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田间机械除草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87
1
作者 李江国 刘占良 +3 位作者 张晋国 李洪文 张小丽 赵娟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6,共3页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杂草危害、演替、抗药性、除草剂药害等问题仍相当严重。为此,从除草作业的缺陷出发,分析了当今国内外田间除草技术的研究现... 农田草害一直是阻碍农业生产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杂草危害、演替、抗药性、除草剂药害等问题仍相当严重。为此,从除草作业的缺陷出发,分析了当今国内外田间除草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化学除草技术与机、电、光等技术的结合情况;通过与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除草技术的比较,分析了我国除草技术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除草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机械除草技术 综述 除草机 喷药机械
下载PDF
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张钧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3,共4页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驱动着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向着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文章在概述知识发现和用户画像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读者用户画像,以此构建了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知识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驱动着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向着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文章在概述知识发现和用户画像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读者用户画像,以此构建了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在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能够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用户画像 图书馆 知识发现 知识工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预估方法综述 被引量:41
3
作者 谭忆秋 肖神清 熊学堂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7,共16页
针对道路工程中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预估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力学机理、检测方法、预估模型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路面抗滑性能相关成果及进展;基于传统的库伦摩擦定律,阐明了路面抗滑性能的摩擦力学机理,从路面、轮胎以及接触环境3个方面总... 针对道路工程中路面抗滑性能检测与预估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力学机理、检测方法、预估模型3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路面抗滑性能相关成果及进展;基于传统的库伦摩擦定律,阐明了路面抗滑性能的摩擦力学机理,从路面、轮胎以及接触环境3个方面总结了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抗滑性能的直接与间接测量方法,重点分析了路表纹理检测技术的难点以及测试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了抗滑性能预估的传统经验统计模型、力学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的优点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众多,传统的摩擦理论难以描述橡胶与粗糙表面接触界面第三体的力学行为,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具有润滑介质的接触界面摩擦机理;抗滑性能直接检测方法功能单一,成本较高,表面纹理的高速无接触自动化检测更加符合未来智能一体化检测需求,但高精度、大量程检测以及数据清洗仍是需要突破的瓶颈;相比现行的各类预估模型,经验统计模型及机器学习弱化了胎-路接触特性,导致预估模型缺乏扩展性;推行有限元仿真力学模型方法,有望进一步揭示复杂物理场下的摩擦机理,从而开发更精准、高效的路面抗滑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滑性能 智能检测 预估方法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的苹果表面纹理检测方法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伟 康晴晴 +1 位作者 张俊雄 荀一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0-111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苹果表面纹理检测分级方法。提取苹果目标,使用不同算法灰度化图像。根据纹理位于图像中灰度突变处的特点,采用典型梯度算法,对目标图像进行两次梯度锐化。对图像进行滤波去噪使纹理更加突出。利用绝对差...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苹果表面纹理检测分级方法。提取苹果目标,使用不同算法灰度化图像。根据纹理位于图像中灰度突变处的特点,采用典型梯度算法,对目标图像进行两次梯度锐化。对图像进行滤波去噪使纹理更加突出。利用绝对差分算法,计算图像的平均梯度,选取阈值55,将苹果分为纹理鲜明A级果和纹理不鲜明B级果。设计了由PC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摄像机、图像采集卡等组成的苹果视觉自动化分级系统。选取41个水晶富士苹果在该系统进行了分级试验,分级窜果率为4.9%,可以满足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机器视觉技术 表面纹理检测 梯度算法 苹果
下载PDF
不同空间分辨率和训练测试集比例下的滑坡易发性预测不确定性 被引量:32
5
作者 黄发明 陈佳武 +4 位作者 唐志鹏 范宣梅 黄劲松 周创兵 常志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5-1169,共15页
