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苏拉”登陆福建后降水的非对称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菁 吴立广 +2 位作者 赖巧珍 冯晋勤 危国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22,共9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降水预报失败的原因及其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报过程中没有关注台风垂直结构的改变及...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降水预报失败的原因及其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报过程中没有关注台风垂直结构的改变及其对降水落区的影响。"苏拉"台风暴雨是在中高纬稳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低层到高层引导气流的变化导致"苏拉"高层风暴中心向南倾斜;环境风垂直切变导致了台风降水的非对称分布,环境风垂直切变方向的左侧是强降水发展的区域;此外,随着台风环流中心在垂直方向发生偏移,改变了涡度平流的垂直分布,从而导致了福建省南部的暴雨。因此关注登陆台风中心在垂直方向的偏移对台风降水预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苏拉” 非对称分布 台风降水 引导气流 环境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一次飑线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缪子青 何宏让 +2 位作者 张云 汤鹏宇 白仕刚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3月30—31日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环境特征、不稳定条件、垂直风切变等及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3月30—31日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环境特征、不稳定条件、垂直风切变等及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地区稳定的阻塞形势下,从四川盆地东移的高空槽和低涡切变线是造成广东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低层强水汽辐合、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为飑线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和动力条件。(3)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的阵风锋和弱回波通道,速度图上飑线北端为强的气旋式切变,南端为弱的反气旋式切变,在"弓形"回波顶点处有强的速度辐合。飑线内部后侧为一支倾斜向下的冷空气入流,前沿是一支沿冷空气爬升的暖空气入流。(4)在"弓形"回波顶部后侧长时间维持着向后倾斜的后侧入流急流RIJ(Rear Inflow Jets),RIJ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和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环境场特征 雷达回波 垂直风切变 弓形回波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的环境条件及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楠 陈豫英 +4 位作者 杨侃 邵建 穆建华 陈晓娟 聂金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90,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逐时FY-2E红外卫星云图、自动站和本地WRF等资料,对2010年8月10日夜间宁夏东部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环境条件、垂直风切变及中尺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逐时FY-2E红外卫星云图、自动站和本地WRF等资料,对2010年8月10日夜间宁夏东部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环境条件、垂直风切变及中尺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环境条件下,伴随副高北抬、低空急流发展,在高原槽、低涡切变、地面冷锋和地面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下,激发中尺度天气系统在宁夏东部产生的;随着暴雨时段临近,暴雨区上空低空急流和垂直风切变增强,湿层加厚,中低层空气趋于饱和,近地面层持续东风,低层湿层上部维持逆温层,对流不稳定能量急剧释放;强对流暴雨出现在中尺度暴雨云团发展阶段的后期和成熟阶段的早期,在地面气旋式环流右前方、地面辐合线北侧、对流云团发展的前端、冷云中心略偏后的位置上;暴雨站点上空TBB和降水位相变化有一致性,降水峰值对应TBB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暴雨 影响系统 环境条件 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对流云团
原文传递
热带风暴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分布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顺吉 余锦华 张大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形、登陆过程下垫面属性的改变和风暴移动速度的影响,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垂直切变的作用使顺切变左侧形成强降水,冷空气的作用与垂直切变的作用相互配合可能是顺切变方向和顺切变方向右侧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非对称降水 地形 环境垂直风切变 冷空气侵入
下载PDF
弱环境风场条件下华南西部大范围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安宁 李生艳 +1 位作者 陈见 何冬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9-17,共9页
利用ECMWF2.5°×2.5°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16例在弱环境风场条件下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5—9月汛期期间,华南西部基本上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下,一旦具备有一定的动力触发机制,即使在8... 利用ECMWF2.5°×2.5°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16例在弱环境风场条件下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5—9月汛期期间,华南西部基本上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下,一旦具备有一定的动力触发机制,即使在850hPa无低空西南急流配合的弱环境风场条件下,依然可以产生大范围的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天气;在弱环境风场条件下产生大范围的暴雨天气,主要取决于在短时间内中低纬度出现异常环流,表现为华北槽或高原槽在东移南下的过程中发展加深,同时在华南西部的低层流场中出现低涡切变或气旋性拐点,气流辐合,水汽充沛,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广西境内的风垂直切变小,以及涡度、散度等物理量特征与暴雨过程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弱环境风场 垂直风切变 水汽特征
下载PDF
2013.3.23百色市致灾冰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思施 黄开刚 刘国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2期43-46,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从影响系统配置、环境条件、可预警性等方面对2013年3月23日百色市致灾冰雹天气过程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加深东移、850h Pa切变线南压以及近乎相交的高低空急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从影响系统配置、环境条件、可预警性等方面对2013年3月23日百色市致灾冰雹天气过程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加深东移、850h Pa切变线南压以及近乎相交的高低空急流配置是此次冰雹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地面辐合线为强对流的触发、发展和持续提供了重要的边界层条件。地面增温、较高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的垂直风切变、合适的0℃和-20℃层高度以及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潜势条件。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冰雹、大风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环境条件 垂直风切变 强对流风暴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环境风垂直切变和热带气旋移动对涡旋内对流非对称分布影响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璐 费建芳 +3 位作者 黄小刚 程小平 阳向荣 马占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3-954,共12页
