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滇池河道水环境整治中的集成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小梅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第9期185-187,共3页
入湖河道治理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截污、清淤、生态河堤治理、入湖口湿地等工程建设,达到改善滇池水环境的目的。该文以西坝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调查分析河道污染状况及成因,研究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生... 入湖河道治理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截污、清淤、生态河堤治理、入湖口湿地等工程建设,达到改善滇池水环境的目的。该文以西坝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调查分析河道污染状况及成因,研究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生态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的适用性,并加以集成应用,最终实现减少流入滇池的城市污染负荷、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提升河道行洪能力的综合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入湖河道 西坝河 污染治理 生态修复 集成应用
下载PDF
太湖流域湖西区入湖水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申金玉 石亚东 +2 位作者 甘升伟 高怡 徐枫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4期48-50,54,共4页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湖西区沿江口门工况条件的改变,2000年后,引江水量成为影响入湖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加强沿江口门的统一调度,丰水年份可通过优化调度,使本区域的洪水北排长江,以控制入湖水量,保障区域及流域防洪安全;平、枯水年份可适时引水,提高区域及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湖西区 入湖水量 相关性 引江水量
下载PDF
面向生态系统多对象保护与修复的水库优化调度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哲杰 白涛 +2 位作者 高凡 杨鹏年 王光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0-418,共9页
近20 a来,随着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调度的实施,已基本实现“水流到台特玛湖、大西海子水库多年平均下泄3.50×10^(8)m^(3)”的生态输水目标。但是,塔河下游其文阔尔河与老塔里木河之间的两河区域内植被稀少... 近20 a来,随着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调度的实施,已基本实现“水流到台特玛湖、大西海子水库多年平均下泄3.50×10^(8)m^(3)”的生态输水目标。但是,塔河下游其文阔尔河与老塔里木河之间的两河区域内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多年的生态恢复效果并不显著。鉴于此,本文以大西海子水库为调控主体,以大西海子下泄生态水量、河道内生态基流、台特玛湖生态输水、河道外生态供水等为生态保护对象,建立了水库中长期生态优化调度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1)优化调度后大西海子水库多年平均下泄水量为5.23×10^(8)m^(3),满足塔河一期规划3.50×10^(8)m^(3)水量要求,且下游河道常流水时间显著延长;(2)优化调度后多年平均入台特玛湖水量为0.18×10^(8)m^(3),相较于实测数据,增加了20.0%,且入湖过程更加平稳,有利于巩固已初步形成的尾闾湖泊生态系统;(3)优化调度后塔河下游河道生态基流保证率为50.0%,不断流的保证率达64.6%,对受人类活动影响巨大的我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积极影响;(4)优化调度后塔河下游河道外多年平均生态供水量1.67×10^(8)m^(3),为下游两河区域的荒漠河岸植被林生态恢复奠定了水量基础。研究成果对于塔河下游两河区域的荒漠河岸植被林修复与保护、维持河道和尾闾湖泊的生态健康、构建地下生态水银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对于构建塔河生态流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生态调度 多保护对象 河道外生态供水 入湖水量 生态基流 塔里木河
下载PDF
台特玛湖适宜水面与水量维持初步研究
4
作者 何玉春 张靓 +2 位作者 王光焰 徐海量 魏光辉 《地下水》 2024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开展台特玛湖适宜规模与水量维持研究,对于提升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生态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塔里木河下游水文与遥感监测资料,通过分析台特玛湖湖区水面及湖区生态环境变化特点,构... 开展台特玛湖适宜规模与水量维持研究,对于提升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生态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塔里木河下游水文与遥感监测资料,通过分析台特玛湖湖区水面及湖区生态环境变化特点,构建了湖区水面面积、植被覆盖度及植被面积的关系模型,求解实现生态保护目标的湖区适宜水面规模与生态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历史资料与生态安全分析,台特玛湖适宜水面面积规模为30~110 km^(2);当台特玛湖水面为110km^(2)时,对应植被面积为232 km^(2),植被覆盖度为15.1%,可保障湖区天然植被面积、质量达到优良状态,此时塔里木河、车尔臣河入湖水量约为6 400万m^(3);综合考虑天然植被需水、河道基流、地下水补充及河道蒸发等因素,在维持塔里木河与台特玛湖水力联系情况下,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量为2.48亿m^(3)/a。研究成果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及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台特玛湖 水面面积 入湖水量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