探讨空间分辨率和模型训练测试集比例等因素对滑坡易发性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拟以江西省宁都县的滑坡为例,首先计算各环境因子在不同空间分辨率(15,30,60,90和120m)下的频率比值;然后将滑坡和非滑坡样本按照9/1,8/2,7/3,6/... 探讨空间分辨率和模型训练测试集比例等因素对滑坡易发性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拟以江西省宁都县的滑坡为例,首先计算各环境因子在不同空间分辨率(15,30,60,90和120m)下的频率比值;然后将滑坡和非滑坡样本按照9/1,8/2,7/3,6/4和5/5的比例划分出不同的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集,由此得到25种组合工况下的模型输入和输出变量;再将其导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中开展滑坡易发性预测,最后利用预测精度和易发性指数特征来分析各工况下的易发性建模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15m分辨率、9∶1训练测试集比例和RF模型工况下的易发性预测精度最高,各工况下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别为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等;(2)随着分辨率的下降或训练测试集比例的减小,SVM和RF模型的预测精度均逐渐下降,易发性指数的均值变大且标准差减小;(3)所有工况下随着分辨率和训练测试集比例的减小,易发性预测精度均逐渐下降且其不确定性增大;(4)各工况下RF预测精度优于SVM,分辨率对RF模型的影响显著大于训练测试集比例,而在SVM中2种因素的影响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易发性 不确定性分析 机器学习 环境因子 空间分辨率 训练测试集比例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视觉的路面裂缝病害多目标识别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章世祥 张汉成 +1 位作者 李西芝 胡靖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路面裂缝检测模型,实现对路面裂缝的精确识别、分割与统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为主干框架,融入ResNet模型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提高对病害特征提取的精度,建立了针对裂缝病害识...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路面裂缝检测模型,实现对路面裂缝的精确识别、分割与统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为主干框架,融入ResNet模型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提高对病害特征提取的精度,建立了针对裂缝病害识别的基础网络体系;考虑裂缝病害图像特征,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与冲量算法优化损失函数以提高对裂缝像素的分类性能,通过在主干网络设定目标区域检测范围并利用掩码实现了裂缝病害的像素级识别与分割;标记大量的路面裂缝图像形成训练数据库,分析了路面裂缝的多目标识别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损失函数中的权重参数取0.3时,识别模型具备较好的识别精度;通过数据增强可以将有限训练集进行有效扩充,极大提高识别模型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经过训练后的模型能够正确识别98.9%的裂缝对象与93.6%的裂缝类像素;通过将模型对裂缝病害的识别、分类精度与传统深度学习模型、边缘检测算法相比较,在细微裂缝的识别与非裂缝构造的过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用Mask R-CNN的主干网络进行ResNet模型与FPN扩展能够有效保留裂缝病害的纹理与轮廓细节信息,实现复杂背景下裂缝病害的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裂缝识别 机器视觉 路面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智慧矿山系统工程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10 位作者 任怀伟 战凯 杜明 张勇 程健 杜毅博 张建中 巩师鑫 王丹丹 孟令宇 孟积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202,共22页
针对智慧矿山复杂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并分别从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地下空间重构与模型动态更新、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瓦斯环境射频防爆测试方法、矿山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智慧矿山标准体系... 针对智慧矿山复杂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并分别从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地下空间重构与模型动态更新、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瓦斯环境射频防爆测试方法、矿山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智慧矿山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将智慧矿山分为信息感知支撑层、边缘计算层、云数据中心、多型网络、矿山智能生产管控平台、矿山智能生产系统、智慧矿山运维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多系统深度融合的智慧矿山技术架构。基于智慧矿山知识图谱及信息抽取技术,构建了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为核心的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了以机器视觉感知信息为主、其他感知信息为辅的矿山井下三维视觉空间模型,提出了矿山井下场景三维视觉与空间重建框架,实现了矿山井下三维空间重构与动态更新。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井下设备位姿与煤岩界面识别算法,实现了对井下综采装备群及煤岩分界面的同时空测量。探讨了井下瓦斯环境下现行防爆标准对5G基站功率的限制及存在的不足,设计开发了射频电磁能防爆专用试验装置,为提升井下5G基站功率阈值提供了方法借鉴。提出了融合灾害信息全面感知、防控方案自主决策、防控装备协同控制的矿井灾害闭环管控系统技术架构,实现井下灾害的超前预测预警与协同防控。构建了智能化煤矿标准体系框架,剖析了我国煤矿与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发展趋势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系统工程 机器视觉 射频电磁能防爆 安全闭环管控 标准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机器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兴梅 赵一旭 战歌 《高教学刊》 2022年第5期193-196,共4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教学任务。文章系统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机器学习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丰富课程思政实践案例,逐步探索形成新工科... 在新工科背景下,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教学任务。文章系统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机器学习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切入点,丰富课程思政实践案例,逐步探索形成新工科背景下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机器学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等环节的设计、实施模式,为我国高校工科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机器学习 课程思政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检测与参数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孔烜 张杰 +1 位作者 邓露 刘英凯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0,共18页
