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apoptosis induced by new type gosling viral enteritis virus in vitro through fluorescein annexin V-FITC/PI double labeling 被引量:18
1
作者 Shun Chen An-Chun Cheng +1 位作者 Ming-Shu Wang Xi P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2174-2178,共5页
AIM: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new type gosling viral enteritis virus (NGVEV)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GVEV and host cells. METHODS: The apoptosis of duck embryo fibroblasts (DEF) i... AIM: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new type gosling viral enteritis virus (NGVEV)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GVEV and host cells. METHODS: The apoptosis of duck embryo fibroblasts (DEF) induced by NGVEV was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fter the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Annexin V-FITC and propidium iodide (PI). RESULTS: By staining cells with a combination of fluorescein annexin V-FITC and PI, it is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non-apoptotic cells (Annexin V-FITC negative/PI negative), early apoptotic cells (Annexin V-FITC positive/PI negative), late apoptotic/necrotic cells (Annexin V-FITC positive/ PI positive) and dead cells (Annexin V-FITC negative/PI positive) through flow cytometry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ubation time and reached a maximum at 120 h after infection,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non- apoptotic cells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ling viral enteritis New type VIRUS Duck embryo fibroblasts Apoptosis Fluorescein annexin V-FITC/PI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2
作者 于志海 刘雪芹 +4 位作者 辛萍萍 张风荣 李梅清 刘晓臣 宋之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是犬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及各年龄段的犬均可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病犬死亡。作者对前来医院就诊的2例肠炎型和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例进行基本的临... 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PV)是犬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及各年龄段的犬均可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病犬死亡。作者对前来医院就诊的2例肠炎型和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例进行基本的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胶体金快速诊断卡检查进行诊断,使用特异性治疗法、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等对患病犬进行治疗。最终肠炎型病例痊愈,心肌炎型病例死亡。结果可为不同型犬细小病毒临床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病 肠炎型 心肌炎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分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振泉 方维明 +2 位作者 杨智 侯振宇 焦新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菌株基因组DNA,建立和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试用22条随机引物对不同菌株进行RAPD扩增,筛选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到OPG-03、OP...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菌株基因组DNA,建立和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体系,试用22条随机引物对不同菌株进行RAPD扩增,筛选清晰稳定的扩增条带做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到OPG-03、OPG-06、OPG-07和OPG-13共4条随机引物具有鉴别作用,每一菌株均可扩增出4~10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在100~2000bp之间,共扩增出42条RAPD条带,其中共有条带7条,多态性条带35条,多态性为83.3%。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42.6%~100%之间,在0.85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将12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分为5个不同的亚型。结论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肠炎沙门菌进行鉴别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和辨别能力高的优势,对肠炎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分型
下载PDF
