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2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域后备保护多代理系统的仿真建模与实现 被引量:11
1
作者 童晓阳 王晓茹 +1 位作者 Kenneth Hopkinson 汤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11-117,共7页
针对广域后备保护多代理系统分布式协作的特点,为广域后备保护代理构造了环境感知、情景感知、综合决策等智能模块和接口,设计了多代理系统的容错性处理措施。EPOCHS是将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DC/PSCAD、机电动态仿真软件PSLF、... 针对广域后备保护多代理系统分布式协作的特点,为广域后备保护代理构造了环境感知、情景感知、综合决策等智能模块和接口,设计了多代理系统的容错性处理措施。EPOCHS是将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DC/PSCAD、机电动态仿真软件PSLF、网络通信仿真软件NS2、Agent集成的电力和通信同步仿真环境,将保护代理映射到EPOCHS予以仿真设计和实现,构造了电网的EMDTC/PSCAD模型和SDH通信网络的NS2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系统可观察保护代理的内部活动和多代理间的交互过程,从而评价广域保护算法及策略。通过3个仿真实例证明广域后备保护多代理仿真系统的代理设计是正确的。仿真试验能够有效地检验在电力系统故障、保护代理失效、断路器失灵等多种情景下多代理推演带来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后备保护 多代理系统 仿真设计 epochs
下载PDF
基于EPOCHS的数字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优化
2
作者 陈飞 汪政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7期86-89,共4页
为解决数字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存在的信号衰减与干扰、网络容量限制以及设备老化与故障问题,本文依托EPOCHS仿真平台,结合实际优化工程,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利用EPOCHS平台的解决措施,最后通过效果分析证明了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实... 为解决数字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中存在的信号衰减与干扰、网络容量限制以及设备老化与故障问题,本文依托EPOCHS仿真平台,结合实际优化工程,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利用EPOCHS平台的解决措施,最后通过效果分析证明了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实现了数字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性能的优化,以此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chs 数字化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 信号衰减 网络容量 设备老化
下载PDF
Reduced Dynamic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Differenced Phase in Adjacent Epochs for Spaceborne Dual-frequency GPS 被引量:4
3
作者 GU Defeng YI Dongyu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89-796,共8页
We study on reduced dynamic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differenced phase in adjacent epochs for spacebome dual-frequency GPS. This method not only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that the epoch-difference kinematic method c... We study on reduced dynamic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differenced phase in adjacent epochs for spacebome dual-frequency GPS. This method not only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that the epoch-difference kinematic method cannot be used when observation geometry is poor or observations are insufficient, but also avoids solving the ambiguity in the zero-difference reduced dynamic method. As the epoch-difference method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impact of phase cycle slips, it can lower the difficulty of slip detection in phase observation preprocessing. In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we solve the high-dimensional matrix computation problems by decomposing the long observation arc into a number of short arcs. By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satellit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ed with GeoForschungsZentrum (GFZ) post science orbit, for epoch-difference reduced dynamic method, the root mean squares (RMSs) of radial, transverse and normal components are 1.92 cm, 3.83 cm and 3.80 cm, and the RMS in three dimensions is 5.76 cm. The solution's accuracy is comparable to the zero-difference reduced dynam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frequency GPS phase difference in adjacent epochs SATELLITE reduced dynamic orbit determin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EPOCHS平台的监控网与GOOSE网合一的网络仿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义军 李晨曦 +1 位作者 秦思远 王喜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4-47,共4页