近年来公路交通运输快速增长,交通车辆的快速准确检测与识别对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目标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车辆目标检测和参数识别也取得新的突破。该文从车辆参... 近年来公路交通运输快速增长,交通车辆的快速准确检测与识别对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目标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车辆目标检测和参数识别也取得新的突破。该文从车辆参数的识别方法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梳理了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在车辆检测与参数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在识别方法方面,将车辆检测方法分为3类: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目标实例检测方法和细粒度检测方法,系统总结了这3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特点。在应用研究方面,详细综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检测方法在车辆参数识别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车辆类别、车辆时空参数、车辆重量参数识别以及车辆多参数识别系统。最后对基于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车辆参数识别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车辆参数,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各算法特点选择合适的车辆检测方法。目前方法仍局限于单参数或少量参数的独立检测,且识别精度和效率难以同时满足。后续研究应注重与新技术的融合,提高在现实复杂环境下车辆参数识别的精度、效率、鲁棒性及全面性,以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检测 综述 车辆参数识别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土的冲击压实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人凤 张永新 赵新荣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介绍了对冲击压实所进行的系列试验研究,研制出了将冲击夯技术应用于大面积连续压实机械的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论。
关键词 遁路工程 试验研究 冲击压实 压实机械
下载PDF
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郁抒思 周水庚 关佶红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2年第1期1-31,共31页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规模不断扩大,手工获取、开发和维护软件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困难。数据挖掘技术可从软件工程数据中自动发现所需信息,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对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与技...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规模不断扩大,手工获取、开发和维护软件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困难。数据挖掘技术可从软件工程数据中自动发现所需信息,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对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挑战;详细评述了在软件工程各个阶段,数据挖掘技术所能发现的信息/知识,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知识的意义、难点、步骤和方法,重点介绍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表示方法;对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数据挖掘 数据表示 数据预处理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交通视频的交通拥堵状态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23
12
作者 廖律超 蒋新华 +1 位作者 邹复民 赖宏图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为了实现交通视频拥堵状态的自动识别,以满足日益广泛应用的交通视频监控需求,分析了交通拥堵评价模型及其定性过程,进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的交通视频拥堵信息识别方法。该方法系统提取视频图像特征集,应用SVM进行模型训练... 为了实现交通视频拥堵状态的自动识别,以满足日益广泛应用的交通视频监控需求,分析了交通拥堵评价模型及其定性过程,进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的交通视频拥堵信息识别方法。该方法系统提取视频图像特征集,应用SVM进行模型训练学习和状态分类,并采用GA进行算法模型的在线闭环自适应调优。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识别准确率高、处理速度快和系统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为解决全天候的基于视频的交通拥堵实时在线识别处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自动识别 机器学习 交通视频 拥堵信息 模式识别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轨迹数据的山区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风险动态预测 被引量:22
13
作者 戢晓峰 谢世坤 +2 位作者 覃文文 杨文臣 胡澄宇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7-285,共9页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路弯道路段交通冲突严重程度类型的阈值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选取统计分析(LR模型)和非参数数据挖掘技术(RF和SVM模型)构建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风险动态预测模型,以混淆矩阵和AUC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各模型的整体预测能力;最后,选择预测精度最好的模型定量分析特征变量与交通事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车辆轨迹和交通流实测数据的环境下,采用RF算法构建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动态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最高,准确率达到78.9%,AUC为0.8462,较LR模型和SVM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21.8%和15.93%,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风险的高低;车头时距(A;)和货车混入率(R;)是风险动态预测模型中相对重要度最高的2个特征变量,且在A;小于20 s、R;达到0.6时事故风险发生概率会大幅增大。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山区双车道公路的短临动态预警系统的设计,指导安全管理对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事故风险动态预测 机器学习 弯道路段 车辆轨迹数据 山区双车道公路