热带气旋(TC)预报特别是强度预报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点、难点问题,TC环流内部的对流系统对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用FY-2C/2E黑体亮温(TBB)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研究了2005—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 热带气旋(TC)预报特别是强度预报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点、难点问题,TC环流内部的对流系统对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用FY-2C/2E黑体亮温(TBB)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研究了2005—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外雨带区的对流非对称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风垂直切变和TC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整层风垂直切变的方向与TBB一波非对称大值区关于方位角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弱整层风垂直切变条件下(<5 m/s),TC移动引起的非对称摩擦效应会使对流易出现在移动方向的右前象限。在中强整层风垂直切变条件下(>5 m/s),风切变成为影响对流非对称分布的主要因子,TC外螺旋雨带区的对流集中于顺风切方向及其左侧,对流偏离顺切变左侧的程度一方面受到TC内逆时针环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风垂直切变的强度有关:对于发展阶段的TC,当风垂直切变增强时,一波非对称分布更加显著,切变越强,TC强度越大,外雨带区的对流越偏离顺风切左侧;对于消亡阶段的TC,风垂直切变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中尺度对流系统 非对称分布 环境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冷涡影响下两次不同类型强对流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褚颖佳 郭飞燕 +4 位作者 高帆 胡鹏 郑丽娜 刘奕辰 鲁亓 《干旱气象》 2023年第2期279-289,共11页
为深入认识冷涡影响下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差异,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 为深入认识冷涡影响下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差异,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2016年6月13日和2018年6月13日山东两次同受冷涡影响但分别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和风雹天气为主的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别简称“过程I”、“过程II”)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过程I,降水效率高,在其发展阶段回波质心高度低,成熟阶段形成强降水超级单体,最强降水出现在中气旋附近;以风雹天气为主的过程II,雷暴大风强度具有极端性,对流风暴发展深厚,60 dBZ以上强回波发展至-20℃层高度之上并持续,是产生大冰雹的重要原因。两次过程的强风均出现在弓形回波反射率因子核心前部和超级单体后侧下沉气流区。(2)过程I不稳定条件中等,西南气流配合湿区使低层增湿,950~850 hPa形成近饱和层并增厚,干层位于500 hPa以上,构成上干下湿层结,对流在地面辐合线和地面湿舌顶端叠加处触发;过程II热力和动力不稳定强,中空急流与800~600 hPa的显著干层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触发抬升系统是暖锋,比过程I更深厚。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两次过程天气类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强对流 环境条件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台风“云娜”(2004)的数值模拟:眼墙对流与环境风切变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聂高臻 谈哲敏 仇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7,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台风"云娜"(2004)在近海加强并登陆的过程.模拟的台风强度、路径、登陆时间和台风登陆前眼墙回波、水平风场的非对称性特征,以及登陆时台风眼墙的回波结构与实际观测结果相近.台风中不同高...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台风"云娜"(2004)在近海加强并登陆的过程.模拟的台风强度、路径、登陆时间和台风登陆前眼墙回波、水平风场的非对称性特征,以及登陆时台风眼墙的回波结构与实际观测结果相近.台风中不同高度的环境风切变方向有较大差异:登陆前风切变在低层指向西北,中层指向东北,高层指向东南.涡旋中心倾斜主要受风切变影响;同时眼墙对流发展与风切变方向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与涡旋倾斜的一致性较差.登陆前后,不同高度的环境风切变方向指向相应高度上的上升运动中心.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地形高度对环境风切变的影响较小,而对台风涡旋倾斜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切变 眼壁对流 涡旋倾斜 地形 登陆台风
下载PDF
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瑞 李本亮 +2 位作者 胡鹏 梁永礼 刘爱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2,共9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麦莎"整个生命史中,垂直风切变与其强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垂直风切...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0509号台风"麦莎"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麦莎"整个生命史中,垂直风切变与其强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但垂直风切变不是影响其强度变化的唯一因素;"麦莎"登陆前及登陆后在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强对流和强降水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对流和降水呈1阶非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麦莎” 强度 对流和降水结构 环境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瑞 吕淑琳 +4 位作者 周春珍 梁永礼 刘爱梅 郭渠 卓鸿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不是影响"莫拉克"强度变化的直接因素。"莫拉克"登陆...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风场资料等,分析环境风垂直切变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不是影响"莫拉克"强度变化的直接因素。"莫拉克"登陆前,在较强环境风垂直切变作用下,最大对流和降水区域均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阶非对称分布。"莫拉克"登陆后,在较弱环境风垂直切变作用下,最大对流区域出现在顺切变方向右侧距台风中心较远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莫拉克” 强度 对流和降水结构 环境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强热带风暴“莲花”(0903)非对称降水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顺吉 林秀斌 +3 位作者 吴陈锋 陈德花 郑礼新 李金建 《海洋预报》 2010年第5期64-71,共8页
