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F(2^2)域上的LDPC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黎勇 王琳 +1 位作者 魏琴芳 徐位凯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2-9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近似等效信道模型,实现了GF(22)域上的LDPC码在深空通信系统中的嵌入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数据帧长为1784bits,biterrorrate(ber)为2×10-6,采用FFT-BP译码算法,50次迭代时,GF(22)域上的LDPC码相比RS码与卷积码级联码具... 提出了一种近似等效信道模型,实现了GF(22)域上的LDPC码在深空通信系统中的嵌入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数据帧长为1784bits,biterrorrate(ber)为2×10-6,采用FFT-BP译码算法,50次迭代时,GF(22)域上的LDPC码相比RS码与卷积码级联码具有4.8dB的编码增益;如果采用MAX-LOG-BP简化译码算法,10次迭代时,前者仍然能获得约3.8dB的增益,且复杂度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信道模型 深空通信 GF(2^2)域上的LDPC码 编码增益
下载PDF
分组空时块码系统中的排序最大信噪比检测算法
2
作者 徐维君 樊迅 宋文涛 《信息技术》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提出并比较了应用于分组空时块码(G-STBC)系统中两种不同信道模型的排序最大信噪比(Max SNR)检测算法。该系统在发端对发射天线分组,每组进行独立的空时块码编码;在收端应用排序最大信噪比算法进行检测。由于空时块码提供了额外的时域约... 提出并比较了应用于分组空时块码(G-STBC)系统中两种不同信道模型的排序最大信噪比(Max SNR)检测算法。该系统在发端对发射天线分组,每组进行独立的空时块码编码;在收端应用排序最大信噪比算法进行检测。由于空时块码提供了额外的时域约束,所以可以利用这个约束对信道模型进行变换,得到一个等效信道模型,然后再使用排序Max SNR检测;当然也可以直接利用原有的信道模型,即非等效信道模型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当接收天线数不少于发射天线数的一半时,采用等效信道模型下的排序Max SNR算法,系统的误码曲线就能保持陡降性;并且在收发天线数相同时,其性能总是优于非等效信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空时块码 等效信道模型 排序最大信噪比算法
下载PDF
太阳能固体吸附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晚生 石海娟 +1 位作者 王璋元 赵旭东 《新型建筑材料》 2014年第6期64-68,共5页
新型太阳能固体吸附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它内部不规则的孔隙结构对导热过程有很大影响。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描述其内部孔隙结构特征的平行孔道模型和弯曲孔道模型,通过计算孔道弯曲度分形维数,推导出计算该固体吸附材料等效... 新型太阳能固体吸附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它内部不规则的孔隙结构对导热过程有很大影响。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描述其内部孔隙结构特征的平行孔道模型和弯曲孔道模型,通过计算孔道弯曲度分形维数,推导出计算该固体吸附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模型,计算得到其在不同含湿状态下的等效导热系数,并将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行孔道模型比弯曲孔道模型更接近于固体吸附材料的实际孔隙结构;在含湿率大于55%时,固体吸附材料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误差小于9.60%;在含湿率小于55%时,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存在较大误差,需对等效导热系数分形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等效导热系数分形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相对误差小于4.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吸附材料 等效导热系数 分形模型 平行孔道模型 弯曲孔道模型
下载PDF
混合中继转发机制下的资源分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广平 杨守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1-1406,共6页
在基于放大转发(AF)和译码转发(DF)的混合中继转发机制模型下,为了使系统获得最大和速率,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在子载波对混合中继协议的判断选择和最优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和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在非等... 在基于放大转发(AF)和译码转发(DF)的混合中继转发机制模型下,为了使系统获得最大和速率,提出了相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在子载波对混合中继协议的判断选择和最优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讨论了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和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在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中,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次优算法。在该机制模型下,系统自适应地选择AF或者DF转发,既克服了两种单一转发模式存在的弊端,又能获得更大的和速率,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当系统功率等因素变化时,该分配方案下的混合中继转发模型与传统的AF和DF模型相比系统和速率分别提高了60%和8%以上,充分说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中继转发系统 功率分配 等效信道增益模型 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 和速率 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非等效信道增益下混合中继转发机制系统功率分配方案
5
作者 李广平 孙宜军 焦良全 《通信电源技术》 2016年第2期176-178,181,共4页
文中研究了一种功率分配方案使得系统在放大转发和译码转发的混合中继机制下能够获得最大的系统能效。在非等效信道增益系统模型下,对放大转发机制和译码转发机制进行自适应选择,同时利用最优功率分配算法对各子载波分配功率,从而能够... 文中研究了一种功率分配方案使得系统在放大转发和译码转发的混合中继机制下能够获得最大的系统能效。在非等效信道增益系统模型下,对放大转发机制和译码转发机制进行自适应选择,同时利用最优功率分配算法对各子载波分配功率,从而能够克服两种单一转发机制下系统存在的弊端,提高中继转发系统的能效和资源利用率。由数据分析仿真可知,当混合中继系统信道增益值不断增长,混合中继转发机制下的系统模型与传统的AF中继机制和DF中继机制模型相比,系统能效分别提高了40%和10%以上,充分说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中继转发系统 功率分配 非等效信道增益模型 能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