小连翘总提取物及各化学部位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20
作者 段静雨 王健慧 阮金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小连翘乙醇总提取物(HETTE)及各化学部位对小鼠体外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小连翘抗肿瘤主要活性部位。方法以小鼠肿瘤细胞S180作为实验用细胞株,采用MTT法对HETTE、乙酸乙酯可溶部位(F002A)、乙酸乙酯不溶部位(F002B... 目的研究小连翘乙醇总提取物(HETTE)及各化学部位对小鼠体外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小连翘抗肿瘤主要活性部位。方法以小鼠肿瘤细胞S180作为实验用细胞株,采用MTT法对HETTE、乙酸乙酯可溶部位(F002A)、乙酸乙酯不溶部位(F002B)、丙酮部位(F003)和甲醇部位(F004)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HETTE及各化学部位均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作用,其中以F004作用最强,其次为HETTE、F002A、F002B,抑制作用最弱的是F003。结论HETTE及各化学部位有抗肿瘤活性,F004作用最强,为小连翘主要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连翘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 化学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