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3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根际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立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3-136,177,共5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落叶松(Larixgmelinii)14年生幼龄林和34年生近熟林2个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地进行了不同施肥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随着年龄阶段的不同所需肥料种类以及数量也在发生变化,施肥能不同程度地提...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落叶松(Larixgmelinii)14年生幼龄林和34年生近熟林2个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地进行了不同施肥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随着年龄阶段的不同所需肥料种类以及数量也在发生变化,施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尤其是根际土壤生理活性提高的效果更为明显。从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来看,14年生幼龄林需要适量的氮肥,最佳施肥方案为处理2,其次为处理9;34年生近熟林,需大量磷肥和少量氮肥以及有机与无机混合肥,最佳施肥方案为处理5,其次为处理1,再其次为处理9。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来看,14年生幼龄林,较佳的施肥方案是处理9,其次为处理3;34年生近熟林施磷肥即磷酸二铵的3个处理(处理4、处理5和处理6)均比单施氮肥和混合肥效果好,其中以处理5(120kg/hm2)效果最佳,其次为处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根际土壤 施肥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超高压对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励建荣 俞坚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0,共3页
综述了酶在超高压条件下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并对各类酶在超高压条件下的灭活情况作了归纳,展望了超高压在酶灭活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 超高压 酶活 影响
原文传递
pH值对3个根霉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国政 孙东发 汪兴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95-298,共4页
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培养ERh1123、ERh3421、ERh5131 3个根霉菌株,研究其产酶的pH条件,同时将得到的酶液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与一定的底物反应,分别测定了糖化酶、液化酶、蛋白酶活性,研究了pH条件对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产糖... 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培养ERh1123、ERh3421、ERh5131 3个根霉菌株,研究其产酶的pH条件,同时将得到的酶液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与一定的底物反应,分别测定了糖化酶、液化酶、蛋白酶活性,研究了pH条件对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产糖化酶、液化酶的适宜pH为4.6~5.2,在此条件下,糖化酶的活性为1.41×102~1.59×102U/g,液化酶的活性为0.69×103~2.21×103U/g,菌株产蛋白酶的适宜pH为5.8,其活性为1.98×103U/g~2.58×102U/g;反应时糖化酶适宜的pH为4.6,蛋白酶适宜的pH为5.8,液化酶适宜的pH为5.2-5.8,反应时酶的活性与产酶条件下相比,前两种酶的活性可分别提高到1.52×102~3.21×102U/g,2.56×102~2.97×102U/g,但液化酶的活性没有增加.总体来看,在根霉菌株产酶及酶反应时提供适宜的pH值条件对酶活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根霉 产酶条件 酶活性
下载PDF
在单一提取系统中同时测定五种植物抗氧化酶 被引量:198
4
作者 李忠光 李江鸿 +2 位作者 杜朝昆 黄号栋 龚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4-48,共5页
文章介绍了在一个单一酶提取系统中同时提取并测定五种抗氧化酶。通过对酶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确定了各个酶测定的适宜参数。这一提取和测定系统使多种抗氧化酶的提取变得简便快速 ,并使酶活性测定结果有较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可比性。
关键词 单一提取系统 植物抗氧化酶系统 动力学曲线 酶活性 测定方法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16
5
作者 陈心想 耿增超 +1 位作者 王森 赵宏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1-758,共8页
以小麦-玉米轮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对塿土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B60(60 t·hm-2)和B80(80 t·hm-2),氮磷钾肥... 以小麦-玉米轮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对塿土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B60(60 t·hm-2)和B80(80 t·hm-2),氮磷钾肥均作基肥施用。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玉米收获后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小麦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且显著提高土壤酶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用量为80 t·hm-2时效果最显著,但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增加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增幅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动态变化显示,越冬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低,但微生物量碳在拔节期出现高峰,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返青期出现高峰,与作物生育旺盛时期一致;显著减少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波动。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土壤酶指数为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征,可全面反映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的响应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塿土 酶活性 微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9
6
作者 张向前 黄国勤 +2 位作者 卞新民 江学海 赵其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082-7090,共9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间作的优势机理,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籽粒品质、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产量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间作的优势机理,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籽粒品质、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产量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油分和赖氨酸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淀粉和赖氨酸含量,但对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却影响不显著;间作在提高玉米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方面的效果没有该施氮水平(50kg/km2)显著。间作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及其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在不施肥和施肥条件下产量分别比单作增加了3.7%、9.7%、19.0%和18.6%,但间作在增加产量方面的效果没有该施氮水平显著。间作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且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显著受到间作的影响,在不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和单作土壤中的转化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施肥条件下间作和单作土壤中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种微生物数量和4种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玉米籽粒品质、产量及单株生物产量除与转化酶及磷酸酶活性部分相关不显著外,与土壤中的其它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土壤微生物 籽粒品质 酶活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2
