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贡使与中国伴送官的文学交游——以裴文与杨恩寿交游为中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宇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0-144,共5页
越南使臣裴文与中国伴送官杨恩寿的文学交游,为我们提供了中越文化交流的一个全面而详实的个案。通过对这一个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越南使臣出使中国及与中国文人交流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更重要的是:中越文化交流的历史,正是有赖于类似... 越南使臣裴文与中国伴送官杨恩寿的文学交游,为我们提供了中越文化交流的一个全面而详实的个案。通过对这一个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越南使臣出使中国及与中国文人交流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更重要的是:中越文化交流的历史,正是有赖于类似裴、杨文学交游这样的一个个的具体事例支撑而成,我们可以由这一组个案透视出中越文化交流,乃至在宗藩关系下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实际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文 杨恩寿 雉舟酬唱集 贡使 伴送官 越南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朝鲜燕行使与中国琉璃厂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美子 禹尚烈 《东疆学刊》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朝鲜李朝的燕行使和中国明清时期的琉璃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鲜好多名人学士回国后都在著述里留有琉璃厂的记录,而燕行使与中国学者在琉璃厂结下的深厚友谊也在当时和后世传为佳话,由此可以看出,燕行使与琉璃厂的结缘对朝鲜吸收先... 朝鲜李朝的燕行使和中国明清时期的琉璃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鲜好多名人学士回国后都在著述里留有琉璃厂的记录,而燕行使与中国学者在琉璃厂结下的深厚友谊也在当时和后世传为佳话,由此可以看出,燕行使与琉璃厂的结缘对朝鲜吸收先进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使 琉璃厂 朝鲜 中国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宋代“私觌”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72-676,共5页
宋代的私觌就是一种外交使节与伴使之间的礼物互赠 ,它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两宋政府对私觌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 ,并禁止外交人员在出使期间或是接待外国使者之时私相贸易。南宋时期的私觌俗称“打博” ,其实这是一种走私交易 。
关键词 宋代 私觌 外交使节 礼物互赠
下载PDF
论日本遣隋使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心喜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19,共6页
文章从日本遣隋使来华目的、遣使概况和遣隋使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 日本 遣隋使 文化交流 中国 佛教文化 朝鲜半岛 航海工具 航海术 交通路线 历史地位
下载PDF
论晚清外交使节的欧美之旅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流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81-86,共6页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陆续向欧美国家派遣使节。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首次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怀抱明确的学习意图,实地游历、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他们的外交旅游活动具有历史开创性,不仅开阔了自身的眼界,思想认识得以提高、升...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陆续向欧美国家派遣使节。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首次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怀抱明确的学习意图,实地游历、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他们的外交旅游活动具有历史开创性,不仅开阔了自身的眼界,思想认识得以提高、升华,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外交使节 海外旅游 中国 欧洲 美国 工业文明 民主政治 民俗 国际形象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朝天录》看朝鲜使节与域外文人的文化交流 被引量:1
6
作者 朴莲顺 杨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李朝时期,朝鲜使臣频繁出使明朝,由于其另一身份为精通汉学的文人,因此与同样深受中国影响的域外文人进行了文学交流:李安讷同孔闻謤的诗歌酬唱,体现了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金尚宪与吴大斌的惺惺相惜,体现了文人间的友好情谊;李睟光与安... 李朝时期,朝鲜使臣频繁出使明朝,由于其另一身份为精通汉学的文人,因此与同样深受中国影响的域外文人进行了文学交流:李安讷同孔闻謤的诗歌酬唱,体现了中朝两国的文化认同;金尚宪与吴大斌的惺惺相惜,体现了文人间的友好情谊;李睟光与安南使者冯克宽、琉球使者蔡坚的文学往来,体现了朝鲜文学在安南等国的影响。朝鲜使臣在出使明朝的过程中,以文学为载体,同域外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录》 朝鲜使节 域外文人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公元6~7世纪西突厥与拜占庭帝国交往中的地缘政治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强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7,170,共13页
