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糖苷型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庆庆 夏黎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309,共6页
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把糖苷型异黄酮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用海藻酸钙包埋富含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孢子,可以方便有效地固定β-葡萄糖苷酶。研究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和温度对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 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把糖苷型异黄酮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用海藻酸钙包埋富含β-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孢子,可以方便有效地固定β-葡萄糖苷酶。研究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pH和温度对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作用的影响,以及重复分批酶解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当固定化酶珠体积占反应总体积的5%,糖苷型异黄酮浓度为1.2mg·mL-1,作用24h,酶解效果良好。其中,大豆苷比染料木苷易于被酶解。固定化酶适宜的pH范围为3~5,最适pH值为4.8。耐热性比固定化前有所增加,在70℃以下酶较稳定。重复分批酶解糖苷型异黄酮,连续7批的转化率均可保持在90%以上。该研究结果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 糖苷型异黄酮 苷元型异黄酮 酶水解
下载PDF
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高霞 刘聪燕 +3 位作者 陈彦 王莹 周静 瞿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412-2417,共6页
近年来,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包括酶解-超声偶联技术和酶解-微波偶联技术等)于中药黄酮类成分... 近年来,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酶技术在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包括酶解-超声偶联技术和酶解-微波偶联技术等)于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使其提取率明显提高;(2)改变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使其转化成活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有效成分;(3)促进植物体内黄酮类成分的合成。此外,固定化酶技术在黄酮类成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酶技术作为中药黄酮类成分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有助于从复杂的中药中获得更多活性较好的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技术 中药 黄酮类成分 结构转化 酶解-超声偶联技术 酶解-微波偶联技术
原文传递
酶转化人参皂苷中间产品Rg_3皂苷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薛丽莉 周海彤 +4 位作者 李龙华 刘廷强 孙芳 鱼红闪 金凤燮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酶法改变Rb1、Rb2、Rc、Rd等人参二醇类皂苷制备低糖基次生皂苷,中间产品的主要成分除Rh2皂苷之外,还含有Rh3、Rh1、Rg3等稀有皂苷。以人参皂苷Rg3为目标,采用柱层析的方法来分离其中间产品,从43 g样品中分离得到Rh2组分19.2 g,Rh3组分2... 酶法改变Rb1、Rb2、Rc、Rd等人参二醇类皂苷制备低糖基次生皂苷,中间产品的主要成分除Rh2皂苷之外,还含有Rh3、Rh1、Rg3等稀有皂苷。以人参皂苷Rg3为目标,采用柱层析的方法来分离其中间产品,从43 g样品中分离得到Rh2组分19.2 g,Rh3组分2.42 g,Rg3组分4 g,并用沉淀方法提纯Rg3。通过HPLC检测,人参皂苷Rg3有20-R型和20-S型异构体,54%为20(R)-Rg3,46%为20(S)-Rg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转化 人参皂苷 薄层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酶工程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申彦晶 赵树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利用酶工程技术,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促进微量活性成分的转化。本文综述了酶工程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酶工程 中药 提取 转化 综述
下载PDF
把人参二醇类皂苷转化为Rg3的特种人参皂苷糖苷酶生成的细菌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于小溪 姜晓野 +5 位作者 王岩 鱼红闪 安东善 柳青梅 任皖泽 金凤燮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7-101,共5页
采用TLC、HPLC等酶活力检测方法对Arthrobacter sp.3、Rhodanobacter sp.14、Rhodopseudo-monas sp.18和Enterobacter sp.20菌进行了菌种筛选。其中Arthrobacter sp.3、Rhodopseudomonas sp.18和Enterobacter sp.20菌发酵生成把人参二... 采用TLC、HPLC等酶活力检测方法对Arthrobacter sp.3、Rhodanobacter sp.14、Rhodopseudo-monas sp.18和Enterobacter sp.20菌进行了菌种筛选。其中Arthrobacter sp.3、Rhodopseudomonas sp.18和Enterobacter sp.20菌发酵生成把人参二醇类皂苷PPD转化为Rg3、Rh2和苷元的特殊人参皂苷糖苷酶,Arthrobacter sp.3菌发酵产酶速度相对快一些。Rhodanobacter sp.14发酵主要生成能把人参二醇类皂苷PPD转化为Rd的人参皂苷糖苷酶。Rhodanobacter sp.14发酵生成的人参皂苷糖苷酶对丙酮抗性较好,Arthrobacter sp.3、Rhodopseudomonas sp.18和Enterobacter sp.20菌所生成的人参皂苷糖苷酶对丙酮抗性略差。综合各因素,选取Arthrobacter sp.3为目标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酶转化 细菌
下载PDF
