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混凝技术去除腐殖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谢昌武 王毅力 +2 位作者 刘囡 吴玉英 解明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7-39,共3页
 综述了腐殖酸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及其与饮水水质的关系,并对采用强化混凝技术去除腐殖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今后可从物化形态学出发去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
关键词 腐殖酸 环境特征 强化混凝技术
下载PDF
磁混凝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志涛 李军 +3 位作者 王秀杰 张阳 吴耀东 裴晗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系统总结磁混凝加载作用机理、磁种理化性质以及水处理工程应用现状,针对工程应用中出现溶解性有机物去除难、磁种吸附性低、药剂运行成本的问题,研究强化磁混凝技术,技术包括:磁种改性(磁性絮凝剂、磁性吸附剂)、磁混凝耦合技术,分析... 系统总结磁混凝加载作用机理、磁种理化性质以及水处理工程应用现状,针对工程应用中出现溶解性有机物去除难、磁种吸附性低、药剂运行成本的问题,研究强化磁混凝技术,技术包括:磁种改性(磁性絮凝剂、磁性吸附剂)、磁混凝耦合技术,分析不同强化磁混凝技术优劣势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难点,总结出纳米磁性材料(粒径50~200 nm)、耦合技术是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研发应着重进行特异性磁种机理研究,制备廉价、高稳定性、吸附性的纳米磁性材料,耦合技术推广应用以及超导磁分离设备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混凝 强化磁混凝 磁种改性 耦合技术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5-383,共9页
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PDMDAAC结构与性质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作为混凝助剂的应用,强化混凝机制,和用于供水处理时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 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PDMDAAC结构与性质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PDMDAAC在原水处理中作为混凝助剂的应用,强化混凝机制,和用于供水处理时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PDMDAAC通过与无机混凝剂制得复合混凝剂用于原水强化混凝处理制取饮用水的方法的优势。指出结合机理研究展开复合混凝剂针对不同地表水水质特点的应用工艺研究,以提高其应用性能,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原水处理 强化混凝 机制 使用安全性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PDM复合混凝剂用于低温低浊水源水处理的研究——低浊度宁波姚江水处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跃军 赵晓蕾 +3 位作者 李潇潇 印东凯 吴晓莉 苏功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6-700,705,共6页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低浊度姚江水,要达到1.0—1.2NTU的沉淀出水余浊,硫酸铝(AS)需5mg/L左右的投加量,聚合硫酸铁(PFS)需8mg/L左右的投加量,而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在10mg/L左右;PDM对无机混凝剂强化混凝脱浊效果明显,无机混凝剂与PDM的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在达到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的前提下,A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AS减少20%As投加量;PF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FS减少30%~40%PFS投加量;PAC/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30%-50%PAC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江 低浊度 原水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水处理剂
下载PDF
复合聚铝用于冬季太湖水的混凝脱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跃军 李潇潇 +2 位作者 赵晓蕾 苏林 朱玲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8-913,共6页
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用于冬季低温太湖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由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PAC/PDM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经预加氯处理的太湖水... 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用于冬季低温太湖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由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PAC/PDM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经预加氯处理的太湖水的相应处理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对浊度在24~26NTU,温度为5~9℃,藻含量为8.01×10^3个/mL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某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要达到其2NTU沉淀池出水的余浊标准,PAC投加量3.28mg/L,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PAC/PDM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黏度0.55、1.53、2.47dL/g的增加,分别为2.93~2.83,2.70~2.60,2.62~2.51mg/L,相应的PAC投加量减少的幅度分别为10.67%~13.72%,17.68%~20.73%,20.12%~23.48%;当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时,PAC需4mg/L的投加量,复合混凝剂需3.77~3.04mg/L的投加量,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5.75%~24.00%。可见PDM明显提高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且PAC/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此外,PAC/PDM复合混凝剂有可能通过减少预加氯的投加量,来减少卤代有机物的形成机会,增强供水水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水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水解-BCMBBR-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污水的中试研究
6
作者 魏臻 胡勇有 方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23-2128,共6页
采用水解-生物陶粒移动床(BCMBBR)-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南方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生活污水(COD 110~140 mg/L、C/N 4~5),开展中试研究。结果表明,BCMBBR 20 d成功挂膜,快速启动;在水温25~29℃,HRT 8 h,气水比5∶1,混合液回流比150%,... 采用水解-生物陶粒移动床(BCMBBR)-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南方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生活污水(COD 110~140 mg/L、C/N 4~5),开展中试研究。结果表明,BCMBBR 20 d成功挂膜,快速启动;在水温25~29℃,HRT 8 h,气水比5∶1,混合液回流比150%,无混凝沉淀下运行,COD、SS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1%以上,TN平均去除率大于47%,而TP去除率较低;后接PAC+PAM强化混凝沉淀后运行,有效提高了TP去除率,出水TP在0.5 mg/L以下,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曝气强度不同相应BCMBBR中的微生物相(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可根据微生物相来指导曝气强度的调节,实现BCMBBR的高效运行。该组合工艺处理废水运行的直接成本为0.24元/m3,是一种适合南方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生活污水的经济高效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氨氮低浓度污水 生物陶粒移动床 水解酸化 强化混凝
原文传递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南淝河污染水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义飞 孙琴 +3 位作者 丁士明 姚羽 陈开宁 孙庆业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技术 混凝剂 助凝剂 污染水
下载PDF
强化混凝过滤后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康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评价芜湖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在强化混凝过滤工艺后氯化消毒副产物(Cl-DBPs)的致癌风险。方法监测2012—2014年芜湖市三个市政水厂出厂水,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国内暴露参数调查数据分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 目的评价芜湖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在强化混凝过滤工艺后氯化消毒副产物(Cl-DBPs)的致癌风险。方法监测2012—2014年芜湖市三个市政水厂出厂水,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基于国内暴露参数调查数据分儿童、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四个年龄段合计终生单位体重平均暴露剂量,评价居民饮用水中8种Cl-DBPs所引起的致癌风险。结果饮用水中8种Cl-DBPs中有3种终生致癌风险值在10^-6~10^-4区间,风险值大小依次为二氯一溴甲烷(BDCM)〉一氯二溴甲烷(DBCM)〉二氯乙酸(DCAA),致癌风险主要来源于BDCM的基因毒性。除BDCM的终生致癌风险值(1.08×10^-5)略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可耐受终生致癌风险上限(10^-5)外,DBCM、DCAA处于10^-6~10^-5区间,其它5种Cl-DBPs的终生致癌风险在10^-6水平以下。结论通过在常规净水工艺基础上采用强化混凝过滤工艺,以长江水为水源的净水企业可以将cl-DBPs的终生致癌风险控制在可耐受水平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强化混凝过滤 消毒副产物 暴露参数 致癌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