7
作者 钱海燕 杨滨娟 +3 位作者 黄国勤 严玉平 樊哲文 方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5,共6页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N、P、K及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N、P、K及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5%~68.8%、32.3%~61.5%和48.8%~102%,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了95.3%~174%、286%~351%,放线菌数量减少了34.5%~39.4%,差异显著。统计分析显示,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尿酶活性之间及其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关系密切。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主要控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真菌数量是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尿酶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影响。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及平衡施肥可以促进酶活性的增强,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个体数增加更多,分布更为均匀。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微生物菌剂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81
8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kg hm-2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kg hm-2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氮代谢 酶活性 氮素利用
下载PDF
苹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结合自然生草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6
9
作者 陈学森 张瑞洁 +9 位作者 王艳廷 王楠 姜生辉 许海峰 刘静轩 王得云 曲常志 张艳敏 姜远茂 毛志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25-2334,共10页
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结合自然生草2、4和6年及各自的清耕除草(对照)苹果园耕作层(0-20 cm)土壤为试材,测定土壤有机质、养分、酶及微生物特性的变化,旨在为长柔毛野豌豆在果园生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结合自然生草2、4和6年及各自的清耕除草(对照)苹果园耕作层(0-20 cm)土壤为试材,测定土壤有机质、养分、酶及微生物特性的变化,旨在为长柔毛野豌豆在果园生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生草2、4和6年的果园0-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与活跃微生物量大多高于其各自的清耕对照;生草2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低于其清耕对照或差异不显著,而生草4年和6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其清耕对照。表明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结合自然生草能全面提升土壤综合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园 长柔毛野豌豆 土壤营养 酶活性 微生物特性
原文传递
长期冬种绿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4
10
作者 杨曾平 高菊生 +4 位作者 郑圣先 聂军 徐明岗 谢坚 廖育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3,共8页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肥的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其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处理相比,长期冬种绿肥翻压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呼吸、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都有所提高,代谢熵(qCO2)降低,以长期冬种紫云英翻压处理效果最明显。微生物种群数量、SMBC、脲酶、脱氢酶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速效氮(AN)、缓效钾(SLK)和速效钾(AK)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TOC,TN,AN,SLK,AK,微生物种群数量,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长期冬种绿肥翻压能明显地改善红壤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与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绿肥 水稻土 微生物特性 酶活性
下载PDF
免疫多糖对日本对虾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树 江晓 +1 位作者 牟海 管华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7-108,共2页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病害防治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从免疫学的角度对虾病进行防治研究,已有成功的报道[1,2]。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海藻多糖和北虫草多糖作为免疫激活剂对日本对虾(Penaensjaponicu...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病害防治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从免疫学的角度对虾病进行防治研究,已有成功的报道[1,2]。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海藻多糖和北虫草多糖作为免疫激活剂对日本对虾(Penaensjaponicus)进行腹腔注射,分别在24、4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多糖 日本 对虾 血清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李潮海 王小星 +1 位作者 王群 郝四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2-418,共7页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质地 根际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花后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4
13