重组Athrobacter ramosus S34MTSase和MTHase的酶学性质及其制备海藻糖的应用条件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魁 宿玲恰 +1 位作者 吴敬 陈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以淀粉为底物,通过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altosyltrehalose synthase,MTSase)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altosyltrehalose hydrolase,MTHase)的共同作用生产海藻糖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对Arthrobacter ramosus S34来源并分别在E.c... 以淀粉为底物,通过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altosyltrehalose synthase,MTSase)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altosyltrehalose hydrolase,MTHase)的共同作用生产海藻糖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对Arthrobacter ramosus S34来源并分别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的MTSase和MTHase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MTSase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7.0,MTHase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6.0。随后用2种酶共同作用生产海藻糖,优化反应条件,考查反应温度、初始pH、底物DE值、加酶量以及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酶转化过程中海藻糖产率的影响。最佳酶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5℃、初始pH5.5,底物DE值8.5,加酶量分别为MTSase最小加量15.75 U/g淀粉,MTHase最小加量7.5 U/g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altosyltrehalose SYNTHASE MTSase) 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al-tosyltrehalose HYDROLASE MTHase) 酶学性质 酶转化
下载PDF
酶法制备荷叶黄酮苷元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燕超 陶文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73-777,共5页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荷叶黄酮苷成苷元型黄酮,可以提高黄酮的生物活性。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温度和酶/底物比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并运用HPLC-MS对酶解前后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4.5,温度为45... 利用微生物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荷叶黄酮苷成苷元型黄酮,可以提高黄酮的生物活性。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温度和酶/底物比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并运用HPLC-MS对酶解前后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4.5,温度为45℃,酶/底物为3∶1时酶解效率最高。在此条件下,25mL荷叶黄酮苷在6.5h可以酶解完全。LC-MS分析表明酶解产物中槲皮素含量达到75.34%,其它苷元型黄酮含量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黄酮苷元 酶水解
下载PDF
酶转化法提高黄芪甲苷的得率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平平 谭银春 +1 位作者 鱼红闪 金凤燮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研究了水提法和醇提法对黄芪总皂苷的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了AB-8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正丁醇萃取法对黄芪总皂苷的纯化效果的影响,皆在提高3个糖基黄芪皂苷的含量,再经酶转化,黄芪甲苷的得率可提高15%。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黄芪甲苷 酶转化
下载PDF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铁民 孟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25-327,共3页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基因的新方法,与质粒拯救相结合,可快速分离质粒两侧的DNA序列,进而对该序列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该技术已应用于基因突变、基因标记、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限制性内...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基因的新方法,与质粒拯救相结合,可快速分离质粒两侧的DNA序列,进而对该序列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该技术已应用于基因突变、基因标记、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本文重点介绍了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整合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 质粒 转化率
下载PDF
食品级商业酶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人参皂苷Rd研究
10
作者 曹锦雯 李涵涵 +2 位作者 王思涵 千文 杨长青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45-48,共4页
在11种不同厂家食品级商业酶中筛选出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Rd活性最佳的酶,并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酶量、初始pH及温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β-葡聚糖酶(庞博)的转化活性最高,其最佳转化条件为反应时间2 h,酶量0.3 mg/1.5... 在11种不同厂家食品级商业酶中筛选出转化人参皂苷Rb1制备Rd活性最佳的酶,并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时间、酶量、初始pH及温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β-葡聚糖酶(庞博)的转化活性最高,其最佳转化条件为反应时间2 h,酶量0.3 mg/1.5 mg Rb1,pH 5.5和55℃,Rd转化效率为98.01%±1.19%(n=3)。β-葡聚糖酶(庞博)酶转化法是一种高效、绿色、安全的人参皂苷Rd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酶 酶转化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B1 商业酶
下载PDF
