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iR-210及其靶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君 崔苏萍 +6 位作者 阮琼芳 傅斌 王共先 娄远蕾 谢安 雷琼琼 汪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12-1514,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小鼠肾脏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只成年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IR组完全阻断双肾蒂40min后恢复血流,Sham组暴露左右双肾40min后关...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小鼠肾脏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只成年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IR组完全阻断双肾蒂40min后恢复血流,Sham组暴露左右双肾40min后关闭腹腔。每组在手术4h后取肾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210表达水平;RT—PCR和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phrin—A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miR-210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因miR-210对靶基因Ephrin—A3的负向调节作用,PCR结果显示IR组Ephrin-A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Ephrin—A3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Sham组Ephrin—A3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影响miR-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的表达,miR-210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缺血再灌注 MicroRNA-210 ephrin—A3
原文传递
Ephrin-A3逆向通路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锦珊 徐莉 +3 位作者 魏慧星 吴钢 谢敏杰 王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EphA4介导的ephrin-A3逆向通路激活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定位ephrin-A3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 目的观察EphA4介导的ephrin-A3逆向通路激活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定位ephrin-A3在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后星形胶质细胞ephrin-A3表达水平的变化,随后实验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不含星形胶质细胞),药物对照组(加入IgG-Fc)和EphA4组(加入ephrin-A3逆向通路激动剂预聚集化的EphA4-Fc),分别在正常及缺血条件下的特定时间点以谷氨酸浓度测定试剂盒检测不同干预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变化。结果 ephrin-A3高表达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并在缺血后出现蛋白表达水平一过性上调。与对照组相比,EphA4干预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Ephrin-A3高表达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并参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rin-A3 EphA4 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能力
下载PDF
Ephrin-A3在脂多糖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继先 张博爱 +3 位作者 刘宇 何昕 李林 张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7-1703,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增殖的影响、ephrin-A3在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AS并纯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10 mg/L)干预30 min组、6 h组、24 h组、48 h组和72 h组,采用倒置...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增殖的影响、ephrin-A3在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AS并纯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10 mg/L)干预30 min组、6 h组、24 h组、48 h组和72 h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AS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EB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免疫荧光测定不同时点ephrin-A3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在脂多糖作用的不同时点,与对照组相比,作用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下降,ephrin-A3和GFAP表达显著升高,培养液内TNF-α和IL-6显著升高。结论:脂多糖可以促进大鼠大脑皮层AS增殖。Ephrin-A3在脂多糖诱导的AS增殖中的表达增高,其表达增加可能与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rin-A3 脂多糖类 星形细胞
下载PDF
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对海马结构Ephrin-A3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严莉 宿宝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了探讨大鼠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对导向分子ephrin-A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对模型组、游水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ephrin-A3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进行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 为了探讨大鼠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对导向分子ephrin-A3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对模型组、游水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内ephrin-A3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进行对比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游水组和对照组海马结构内各亚区和各层内均可见ephrin-A3样免疫阳性产物分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辐射层和腔隙层尤为明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结构内ephrin-A3阳性产物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游水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内训练14d的大鼠海马结构内ephrin-A3阳性产物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训练7d和21d。以上研究结果提示eph-rin-A3的表达与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 海马结构 ephrin-A3 大鼠
下载PDF
Absence of ephrin-A2/A3 increases retinal regenerative potential for Müller cells in Rhodopsin knockout mice
5
作者 Rui-Lin Zhu Yuan Fang +3 位作者 Hong-Hua Yu Dong FChen Liu Yang Kin-Sang Ch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317-1322,共6页