原文传递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体活动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郑增威 杜俊杰 +1 位作者 霍梅梅 吴剑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3-1229,1238,共8页
人体活动识别(HAR)在医疗、安全、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器件的发展,各类能准确采集人体行为活动数据的传感器在手环、手表、手机等可穿戴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相比基于视频图像的行为识别方法,基于传感器的行为识别具... 人体活动识别(HAR)在医疗、安全、娱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传感器器件的发展,各类能准确采集人体行为活动数据的传感器在手环、手表、手机等可穿戴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相比基于视频图像的行为识别方法,基于传感器的行为识别具有成本低、灵活、可移植性好的特点,因此,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体活动识别研究成为行为识别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人体活动识别研究中原始数据采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以及分类方法,对识别流程中每一部分常用的技术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最后分析人体活动识别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活动识别 可穿戴传感器 特征工程 数据处理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跨径公路梁桥抗震设计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克海 鲁冠亚 张盼盼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4-84,共11页
为了探究机器学习方法在桥梁抗震中实现的基本思路,简要回顾了桥梁抗震分析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综述了机器学习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机器学习的概念,总结了其关键因素和搭载平台,通过简单实例说明... 为了探究机器学习方法在桥梁抗震中实现的基本思路,简要回顾了桥梁抗震分析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综述了机器学习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机器学习的概念,总结了其关键因素和搭载平台,通过简单实例说明了机器学习的常用方法和代表算法。首先,总结了我国公路中小跨径桥梁多采用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梁桥形式,同时统计了汶川地震中该类桥型的震害现象,包括桥墩、支座和挡块、桥台根据震害现象的破坏等级划分。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学者针对支座和挡块、桥墩、桥台开展的一系列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回归出用于抗震分析的本构关系,进而得到桥梁各构件(包括基础)的抗震设计因素。最后,阐述了机器学习方法辅助该类桥梁抗震设计和评价中实现的总体思路,说明面向桥梁抗震任务的机器学习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第一项是收集数量可观的桥梁设计资料,建立数据集;第二项是数据挖掘,包括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调试或开发合理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并简要探讨了现有基于性能的概率抗震设计和评价方法对我国桥梁进行分析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下一步工作,展望桥梁抗震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抗震研究,并倡导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及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设计评价 综述 中小跨径梁桥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不同滑坡边界及其空间形状对滑坡易发性预测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发明 曹昱 +4 位作者 范宣梅 李文彬 黄劲松 周创兵 范文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227-3240,共14页
滑坡边界及其空间形状通常呈现为半圆形、簸箕形等不规则多边形面,但部分滑坡易发性建模中采用理想化的滑坡点或缓冲圆作为滑坡边界,给易发性建模带来大量不确定性。为研究不同滑坡边界对建模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江西上犹县337个滑坡... 滑坡边界及其空间形状通常呈现为半圆形、簸箕形等不规则多边形面,但部分滑坡易发性建模中采用理想化的滑坡点或缓冲圆作为滑坡边界,给易发性建模带来大量不确定性。为研究不同滑坡边界对建模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江西上犹县337个滑坡及10个环境因子为数据源,分别基于滑坡点(Point)、缓冲圆(Circle)和准确解译并绘制的多边形面(Polygon)建立滑坡边界及其与环境因子的频率比关联性;之后选取多层感知器(MLP)和随机森林(RF)来构建Point,Circle,Polygon-based MLP和RF等模型,最后采用ROC精度、易发性指数的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性等开展建模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以滑坡点或缓冲圆作为滑坡边界将增加建模不确定性,而用准确的滑坡多边形边界显然能更有效保证建模精度和可靠性:(2)基于MLP和RF的滑坡易发性建模不确定性规律致,但RF模型预测精度高于MLP且其不确定性低于MLP:(3)以点和缓冲圆为滑坡边界得到的滑坡易发性结果在整体上也能反映研究区滑坡概率空间分布规律,在缺乏准确滑坡边界时可作为一种替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易发性 滑坡边界形状 不确定性分析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原文传递
残膜回收工艺和收膜机构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惠友 侯书林 +4 位作者 那明君 董欣 李元强 杨晓丽 白圣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3,共2页
介绍了田间残膜的特性及机械化收膜工艺、残膜回收机中常用收膜机构的种类及工作特性,为残膜回收机的研究设计及主要工作部件结构的优化组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收膜机构 回收工艺 残膜回收机 收膜工艺 工作特性 优化组合 部件结构 研究设计 机械化 田间
下载PDF
A Model Output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for Grid Temperature Forecasts in the Beijing Area 被引量:17
18
