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井下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计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杨皓 于跃 梁远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4,共5页
为对煤矿井下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进行预计,运用"等价采高"的概念,建立充填开采等价采高模型,得出了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最大值计算公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情况进行模拟,应用数学回归分析数值计... 为对煤矿井下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进行预计,运用"等价采高"的概念,建立充填开采等价采高模型,得出了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最大值计算公式;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情况进行模拟,应用数学回归分析数值计算结果探究了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和等价采高的关系,最终确定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与等价采高近似成数学常数e的指数函数关系;结合现场工程实践,计算得出在特定条件下新阳矿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为0.11,地表沉陷预计最大值为72.6 mm,与其他采用充填开采技术工作面的地表沉陷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胶结充填 充填开采 地表下沉系数 等价采高 沉陷预计
下载PDF
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康育鹏 孟海梅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应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某矿区固体充填开采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固体充填开采等效采厚的相关概念模拟了模型的开挖以及模型在开采后的移动变形情况。使用FLAC3D内嵌的FISH程序语言,编制了相关程序,提取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的... 应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某矿区固体充填开采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固体充填开采等效采厚的相关概念模拟了模型的开挖以及模型在开采后的移动变形情况。使用FLAC3D内嵌的FISH程序语言,编制了相关程序,提取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沉陷数据。利用提取出的地表移动观测站沉陷数据,结合MATLAB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功能,对固体充填开采所产生的地表沉陷进行后处理与可视化操作。研究表明:固体充填开采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陷,适用于村庄等建筑物下采煤的情况;运用FLAC3D并结合MATLAB的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进行开采沉陷的数值模拟与可视化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开采 数值模拟 开采沉陷 等效采厚 可视化
下载PDF
垮落顶板下膏体充填开采二分层方案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岭 冯建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55,共4页
太平井田六南02一分层煤层采用垮落法开采完毕,为控制二分层开采引起一分层采后的导水裂隙高度继续发育,二分层拟采用膏体充填开采。通过对02二分层工作面区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引入"等效采厚"概念,对比公式计算及... 太平井田六南02一分层煤层采用垮落法开采完毕,为控制二分层开采引起一分层采后的导水裂隙高度继续发育,二分层拟采用膏体充填开采。通过对02二分层工作面区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引入"等效采厚"概念,对比公式计算及预测数据,选取了接近实际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确定了合理的防水安全煤岩柱尺寸。六南02二分层工作面现已安全回采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开采 等效采厚 导水裂隙带 防水煤岩柱
下载PDF
条带开采充填体压缩率的确定方法探讨
4
作者 张子月 冯婷婷 孟海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101-106,139,共7页
固体充填条带开采时,等效采厚方法是分析覆岩移动与地表沉陷问题的主要方法,其等效厚度的确定是应用该方法的关键,充填体压缩率是计算等效采厚的关键参数。文中总结分析了充填条带开采时充填体压缩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数值模拟重点分析... 固体充填条带开采时,等效采厚方法是分析覆岩移动与地表沉陷问题的主要方法,其等效厚度的确定是应用该方法的关键,充填体压缩率是计算等效采厚的关键参数。文中总结分析了充填条带开采时充填体压缩率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充填体充留宽度、开采深度、覆岩岩性对充填体压缩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充填宽度由40 m增加到200 m时,充填体压缩率由0.023增大到0.097;当采深由150 m增大到750 m时,充填体压缩率由0.01增大到0.06;当岩性折减系数由0.33增大到2时,充填体压缩率由0.111减小到0.037。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压缩率与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确定不同开采条件下充填体的压缩率,进而准确的计算等效采厚,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准确分析及预计充填条带开采后覆岩移动与地表沉陷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条带 等效采厚 压缩率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太平煤矿薄覆岩分层充填开采安全防水煤岩柱留设探讨
