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例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月华 蒲利华 +7 位作者 刘晓燕 熊晖 常杏芝 李云林 刘兴洲 栾国明 秦炯 吴希如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7-702,共6页
目的总结 Rasmussen 综合征(R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 RS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起病年龄1岁11个月~11岁6个月。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主要的发作形式均为部分运动性发作。16例均进展为... 目的总结 Rasmussen 综合征(R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 RS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起病年龄1岁11个月~11岁6个月。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主要的发作形式均为部分运动性发作。16例均进展为持续性部分性癫痫。13例就诊时已有偏瘫,出现固定偏瘫的时间为起病后2个月~3年。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EEG 背景双侧不对称性慢波;发作间期均有异常放电,其中一侧半球放电11例,双侧半球放电5例;16例均记录到发作期 EEG,其中5例发作与 EEG 放电不完全同步。16例头颅 MRI 均显示一侧大脑半球或局部皮层萎缩,出现皮层萎缩时的病程为5个月~3年4个月。16例对抗癫痫药疗效均不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皮质类固醇可使部分患儿癫痫发作短期减少。6例行功能性半球切除者,4例发作停止,偏瘫及认知功能逐渐改善。结论 RS 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倒退。EEG 特点为背景双侧不对称慢波,发作间期放电可为一侧性或双侧性,临床发作同期与EEG 放电可无明确相关性。头颅影像学特点为逐渐进展的一侧半球萎缩。该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癫痫发作,功能性半球切除可改善发作并防止进一步脑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癫癎 部分性 持续状态 偏瘫 磁共振成像 大脑半球切除术
原文传递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凌锋 郑金瓯 +1 位作者 黄东红 曹月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18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文献(CBM),全面收集咪达唑仑治疗S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RCTs的方法学质量后,提取试... 目的系统评价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文献(CBM),全面收集咪达唑仑治疗S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RCTs的方法学质量后,提取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时间、不同给药方式给药时间、10 min内显效率、呼吸抑制发生率等数据,采用RevMan 5.1.4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Mantel-Haenszel法进行Meta分析,计量资料则使用倒方差法进行Meta分析,若各研究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各研究具有异质性则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7个RCTs,共854例。经口腔黏膜给咪达唑仑与经直肠给地西泮治疗SE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8,RR=1.25,95%CI:1.06~1.48);经非静脉途径给咪达唑仑与经静脉途径给地西泮治疗SE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91,RR=1.00,95%CI:0.95~1.05)。经口腔黏膜给咪达唑仑比经直肠给地西泮治疗SE的显效时间短或相似;经非静脉途径给咪达唑仑与经静脉途径给地西泮治疗SE差异无显著意义(P=0.07,SMD=0.31,95%CI:-0.02~0.63)。经非静脉途径给咪达唑仑给药时间比经静脉途径给地西泮给药时间短(P<0.000 1,SMD=-1.21,95%CI:-1.70^-0.71)。结论经非静脉途径给咪达唑仑比经非静脉途径给地西泮治疗SE疗效更可靠,与经静脉途径给地西泮的疗效相当,但经非静脉途径给药时间更短,可早期控制SE。咪达唑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地西泮 癫痫 部分性 持续状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Rasmussen脑炎(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桐 王媛媛 +2 位作者 王明光 邓星强 刘晓鸣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Rasmussen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Rasmussen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女性,7岁。起病时表现为间断右侧眼睑抽动伴右侧肢体抖动,起病后有认知损害,予抗癫癎药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病情好转... 目的探讨Rasmussen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Rasmussen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女性,7岁。起病时表现为间断右侧眼睑抽动伴右侧肢体抖动,起病后有认知损害,予抗癫癎药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病情好转。病程约6个月时加重,出现累及右侧面部及右侧肢体的局灶性癫癎持续状态和语言功能障碍。患儿有定向障碍,记忆力减退,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MRI病初时仅有左侧额叶局部异常信号,一过性累及左侧颞叶,逐渐发展为左侧大脑半球萎缩。脑电图可见左侧半球弥漫性慢波,夹杂尖波、棘波发放。行左侧额、顶、岛叶癫癎灶切除术及大脑半球离断术后,患儿再无癫癎发作。能独走,右侧肢体肌力4级,精细动作差,能说简单句。结论临床表现为局灶性癫癎持续状态、进行性神经功能和认知损害,头颅影像学表现为大脑皮质进行性局部萎缩,脑电图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慢波可伴尖波、棘波,应考虑Rasmussen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脑炎 偏瘫 难治性癫癎 局灶性癫癎持续状态 儿童
原文传递
23例持续性局灶性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研究
4
作者 申文雯 王诗雨 +1 位作者 李婷 张礼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11-815,共5页
目的 提高对持续性局灶性癫痫、即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患儿临床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就诊的23例EPC患者资料。收集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等诊... 目的 提高对持续性局灶性癫痫、即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患儿临床表现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就诊的23例EPC患者资料。收集一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等诊断信息、手术及预后信息。结果 共收治23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起病年龄(5.1±3.0)岁,癫痫暴露年龄(6.0±3.5)岁。21例(91.3%)患者以局灶起源运动性发作起病。11例(47.8%)于病程0.3~3年出现偏瘫。受检患者脑电图均呈现受累半球节律减慢,11例受检患者出现大脑半球萎缩,13例出现海马体异常。7例受检患者患侧大脑半球代谢均降低,9例受检患者均存在大脑不同区域血流灌注降低。10例进行手术,手术年龄(7.7±3.4)岁,手术时病程(3.6±3.6)年,术后7例无发作,2例病情缓解,1例手术无效。结论 EPC多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所有患者脑电图存在受累半球节律减慢及发作间期的癫痫样放电。患者脑部血流灌注降低与其EPC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EPC患者癫痫发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局灶性发作 脑电图 大脑半球传导纤维阻断术
