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法治建设十年回顾与环境法典编纂前瞻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忠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8-31,共14页
新时代十年,中国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修订为标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立改废步伐明显加快,环境立法体系基本建成;以环境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各部门多措并举提升执法质效,... 新时代十年,中国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修订为标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立改废步伐明显加快,环境立法体系基本建成;以环境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各部门多措并举提升执法质效,环境执法取得长足发展;以环境司法专门化体系建设为契机,专门环境诉讼制度与传统诉讼制度发展良好,环境司法体系运行顺畅;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己任,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新定位,提出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环境法治建设所锚定的新方向,立足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继续扎实推进环境法典编纂工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良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环境法治建设 环境立法体系 环境执法司法 全球环境治理 环境法典编纂
下载PDF
中日环境法制建设比较述评 被引量:6
2
作者 汤天滋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中日两国环境立法背景不同,所以在环境立法机制和立法原则方面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导致两国的环境法体系有较大的不同: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专门颁布了一些涉及纠纷处理、损害补偿、事业费开支等程序性法律规... 中日两国环境立法背景不同,所以在环境立法机制和立法原则方面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导致两国的环境法体系有较大的不同: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专门颁布了一些涉及纠纷处理、损害补偿、事业费开支等程序性法律规定,并对各种环境问题及处理方法都做出了单项法律规定,比中国具体和完备;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不像中国那样需要用大量的行政规章做补充;日本地方环境立法的作用比中国更大。在环境法实施机制方面,中日之间的差异是行政指导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地方环境自治团体管理者的法律授权大小不同、环境司法的作用不同、公众的推动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环境保护 环境法制 环境立法 环境法体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 被引量:9
3
作者 曹睿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和多元,环境管理成为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的重要保障。当代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到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状态,环境管理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和多元,环境管理成为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的重要保障。当代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到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状态,环境管理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针对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着环境法规不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经济手段和公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本文从环境立法、行政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与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为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立法 行政制度 经济政策 公众参与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少尉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7-31,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立法的建议等方面做简单论述,以期逐步落实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立法 环境法制 和谐发展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立法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昌凤 《行政与法》 2016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农村环境治理必须走法治之路。当前农村环境立法中存在的制度供给不足、内部冲突、效力等级低下以及制度创新不足等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因此,应加大农村环境立法力度,采取城乡合一的环境立法模式,... 农村环境治理必须走法治之路。当前农村环境立法中存在的制度供给不足、内部冲突、效力等级低下以及制度创新不足等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因此,应加大农村环境立法力度,采取城乡合一的环境立法模式,扩大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中的农民参与度,提高农村环境立法的分量和质量,在农村环境立法中确立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制度,赋予村民委员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为农村环境治理进而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环境立法 制度供给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废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现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倪黎 梁维军 王红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0-1267,共8页
综述了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从政策层面探讨了主要技术实施的可操作性。催化剂表面钝化、磁分离等废FCC催化剂减量技术,受到环境保护法规的保护,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催化剂复活技术还不成熟... 综述了废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从政策层面探讨了主要技术实施的可操作性。催化剂表面钝化、磁分离等废FCC催化剂减量技术,受到环境保护法规的保护,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催化剂复活技术还不成熟,工业化应用困难。废FCC催化剂的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填埋、资源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其中,填埋技术成熟、法规标准完善,但占用土地并存在长期环境风险;资源回收技术不成熟;资源化利用技术以作为建材最有前途,但缺乏具体法规支持。加强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并科学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催化裂化催化剂 减量化 处理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 环境法规体系
下载PDF
推进地方环境立法建设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健 《四川环境》 1999年第2期69-72,共4页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立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行地方环境立法建设。
关键词 地方环境立法 环境法体系 中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企业环境合规法律问题分析
8
