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北
马群
许子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603-608,共6页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比较,阐述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药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单剂量和多剂量2种方式口服给药,选取比格犬为受试对象,采用LC-...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比较,阐述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药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单剂量和多剂量2种方式口服给药,选取比格犬为受试对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药物浓度。通过药动学参数估算和统计分析,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体内蓄积效应以及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比格犬体内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和美沙拉嗪肠溶片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30%±20.20%、109.20%±30.80%。多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体内无蓄积效应。通过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比较研究,提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与市售的2种制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5 d左右达稳态、体内无蓄积,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肠溶缓释颗粒剂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大鼠药动学及胃肠道分布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北
史英
+1 位作者
张朝绅
许子华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制剂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胃肠道的分布情况,了解该制剂临床前药动学特征及胃肠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口服给药,测定其血药浓度和胃肠道残留浓度;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市售制剂)为参照,评...
目的评价新型制剂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胃肠道的分布情况,了解该制剂临床前药动学特征及胃肠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口服给药,测定其血药浓度和胃肠道残留浓度;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市售制剂)为参照,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自研制剂)在大鼠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在胃肠道分布情况。结果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大鼠体内,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62±9.36)%。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口服给药后在2~8 h时间段,药物在胃部存在高浓度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进入并残存于空肠、回肠和结肠,6~12 h后在结肠达到高浓度分布,其结果有助于美沙拉嗪药物的体内吸收,以及缓释颗粒剂在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与发挥疗效。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无显著性差异,且在胃肠道有一定流动性,包衣对消化液耐受性好,胃肠道分布特征有利于药物的体内吸收和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肠溶缓释颗粒剂
药动学
大鼠
胃肠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胡北
马群
许子华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
出处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603-608,共6页
文摘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比较,阐述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药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单剂量和多剂量2种方式口服给药,选取比格犬为受试对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药物浓度。通过药动学参数估算和统计分析,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体内蓄积效应以及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比格犬体内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和美沙拉嗪肠溶片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30%±20.20%、109.20%±30.80%。多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体内无蓄积效应。通过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比较研究,提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与市售的2种制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5 d左右达稳态、体内无蓄积,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美沙拉嗪
肠溶缓释颗粒剂
药代动力学
Keywords
Mesalazine
enteric
sustained
-
release
granules
Pharmacokinetics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大鼠药动学及胃肠道分布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胡北
史英
张朝绅
许子华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
出处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52-358,共7页
文摘
目的评价新型制剂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在胃肠道的分布情况,了解该制剂临床前药动学特征及胃肠道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口服给药,测定其血药浓度和胃肠道残留浓度;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市售制剂)为参照,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自研制剂)在大鼠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药物在胃肠道分布情况。结果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大鼠体内,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62±9.36)%。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口服给药后在2~8 h时间段,药物在胃部存在高浓度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进入并残存于空肠、回肠和结肠,6~12 h后在结肠达到高浓度分布,其结果有助于美沙拉嗪药物的体内吸收,以及缓释颗粒剂在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与发挥疗效。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无显著性差异,且在胃肠道有一定流动性,包衣对消化液耐受性好,胃肠道分布特征有利于药物的体内吸收和作用部位的定点释放。
关键词
美沙拉嗪
肠溶缓释颗粒剂
药动学
大鼠
胃肠道
Keywords
mesalazine
enteric
sustained
-
release
granules
pharmacokinetic
rat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分类号
R945 [医药卫生—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胡北
马群
许子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大鼠药动学及胃肠道分布研究
胡北
史英
张朝绅
许子华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