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是IEC 61850标准中用于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快速报文需求的机制。针对监控网与GOOSE网合一的网络结构,运用电力通信同步仿真平台(EPOCHS)进行通信网络动态仿真。通过对GOOSE及采样值(SAV)实时性的仿真... 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是IEC 61850标准中用于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快速报文需求的机制。针对监控网与GOOSE网合一的网络结构,运用电力通信同步仿真平台(EPOCHS)进行通信网络动态仿真。通过对GOOSE及采样值(SAV)实时性的仿真分析,其结果为报文优先级、网络带宽及组网的创新拓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SE MMS epochs SAV 实时性
下载PDF
Anisotropic Open Cosmological Models of Spin Matter with Magnetic Moment
5
作者 SHENLi-ming SUNNai-jiang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We have derived a set of field equations for a Weyssenhoff spin fluid including magnet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spinning particles prevailing in spatially homogeneous, but anisotropically cosmological models of Bianchi... We have derived a set of field equations for a Weyssenhoff spin fluid including magnet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spinning particles prevailing in spatially homogeneous, but anisotropically cosmological models of Bianchi type V based on Einstein Cartan theory. We analyze the field equ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equations of states specified by p =(1/3)ρ, p =ρ and p =0.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und are non singular provided that the combined energy arising from matter spin and magnetic interaction among particles overcomes the anisotropy energy in the Universe. We have also deduced that the minimum particle numbers for the radiation ( p =(1/3)ρ ) and matter ( p =0) epochs are 10 88 and 10 108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particle number for the state p =ρ is 10 96 ,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must consider the existence of neutrinos and other creation of particles and anti particles under torsion and strong gravitational field in the early Uni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yssenhoff spin fluid Einstein Cartan theory Bianchi type V model radiation and matter epochs
下载PDF
Formation of Glaciation Epochs
6
作者 Sanghee Shin George V. Chilingar +1 位作者 Oleg Sorokhtin Nikolai O. Sorokht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年第6期516-521,共6页
The effect of Earth precession angle on a climate is presented here. It is shown that the glaciation epochs occurred only when the precession angle was low. After the continental glaciation formed in the Northern hemi... The effect of Earth precession angle on a climate is presented here. It is shown that the glaciation epochs occurred only when the precession angle was low. After the continental glaciation forme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Earth’s spherecal symmetry was disrupted and its precession angle increased drastically. As a result, a drastic and rapid climate warm-up occurred, the glaciers melted down and an interglacial stadial1 began. Subsequently, affected by the Lunar-Solar gravity pull on the Earth’s equatorial swelling, the precession angle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a new cooling-down phase occurred. As a result, there was nonlinear oscillation of Earth’s climate with periods on the order of 100 - 120 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s PRECESSION GLACIATION epochs CLIMATE Evolution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GLOBAL COOLING
下载PDF
Multi-Site Air Pollutant Prediction Using Long Short Term Memory
7
作者 Chitra Paulpandi Murukesh Chinnasamy Shanker Nagalingam Rajendiran 《Computer Systems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2022年第12期1341-1355,共15页