作者 谢祝捷 姜东 +2 位作者 曹卫星 戴廷波 荆奇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9-316,共8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 ,以 2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皖麦 38和扬麦9为材料 ,研究了花后第 4天开始的土壤干旱 (SR WC =45 %~ 5 0 % )和渍水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小麦叶片和籽粒的测...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 ,以 2个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品种皖麦 38和扬麦9为材料 ,研究了花后第 4天开始的土壤干旱 (SR WC =45 %~ 5 0 % )和渍水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小麦叶片和籽粒的测定结果均表明 ,小麦源库器官中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键调控酶活性变化趋势在 2个品种间基本一致。与对照 (SRWC =75 %~ 80 % )相比 ,干旱和渍水均明显降低了花后旗叶中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 (SPS)活性 ,而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 (GS)活性略有下降。干旱和渍水均降低了籽粒库蔗糖合成酶 (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 (GBSS)活性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活性降低尤甚。其中干旱处理下SS的下降比渍水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 ,渍水明显降低了籽粒谷丙转氨酶 (GPT)和GS活性 ,而干旱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淀粉产量和含量与SPS ,SSS和GBSS活性的关系比与SS活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籽粒蛋白质产量和含量与叶中GS和籽粒中GPT活性的关系比与籽粒中GS关系活性更为密切。这些结果表明小麦源库器官中调控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关键酶活性变化是花后不同水分状况影响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特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 渍水 蛋白质积累 淀粉积累 酶活性
下载PDF
Cd胁迫下稻田土壤生物活性与酶活性综合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段学军 闵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2-427,共6页
试验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外源重金属Cd胁迫对淹水稻田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Cd胁迫对不同的土壤生化过程具有不同效应,低浓度Cd的添加对水稻田土壤呼吸强度有一定刺激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对与... 试验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外源重金属Cd胁迫对淹水稻田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Cd胁迫对不同的土壤生化过程具有不同效应,低浓度Cd的添加对水稻田土壤呼吸强度有一定刺激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对与厌氧微生物相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中,以产甲烷活性所受影响最大,硫酸盐还原活性次之,反硝化活性最小,而且在整个处理期间对Cd的反应较为稳定,是表征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良好生物指标。Cd胁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中,对土壤的脲酶活性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达到57.4%,而对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等活性影响较小,最大抑制率均未达到25%,转化酶对Cd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稻田土壤 生物活性 酶活性
下载PDF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15
作者 萨如拉 高聚林 +1 位作者 于晓芳 胡树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143,共6页
为探索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消长动态规律,文中应用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学和土壤酶学测定方法,研究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和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等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为探索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消长动态规律,文中应用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学和土壤酶学测定方法,研究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和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等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连续两年玉米秸秆深翻还田(SF-Ⅱ)>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一年(SF-Ⅰ)>常规旋耕秸秆不还田(CK),其中,SF-Ⅱ各指标与CK间差异显著(p<0.05)。SF-Ⅱ对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增幅最高,为157.61%;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增幅最高,为40.12%。可见,高寒灌溉农区实施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耕作措施,既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可以提高耕层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深翻还田 土壤有益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李娜 王根绪 +2 位作者 高永恒 王俊峰 柳林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4-1224,共11页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地区典型的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增温棚内的气温和5 cm土...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地区典型的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增温棚内的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高寒沼泽草甸区不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升高2.54℃和0.68℃,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4.99℃和1.43℃;高寒草甸区内不封顶和封顶增温棚5 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0.31℃和3.93℃。(2)模拟增温对两种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表现不一致,高寒沼泽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5~20 cm土层中却增加;相反的,高寒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5~20 cm土层中减少。(3)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但由于封顶式增温棚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降低。(4)模拟增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在两种草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小,蔗糖酶活性在两种草甸中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情况。同时,封顶增温棚内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的幅度,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减少的幅度均小于开顶式增温棚内的酶活性。两种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情况不一致,这与不同类型草甸中土壤理化性质、水热状况、土壤代谢、植物种类及土壤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区系、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高寒草甸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长江源区