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型分布、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淑梅 贾大鹏 +1 位作者 何新颖 孙云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转化规律。方法:收集102例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候,并研究其在不同放疗阶段的分布情况。结果:急性放射性肠炎出现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放疗中期(放疗... 目的:观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转化规律。方法:收集102例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候,并研究其在不同放疗阶段的分布情况。结果:急性放射性肠炎出现的时期主要集中在放疗中期(放疗第10~20天)。急性放射性肠炎初次出现时放疗各阶段中医证型皆以湿热蕴肠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气血两虚证,中后期脾虚湿盛证、气血两虚证的比例较初期明显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初次出现时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实证中以湿热蕴肠证为主。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放射性肠炎的发展,后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虚证比例明显升高,虚证以脾虚湿盛证和气血两虚证为主。结论:湿热蕴肠证为急性放射性肠炎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脾虚湿盛证、气血两虚证。急性放射性肠炎初次出现时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后期急性放射性肠炎中虚证比例明显升高。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放射性肠炎的迁延,急性放射性肠炎中医证型有自实转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中医证型 分布情况 转化规律
下载PDF
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栋 宋忠锋 +7 位作者 倪君丽 方肆云 王定爱 申翰钦 严专强 戚南山 孙铭飞 顾有方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因素对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诱发效果,以便建立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模型。方法:以安徽省某规模化鸡场采集的病鸡肠道样品中分离出的G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CPG-AH5... 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因素对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诱发效果,以便建立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模型。方法:以安徽省某规模化鸡场采集的病鸡肠道样品中分离出的G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CPG-AH5株)为病原菌,分析单独或联合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对在饲喂高蛋白饲料(添加鱼粉)和不饲喂高蛋白饲料条件下,诱发鸡坏死性肠炎的影响。结果:无诱导因素时,1.1×10^(9)CFU/mL剂量下CPG-AH5株感染可造成肠道损伤(平均病变评分为1.5±0.85分);单一诱导因素(鱼粉或球虫)不能有效促进CPG-AH5株的感染,肠道病变与无诱导因素条件下无显著性提高(2.0±1.15、2.4±1.08,P>0.05);多个诱导因素(鱼粉和球虫)联合诱导可有效促进CPG-AH5株的感染,与无诱导因素和单一诱导因素相比肠道病变显著性提高(3.6±0.52,P<0.001)。结论:鱼粉和球虫联合诱导可显著促进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提高肠道病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模型,有利于对鸡坏死性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为疫苗及药物的后续研发和筛选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肠炎 G型产气荚膜梭菌 毒害艾美耳球虫 发病模型
下载PDF
人工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安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70,共9页
4 0只 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 ,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 2天 ,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 4 0只 2日龄四川白鹅口服感染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 ,在不同阶段解剖发病和死亡雏鹅 ,电镜观察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接种后第 2天 ,十二指肠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迅速向绒毛基部发展 ,并伴随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 ,病变向着空肠段发展。进一步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于小肠中后段形成假膜包裹肠内容物的栓塞物或直接由纤维素性渗出物与坏死肠粘膜混合凝固形成栓塞物阻塞肠腔 ,使外观膨大。肺充血和出血。肾充血、出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部分病例肝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后期部分病例气管、腺胃上皮细胞脱落。早期部分病例心充血和出血。食道、胰腺及脑正常。电镜下可观察到小肠上皮细胞核畸形、固缩、核仁消失、核膜模糊和胞核崩解 ;胞浆严重空化 ,形成含有很多病毒粒子的“封入体” ;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状 ,其上的核蛋白体严重脱落 ;线粒体外膜破裂或嵴断裂及空化 ,部分受到损害的线粒体充满大量的病毒粒子 ;形成肠道栓子的外层假膜有大量的病毒粒子、细菌以及坏死的肠上皮细胞。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及部分线粒体肿胀、脊断裂 ;而心肌细胞粗面内质网的轻度扩张及胞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感染 雏鹅 新型病毒性肠炎 病理形态 发展规律
下载PDF
山苍子油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吕冠辰 胡娜 +3 位作者 崔民河 朱先鹏 阚庆和 邓旭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765,852,共10页
通过滑动运动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和生物被膜抑制试验等分析山苍子油抑制产气荚膜梭菌Ⅳ型菌毛系统(typeⅣpilus system,TFP)功能的作用;建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坏死性肠炎模型,测定各组肉鸡体质量变化、小肠炎性反应、细菌载量和组织... 通过滑动运动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和生物被膜抑制试验等分析山苍子油抑制产气荚膜梭菌Ⅳ型菌毛系统(typeⅣpilus system,TFP)功能的作用;建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坏死性肠炎模型,测定各组肉鸡体质量变化、小肠炎性反应、细菌载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以探究山苍子油对肉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16mg/L山苍子油不影响细菌生长,但可显著抑制产气荚膜梭菌Ⅳ型菌毛介导的滑动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P<0.05);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相比,山苍子油处理能够有效缓解肉鸡的小肠病变,肠道细菌载量降低1.3个log10(P<0.05),降低肉鸡料肉比(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山苍子油通过调控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促进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修复,显著抑制肠道炎性因子水平(P<0.05),进而促进肠道健康。结果表明,山苍子油能够抑制产气荚膜梭菌TFP生物学功能,修复感染肉鸡肠道屏障,发挥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作用,为肉鸡坏死性肠炎感染防控提供新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坏死性肠炎 山苍子油 Ⅳ型菌毛系统
