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使用与中国公众的亲环境行为:环境知识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周全 汤书昆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94,共15页
在现代社会,媒介是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媒介使用是否能够促使公众采取积极的实际行动为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贡献是环境传播媒介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的数据,针对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公... 在现代社会,媒介是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媒介使用是否能够促使公众采取积极的实际行动为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贡献是环境传播媒介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CGSS2013)的数据,针对媒介使用是如何影响公众的亲环境行为的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知识和环境风险感知对媒介使用和亲环境行为的中介效应模型,并使用CGSS2013的数据进行了验证。此外,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传统媒介使用对于亲环境行为的促进作用要显著的高于新媒介;除电视以外,包括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5类具体媒介使用都对亲环境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动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环境知识 环境风险感知 亲环境行为 环境传播
下载PDF
怎样会让我们感觉更危险--风险沟通渠道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谢晓非 李洁 于清源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以实验设计与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向被试提供真实的环境风险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的(人为或自然)风险、形象性信息、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输入(声音或文字),以及不同沟通渠道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实验室设计,发现人为风险比自然风... 以实验设计与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向被试提供真实的环境风险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的(人为或自然)风险、形象性信息、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输入(声音或文字),以及不同沟通渠道对风险认知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实验室设计,发现人为风险比自然风险引起更高的风险认知,形象性信息的呈现增加了风险认知,但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输入对风险认知没有影响。实验二模拟现实生活中电视和网页对风险信息的传递,比较两种沟通渠道对风险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视比网页唤起更高的风险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认知 环境风险 沟通渠道.
下载PDF
知识为基:中国社会组织环境风险沟通的实践策略与逻辑理路 被引量:1
3
作者 谭爽 武佳奇 韩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9,共17页
环境风险沟通是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因政府与专家主导的“单向说服模式”存在局限,建构更优且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双向沟通路径”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作为零散公众“代言人”和环境保护“布道者”的社会组织在其中如何行动?能... 环境风险沟通是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因政府与专家主导的“单向说服模式”存在局限,建构更优且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双向沟通路径”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作为零散公众“代言人”和环境保护“布道者”的社会组织在其中如何行动?能否突破“信息接收者”的被动身份,实现沟通方向倒转?为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以垃圾焚烧风险争议为观察切片,依托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民族志等方法对九家机构及其微信公众号进行历时观察,凝练了“知识为基”的风险沟通逻辑。即社会组织在“知识协商型风险沟通”的目标牵引、“双重知识短缺”的压力驱动和“知识采纳”的正向激励中,秉持“科学公益”理念,依托“知识共同体”的组织保障,运用知识拣选、勾连、浓缩、具象、定投五种技巧整合权威、专家、实践、经验四类知识,展示风险警示、溯源、减缓、反思四项议题,进而唤起多元主体的环境风险警惕与治理行动。一方面,有助于拓展风险沟通理论体系,推进其精细化与本土化;另一方面,能透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组织的行动空间,把握政社关系未来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环境风险沟通 知识生产 环境治理 垃圾焚烧
下载PDF
撬动对话与秩序生产:草根NGO何以提升环境风险沟通效能——以“垃圾焚烧风险沟通”为视窗
4
作者 谭爽 韩菲 武佳奇 《公共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9,170,共15页
进行“多向-交互式”沟通是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治理场景中,草根NGO能否以及如何促进沟通效能提升?本研究以垃圾焚烧风险沟通为视窗,基于对六家草根NGO的长期追踪,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其提升环境风险沟通效能... 进行“多向-交互式”沟通是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治理场景中,草根NGO能否以及如何促进沟通效能提升?本研究以垃圾焚烧风险沟通为视窗,基于对六家草根NGO的长期追踪,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揭示了其提升环境风险沟通效能的“环式理论逻辑”,即:认知引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能力支撑机制及反馈激励机制促使NGO选择“撬动对话”这一沟通策略,通过平衡主体、激发意愿、优化内容、拓展空间四个维度的努力推动利益相关方坦诚对话,进而生产出情感、组织、言说、合作四类秩序。秩序的稳定运转将促使风险沟通效能在信息展示、意见交换、弥合分歧、推进合作等四个层次获得提升,并反哺于策略塑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情境拓展进一步凝练四个理论命题,实现对逻辑框架的深度解读。本研究一方面推动了“对话理论”的本土化和操作化,丰富风险沟通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刻理解风险场景中草根NGO的角色及政社关系,为构建环境风险治理共同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沟通 草根NGO 公共对话 治理秩序 垃圾焚烧
