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用药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居尚 龙芳 +3 位作者 童画 陈晓东 朱启勇 张业清 《河南中医》 2018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所致皮疹的用药规律,评价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所致皮疹的用药规律,评价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纳入2007年1月至2017年9月有关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功效类别、用药频次、评价标准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药味完整的方剂共15首,清热药的使用频率最高,为44.8%,其中又以清热解毒药的使用频率较高,其次为补虚药和解表药,使用频率分别为19.4%和14.2%。甘草、金银花、苦参、荆芥和野菊花为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在疗效评价中,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为皮疹评价分级标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EGFRIs所致皮肤皮疹的疗效显著,且有效率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疹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用药具有一定规律性,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速皮疹消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清热解毒药
下载PDF
中医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贝贝 陈培丰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期19-21,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作为一种研究较成熟的靶向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其相关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其中皮疹最为常见,中医药在EGFRIs相关皮疹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作为一种研究较成熟的靶向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其相关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其中皮疹最为常见,中医药在EGFRIs相关皮疹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将从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内服及外敷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 皮疹 中医治疗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天沙合剂对EGFRIs致皮肤干燥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邓媛 方新华 +1 位作者 徐丽华 江萌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究天沙合剂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造成的皮肤干燥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EGFRIs模型组... 目的:探究天沙合剂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造成的皮肤干燥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EGFRIs模型组、维生素E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天沙合剂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大鼠通过连续28 d吉非替尼(37.5 mg/kg)灌胃给药构建EGFRIs诱导的背部皮肤干燥模型;从吉非替尼给药第15天开始,给予维生素E(13.5 mg/kg)或天沙合剂(8、4、2 mg/kg)干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观察背部皮疹情况,通过测量经皮失水评估皮肤损伤情况;通过HE染色评估皮肤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测定皮肤组织AQP1,AQP3和AQP5表达。结果:维生素E和高、中剂量天沙合剂组大鼠背部皮疹明显改善,经皮失水较模型组降低。维生素E和3剂量天沙合剂组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减轻,皮肤组织AQP1、AQP3和AQP5表达增加。结论:天沙合剂可减轻EGFRIs诱导的皮肤损伤,改善其造成的皮肤病理变化,调节AQPs表达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沙合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不良反应 皮肤干燥 维生素E 水通道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后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特点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心悦 彭艳梅 +3 位作者 徐央波 崔慧娟 段桦 宋亚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药物的肺腺癌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并产生皮肤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在入组当天及入组后第14天、28天、42天、56天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药物的肺腺癌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并产生皮肤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在入组当天及入组后第14天、28天、42天、56天观察记录其皮肤不良反应及其他症状表现特点,对其中医证型和病机进行初步归纳分析。结果纳入患者43例,其中3例脱落,40例纳入分析。入组时患者的皮疹呈针头至粟米大小淡红色丘疹为主,92.5%患者有瘙痒,80%患者出现面红目赤,舌色多红。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后出现痤疮样皮疹时间为(7.85±5.07)天,第14天时达高峰,此后逐渐缓解。第14-28天时25.0%-30.0%患者出现脓疱样皮疹,同时有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第42天以后痤疮样皮疹逐渐稀疏,皮肤干燥明显增多,占85.0%,皮肤干燥出现时间为(32.8±14.91)天;第56天时有92.5%患者出现皮肤干燥,50.0%的患者有3级脱屑,口干鼻干咽干逐渐增多,舌红绛少苔无苔占50.0%。皮疹变化每14天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药物的肺腺癌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呈现出初期为风热证,中期为湿热证,后期为阴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不良反应 证候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