原文传递
一例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病原分离鉴定
8
作者 董俊斌 李静 +5 位作者 丁玉林 王文龙 高娃 郑秉武 张迪 王金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08,共6页
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 通过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毒素实验和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确诊了1例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赤大袋鼠(Macropus rufus)梭菌性肠炎的自然病例。动物园1只成年赤大袋鼠突然精神沉郁、厌食,于20 h后死亡,尸体角弓反张,腹围膨大。尸体剖检和组织学检查表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出现具有梭菌性肠炎证病意义的病变。小白鼠毒素实验结果显示,血样肠内容物内有急性致死性毒素。从出血的肠黏膜面分离到单一、有芽孢、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经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型多重PCR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结果可为赤大袋鼠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大袋鼠 梭菌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 A型产气荚膜梭菌
下载PDF
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正华 丁培 +1 位作者 许乔雯 朱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 目的探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寒湿型中医症候评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寒湿型中医症候评分、CK-MB、LDH、CK、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加减正气散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减正气散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寒湿型 心肌酶谱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竺青华 杜丽 姚伟光 《中医儿科杂志》 2015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诊断标准的患儿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基础治疗加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41例予基础治疗加思密达治疗。治疗3 d后... 目的观察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轮状病毒性腹泻湿热型诊断标准的患儿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基础治疗加泄泻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41例予基础治疗加思密达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大便分泌型IgA(sIg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止泻时间为(2.41±0.37)d,对照组为(3.55±0.43)d,2组平均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大便sIgA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患儿患轮状病毒肠炎时,大便sIgA水平下降,泄泻合剂灌肠能激发肠道组织产生更多的s Ig A,加快清除病毒,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病情加重、皮疹等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腹泻 湿热型 小儿 泄泻合剂 灌肠 SIGA
原文传递
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及药物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臧江华 安一娜 +7 位作者 王婧 王科智 杨静静 高敏 冯岚迪 谭姝瑜 胡艳欣 董彦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61-3569,共9页
本研究旨在调查规模化养鸡场内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并评价阿维拉霉素和磷酸泰乐菌素预防CP感染鸡群发生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itis,NE)的效果,为鸡NE的防治提供指导。在河北、山西两... 本研究旨在调查规模化养鸡场内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并评价阿维拉霉素和磷酸泰乐菌素预防CP感染鸡群发生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itis,NE)的效果,为鸡NE的防治提供指导。在河北、山西两地选择有CP引起NE发病史的规模化养鸡场,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分离CP,并通过多重PCR测定其毒素型。选定3个不同养殖场分离到的A型CP,以109 CFU·只^(-1)的剂量,连续5 d经灌胃的方式感染14日龄SPF鸡,观察肠道病变和NE发生情况,评价分离菌株的致病力。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到的CP对阿维拉霉素、林可霉素和磷酸泰乐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根据MIC结果,选择药物敏感性较好的两种药物对因CP引起NE发病的鸡群中未出现临床症状的鸡进行预防试验,观察精神食欲、腹泻症状、肠道病变情况,统计CP检出率和NE发生率,评价两种药物预防效果。结果显示:自753份鸡粪便样品分离到91株CP,且毒素型全部为A型。攻毒试验结果显示:A、B、C组攻毒组NE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攻毒组D组(P<0.05),攻毒组肠道病变评分均显著高于未攻毒组(P<0.05)。与未攻毒组相比,攻毒组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和肠道病变,差异显著(P<0.05),3株CP都可以引起鸡NE。MIC结果表明:阿维拉霉素、林可霉素和磷酸泰乐菌素的MIC范围分别是0.25~4、0.125~128和0.25~32μg·mL^(-1)。药物疗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拌料连续21 d给予阿维拉霉素预混剂,给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可保护鸡群,防止出现NE症状或防止病变恶化,显著降低NE发生率、NE病变评分以及CP检出率(P<0.05)。通过拌料连续7 d给予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效果与阿维拉霉素预混剂相当,但停药14 d后,6只鸡(6/11)又出现NE症状。目前,河北、山西省部分规模化鸡养殖场内流行的CP多为A型,并且可以引起NE,同时,A型CP对阿维拉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鸡坏死性肠炎 毒素型 最小抑菌浓度 动物模型 药物疗效