作者 Haochen LI Chen YU +3 位作者 Jiangjiang XIA Yingchun WANG Jiang ZHU Pingwen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56-1170,共15页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output machine learning (MOML)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imulating weather consult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forecast results of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During weather consulta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output machine learning (MOML)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imulating weather consult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forecast results of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During weather consultation, the forecasters obtain the final results by combin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the NWP results and giving opinions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 It is obvious that using a suitable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simulating weather consultation is an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topic. MOML is a post-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which matches NWP forecasts against observations through a regression function. By adopting different feature engineering of datasets and training periods, the observational and model data can be process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set and test set. The MOML regression function uses an exist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with the processed dataset to revise the output of NWP models combined with the observa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weather forecasts. To test the new approach for grid temperature forecasts, the 2-m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Beijing area from the ECMWF model is used. MOML with different feature engineering is compared against the ECMWF model and modified model output statistics (MOS) method. MOML shows a better numerical performance than the ECMWF model and MOS, especially for winter. The results of MOML with a linear algorithm, running training period, and dataset us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ideas, are better than others when the forecast time is within a few days. The results of MOML with the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year-round training period, and dataset containing surrounding gridpoint information, are better when the forecast time is lo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forecasts MOS machine learn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ANDOM FOREST WEATHER CONSULTATION feature engineering data structures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盘形滚刀推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宋克志 李传明 +2 位作者 袁大军 曲振成 王梦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875-3881,共7页
盾构掘进时,刀盘由油缸推压到工作面上,滚刀与岩石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为研究各滚刀推力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滚刀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指出掘进过程中滚刀推力分布主要与岩石刚度有关。假设滚刀与岩石弹性点接触,建立刀盘与岩石相互... 盾构掘进时,刀盘由油缸推压到工作面上,滚刀与岩石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为研究各滚刀推力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滚刀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指出掘进过程中滚刀推力分布主要与岩石刚度有关。假设滚刀与岩石弹性点接触,建立刀盘与岩石相互作用的三维弹性支点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简化,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刀盘上各滚刀的推力分布并不均匀,滚刀布置稀少处的推力较高,面刀推力均比边刀推力高出40%~60%。相同的刀盘形式,滚刀布置方式不同,其推力分布差异较大。最后,运用蒙特卡罗有限元方法,分析岩石刚度变化对滚刀推力分布的影响,岩石越软,滚刀推力分布越均匀;反之,滚刀推力分布的均匀性越差。在硬地层中掘进时,个别推力高的滚刀磨损严重,换刀频繁,影响了施工进度。因此,该部位的滚刀布置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 盘形滚刀 推力分布 蒙特卡罗有限元
下载PDF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之要点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培初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1期228-229,共2页
结合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实践,从施工准备阶段、地基基础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临时用电、施工机械五个方面总结了施工现场安全监理之要点,总结了房屋建筑工程的现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经验,从而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监理要点 施工现场 施工用电 建筑机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