利用雷达回波和NCEP分析资料,本文从水汽条件、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移动状态等方面诊断分析了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莲花"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基本... 利用雷达回波和NCEP分析资料,本文从水汽条件、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移动状态等方面诊断分析了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莲花"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条件,同时水汽通量在水平空间上的非对称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降水的非对称分布。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导致"莲花"降水结构改变并最终形成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的主要动力因子。随着垂直切变的增强,同时配合风暴南侧充足的水汽条件,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逐渐形成,在较强垂直切变长时间的作用下,强降水最终集中于顺切变方向左侧。在较强垂直切变的作用下,逆切变一侧的下沉运动抑制了陆地摩擦和地形抬升所形成的对流的发展。相对于较强的垂直切变而言,"莲花"相对稳定的移速和移向条件难以主导强热带风暴降水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莲花” 非对称降水 水汽条件 环境风垂直切变 地形 风暴的移动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2001—2014年热带气旋结构变化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统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乾 张庆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3-720,共8页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并分析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风切变,强度减小的TC主要伴随西风切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TC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水汽异常;而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v≤5 m/s)作用下,"增强增大"("缩小减弱")的TC伴随着正(负)水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结构变化 环境垂直风切变 水汽场
下载PDF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莉娜 王元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TC) intensity change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TC data from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2001 to 2006.First,the...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wind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TC) intensity change a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TC data from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NCEP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2001 to 2006.First,the influence of wind shear between different vertical levels and averages in different horizontal areas are compar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wind shear between 200 and 850 hPa averaged within a 200-800 km annulus on TC intensity change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alculated vertical wind shear.High-latitude and intense TCs tend to be less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VWS than low-latitude and weak TCs.TCs experience time lags between the imposition of the shear and the weakening in TC intensity.A vertical shear of 8-9 m/s(9-10 m/s) would weaken TC intensity within 60 h(48 h).A vertical shear greater than 10 m/s would weaken TC intensity within 6 h.Finally,a statistical TC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 is developed by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which produces skillful intensity forecasts when potential predictors includ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vertical wind shear.Analysis of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urther confirms the obtained statis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statistical analysis environmental vertical wind shear TC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顺吉 余锦华 郑礼新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分析场,分析海温和环境垂直风切变这两个环境因素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的变化和环境垂直风切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海温是影响强度变化... 利用多种卫星观测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分析场,分析海温和环境垂直风切变这两个环境因素对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强度、对流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的变化和环境垂直风切变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海温是影响强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最大对流区域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较强切变条件下,在内眼壁上的最大降水位于顺切变方向左侧,降水呈一波非对称分布;在外围螺旋雨带上的最大降水区域则分布在顺切变方向上或顺切变方向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圣帕” 强度 对流 降水结构 海温 环境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基于A-Train卫星编队资料的热带气旋强度估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冠林 王蕊 +2 位作者 黄云仙 严卫 赵现斌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9-628,共10页