Müller cells(MC) are considered dormant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in mammals.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ephrin-As act as negative regulators of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in the retina and brain.It remains unclear... Müller cells(MC) are considered dormant retinal progenitor cells in mammals.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ephrin-As act as negative regulators of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in the retina and brain.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lack of ephrin-A2/A3 is sufficient to promote the neurogenic potential of MC.He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MC is the primary retinal cell type expressing ephrin-A2/A3 and their role on the neurogenic potential of Müller cells.In this study, we showed that ephrin-A2/A3 and their receptor EphA4 were expressed in retina and especially enriched in MC.The level of ephrin As/EphA4 expression increased as the retina matured tha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reduced proliferative and progenitor cell potential of MC.Next, we investigated the proliferation in primary MC cultures isolated from wild-type and A2~(–/–) A3~(–/–) mice by 5-ethynyl-2′-deoxyuridine(EdU) incorporation.We detec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EdU~+ cells in MC derived from A2~(–/–) A3~(–/–) mice.Next,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ephrin-A2/A3 in mice undergoing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 such as Rhodopsin knockout(Rho~(–/–)) mice.To further evaluate the role of ephrin-A2/A3 in MC proliferation in vivo, EdU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to adult wild-type, A2~(–/–) A3~(–/–), Rho~(–/–) and Rho~(–/–) A2~(–/–) A3~(–/–) mice and the numbers of EdU~+ cells distributed among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retina.Ephrin As/EphA4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in the retina of Rho~(–/–) mice compared to the wild-type mice.In addition, cultured MC derived from ephrin-A2~(–/–) A3~(–/–) mice also expressed higher levels of progenitor cell markers and exhibited higher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than those from wild-type mice.Interestingly, we detec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EdU~+ cells in the retinas of adult ephrin-A2~(–/–) A3~(–/–) mice mainly in the inner nuclear layer;and these EdU~+ cells were co-localized with MC marker, cellular retinaldehyde-binding protein, suggesting some prolif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enous stem cell EphA4 ephrin-A2 ephrin-A3 ephrinS Müller cell photoreceptor cell regeneration retinal degeneration retinal regeneration retinal stem cell
下载PDF
EFNA3在人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宇 徐文姬 +4 位作者 高婷 谢明 曹慧秋 周君 陈贤永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检测人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EFNA3表达情况,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正常卵巢组织、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以及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FNA3的表达,并作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比较EFNA3在以上3种组织表达及其... 目的检测人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EFNA3表达情况,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正常卵巢组织、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以及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FNA3的表达,并作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比较EFNA3在以上3种组织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3种组织均能检到EFNA3的表达且定位于胞质浆;ENFA3在3组的半定量评分分别为正常卵巢组(5.29±0.71)、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5.64±0.51)、卵巢浆液性腺癌组(4.83±0.57),3组组织中的EFNA3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59,P<0.01),其中卵巢浆液性腺癌组低于正常卵巢组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P<0.05)。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EFNA3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4.51±0.38)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93±0.58)(P<0.05),低分化组(4.62±0.61)低于中高分化组(4.97±0.51)(P<0.05),Ⅲ~Ⅳ期(4.51±0.38)低于Ⅰ~Ⅱ期(4.96±0.59)(P<0.05)。结论人卵巢浆液性腺癌EFNA3表达程度比人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低,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蛋白激酶A3受体 卵巢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irtron类microRNA6894-5p过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7
作者 赵茂嘉 彭美茜 +4 位作者 秦旖璐 刘水清 陈燕林 杨丽萍 柳满然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350-1356,共7页