原文传递
浅议环境风险交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明光 陈新庚 《广州环境科学》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从贯穿于环境风险管理中环境风险交流的概念、模型出发,分析了交流中源、信息、接受者和交流渠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环境风险交流 环境风险管理 信息交流
下载PDF
长江-洪泽湖段突发跨界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洁 郭亮 +4 位作者 冉猛 李佳慧 姜继平 曹务魁 王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27-2834,共8页
在分析我国当前环境风险交流存在问题基础上,将信息图谱引入到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中.参考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图谱制定步骤,结合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管理特点与要求,构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构架体系.编制流域突发... 在分析我国当前环境风险交流存在问题基础上,将信息图谱引入到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中.参考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图谱制定步骤,结合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管理特点与要求,构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构架体系.编制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利益相关方问题清单框架,对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问题计算权重,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分类.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洪泽湖段为研究区域,绘制风险交流信息图谱,利用Arc GIS制作信息图谱单元图以及单元表实现对海量信息资料的挖掘、提炼与表达,不仅满足了利益相关方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提高了环境风险交流效率,保证了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措施的有力实施.同时也为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提供了预见性、准确的关键信息与支持信息,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决策提供辅助信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交流 突发跨界环境污染 信息图谱 长江-洪泽湖段
下载PDF
规划环境评价中的环境风险沟通方式和机制研究——以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丹 包存宽 何佳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2期5-13,共9页
现阶段的"邻避运动"和环境群体性事件多由单个建设项目引起,但建设项目此时已经失去了回旋余地,调整空间较大、战略层次高、区域范围广的规划环评又和公众存在距离感。与两者不同的是园区规划环评,其与项目环评相比具有更大... 现阶段的"邻避运动"和环境群体性事件多由单个建设项目引起,但建设项目此时已经失去了回旋余地,调整空间较大、战略层次高、区域范围广的规划环评又和公众存在距离感。与两者不同的是园区规划环评,其与项目环评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调整空间,同时比更大范围的规划环评贴近群众。因此,有效的公众参与和风险沟通在园区规划环评中显得格外重要。以工业园区为例,政府、专家、企业、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之间需要基于对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感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信息交换与对话合作,将风险沟通落实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各个环节。在信任为基础,法律体系为保障,环境教育为辅助的机制下,加强环境信息公开,进行及时有效的双向沟通,减轻或消除公众的担忧,并反馈意见,促使决策者考虑公众立场,唤起公众理性,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利益最大化的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评价 环境风险沟通 工业园区 机制
下载PDF
环境风险沟通的心理距离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佘升翔 马超群 +1 位作者 陆强 谢筱玲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4,共6页
环境风险沟通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问题,特别需要引起环境风险管理者的重视。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建构层次理论"和行为决策科学中的"概率-时空权衡模型"建立了"心理距离"模型,并分析了模型... 环境风险沟通是"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问题,特别需要引起环境风险管理者的重视。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建构层次理论"和行为决策科学中的"概率-时空权衡模型"建立了"心理距离"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结构和参数的经济涵义。心理距离模型以一种可加的方式将个体对概率、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感知整合起来,揭示了这些维度之间的互补关系。模型表明,个体对于环境风险事件的心理距离决定了他的环境风险判断,而心理距离取决于个体对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时空距离这些信息的认知,这给理解个体的环境风险认知并进行环境风险沟通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风险沟通 建构层次理论 概率-时空权衡 心理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