作者 潘晓滨 范庆哲 《天津法学》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企业合规是避免企业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自身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应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有必要明确推进企业环境合规制度发展的重要价值。首先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明确以“立法... 企业合规是避免企业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自身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应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有必要明确推进企业环境合规制度发展的重要价值。首先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明确以“立法论”路径将“双碳”目标融入刑法规制相对于“解释论”的优势与合理性。抓住刑事合规这一关键环节,推进事前合规的应用,优化对企业责任人员从宽的适用路径。进一步构建企业环境合规制度体系,促进刑事合规、行政合规等共同发展,借鉴合规援助制度等制度经验助力更大范围内合规建设的开展,充分发挥企业环境合规的制度价值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企业环境合规 立法论 合规援助制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理想图景、实践难题与路径优化
9
作者 熊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4,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如何完成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需要从生态环境法典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如何完成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需要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核心思想、法典体系和法典内容等方面立体形塑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法典的理想图景,破解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困境,探索其实现路径。在生态法典编纂的核心思想方面,要克服传统法学领域“经济人”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环境权以先入宪后入典的方式,确保环境权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全面实现。在法典编纂的体系方面,理想的生态环境法典应当在潘德克顿体系指导下进行总则—分编的编纂,并兼具灵活性、开放性以及综合协调力,能充分发挥体系化程度高的优势。因此,针对法典总则,要界定基本概念、明确基本原则、规定法典的立法宗旨;针对法典分则,要结合中国实际实现分则之间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在法典内容方面,理想的生态环境法典应具有基础涵盖力,能够将所有相关制度全面、合理地囊括其中,但现阶段应通过运用阶段性立法方式,在适度法典化的路径下处理好法典的应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法典 法典化 立法体系
下载PDF
环境法典的创制及其构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小强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3-101,共9页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法典化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学术话语,环境法法典化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予以展开。环境法典的创制有利于实现环境法律规范的体系化表达,有利于形成环境法律规范的逻辑自洽,有利于减少环境法律规范的适用冲突。创制环...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法典化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学术话语,环境法法典化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予以展开。环境法典的创制有利于实现环境法律规范的体系化表达,有利于形成环境法律规范的逻辑自洽,有利于减少环境法律规范的适用冲突。创制环境法典需要有效的政治条件、成熟的法律体系、丰富的法治实践和优良的学术群体。我国环境法典的创制应当定位为全面型、实体型和汇编型环境法典,模式选择应当采用介于形式化环境法典模式和实质化环境法典模式之间的适度化环境法典模式。就体例构思来看,在“总则加分则”的基础上,将环境法典分则确立为污染防治法编、资源利用法编和生态保护法编,并且在这一体例之下可以对现有的主要环境法律予以分门别类的归入环境法典各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律 环境立法 法典模式 环境利益
下载PDF
论完善环境执法的立法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3期75-79,共5页
环境执法是环境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执法以环境立法为前提。基于环境立法确立环境执法体制、执法范围和功能。环境执法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执法范围和功能不断拓展。环境执法的范围和功能从以控制... 环境执法是环境法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执法以环境立法为前提。基于环境立法确立环境执法体制、执法范围和功能。环境执法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执法范围和功能不断拓展。环境执法的范围和功能从以控制环境污染为开端,到逐步向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扩展。近年来,环境执法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污染防治水平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并不断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和生物安全,使其执法范围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增强,参与的主体也不断增加。这些均基于环境立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结果使得环境执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和完善法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为突出,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环境执法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其重要性也将随之增强,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执法 环境立法 执法体制 内涵 范围 功能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仰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1-35,共5页
黄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做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条例》的立法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 黄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保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做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条例》的立法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态立法的制度现状,认真反思区域生态立法的制度实践,更新生态立法指导理念,梳理区域生态立法文本,细化生态立法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区域生态立法资源、建立完善生态鉴定制度,强化生态破坏的违法责任追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立法 制度设计
下载PDF
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障法律体系:理念与制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利红 程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3期10-15,共6页
传统自然观下的能源立法以经济中心论为理念,现代生态伦理观将能源安全立法理念立足于环境成本。我国的能源安全立法路径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不可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遏制传统能源的发展。本文从平等、安全和人本化的环境立法理... 传统自然观下的能源立法以经济中心论为理念,现代生态伦理观将能源安全立法理念立足于环境成本。我国的能源安全立法路径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不可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遏制传统能源的发展。本文从平等、安全和人本化的环境立法理念出发,构建我国环境安全保障法律体系核心制度,即能源安全规划制度、能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源市场准入制度、能源资源的综合管理制度、能源储备和应急制度、能源节约制度和能源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实施能源安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环境立法 理念 制度
下载PDF
云南省地方环境立法的反思与前瞻
14
作者 徐本鑫 李孟颖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6期99-104,共6页