该文主要探讨Mirtron类micro RNA6894-5p过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将miRNA6894-5p的模拟物分别转染进入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构建miRNA6894-5p过表达的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测miRNA6894-5p的RNA表达;Transwell... 该文主要探讨Mirtron类micro RNA6894-5p过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将miRNA6894-5p的模拟物分别转染进入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构建miRNA6894-5p过表达的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测miRNA6894-5p的RNA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Cell Counting Kit 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NA6894-5p与肝配蛋白A3的靶向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检测miRNA6894-5p过表达后EFNA3的m 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miRNA6894-5p过表达模型的胃癌细胞系;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NA6894-5p可提高细胞迁移侵袭能力(P<0.05)和增强细胞增殖能力(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NA6894-5p靶向作用于肝配蛋白A3,过表达miRNA6894-5p后肝配蛋白A3的m 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该研究结果显示,Mirtron类miRNA6894-5p在人胃癌细胞中过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tron类 microRNA6894-5p 肝配蛋白A3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5-Fu联合醒脑静干预对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廖学武 罗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7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5-Fu联合醒脑静干预对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n=15)进行5-氟尿嘧啶(5-Fu)鞘内化疗,治疗组患者(n=15)进行5-Fu... 目的探讨5-Fu联合醒脑静干预对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n=15)进行5-氟尿嘧啶(5-Fu)鞘内化疗,治疗组患者(n=15)进行5-Fu鞘内化疗+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发生部位、血β-HCG)、Ephrin-B3的mRNA水平及Ephrin-B3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Ephrin-B3的mRNA水平和Ephrin-B3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联合醒脑静干预能明显降低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ephrin-B3 急性脑出血 绒毛癌
下载PDF
Nipah Virus: A Zoonotic Virus Transmitted from Bats and Pigs, Causing an Epidemic in Southeast Asia
9
作者 Hongting Lin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年第2期283-290,共8页
Nipah Virus (NiV), a member of the Paramyxoviridae family, is one of the most infectious zoonotic viruses in Southeast Asia. First recorded in Malaysia in 1998, the NiV outbreak infected hundreds of people, with an al... Nipah Virus (NiV), a member of the Paramyxoviridae family, is one of the most infectious zoonotic viruses in Southeast Asia. First recorded in Malaysia in 1998, the NiV outbreak infected hundreds of people, with an almost 50% death rate. The virus is transmitted through direct contact with contaminated subjects and infecting the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Ephrin B2 and B3, the surface glycoproteins on the host cell, have been the primary and the most effective route for viral entrance. Binding with viral surface G protein, the F protein triggers, enabling viral-host fusion. Until now, NiV vaccines are not yet available in the public market, however, preventions such as avoiding direct contact and masking are advi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ah Virus Zoonotic Transmission ephrin-B2 ephrin-B3 Viral Outbreaks Clinical Outcomes Animal Reservoir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琴 陈娟 吴艳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模型,探讨PVL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表达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2日龄SD清洁级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h建立PVL模型,分别于...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模型,探讨PVL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表达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2日龄SD清洁级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h建立PVL模型,分别于模型后0,8,24,48,72h、7d处死,同时设立相应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病理变化;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ephrin-B3mRNA表达。结果新生大鼠PVL后,脑白质ephrin-B3mRNA在缺氧缺血后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在8,24,48,72h和7d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后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8,24,48,72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PVL时,脑白质ephrin-B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ephrin-B3可能是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ephrin-B3 凋亡 新生大鼠
下载PDF
Ephrin-B3沉默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修复及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鹏 吕刚 智晓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观察Ephrin-B3基因沉默后对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Ephrin-B3基因的siRNA干扰质粒(用于实验组:A、B、C组)及1组乱序siRNA干扰质粒(用于对照组D组),体外克隆并提取质粒后包装慢病毒颗粒。半横切法制作... 目的观察Ephrin-B3基因沉默后对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Ephrin-B3基因的siRNA干扰质粒(用于实验组:A、B、C组)及1组乱序siRNA干扰质粒(用于对照组D组),体外克隆并提取质粒后包装慢病毒颗粒。半横切法制作成年大鼠SCI模型,将病毒颗粒注入SCI处。分别在注入1、2、4、8周后,采用BBB评分法比较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伤后各组脊髓组织Ephrin-B3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组织Gap-43的表达变化。结果 Ephrin-B3 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内呈相对低表达,D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实验组大鼠出现Ephrin-B3沉默效果,B组尤为明显。转染后1~4周,B组大鼠BBB评分呈持续升高趋势,高于其他3组,D组明显低于实验组,4周时各组恢复效果都进入平台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脊髓组织内Gap-43表达最明显,从转染后1周开始升高,4-8周时有所下降,而D组呈持续性弱表达。结论沉默Ephrin-B3能够促进大鼠SCI早期功能修复并上调脊髓组织内Gap-4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鼠 功能修复 ephrin-B3 GAP-43
下载PDF
慢性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脑白质病变与Ephrin-B3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腾 丁颖 +1 位作者 王超 周春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45-5246,共2页