5
作者 韩涛 张振鸾 孙庆彬 《煤矿现代化》 2019年第1期154-155,158,共3页
对一分层垮落开采、二分层充填开采下三分层进行充填开采,采用等厚采高的概念,通过公式计算、实测裂采比预测、相似模型实验等方法,合理确定防水煤岩柱尺寸。
关键词 薄基岩 分层充填 等效采厚 裂采比 覆岩破坏高度
下载PDF
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68
6
作者 张吉雄 缪协兴 郭广礼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401,共7页
总结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的技术框架,系统地介绍了综采矸石充填技术、普采矸石充填技术和掘巷充填技术的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关键设备及充填开采工艺;研发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中矸石自地表向井下运输的大垂深投料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优... 总结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的技术框架,系统地介绍了综采矸石充填技术、普采矸石充填技术和掘巷充填技术的充填开采系统布置、关键设备及充填开采工艺;研发了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技术中矸石自地表向井下运输的大垂深投料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以综采矸石充填技术为例,分析矸石直接充填开采矿压规律的等价采高模型,得到了充填综采采场所需支护强度,以及充填综采与传统综采支护强度修正系数η,并对充填开采后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计和实测分析,得出了充填开采较传统综采采场矿压显现减弱、地表变形等级仅为轻微的结论;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等方面对今后矸石(固体废物)直接充填采煤技术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直接充填采煤方法 绿色开采 充填开采矿压规律 等价采高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仲杰 黄厚旭 +1 位作者 赵松 胡亚净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98-102,共5页
充填开采是解放"三下"压煤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充填体强度对充填开采时下沉系数的影响,本文以本溪彩屯矿的充填开采实践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FLAC3D数值模型并对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强度充... 充填开采是解放"三下"压煤的重要手段。为了研究充填体强度对充填开采时下沉系数的影响,本文以本溪彩屯矿的充填开采实践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FLAC3D数值模型并对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强度充填时对应的地表下沉特征和充填开采时充填体强度与地表下沉系数之间的一般关系。通过改变充填体弹性模量得到了相应的等效采厚比和地表下沉系数,通过多项式拟合建立了等效采厚比和地表下沉系数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参考值,为预测充填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等效采厚比 地表下沉系数 FLAC3D 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关键层位置经验公式对固体充填采煤充实率的影响
8
作者 欧财华 《山东煤炭科技》 2017年第12期71-73,76,共4页
根据关键层到煤层距离大于7~10倍采高时的导水裂隙带发育仅位于关键层下的学说,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固体充填采煤充实率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当结合等价采高原理时,根据关键层的位置可以得到一个临界充实率,在达到此充... 根据关键层到煤层距离大于7~10倍采高时的导水裂隙带发育仅位于关键层下的学说,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固体充填采煤充实率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当结合等价采高原理时,根据关键层的位置可以得到一个临界充实率,在达到此充实率的前提下,导水裂隙带将不会发育至关键层,关键层将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充填采煤将允许有一定的欠接顶量,这将大大简化充填采煤的充填工艺,克服充填采煤采充工艺的不连续性,从而显著提高工作面的年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价采高 关键层 充实率
下载PDF
老采空区地表残余沉降预计与应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磊 郭广礼 +3 位作者 查剑锋 张鲜妮 栗帅 徐斗斗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7,共5页
为了对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活化"引起的地表残余沉降进行估计,从老采空区的覆岩形态结构出发,提出把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分成2个区进行预计:边界的欠压密区和中部的压密区,给出了欠压密区和压密区的尺寸.针对边界"... 为了对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活化"引起的地表残余沉降进行估计,从老采空区的覆岩形态结构出发,提出把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分成2个区进行预计:边界的欠压密区和中部的压密区,给出了欠压密区和压密区的尺寸.针对边界"活化"空间的分布特征和突发性"活化"特点,提出等价成变采高的小工作面开采来预计边界"活化"引起的地表残余沉降.针对中部破碎岩体缓慢蠕变的"活化"特点,采用剩余下沉系数进行预计.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预计模型,并编写了预计程序.工程实践表明,老采空区的边界蕴含着大量"活化"空间,若边界处结构失稳,将在其正上方地表产生较大的不均匀移动变形;在采宽不大的情况下,老采空区"活化"引起的最大残余沉降位置在开切眼和停采线附近上方地表,并非在采空区中部压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老采空区 等价采高 残余沉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