脱落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馨逸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能抑制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逆性,对某些动物疾病也有治疗作用,在农业和医药方面有广泛应用,传统的植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存在成本高、产率低、对原材料依赖高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合成脱落酸是一种更经济、便捷的... 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能抑制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逆性,对某些动物疾病也有治疗作用,在农业和医药方面有广泛应用,传统的植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存在成本高、产率低、对原材料依赖高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合成脱落酸是一种更经济、便捷的方式。文章以异源合成脱落酸的代谢通路构建方法为重点,对利用酿酒酵母、大肠杆菌、解脂耶氏酵母作为底盘细胞,合成脱落酸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进行综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异源酶表达 酶改造 底盘选择 多模块调谐
下载PDF
手性物质及其生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凛 李璟 +2 位作者 胡强 张婷 曾庆乐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对手性物质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手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对生物法制备手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手性物质 酶催化法 微生物转化 生物拆分
下载PDF
酶的理性设计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
13
作者 王东辉 王奥轩 +4 位作者 何长海 刘志豪 石永春 王燃 王潇然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优良种质资源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传统育种技术存在周期长、工作量庞大等问题。随着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针对作物关键基因进行定向优化的酶的理性设计,为更大限度挖掘优质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与基因编辑及转基因技术... 优良种质资源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传统育种技术存在周期长、工作量庞大等问题。随着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针对作物关键基因进行定向优化的酶的理性设计,为更大限度挖掘优质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与基因编辑及转基因技术相结合,成为分子育种技术探索中的重要方向之一。阐述了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评价等酶的理性设计常用方法,综述了酶的理性设计在提高作物品质、抗逆性和生物量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作物育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设计 作物育种 基因编辑 遗传转化
下载PDF
采用HRMS结合^13C-同位素比值技术探究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归趋和转化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凯 李雅欣 +3 位作者 李舜尧 龚睿 谢道月 司友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3-1231,共9页
新兴污染物(ECs)释放到水体中能够对野生物种和人群健康构成潜在隐患.天然有机质(NOM)含有羟基、氨基、羧基和醌基等活性官能团,可参与水体中天然酶介导的酶催化氧化腐殖化反应(ECOHRs),并通过自由基耦合机制与ECs形成共价结合产物.该... 新兴污染物(ECs)释放到水体中能够对野生物种和人群健康构成潜在隐患.天然有机质(NOM)含有羟基、氨基、羧基和醌基等活性官能团,可参与水体中天然酶介导的酶催化氧化腐殖化反应(ECOHRs),并通过自由基耦合机制与ECs形成共价结合产物.该过程不仅降低了ECs的生态毒性,也增加了水体中有机碳、氮储备.然而,如何分析和鉴定ECOHRs中ECs和NOM分子之间形成的共价结合产物已经成为限制研究者阐明ECs在天然水体中迁移和转化机理的瓶颈.本文综述了天然水体中ECs的来源、污染现状、分布特征和生态毒理学效应,明确了ECOHRs对ECs生物有效性和转化行为的影响,重点利用高分辨质谱(HRMS)结合^(13)C-同位素比值技术分析和鉴定了ECs和NOM分子之间形成的共价结合产物.该方法主要通过精确的分子量、同位素标记差值和相对强度比值,从水环境中筛选出ECs和NOM分子之间所有可能存在的共价结合产物,为深入阐明ECs在天然酶介导ECOHRs中的归趋和转化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天然有机质 高分辨质谱 同位素比例 转化机制
下载PDF
酶转化制备人参皂苷Rg2及其对巨噬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爱华 王宇 +2 位作者 孙秀艳 袁小林 鱼红闪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1,共4页
利用Absidia sp.G8r菌产酶液,以人参皂苷Re为底物进行酶转化制备人参皂苷Rg2。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人参皂苷Rg2,探讨了人参皂苷Rg2对巨噬细胞增殖及单核-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e转化为Rg2,酶转化率为66.3%。硅胶... 利用Absidia sp.G8r菌产酶液,以人参皂苷Re为底物进行酶转化制备人参皂苷Rg2。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人参皂苷Rg2,探讨了人参皂苷Rg2对巨噬细胞增殖及单核-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e转化为Rg2,酶转化率为66.3%。硅胶柱层析法对产物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Rg2,HPLC检测纯度达95%,得率为13.1%。人参皂苷Rg2对巨噬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表明,低质量浓度(25~100μg/mL)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高质量浓度(大于100μg/mL)时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当Rg2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酶转化 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下载PDF
深度除磷脱氮污水处理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主榕 莫赛贞 张碧存 《福建环境》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采用生物酶提取转化的技术、强化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等措施 ,深度除磷脱氮处理污水出水水质清晰透明 。