目的探讨Ephrin-B3是否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30 d组、模型60 d组。模型组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 目的探讨Ephrin-B3是否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1组、假手术2组、模型30 d组、模型60 d组。模型组组应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有手术过程而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假手术1组及模型30 d组大鼠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的逃避潜伏期时间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而后将2组大鼠断头取脑。部分行HE染色,部分脑组织制成匀浆,行ELISA检测,统量各组Ephrin-B3的表达。术后60 d,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对假手术2组及模型2组大鼠进行处理。结果造模后30 d,模型1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60 d,模型2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时间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经HE染色,发现缺血30 d及60 d组大鼠胼胝质部位出现明显白质疏松、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空泡样改变。经ELISA检测,假手术1组、模型30 d组、假手术2组、模型60 d组大鼠脑内Ephrin-B3浓度分别为(11.76±1.26)ng/ml、(12.08±1.32)ng/ml、(37.25±5.32)ng/ml、(48.65±6.88)ng/ml。模型30 d组与假手术1组Ephrin-B3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模型2组与假手术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Ephrin-B3可能参与了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白质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脑白质病变 ephrin-B3
下载PDF
海马微量注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蛋白B3激动剂对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痫性发作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田田 肖波 +3 位作者 张敏 王欣格 刘恒方 滕军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1-968,共8页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蛋白B3(Ephrin-B3)激动剂对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痫性发作及海马组织分泌型糖蛋白Reelin及磷酸化接头蛋白(p-Dab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8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匹配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9只。...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蛋白B3(Ephrin-B3)激动剂对癫痫模型大鼠自发性痫性发作及海马组织分泌型糖蛋白Reelin及磷酸化接头蛋白(p-Dab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8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匹配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9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模型组大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注射法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在癫痫持续状态诱导成功后的急性期(7 d),静止期(14 d)和慢性期(60 d)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癫痫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Reelin蛋白及p-Dab1蛋白表达变化,每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13只大鼠。另取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Fc-control组、正常对照EphB3-Fc组、癫痫Fc-control组和癫痫EphB3-Fc组,每组12只,前两组正常饲养,后两组进行癫痫造模,造模后7 d,所有大鼠按照分组分别进行双侧海马内注射Ephrin-B3的激动剂(EphB3-Fc)和Ephrin-B3激动剂的对照剂Fc-control,1次/d,连续7 d。给药结束后,观察两周内大鼠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Reelin蛋白及p-Dab1蛋白表达变化。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s检验。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eelin和p-Dab1蛋白在致痫后7 d、14 d、60 d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癫痫后Fc-control组相比,癫痫后EphB3-Fc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Dab1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更高[(0.41±0.04),(0.58±0.06),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癫痫后EphB3-Fc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Dab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癫痫后Fc-control组[(1.34±0.04),(2.26±0.10),P<0.01]。动物行为学监测显示,与癫痫后Fc-control组相比,癫痫后EphB3-Fc组大鼠自发性痫性发作持续时间更短[(39.00±1.79)s,(26.50±1.87)s;t=23.21,P<0.01],频率更低[(2.00±0.89)次,(0.50±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马齿状回 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蛋白B3 分泌型糖蛋白 磷酸化接头蛋白 自发性痫性发作
原文传递
脑出血后Eprin-b3的表达与白质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岗 李东芳 +1 位作者 贾晓涛 刘正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脑出血后Ephrin-b3表达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0g±15g的Wistar雄性清洁级大鼠,通过取大鼠尾动脉不凝血,并在立体定位仪辅助仪器下向大鼠大脑内囊区注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h,...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脑出血后Ephrin-b3表达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0g±15g的Wistar雄性清洁级大鼠,通过取大鼠尾动脉不凝血,并在立体定位仪辅助仪器下向大鼠大脑内囊区注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6h,24h,48h,72h,7d处死,取脑,同时每个时间点设立相应的对照组。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血肿周围Ephrin-b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出血6h、24h、48h、72h组血肿周围的变性坏死区逐渐扩大,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出血组各时间段Ephrin-b3均表达增加。结论 Ephrin-b3参与了脑出血损伤的发生,在脑出血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考虑成年大鼠脑出血后Ephrin-b3的表达和脑白质损伤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ephrin-b3 再生 大鼠
下载PDF