The current pandemic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individuals. When it comes to climate sustainability, air pollution is amajor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distinctive nature, unpredictabi... The current pandemic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individuals. When it comes to climate sustainability, air pollution is amajor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distinctive nature, unpredictability, and greatchangeability in the reality of toxins and particulates, detecting air quality is apuzzling task. Simultaneously, the ability to predict or classify and monitor airqual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urban areas, due tothe well documented negativ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resident’s health andthe environment. To better comprehend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air quality, thisresearch proposes predicting air pollution levels from real-time data. This studyproposes the use of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to forecast air pollution levels.Layer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a number of epochs were used to create the suggest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network based neural layer design. Theuse of proposed Deep Learning as a structure for high-accuracy air quality prediction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and obtained better accuracy of nearly 82% compared to earlier records. Determining the Air Quality Index (AQI) and danger levelswould assist the government in finding appropriate ways to authorize approaches toreduce pollutants and keep inhabitants informed about th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 epochs deep learning air quality index PARTICULATES neural networks
下载PDF
GOLD METALLOGENETIC EPOCHS IN GEODOME STRUCTURES
8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GOLD METALLOGENETIC epochs IN GEODOME STRUCTURES
下载PDF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 被引量:58
9
作者 孙晓猛 吴根耀 +2 位作者 郝福江 张梅生 刘鹏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76,共14页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作用可分出 5个期次 :印支期 (T2 T3)、燕山早期 (J2 末 J3)、燕山晚期 (K1 末 )、燕山末期 (K2 末 )和喜马拉雅早期 (E末 )。本区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明显的时空迁移特征 ,主要体现在同...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作用可分出 5个期次 :印支期 (T2 T3)、燕山早期 (J2 末 J3)、燕山晚期 (K1 末 )、燕山末期 (K2 末 )和喜马拉雅早期 (E末 )。本区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明显的时空迁移特征 ,主要体现在同一期次断裂在不同区域内规模和强度明显不同 ,并具有穿时迁移演化特征 ;不同期次断裂在规模和强度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上也明显不同。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具有东强西弱、东断西褶的构造迁移规律 ;燕山早期具有由东向西由早到晚穿时迁移演化特征 ;燕山晚期和燕山末期具有东弱西强的构造特征。前 4期逆冲推覆构造规模和强度大 ,而古近纪末期规模和强度相对较小。前 3期具有从南向北规模和强度递减的趋势 ,后 2期表现出北强南弱特征。反映出中生代造山作用由早到晚、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时空变化规律。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是在扬子、华北两板块由东向西呈剪刀差式穿时碰撞、陆内俯冲断离和山脉隆升与伸展坍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古近纪末期逆冲构造形成机制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的远程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中-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构造期次 构造迁移
下载PDF
基于EPOCHS平台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仿真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飞 王晓茹 +1 位作者 董雪源 王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86,共6页
快速、可靠、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配电网通信需求及其业务流量建模,提出了基于IP通信网络的智能配电网通信体系结构。在电力和通信同步仿真(EPOCHS)平台上建立了智... 快速、可靠、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关键环节。在当前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配电网通信需求及其业务流量建模,提出了基于IP通信网络的智能配电网通信体系结构。在电力和通信同步仿真(EPOCHS)平台上建立了智能配电网通信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多种数据流业务背景下一种基于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的馈线自动化算法通信交互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通信体系结构能够满足智能配电网的通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通信网络 电力和通信同步仿真(epochs)平台 馈线自动化 通用面向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
下载PDF
弹性需求下带有分摊运费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琳 周永务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77,共7页