下载PDF
肠炎1号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志伟 徐跃军 +4 位作者 唐迎春 车浩 陈艳 黄婷 孙易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炎1号中药液。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清中T细胞相关炎性反应递质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分布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4)和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促使T细胞Th1/Th2及Th17/Treg介导炎性反应递质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1号中药液 肝郁脾虚型 溃疡性结肠炎 症状积分 IFN-γ/IL-4比值 IL-17/IL-10比值 炎性抑制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骏 王建民 +3 位作者 唐冉 唐昆 方笑丽 孙杭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 目的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Ⅰ号方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型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北极狐出血性肠炎病原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新华 闫喜军 +1 位作者 王长凤 赵传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1-332,共2页
从排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濒死期育成北极狐肠内容物中分离到 5 株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各株菌的 37℃ 8 小时厌气肉肝汤纯培养上清液 02m l小鼠尾静脉注射,12 小时内 100% 死亡。生理生化鉴定证实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杆菌... 从排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濒死期育成北极狐肠内容物中分离到 5 株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各株菌的 37℃ 8 小时厌气肉肝汤纯培养上清液 02m l小鼠尾静脉注射,12 小时内 100% 死亡。生理生化鉴定证实分离菌为产气荚膜杆菌( B.aerogenescapsulatus)。血清定型结果表明,分离的 5 株菌均为 A 型产气荚膜杆菌。以饲喂狐的变质鱼浸出液静脉注射小鼠引起死亡,并从该浸出液中也分离到 A 型魏氏梭菌,证实该病的发生是饲料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狐 出血性肠炎 饲料污染 病原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寒湿型)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晓云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4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点利巴韦林抗病毒及补液对症治疗,同时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点利巴韦林抗病毒及补液对症治疗,同时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温肠止泻饮加减。观察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及轮状病毒转阴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及轮状病毒转阴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肠止泻饮加减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治疗天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费用低廉,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肠止泻饮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寒湿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诊断及治疗
16
作者 庄东霞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48-50,共3页
为探讨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兽医诊治方法,提升疾病治疗效果。该文从分析鸡大肠杆菌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及病理改变着手,总结本病的兽医诊断流程,探究防治措施。鸡大肠杆菌的发病原因较复杂,症状及病理均有一定多变性,可结合病鸡... 为探讨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兽医诊治方法,提升疾病治疗效果。该文从分析鸡大肠杆菌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及病理改变着手,总结本病的兽医诊断流程,探究防治措施。鸡大肠杆菌的发病原因较复杂,症状及病理均有一定多变性,可结合病鸡情况采用西药治疗、中草药治疗等,并适时进行疫苗免疫等。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鸡大肠杆菌发病率较高,养殖过程中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肠炎型 大肠杆菌病 诊断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自拟健脾止泻丸治疗慢性肠炎60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止泻丸治疗脾胃虚弱为主的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次碳酸铋片,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止泻丸。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数...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止泻丸治疗脾胃虚弱为主的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次碳酸铋片,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止泻丸。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7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健脾止泻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肠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健脾止泻丸 脾胃虚弱型慢性肠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早期接受不同剂量肠内营养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健婷 王秋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 观察早期低剂量(滋养型)肠内营养(EN)支持对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机械通气(MV)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杭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4例急性呼衰... 