脑白质损害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肖琴 陈娟 +2 位作者 陈大鹏 吴艳秋 姚裕家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2-114,129,共4页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damage,WMD)模型,探讨WMD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2日龄SD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h建立WMD模型(WMD组),分别于模型后0、8、24、48、72h及7d处...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damage,WMD)模型,探讨WMD新生大鼠脑组织ephrin-B3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2日龄SD大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氧气4h建立WMD模型(WMD组),分别于模型后0、8、24、48、72h及7d处死,同时设立相应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ephrin-B3mR-NA表达。结果WMD组缺氧缺血8h可见纹状体内细胞胞体肿胀、细胞稀疏、间隙增宽,7d可见缺氧缺血侧侧脑室旁白质呈筛网状坏死。与假手术组比较,WMD组脑白质ephrin-B3 mRNA在缺氧缺血后8、24、48、72h及7d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WMD时,脑白质ephrin-B3mRNA表达显著增加,提示ephrin-B3参与了WMD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再生抑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软化病 脑室周围 大鼠 ephrin-B3 MRNA
原文传递
Ephrin-B3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动态表达变化
16
作者 刘田田 滕军放 +2 位作者 刘恒方 张敏 肖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检测癫痫大鼠模型Ephrin-B3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颞叶癫痫中致痫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在癫痫持续状态(SE)诱导成功后7 d(急性期)、14 d(静止期)、60 d(慢性期)分别采用Real-... 目的检测癫痫大鼠模型Ephrin-B3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颞叶癫痫中致痫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在癫痫持续状态(SE)诱导成功后7 d(急性期)、14 d(静止期)、60 d(慢性期)分别采用Real-time 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Ephrin-B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在SE后的急性期和静止期,实验组大鼠均未见自发痫性发作;慢性期实验组大鼠有节律性点头、咀嚼、单侧或双侧前肢阵挛发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癫痫大鼠海马的Ephrin-B3 mRNA表达水平下降,静止期下降最为明显,慢性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01)。Western blot检测Ephrin-B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趋势相一致:与对照组比较,致痫后7 d、14 d、60 d的Ephrin-B3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phrin-B3蛋白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胞膜上,其光密度值与mRNA的变化趋势相一致(P<0.001)。结论Ephrin-B3在海马组织的动态变化可能与慢性自发痫性发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rin-B3 癫痫 海马齿状回 慢性自发痫性发作
下载PDF
丙戊酸钠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肝配蛋白A3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雯 何辉 +3 位作者 彭敏 秦建兵 施金洪 金国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肝配蛋白A3(Efna3)的表达以及Efna3在神经系统里的表达模式。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VPA诱导分化后24 h和48 h,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印迹法(Weste...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肝配蛋白A3(Efna3)的表达以及Efna3在神经系统里的表达模式。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VPA诱导分化后24 h和48 h,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fna3的动态表达;Real-time PCR检测Efna3在成年SD大鼠各组织以及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VPA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fna3的表达量明显上升;Efna3在端脑和海马中呈现优势表达;Efna3在神经元中表达较高,而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较低。结论 VPA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可能与Efna3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配蛋白A3 丙戊酸钠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Eph/ephrinA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岩峰 吕刚 +4 位作者 赵宇 许卫兵 王洪林 于德水 董宝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神经干细胞提取自新生大鼠的海马区,经分离培养及鉴定,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Eph A3)及其配体ephrin A3... 目的探讨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神经干细胞提取自新生大鼠的海马区,经分离培养及鉴定,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Eph A3)及其配体ephrin A3的表达情况。结果Eph A3表达于神经干细胞的胞质,随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Eph A3在胞质中的表达稍有减弱;ephrin A3逐渐在分化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中出现并且表达增强。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期存在Eph/ephrin A3通路的表达,二者的跨膜信号传导在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索肝细胞受体A3 促红细胞生成索肝细胞受体配体A3
下载PDF
Eph在颞叶癫痫大鼠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机制中的作用
19
作者 刘卫平 肖波 +1 位作者 李蜀渝 卢晓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Eph A5和ephrin A3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变化与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建的关系。方法:急性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颞叶癫痫形成后,采用Neo-Timm银染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phrin A3基...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Eph A5和ephrin A3在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变化与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建的关系。方法:急性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颞叶癫痫形成后,采用Neo-Timm银染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phrin A3基因的动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ph A5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内嗅皮质区(EC)仅有Eph A5的表达,致痫后第7天,Eph A5的表达下调,降至最低点(P<0.01),此后逐渐回升,但第15天时仍低于对照组(P<0.05),第30天时回归至对照组水平(P>0.05)。在齿状回(DG),Eph A5及ephrin A3在致痫后第7天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1),此后逐渐回升,但第15天时仍低于对照组,在第30天和第60天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嗅皮质区EphA5和齿状回Eph A5及ephrin A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癫痫持续状态(SE)后苔藓纤维出芽至齿状回内分子层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 A5 ephrin A3 苔藓纤维出芽 突触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