准确估算热带气旋(TC)强度,对于预测TC发展、减少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将TC看作满足静力平衡和梯度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基于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海表面气压等物理量建立了TC强度估算模型,该模型未考虑环境垂直风切变对TC... 准确估算热带气旋(TC)强度,对于预测TC发展、减少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将TC看作满足静力平衡和梯度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基于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海表面气压等物理量建立了TC强度估算模型,该模型未考虑环境垂直风切变对TC强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修正模型,通过统计拟合手段将垂直风切变加入原模型中。从2006—2015年的Cloud Sat资料中筛选出穿心个例共63个。针对云雷达(CPR)数据特点,提出根据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分布确定眼墙和外围边界位置的方法。分别用原模型与修正模型对这63个TC个例进行强度估算。与最佳路径数据相比,原模型结果总体偏大,尤其对风切变较大、强度较小的个例估算效果不佳。修正模型对于风切变大于5 m·s^(-1)的个例误差明显减小,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分别从5.8 m·s^(-1)、7.7 m·s^(-1)和19.5%变为3.5 m·s^(-1)、4.9 m·s^(-1)和11.5%。在一定强度范围内,修正模型估算效果随着强度的增强而提升。修正模型对于成熟阶段的个例效果更好,北半球的估算精度高于南半球,纬度越高,估算误差越小。试验结果表明,用该修正模型估算TC强度是可行的,可以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辅助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估算 A—Train 环境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的低频环境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小宇 张静 +1 位作者 李超 曹璐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时间滤波方法,重点分析了低频环境场变化以及相关大尺度环境因子对台风强度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奇马”强度突变前后,西北太平洋低频季风系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季风环流显著增强,西南季风东进,同时季风槽... 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时间滤波方法,重点分析了低频环境场变化以及相关大尺度环境因子对台风强度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奇马”强度突变前后,西北太平洋低频季风系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季风环流显著增强,西南季风东进,同时季风槽建立加强。这一现象为快速增强过程提供了水汽输送通道和理想的动力条件。西南季风增强使得台风南侧的水汽通道建立,同时季风槽发展有利于低层涡度的迅速积累,这些有利因子最终导致“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的发生。此外,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以及海表面温度的上升等因子同样对“利奇马”强度突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增强 低频背景场 水汽输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海气热通量和垂直风切变对强热带风暴“温比亚”(2018)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瑞 尹承美 +1 位作者 胡鹏 孙长征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5,共9页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的1h降水、NCEP提供的海温、海气界面热通量以及风场等资料,分析了海温、海气界面热量交换以及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强热带风暴"温比亚"(2018)强度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比亚"生...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的1h降水、NCEP提供的海温、海气界面热通量以及风场等资料,分析了海温、海气界面热量交换以及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强热带风暴"温比亚"(2018)强度和降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比亚"生命史过程中,垂直风切变对其强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垂直风切变不是影响其强度变化的唯一因素,"温比亚"登陆前27~29℃的高海温海域为其强度的增强提供了大量潜热。"温比亚"深入内陆期间,其降水分布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结构。在环境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温比亚"强降水位于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热带风暴“温比亚” 强度 降水结构 海气界面热通量 环境垂直风切变
原文传递
1816号台风“贝碧嘉”强度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19
作者 刘瑾 许向春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71-80,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FS 0.25°×0.25°逐6 h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对1816号台风&qu...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GFS 0.25°×0.25°逐6 h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4),对1816号台风"贝碧嘉"在少动徊旋及加速西移期间(2018年8月12日06时-16日18时)强度加强、短时段减弱和加强维持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南亚高压的增强为"贝碧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高空辐散条件,在少动徊旋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通过与其他热带低值系统相互作用,增强了"贝碧嘉"来自东北方向低层的水汽输送,这是台风加强的关键因素,加速西移期间,副高西伸导致"贝碧嘉"北侧风场加强,从而强度维持;(2)高层辐散增强、正涡度的增大与向上延伸、中层弱冷空气侵入和垂直风切变减弱有利于台风增强,中层辐散增强、冷空气下传和垂直风切变增强有利于台风减弱;(3)水汽输送与垂直风切变较台风强度变化提前约18~24 h,这对台风强度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冷空气的出现对台风强度预报没有明显提前量,但对强度变化趋势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强度变化 环境场 水汽输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台风“米克拉”在台湾海峡南部快速增强的原因分析
20
作者 吕心艳 董林 高拴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6-878,共13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NOAA逐日最优海表温度(OISST)、Himawari-8卫星观测资料以及中国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台风“米克拉”近海强度预报的难点,并研究了导致“米克...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NOAA逐日最优海表温度(OISST)、Himawari-8卫星观测资料以及中国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等,分析了台风“米克拉”近海强度预报的难点,并研究了导致“米克拉”在台湾海峡南部快速增强的环境因子,探讨了“米克拉”在较强环境风垂直切变下快速增强过程中对流非对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台风“米克拉”在较强200—850 hPa环境风垂直切变下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发生了快速增强,并以峰值强度在福建登陆,非常少见,造成预警时间短,强度预报难度大;(2)有利的海洋热状况和大气环流环境条件,如中国南海北部海温异常偏高,南亚高压南侧东风急流与“米克拉”相互作用引起的强烈高层出流以及强劲稳定西南季风气流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均对台风“米克拉”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快速增强起重要作用;(3)台风“米克拉”快速增强过程中,传统业务主要关注的200和850 hPa之间的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强,但从环境风的垂直结构分析发现切变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高层,而中、低层切变较小,且中、高层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增强的抑制作用相对中、低层切变要弱;(4)深对流在台风“米克拉”快速增强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环境风垂直切变的顺切变一侧以及切变的左侧,并且伴随深对流由顺切变一侧向逆切变一侧气旋式爆发传播,期间台风“米克拉”高、低层涡旋中心的垂直倾斜度明显降低,有利于“米克拉”快速增强。关于不同层次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机制以及较强环境风垂直切变下台风增强过程中对流非对称的爆发特征,今后将结合更多个例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快速增强 环境因子 强环境风垂直切变 对流爆发 非对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