云南省地方环境立法在取得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地方特色较为明显等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公众参与程度不足,总体立法质量不高等不足,从而带来地方环境执法权责不清,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不力等执法困境。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云南省地方环境立法在取得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地方特色较为明显等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公众参与程度不足,总体立法质量不高等不足,从而带来地方环境执法权责不清,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不力等执法困境。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生态立省"战略,云南省地方环境立法应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全省环境立法体系设计;明确定位,谋划管用好使的地方环境立法;针对问题,切实应对环保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地方立法 立法体系 环境保护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下载PDF
中美环境立法的政治文化背景比较——以公众环境意识的演进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曦 《环境影响评价》 2022年第4期30-37,共8页
通过构建和比较中、美两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展示了1950—2022年这72年里两国环境立法的政治文化背景,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立法机关在利用包括环评制度在内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解决第一代环境问题的同时,应当放眼于应对和解决第二... 通过构建和比较中、美两国公众环境意识演进曲线,展示了1950—2022年这72年里两国环境立法的政治文化背景,提出如下建议:(1)我国立法机关在利用包括环评制度在内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解决第一代环境问题的同时,应当放眼于应对和解决第二代环境问题所需的制度设计;(2)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演进具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驱动,因此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因势利导,通过完善环境立法和其他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为自下而上的公众驱动做出更好的制度安排;(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经济结构的改善必然引起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国家立法机关应当研究如何使环评程序更好地适应这种客观趋势,为公众依法有序参与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公众环境意识 制度 政治文化背景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三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立法与执法
16
作者 鲁世平 《政法学刊》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环境法律体系。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合宪性原则。同时,已经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实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环境法律体系。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合宪性原则。同时,已经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环境管理体制。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 环境法 立法 执法 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的几点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丛秀芬 《商业经济》 2007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处于初步阶段,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修改工作滞后等问题。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思路;抓紧制定《清洁生...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处于初步阶段,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修改工作滞后等问题。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思路;抓紧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及资源回收利用的规定,抓紧修改有关的法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度、科技支撑制度、激励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和政府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 立法 基本思路 基本制度
下载PDF
依法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的视角
18
作者 王肃之 王丽华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
河北省环境治理具有典型意义,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治理模式转型与依法治理方面存在不足。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既是世界潮流与国家要求,也有实践探索和经验借鉴。河北省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立法的框架,注重适应性、科学性、... 河北省环境治理具有典型意义,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治理模式转型与依法治理方面存在不足。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既是世界潮流与国家要求,也有实践探索和经验借鉴。河北省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立法的框架,注重适应性、科学性、协同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应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立法体系,在内容上注重以实施规定为核心、以义务规定为制约、以惩罚规定为依托、以监督规定为保障、以其他规定为补充。同时在执法中把握政府治理与企业治理、重点治理与普遍治理、共同治理与批次治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必要性 可行性 立法体系 执法路径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犯罪罚金刑的立法完善
19
作者 韦文秀 阳相翼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12-116,共5页
罚金刑作为刑罚的一种,有助于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其特殊性在于可以将其用于环境修复,使因环境犯罪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而我国环境犯罪刑法关于罚金刑在数额的规定方式上、刑罚的适用方式上以及数额... 罚金刑作为刑罚的一种,有助于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其特殊性在于可以将其用于环境修复,使因环境犯罪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而我国环境犯罪刑法关于罚金刑在数额的规定方式上、刑罚的适用方式上以及数额确定上未区分犯罪故意与过失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司法机关对环境犯罪罚金刑的适用存在困难。为此,有必要通过确立环境犯罪罚金刑数额规定方式,确定相应的标准,增加易科罚金制作为环境犯罪罚金刑的适用方式,并且对于环境犯罪罚金刑数额的适用以故意与过失为基础,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刑事立法 罚金刑 易科制度
下载PDF
新疆环境保护立法的原则与制度探析
20
作者 李君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7-40,共4页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下,新疆正处于"大发展、大跨越"的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实惠与推动力,但同时新疆也面临环境污染加剧的危险。在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与经济文明等五位一体的精神下,新疆...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下,新疆正处于"大发展、大跨越"的阶段,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实惠与推动力,但同时新疆也面临环境污染加剧的危险。在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与经济文明等五位一体的精神下,新疆必须走一条清洁生产的道路,必须建立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原则与制度创新,本文就新疆环境保护的立法原则与制度展开相应的讨论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立法原则 制度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