公元6世纪中后期,西突厥成为丝绸之路中段拥有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重要族群,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丝绸之路中西段最重要的帝国——萨珊波斯、拜占庭发生密切联系。由于威胁到萨珊波斯对丝路的控制,双方关系交恶。在粟特人的斡旋下,西突厥转... 公元6世纪中后期,西突厥成为丝绸之路中段拥有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重要族群,在其西进过程中,与丝绸之路中西段最重要的帝国——萨珊波斯、拜占庭发生密切联系。由于威胁到萨珊波斯对丝路的控制,双方关系交恶。在粟特人的斡旋下,西突厥转而与拜占庭通过互派使节、建立军事联盟、关注商贸往来的方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合作过程中,西突厥—拜占庭联盟关系并不稳定。综合拜占庭时期诸文献对西突厥与拜占庭交往史实的记载可发现,西突厥与拜占庭的密切关系反映了6~7世纪丝绸之路中西段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同时也揭示出丝路上大国博弈中居间族群的重要角色,以及该博弈对居间族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突厥 拜占庭 萨珊波斯 使节往来 阿瓦尔人 阿兰
原文传递
宋金交聘制度下音乐文化交流管窥
8
作者 薛培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宋金对峙百余年,外交往来频繁,在朝见、慰问、赏赐等交聘制度的推动下,以乐人、乐曲、乐器、乐书等为媒介促成两国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双方互派使节出行,不仅要完成“交聘”任务,也参与多种音乐活动,他们观察、感受彼此音乐的表演形式,... 宋金对峙百余年,外交往来频繁,在朝见、慰问、赏赐等交聘制度的推动下,以乐人、乐曲、乐器、乐书等为媒介促成两国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双方互派使节出行,不仅要完成“交聘”任务,也参与多种音乐活动,他们观察、感受彼此音乐的表演形式,成为出使国音乐文化的“报道人”。在“礼仪”“儒学”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下,涉及的音乐文化事项作为王权符号的传递,已超出娱乐之范畴,打开了两国音乐传播的大门,推动了二者音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既是中国礼乐文明传承、衍变之印迹,亦是汉族与女真族音乐文化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与深度交融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 交聘制度 使臣 音乐交流
原文传递
明代朝鲜诏使诗世界观探析:以祁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廖肇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6-174,共9页
在东亚文化交流中,汉诗文成为东亚知识社群彼此沟通情志最重要的媒介,《皇华集》作为明使节与朝鲜儒臣的酬唱之作,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中所收明前期诏使祁顺的酬唱诗,于中朝诗史留下了巨大的投影。透过中国、朝鲜文人笔... 在东亚文化交流中,汉诗文成为东亚知识社群彼此沟通情志最重要的媒介,《皇华集》作为明使节与朝鲜儒臣的酬唱之作,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中所收明前期诏使祁顺的酬唱诗,于中朝诗史留下了巨大的投影。透过中国、朝鲜文人笔下的祁顺事迹及其自身的书写,呈现出祁顺出使朝鲜期间的异国经验,特别是他与徐居正那场著名的诗战。祁顺诗作中的时空观念相当程度体现明代诏使诗的共通点,一方面对异国风土民俗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则特别强调中华文化观念的普遍化。在祁顺的诏使诗中,中华文化与皇明之化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对朝鲜王国的山川风光、纯朴民风、圣君贤臣亦青眼有加。祁顺的诏使诗基本上仍属盛世之音,诗风清雅平和,在馆阁体之外,又多了一点道学气,此固然是个性使然,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使诗 祁顺 异国经验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宋丽使节往来与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梅花 《东疆学刊》 2007年第3期34-39,共6页
使节往来,是古代东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进入宋代,宋朝和高丽朝廷更加重视所派使节的文学素养和品德情操,所以双方使节在圆满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丽使节还担... 使节往来,是古代东亚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进入宋代,宋朝和高丽朝廷更加重视所派使节的文学素养和品德情操,所以双方使节在圆满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高丽使节还担负着考察和引进宋朝典章制度的任务,他们不仅留心宋朝的政治制度,而且还把大量典籍带回本国,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另外,双方使节在公务之余还撰写了有关对方典章文物和风俗民情的著述,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高丽 使节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清代越南使臣与广西士人交游探析
11
作者 刘晓敏 滕兰花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清代越南使臣和广西士人交游甚多,越南使臣们留下的汉诗文、使程日记等作品,不仅对广西的山川古迹进行赞美吟咏,还记录了使臣们与各阶层人们的交往。越南使臣在广西与当地士人、乡野文人之间的诗文唱和与交流,反映出越南使臣们有着较高... 清代越南使臣和广西士人交游甚多,越南使臣们留下的汉诗文、使程日记等作品,不仅对广西的山川古迹进行赞美吟咏,还记录了使臣们与各阶层人们的交往。越南使臣在广西与当地士人、乡野文人之间的诗文唱和与交流,反映出越南使臣们有着较高的汉文化素养,也是其时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越南使臣 广西 文化交流
下载PDF
An Envoy of Cultural Exchange—The No.3 Troupe of Chengdu Chuanju Theater
1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8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An envoy of Cultural exchange The No.3 Troupe of Chengdu Chuanju Theater