下载PDF
北京低山地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8
17
作者 戴伟 陈晓东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3-18,共6页
通过对北京低山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分析,探讨了供试土壤中3种酶活性状况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性;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良... 通过对北京低山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分析,探讨了供试土壤中3种酶活性状况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性;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良好相关性,显示了3种酶在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中的共性关系;土壤酶活性同多种土壤性质呈现良好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量对酶活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低山地区 北京
下载PDF
长白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随海拔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 被引量:48
18
作者 谷晓楠 贺红士 +5 位作者 陶岩 靳英华 张心昱 徐志伟 王钰婷 宋祥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374-8384,共11页
长白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地生态系统,是研究生态系统重建和演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以长白山西坡垂直带中的亚高山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微孔板法分别测定土壤微... 长白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地生态系统,是研究生态系统重建和演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以长白山西坡垂直带中的亚高山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微孔板法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探讨(1)长白山西坡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沿海拔的分布特征;(2)垂直带植被因子、土壤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再减少,有机碳和全氮最高值出现在岳桦林带;随海拔升高,土壤微生物总PLFA和各类群微生物PLFA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亚高山岳桦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苔原带;在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的贡献率上,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G^->G^+;微生物PLFA相关性方面,细菌、放线菌、G^+、G^-之间的关联性较大,真菌与这四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小;土壤全氮含量与各微生物类群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而C/N则与各微生物类群均表现为负相关,二者是调控土壤微生物沿海拔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水解酶βG和AP活性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AP活性对高山苔原带生态系统表现出很好的响应;土壤含水量、C/N和土壤温度是调控土壤酶活性垂直变化的主要因子;高山苔原带草甸化过程对土壤含水量、全磷含量、水解酶AP活性产生重要影响,而对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和其他酶活性影响不大。长白山垂直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除了受到土壤环境因子和水热条件的影响,还与植被群落组成及凋落物性质具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垂直带 土壤微生物 PLFA 酶活性 土壤因子
下载PDF
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孙庆业 任冠举 +1 位作者 杨林章 安树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够显著影响表层尾矿中(0~5 cm)的脲酶、芳基硫酸酯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位于木贼-中华结缕草群落和白茅群落下尾矿中的几种土壤酶的活性高于位于狗牙根群落和中华结缕草群落下的尾矿中酶的活性.在所测定的4种土壤酶中,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高于脲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的活性与表层尾矿中的腐殖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与pH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强烈氧化的表层尾矿不仅具有极端贫瘠的养分条件,同时也具有极低的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酯酶 脱氢酶 速效钾 狗牙根 养分 植物群落 铜尾矿 废弃地 铜矿区
下载PDF
苏南丘陵地区森林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45
20
作者 陶宝先 张金池 +1 位作者 愈元春 丛日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49-2354,共6页
研究了苏南丘陵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剖面分布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土壤中TN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TK、AK质量分数中等,TP、AP质量分数较低,土壤TN、有机质、AK、AP的质量分数及蔗糖... 研究了苏南丘陵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剖面分布以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偏酸性,土壤中TN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TK、AK质量分数中等,TP、AP质量分数较低,土壤TN、有机质、AK、AP的质量分数及蔗糖酶、脲酶、H2O2酶、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季节也存在差异,蔗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脲酶活性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毛竹林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它3种林分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H2O2酶活性在马尾松、麻栎、毛竹林土壤内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在杉木内林土壤内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α=0.01或α=0.05水平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TN、AP、AK、有机质及重元素Pb、Cu、Zn、Cr、Ni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冬季蔗糖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蔗糖酶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秋季磷酸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磷酸酶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夏季脲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脲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夏季H2O2酶与其它3个季节的H2O2酶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森林土壤 苏南丘陵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