下载PDF
6例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的病因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牧 唐珍丽 +5 位作者 吴丽文 羊蠡 王晓乐 尹飞 彭镜 陈晨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癎(EPC)患者的病因学及临床特点,促进对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有EPC发作的儿童癫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比较不同病因所致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6例患儿中男1例、女5例,起... 目的探讨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癎(EPC)患者的病因学及临床特点,促进对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有EPC发作的儿童癫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比较不同病因所致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6例患儿中男1例、女5例,起病年龄在1岁7个月至9岁,2例诊断为Rasmussen脑炎(RE),1例为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1例为POLG基因突变所致Alpers综合征,1例为Angelman综合征(AS),1例为结核性脑膜炎,后两例患者EPC发作分别有癫癎持续状态所致急性脑病和颅脑手术的诱因,余4例患儿EPC发作为自然病程进展。所有患者具有除EPC以外的局灶性癫癎发作,症状学包括自动症、双侧非对称性强直、偏转、复杂运动、植物神经症状等,部分伴有意识障碍。EPC持续时间为数天或数月。所有患儿头颅磁共振(MRI)均有异常发现,包括局部异常信号、皮层肿胀、弥漫或一侧脑萎缩、局部皮层增厚、层状坏死等。3例患者行头颅PET/CT扫描并发现局部高代谢或高代谢与低代谢并存。所有患儿脑电图(EEG)均有异常,异常电活动分布分别为脑区性、半球性或弥漫性,EPC发作时EEG改变部分可识别、部分不易辨认。所有患者EPC发作对于抗癫癎药物治疗均不敏感,AS患儿的EPC相对自限;FCD患儿行癫癎病灶切除术,术后发作控制,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诊断为RE的患儿,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后无发作,遗留明显功能障碍。Alpers综合征患者预后最差。结论 EPC是特殊癫癎发作类型,儿童患者的病因以免疫炎症及代谢性病因为主,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取决于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部分性癫癎 癫癎持续状态 病因学 临床分析 儿童
下载PDF
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治(附3例病例随访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永红 李力 +2 位作者 李小宁 邓艳春 黄远桂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年第1期27-28,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癫中心收治的3例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抗癫药物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托吡酯、卡马西平对于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疗效显著。结论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不仅依... 目的探讨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癫中心收治的3例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抗癫药物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托吡酯、卡马西平对于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疗效显著。结论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不仅依靠发作期的视频脑电监测,其他因素诸如以往确定的癫发作、睡眠中发作、发作间期样放电等同样重要。部分性癫持续状态的治疗要注意用药的风险和疗效平衡。口服抗癫药物的合理选择可以完全控制部分性癫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 抗癫痫药物 视频脑电图
原文传递
79例成人连续部分性癫痫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东平 侯淑红 +1 位作者 陈衍贵 陈明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连续部分性癫痫(E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成人EPC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伴意识障碍的运动性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C平均持续时间6.3d(1-28d),最常累及部位为面臂部(33例,41... 目的探讨成人连续部分性癫痫(E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成人EPC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伴意识障碍的运动性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C平均持续时间6.3d(1-28d),最常累及部位为面臂部(33例,41.8%)。最常见病因为高血糖(35例,44.3%)。预后良好54例(68.4%),预后不良25例(31.6%)。所有病因为高血糖的患者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为代谢性疾病或高血糖导致的EPC、单药治疗和EPC持续时间。结论 EPC最常见病因为高血糖,预后依赖于病因、使用的抗癫痫药物种类和EPC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部分性癫痫 临床特征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海人酸致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中Caspase-3动态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家行 郑永日 +2 位作者 谢春成 乔卫东 朱海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海人酸(kainiteacid,KA)致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并控制凋亡的发生。方法海人酸(KA)致痫急性发作后分别在12h、24h、3d、7d,采用免疫组化法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Nissle染... 目的观察海人酸(kainiteacid,KA)致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并控制凋亡的发生。方法海人酸(KA)致痫急性发作后分别在12h、24h、3d、7d,采用免疫组化法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Nissle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丢失坏死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致痫后Caspase--3表达趋势在12h开始表达增高,24h~3d达到高峰,3~7d后明显下降,3d时神经细胞表现典型的凋亡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寰痈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同时上调了Caspase-3的表达,可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为癫瘸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痈 部分性 持续状态 细胞凋亡 海人酸 CASPASE-3