研究了弹性需求条件下,由单一零售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订货问题。该协调运用了共同补给期和分担运输费用的双重策略,分别从订货周期及年需求量的角度协调供应链订货。在Stackelberg博弈的框架下,首先从实际出发,引入... 研究了弹性需求条件下,由单一零售商和单一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的协调订货问题。该协调运用了共同补给期和分担运输费用的双重策略,分别从订货周期及年需求量的角度协调供应链订货。在Stackelberg博弈的框架下,首先从实际出发,引入了零售商最优转让折扣率,再从供应商的角度建立了协调模型,然后讨论了求解算法,并利用数值试验方法,通过仿真研究说明了该协调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协调 弹性需求 共同补给期 分摊运输费用 折扣 STACKELBERG博弈
下载PDF
基于EPOCHS平台的IEC 61850采样值传输仿真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力 王晓茹 童晓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67-72,共6页
采样值传输是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通信的主要部分。在电力和通信系统同步仿真(EPOCHS)平台上提出IEC61850变电站通信仿真框架,针对具体变电站构建IEC61850通信模型。在NS2中添加虚拟局域网(VLAN)IEEE802.1Q协议... 采样值传输是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通信的主要部分。在电力和通信系统同步仿真(EPOCHS)平台上提出IEC61850变电站通信仿真框架,针对具体变电站构建IEC61850通信模型。在NS2中添加虚拟局域网(VLAN)IEEE802.1Q协议代码,实现VLAN多播报文的仿真。对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接收不同数目合并单元采样值报文的保护设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Mbit/s交换式以太网完全满足标准要求,而100Mbit/s共享式以太网采样值报文时延和时延抖动较大,导致工频保护测量值波形畸变;接收多个采样值报文的保护设备存在链路瓶颈问题,对此提出了多通信插件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 61850 采样值传输 虚拟局域网(VLAN)多播 电力和通信系统同步仿真(epochs)平台 NS2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矿集区龙桥铁矿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立成 董树文 +2 位作者 仲玉斌 张千明 高昌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6-1214,共9页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解石共生的黑云母样品(Lz370-1)和矿体围岩蚀变粗安岩中的黑云母样品(Lz370-2),进行Ar-Ar同位素测年,得到两个样品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1.5Ma(2σ)、133.1±4.8Ma(MSWD=0.32)和135.4±1.4Ma(2σ)、135.5±1.8Ma(MSWD=1.3),它们代表了龙桥铁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矿化年龄。区域岩浆活动和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型铁矿床主要成矿时代在135Ma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庐江-枞阳矿集区 龙桥铁矿 Ar-Ar同位素测年 成矿时代
下载PDF
基于EPOCHS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仿真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忠胜 王晓茹 童晓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77-81,共5页
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结构,在电力通信同步仿真平台(EPOCHS)上建立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动态仿真模型。依据网络仿真需求,在网络模拟器NS2中实现了物理子网间的连接,并添加虚拟局域网多播和... 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全站统一式通信网络结构,在电力通信同步仿真平台(EPOCHS)上建立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动态仿真模型。依据网络仿真需求,在网络模拟器NS2中实现了物理子网间的连接,并添加虚拟局域网多播和报文优先级处理机制。对采样值(SAV)和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传输的实时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为网络带宽、虚拟局域网划分以及报文优先级处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 61850 全站统一式网络 电力通信同步仿真平台 NS2 虚拟局域网
下载PDF
中国金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秦燕 王成辉 +2 位作者 王登红 王岩 黄凡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1-598,共18页
成矿年代研究对于金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整理了全国610个大、中、小型金矿的近4000个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数据来源为截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我国金矿7个主要成矿期... 成矿年代研究对于金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整理了全国610个大、中、小型金矿的近4000个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数据来源为截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我国金矿7个主要成矿期,即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金期(五台期)、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成金期(晋宁-雪峰期)、早古生代成金期(加里东期)、晚古生代成金期(海西期)、早中生代成金期(印支期)、晚中生代成金期(燕山期)和新生代成金期(喜马拉雅期);文章探讨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时期都有产出,最早的金矿形成于太古宙,燕山期是我国金矿成矿的高峰期(主要集中于105~145 Ma),其次为印支期。同时,近年来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喜马拉雅期金矿不断被发现,也是我国金矿重要的成矿期之一。总结出中国不同时代金矿的特点为:成矿强度老弱新强、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年龄 成矿期 中国
下载PDF