关键词 污水处理工艺 生物酶 提取转化 除磷 脱氮 深度处理
下载PDF
农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微生物及微生物酶解毒研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育 刘胜龙 肖亚中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真菌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为高毒性天然污染物,在农产品生产和贮运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污染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农产品安全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农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解毒研究对污染原料再利用、动物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 真菌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为高毒性天然污染物,在农产品生产和贮运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污染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农产品安全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农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解毒研究对污染原料再利用、动物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微生物菌株或微生物酶对真菌毒素可进行高效地降解转化或生物吸附。近十年,主要真菌毒素生物解毒研究已逐渐成为真菌毒素污染控制领域的关注重点,但关于生物降解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微生物菌种的降解转化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将从农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降解菌种、生物解毒酶及作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生物解毒深入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生物降解 解毒酶 降解转化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酶工程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九九 刘娥娥 +1 位作者 龚慧 侯学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期138-140,共3页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四大核心工程之一,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在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四大核心工程之一,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在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旨在进一步提高酶工程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工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模拟人工湿地中硫酸盐氯霉素处理对细菌数量、湿地酶活性和生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雪姣 徐婷婷 +5 位作者 叶海冬 都李萍 应杰 章晓凝 李鑫 张崇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1317,共7页
【目的】细菌被认为是人工湿地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成分,因为湿地中的一些生化过程均与细菌群落有关。然而,这一结论都是通过将细菌群落动态与湿地具体生化过程和废水净化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因而是间接的,直接证据尚缺乏。本研究试图通过... 【目的】细菌被认为是人工湿地中最重要的微生物成分,因为湿地中的一些生化过程均与细菌群落有关。然而,这一结论都是通过将细菌群落动态与湿地具体生化过程和废水净化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因而是间接的,直接证据尚缺乏。本研究试图通过国际上通用的选择性抑制手段,再结合细菌数量、酶活性和生化过程分析,进一步认识细菌在人工湿地中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依托垂直流模拟人工湿地进行。湿地从上至下,顺序地填充细砂(直径1~2 mm)、粗砂(直径6~12 mm)和石块(直径50~120 mm)3种填料。植物为香附子(Cyperu srotundus L.)。废水为来自养猪场的排出液,废水灌溉采用间歇方式进行。废水的滞留时间为7 d,排空时间为0.5 d。共设置6个浓度的硫酸链霉素处理(0、1.0、1.5、2.0、2.5和3.0 mg/kg沙子),调查了硫酸链霉素处理浓度与湿地填料中细菌数量、酶活性和生化作用之间的关系。细菌数量用平板计数法测定,纤维素酶、β-葡糖糖苷酶、蔗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采用常规的酶学方法分析;纤维素降解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有机磷降解作用和无机磷转化作用用室内培养—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随着硫酸链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CMC纤维素酶、β-葡糖糖苷酶和蛋白酶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而细菌数量、脲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却显著下降(P【0.05)。在6种生化作用中,除了纤维素降解作用和无机磷转化作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4种生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有机磷降解作用)均随着硫酸链霉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化作用的总体变化清楚地区分了链霉素的不同浓度(P【0.05),而酶活性的总体变化则未能区分。【结论】本研究突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模拟湿地 细菌 链霉素 酶活性 生化作用
下载PDF
D-(—)-对羟苯基甘氨酸的拆分技术
20
作者 莒晓艳 张雅然 赵继全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概述了D-(—)-对羟苯基甘氨酸的拆分方法,比较了生物酶拆分法、非对映体衍生物拆分法、诱导结晶法、不对称转化法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一些拆分方法的原理。
关键词 D-(一)-对羟苯基甘氨酸 拆分 非对映体 诱导结晶 不对称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