原文传递
小儿癫癎持续状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艺 张瑾 孙道开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 分析小儿癫持续状态 (SE)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77例发生SE的住院患儿和1 54例未发生SE的癫患儿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因、发作类型等 2 4个因素与SE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E的危险因素包... 目的 分析小儿癫持续状态 (SE)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77例发生SE的住院患儿和1 54例未发生SE的癫患儿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因、发作类型等 2 4个因素与SE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E的危险因素包括 :有明确病因、既往SE史、癫控制不良、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头颅CT和 (或 )MRI弥漫异常、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局灶性放电和用药依从性差 ;多因素分析显示 :有明确病因 (OR =5 62 )、既往SE史(OR =4 50 )、复杂部分性发作 (OR =2 96)、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 (OR =2 40 )、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OR =2 0 6)、用药依从性差 (OR =1 72 ) 6项OR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显示其为S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明确病因、既往SE史、复杂部分性或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用药依从性差为SE的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 SE
原文传递
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痫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朱瑛 吴静 +2 位作者 张智杰 徐丹凤(综述) 李玲(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8-791,共4页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是一种由于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局限性、持续性肌肉收缩(间隔时间不超过10 s,持续时间不小于1 h)的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EPC的病因决定了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文章从病因的角度综述EPC的诊治进展,以...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是一种由于大脑皮层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局限性、持续性肌肉收缩(间隔时间不超过10 s,持续时间不小于1 h)的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EPC的病因决定了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文章从病因的角度综述EPC的诊治进展,以提高对EPC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丙泊酚对毒鼠强诱发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恒林 米卫东 +5 位作者 赵从 王卓强 刘秀珍 张斌 尹毅青 王永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毒鼠强诱发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方法:6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癫痫发作组,脂肪乳组,安定组,丙泊酚25、50、75、100mg/kg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惊厥的控制、24h的存活率及脑电图变化。以WesternBlo...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毒鼠强诱发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方法:6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癫痫发作组,脂肪乳组,安定组,丙泊酚25、50、75、100mg/kg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惊厥的控制、24h的存活率及脑电图变化。以WesternBlot法观察麻醉剂量丙泊酚对癫痫大鼠皮层和海马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结果:丙泊酚25~100mg/kg可剂量依赖性的控制癫痫大发作,增加24h的存活率。丙泊酚25mg/kg剂量组,脑电图仍见明显的高幅棘波;50~100mg/kg剂量组棘波明显减少,波幅显著降低。WesternBlot结果:丙泊酚50mg/kg显著增加GABAA受体α1表达。结论:丙泊酚对毒鼠强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抗惊厥作用可能与其增加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癫痫 部分性 持续状态 脑电描记术 受体 GABAA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亿忞 侯群 蒋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31-1434,共4页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神经系统急症,存在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方案存争议、预后差等问题。近年随着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18F-FDG PET)影像技术的发展,从分子代谢层面对癫痫持续状态有了进一步研究。文中就目前18F-FDG PE...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神经系统急症,存在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方案存争议、预后差等问题。近年随着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18F-FDG PET)影像技术的发展,从分子代谢层面对癫痫持续状态有了进一步研究。文中就目前18F-FDG PET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对病因及病情评估、神经电活动研究、致痫灶定位、预后预测等方面的运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 部分性 持续状态 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发作期-发作间期连续体
原文传递