西藏尼木县白容斑岩型铜钼矿床特征及成矿期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维德 张正伟 +2 位作者 袁盛朝 吴承泉 李玉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西藏尼木县白容铜矿产于冈底斯山喜山期斑岩带中部,矿化主要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和英安斑岩中,为近年来发现并勘探的中型铜矿床。通过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相学和矿床特征研究,划分出不同岩相的岩体侵入顺序为黑云二长花岗斑岩→英安斑... 西藏尼木县白容铜矿产于冈底斯山喜山期斑岩带中部,矿化主要赋存于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和英安斑岩中,为近年来发现并勘探的中型铜矿床。通过矿区含矿岩体的岩相学和矿床特征研究,划分出不同岩相的岩体侵入顺序为黑云二长花岗斑岩→英安斑岩→花岗斑岩,为多期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期次可划分出岩浆期、热液期、表生期。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的平均值为0.15‰,非常接近于零,具有幔源硫的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碰撞造山晚期形成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床特征的描述以及成矿期次的划分,对进一步找矿和勘查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容铜矿 斑岩型铜钼矿 成矿期次 冈底斯斑岩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浙江八面山新型萤石矿床成矿期次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少康 夏学惠 +2 位作者 闫飞 严生贤 郑兴泉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1年第4期215-222,共8页
八面山萤石矿床成矿期次有4次。第1和4期次形成的矿体规模大,数量多,构成矿床的主体;第3期次仅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矿体;第2期次没有形成独立的矿体,仅形成了厚度不大的含矿岩脉。各期次形成的矿石特征及化学成分、成矿温度、成矿介质... 八面山萤石矿床成矿期次有4次。第1和4期次形成的矿体规模大,数量多,构成矿床的主体;第3期次仅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矿体;第2期次没有形成独立的矿体,仅形成了厚度不大的含矿岩脉。各期次形成的矿石特征及化学成分、成矿温度、成矿介质和成矿物质来源不尽相同,有的差异明显。成矿作用类型有3种:热液充填型、热水沉积型及气液蚀变型,以前者为主。热液充填作用发生于第1和4期次成矿过程,热水沉积作用发生于第1、3和4期次成矿过程,气液蚀变作用仅发生于第2期次成矿过程。控制成矿作用类型的主要因素为:矿物的饱和度,温度下降速率,相对稳定且较宽敞的低温环境,过高的温度,成矿空间的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面山萤石矿床 4个成矿期次 3种成矿作用 浙江常山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概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鹏飞 王健 边纯玉 《青海地质》 1995年第2期58-69,共12页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地带性规律、冻土构造以及融区的类型和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不同作用下形成的冻土(冰缘)地貌,并对青藏高原的冰缘期进行了初步划分与对比。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冰缘期 冻土
下载PDF
人权文明的历史方位及其价值向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广锦 《人权》 2024年第1期8-34,共27页
人是文明的主体,也是文明的目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在为实现尊重人、解放人、保障人、发展人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人权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权文明的视域来认识和理解人权,意味着人权不... 人是文明的主体,也是文明的目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在为实现尊重人、解放人、保障人、发展人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人权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权文明的视域来认识和理解人权,意味着人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理念,更是一场大历史、长时段的伟大社会实践。迄今人权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始化、革命化、普遍化和全球化四个时代的自觉,其在价值向度上具有递进性、多样性、共同性、普惠性、不可分割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人权文明的历史方位及其价值向度的发展向世人昭示: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权属于全人类;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人权的概念在不断发展,内涵与范畴在不断扩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权文明的最高价值境界。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开辟了人权文明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创造的人权文明新样态,既有人类人权文明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丰富发展着人类人权文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文明 人权的四次自觉 人权价值向度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人权文明新样态
原文传递
黄土台塬区不同时代黄土水分入渗特性和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满想 陈军锋 +2 位作者 臧红飞 刘萍 郑秀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6,64,共7页
为了探索黄土台塬地区不同时代黄土水分入渗特性和迁移规律,通过黄土台塬区不同时代黄土(Q_(4),Q_(3),Q_(2))分层垂向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自然降雨和地表入渗池800 mm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试验,分析了不同时代黄土的入渗特性和土壤... 为了探索黄土台塬地区不同时代黄土水分入渗特性和迁移规律,通过黄土台塬区不同时代黄土(Q_(4),Q_(3),Q_(2))分层垂向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自然降雨和地表入渗池800 mm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迁移试验,分析了不同时代黄土的入渗特性和土壤水分迁移特征,并采用3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Q_(2)黄土入渗能力最弱,稳定入渗率为0.53 mm/min,较Q_(4)和Q_(3)黄土的稳定入渗率分别低44.2%和45.4%;Q_(4)黄土的入渗过程较好地符合Kostiakov模型,Q_(3)、Q_(2)黄土的入渗过程较好地符合Horton模型。研究区自然降雨和蒸发对土壤水分的最大影响深度约1.0 m,入渗后第4~83 d,入渗池中心土壤湿润锋从2.65 m运移到4.20 m,入渗池中心垂向入渗湿润锋深度随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特性 水分迁移 湿润锋 黄土台塬区 不同时代黄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