下载PDF
甲午战前清朝驻外使臣对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
13
作者 张传磊 赵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驻外使臣 旅欧军事留学生 管理
下载PDF
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京师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夫马进 蔡亮(翻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30,共13页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洪大容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展现了"天涯知己"般的深厚友情。除燕行使外,朝鲜还...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洪大容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展现了"天涯知己"般的深厚友情。除燕行使外,朝鲜还有一条通往日本江户的通信使路线,1764年元重举就曾以此身份出使日本。如果将同时代燕行使与通信使的记录叠合观察,可以看到中、日、韩三国各自学术、文化及精神的相位。此外,从洪、元与中、日知识分子的交往经历,可以发现18世纪中、日存在相似的"情"的世界,而朝鲜则无。日本"古学"与清朝考证学都将"情"置于积极主张的地位,这造成了中、日两国与信奉朱子学、宋学的朝鲜在精神世界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使 通信使 文化交流史 中国 朝鲜 日本
下载PDF
朝鲜王朝时期燕行使与清朝篆刻交流探究
15
作者 包子捷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5期70-82,157,共14页
文章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探讨了以朝鲜王朝时期金正喜交际圈为代表的燕行使在朝鲜王朝与清朝篆刻交流中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印章图样对比分析了朝鲜王朝篆刻与清朝篆刻的异同,揭示出其在发展过程中... 文章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探讨了以朝鲜王朝时期金正喜交际圈为代表的燕行使在朝鲜王朝与清朝篆刻交流中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印章图样对比分析了朝鲜王朝篆刻与清朝篆刻的异同,揭示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印人篆文修养不足和篆刻创作动力不足等问题,以期为国内学界了解朝鲜王朝时期篆刻的历史发展和中华文明海外影响力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清朝 燕行使 篆刻交流
下载PDF
清季首任专差驻意大利公使许珏评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益 杨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9,共6页
近代意大利的国情与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作为首任驻意大利公使,许珏表现出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态度,他主持翻译了大量有关意大利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不但为清政府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而且为意大利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 近代意大利的国情与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作为首任驻意大利公使,许珏表现出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态度,他主持翻译了大量有关意大利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不但为清政府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而且为意大利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受其出使经历的影响,许珏保守的思想开始发生了某些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珏 首任驻意公使 中意文化交流
下载PDF
来自国外的秘书监:晁衡
17
作者 晁霞 《重庆图情研究》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晁衡(日名阿倍仲麻吕,698—770年)是日本著名遣唐使,在唐历任校书郎、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阙(从七品上)、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唐代的秘书监犹如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 晁衡(日名阿倍仲麻吕,698—770年)是日本著名遣唐使,在唐历任校书郎、左拾遗(从八品上)、左补阙(从七品上)、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唐代的秘书监犹如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馆长,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一般都由学界名流出任。晁衡凭借自己的正直和渊博学识,以一个外国人升任秘书监,实属罕见。晁衡担任秘书监期间,不仅积极进行唐朝馆库的藏书建设,而且引领遣唐使密集接触唐朝的国库文献和汉籍佛经,有力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鉴真大师得以成功东渡日本,晁衡也起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天,回顾这位友好使者及其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不仅可以看到唐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开放和博大胸怀,而且对今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仍具有深层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衡 遣唐使 秘书监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