癫痫持续状态危险因素及神经化学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莎莎 耿直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了解其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利予病因的明确。其发生过程中的神经化学改变如γ氨基丁酸活性的变化,谷氨酸、离子通道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改变正逐渐被认识。明确神经化学的变化将有助有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机制的... 癫痫持续状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了解其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利予病因的明确。其发生过程中的神经化学改变如γ氨基丁酸活性的变化,谷氨酸、离子通道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改变正逐渐被认识。明确神经化学的变化将有助有癫痫持续状态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干预手段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持续状态 危险因素 Γ氨基丁酸 离子通道 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损伤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21例Rasmussen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14
作者 季涛云 王若凡 +11 位作者 刘庆祝 王爽 于昊 刘畅 孙宇 王文 于国静 王东明 吴晔 姜玉武 刘晓燕 蔡立新 《癫痫杂志》 2022年第5期400-406,共7页
目的总结经手术治疗的Rasmussen脑炎(Rasmussen encephalitis,RE)的临床表型、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行半球离断术的21例RE患... 目的总结经手术治疗的Rasmussen脑炎(Rasmussen encephalitis,RE)的临床表型、电生理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中心行半球离断术的21例RE患者资料。收集人口学数据、起病年龄、起病方式、癫痫发作形式、脑电图特点、头颅影像学特点、手术及预后。结果共收集21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3例,起病年龄(5.0±2.0)岁,手术时年龄(6.9±2.7)岁,手术时病程(1.7±1.3)年。20例(20/21,95.2%)患者以局灶运动性发作起病,10例(10/21,47.6%)患者有2~3种表现形式的局灶运动性发作。15例(15/21,71.4%)患者有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Epilepsia partialis continua,EPC),出现于病程(0.7±0.6)年。所有患者均有偏瘫,偏瘫出现于(0.9±0.6)年。脑电图显示所有患者受累半球节律减慢,其中有4例患者健侧半球随着病情的进展节律亦减慢。所有患者发作间期均有受累半球侧癫痫样放电,其中6例患者健侧亦有独立的癫痫样放电。21例患者均行半球离断术。术后随访时间2~7年,所有患者均达到EngelⅠ级。神经功能损害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RE多发生于学龄期前后。局灶运动性发作是首发且最为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形式呈现多样化,出现EPC、偏瘫及认知功能下降。脑电图以患侧半球慢波及放电为主要表现,虽然部分患者亦可双侧受累,但明显不对称。通过手术治疗,患者在癫痫发作及发育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MUSSEN脑炎 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 半球离断术 局灶运动性发作
原文传递
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临床特征、病因及远期转归分析
15
作者 杨理明 康庆云 +1 位作者 陈波 宁泽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EPC)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EPC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5.53±3.65)岁,明确诊断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脑脊液、脑电图检查,随访时间(22.19±21.1... 目的:探讨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EPC)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EPC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5.53±3.65)岁,明确诊断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脑脊液、脑电图检查,随访时间(22.19±21.19)月(6~72月)。结果 EPC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 d(1~180 d)。EPC发病原因为炎症和免疫介导36例(57.14%,包括Rasmussen脑炎),代谢因素8例(12.70%),脑结构异常5例(7.94%),血管畸形5例(7.94%),双重因素3例(4.76%),脑部手术后2例(3.17%),原因不明4例(6.35%)。44例(69.84%)患儿有神经功能异常,年龄小、脑脊液常规异常、存在炎症和免疫介导、EPC持续时间长、累及右上肢是EPC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结论儿童EPC最常见的病因是炎症和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年龄越小,脑脊液常规异常及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累及右上肢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临床特征 预后 病因学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持续性部分性癫痫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田茂强 肖明晨 +2 位作者 李娟 杨冰竹 柬晓梅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ilepsiapartialis continua,EPC)是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复杂多样。儿童EPC患者病因与成人不同,且存在对儿童EPC及其病因认识不足的问题,因而对作者收治的儿童EPC患者资料进行总结... 目的: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ilepsiapartialis continua,EPC)是局灶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因复杂多样。儿童EPC患者病因与成人不同,且存在对儿童EPC及其病因认识不足的问题,因而对作者收治的儿童EPC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并文献复习,分析其病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近2年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3例EPC住院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EPC病因进行文献复习。结果:①3例患儿中,2例男孩,1例女孩,EPC起病年龄分别是2岁零6个月、10岁及¨岁;②EPC发作部位分别为右侧口角、左上肢、右足趾;每次持续时间12~24h,EPC病程72h至2年(1例为1型EPC,2例为2型EPC);③病因:3例患儿均存在脑结构病变,2例为病毒性脑炎(1例合并血管炎),1例为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低钙血症;④治疗:病例1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多种抗癫痫治疗,癫痫控制差,后外院行癫痫病灶切除术,渐出现EPC发作,但非进行性加重;病例2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低钙血症,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效果差,予补充钙剂血钙提升后癫痫发作得到控制;病例3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予左乙拉西坦及奥卡西平治疗,同时予阿昔洛韦及丙种球蛋白治疗,EPC病程呈一过性,持续72h后控制。结论:3例患儿中2例为炎症性疾病,对因治疗癫痫控制好。EPC病因复杂多样,儿童EPC病因以炎症性疾病为主。EPC预后与病因密切相关,需结合特定的病因给予对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持续性部分性癫痫(EPC)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