目的 观察早期低剂量(滋养型)肠内营养(EN)支持对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机械通气(MV)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杭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4例急性呼衰行M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滋养型喂养组(23例)和标准剂量组(21例).两组在MV 24 h内连续7 d经鼻胃管管饲提供EN支持,蛋白质供给量为1.2-1.6 g·kg^-1·d^-1;滋养型喂养组按非蛋白热量41.84-83.68 kJ·kg^-1·d^-1计算,标准剂量组按非蛋白热量104.60-125.50 kJ·kg^-1·d^-1计算.测定两组EN治疗前及治疗1、2、3、7 d血清白蛋白(Alb)和空腹血糖(FBG)水平,记录MV最初3 d内和治疗7 d的能量水平以及治疗7 d时24 h尿肌酐(UCr),计算肌酐-身高指数(CHI=实际UCr/标准UCr),并观察两组治疗7 d内肠道不耐受情况(呕吐、胃潴留、腹泻、胃肠道出血等)及MV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内新发感染(肺部、血源性、泌尿系统、腹腔、其他感染)发生率和60 d存活率.结果 滋养型喂养组最初3 d内及治疗7 d时EN供给量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最初3 d内(kJ/d):1710.58±703.96比4152.79±1334.65,治疗7 d (kJ/d):2471.28±815.50比5058.08±875.25,均P〈0.05〕;而两组EN 7 d的CHI及EN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滋养型喂养组治疗2 d起FBG水平即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mmol/L:8.58±2.37比10.93±3.75),并持续到7 d(mmol/L:8.96±1.76比10.97±4.11,均P〈0.05),高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26.1%(6/23)比66.7%(14/21),P〈0.05〕.滋养型喂养组自治疗2 d起肠道不耐受发生率即较标准剂量组明显降低,并持续至7 d(26.1%比47.6%,P〈0.05).滋养型喂养组与标准剂量组MV时间(d: 15.04±6.75比16.14±8.51)、ICU住院时间(d:16.52±6.89比17.24±7.67)、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急性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滋养型
原文传递
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永春 陈小梅 +4 位作者 许桢 杨宏 刘阳 肖阳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43-2645,共3页
目的探讨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缓释配方)与传统的糖尿病专用的纤维型粉剂配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1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1(30例)、试验组2(31例... 目的探讨含缓释碳水化合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肠内营养制剂(缓释配方)与传统的糖尿病专用的纤维型粉剂配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1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1(30例)、试验组2(31例)。试验前3 d内,3组均给予糖尿病餐;试验第4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糖尿病餐、纤维型粉剂和缓释配方作为早餐食用;试验5~7 d,3组均给予糖尿病餐;试验第8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给予相同热量的糖尿病餐、缓释配方、纤维型粉剂。分析并比较试验第4天和第8天3种配方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的均值。结果 3种配方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配方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AUCG均低于糖尿病餐和纤维型粉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释配方与纤维型粉剂及糖尿病餐比较,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应答水平,更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单不饱和 迟效制剂 食品 配方 胃肠内营养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不同锌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和肝胰脏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付志欢 林雪 +3 位作者 舒绪刚 邱桂雄 田允波 陈明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90-3698,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以及血清和肝胰脏中抗氧化相关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含量的影响。将240尾初重为(47.54±0.84)g的吉富罗非...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脂肪代谢以及血清和肝胰脏中抗氧化相关微量元素铜、铁、锰、锌含量的影响。将240尾初重为(47.54±0.84)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罗非鱼饲喂基础饲料(锌含量为72.22 mg/kg),试验组罗非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 mg/kg(以锌计)肠溶型甘氨酸锌、甘氨酸锌、一水硫酸锌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对比,饲料中添加肠溶型甘氨酸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还可以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肝体比和饲料系数(P<0.05)。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相比,甘氨酸锌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溶型甘氨酸锌组、甘氨酸锌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溶型甘氨酸锌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P<0.05)。各组血清中铜、铁、锰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肠溶型甘氨酸锌组血清和肝胰脏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一水硫酸锌组(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肠溶型甘氨酸锌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脂肪代谢,增加血清和肝胰脏中锌含量,且肠溶型甘氨酸锌的促生长效果优于甘氨酸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源 肠溶型 吉富罗非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脂肪代谢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